•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权力和权利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权力和权利分析

    徐赫喃[1]2004年在《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社会法学研究的学术立场出发,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建立并运用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叁方关系的刑事诉讼法学分析框架。对刑事诉讼的本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诉讼权力和权利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以及权利发展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 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

    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

    胡兰芳[1]2004年在《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的十几年中,行政诉讼法学界掀起一股股研究的热潮,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当事人制度等讨论极大的丰富了行政诉讼法学,其研究成果亦在司法解释中得到反映,推动了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但是对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在行...
  • 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

    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

    赖玉明[1]2004年在《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起,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启动了程度不一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向,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之间的鸿沟不断被填没。为与世界范围内的民事司法改革浪潮相应景,我国...
  • 环境诉讼研究

    环境诉讼研究

    关丽[1]2011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公益诉讼,是指有法定资格的主体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损害公共环境资源或有损害之虞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以保护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的制度。根据被诉对象的不同,可把其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
  • 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

    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

    张红侠[1]2004年在《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文中研究指明民事再审程序是指生效裁决在一定条件下被提起、立案审查和审理的程序,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在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建立了民事再审程序,我国也设立了该程序。然而,由于我国的民...
  • 论法院调解制度

    论法院调解制度

    刘波[1]2008年在《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在现有的法院调解制度基础上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本文在在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分析及其种类分析以及当前世界上法院调解制度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本土化的同时应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通过包含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优缺...
  • 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

    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

    李俊峰[1]2004年在《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文中研究说明辩诉交易(pleabargaining),又称辩诉协商(pleanegotiation)或辩诉协议(pleaagreement),它是指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
  • 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冯婧[1]2004年在《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强制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可能对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造成各种各样的侵害,执行救济制度旨在为执行程序中的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有效救济途径,是执行程序实现效率与公正价值的保障。本文就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缺陷加以分析,...
  • 强制侦查的制约机制研究

    强制侦查的制约机制研究

    李杨[1]2004年在《强制侦查的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论叁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强制侦查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强制侦查”的概念来源,并通过与我国立法的比较给出我国强制侦查的概念、内容及分类。其次,文章对强制侦查的重要性、危险性进行了论述,进而引申...
  •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侯利阳[1]2005年在《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文中提出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举证责任分配的本质。分析了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依据,阐释举证责任分配的理由;运用法律行为的相关理论证明举证责任分配的实体法解释的本质;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构造了举证责任分配。林波[2]2007年在《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
  •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张秀秀[1]2016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环境资源保护与维护经济发展两极利益之间也越来越不平衡,环境侵权事件呈井喷式爆发,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公益。为了维护环...
  • 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完善构想

    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完善构想

    张旭正[1]2004年在《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完善构想》文中研究表明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审核准所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诉讼程序,对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立法的粗疏以及司法实践的极端复杂性,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无论是在刑事诉讼立法规定上...
  • 我国监狱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监狱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马宁[1]2004年在《我国监狱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文中研究说明监狱制度随着监狱职能的嬗变而不断变化。我国监狱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监狱职能大致经历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到1959年建国十年大赦),监狱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其主要任务是镇压各类战犯和反革命分子;第二阶段(1959年到文化...
  • 刑事简易程序论

    刑事简易程序论

    胡婧[1]2018年在《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审判程序是否需要分流、应当如何进行分流,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刑事审判程序分流问题,关乎人权保障、真相发现、犯罪控制、成本节约、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资源紧缺...
  • 论行政诉讼调解

    论行政诉讼调解

    喻文光[1]2013年在《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异化或隐形的调解使《行政诉讼法》第50条的禁止性规定几乎形同虚设。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也不能解决这种现实与法律相脱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确立行政诉讼调解的合法地位。行政诉讼调解是在合作国...
  • 中国律师职业的边缘化问题

    中国律师职业的边缘化问题

    刘卫星[1]2004年在《中国律师职业的边缘化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律师职业是现代法治环境下,拥有特定法学教育气质并以此为生存手段,以保障权利为执业动机和归宿,以制约或平衡司法权和其它权力为工作机制,以实现或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一个社会中立、独立人群。律师职业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叁个层次:一、经...
  •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

    刘向军[1]2004年在《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由于受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执行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损害,有损害就应当给予救济,而且这种救济应当有制度上的保障,因而就必然要制定执行救济制度。执行救济制度具有权利性、事后性、合法性、从属性等四个特征。我国现行的执行...
  •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李尧[1]2008年在《当事人陈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作为民事诉讼的程序主体,享有辩论权和处分权,其行使权利是通过一定的诉讼行为实现的。而当事人的陈述作为民事诉讼行为的一种,在民事诉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与此同时,当事人在英美法系被视为最重...
  •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宋宜长[1]2007年在《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反思与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立法和理论中,作为特别救济程序的民事再审程序是以侧重公权监督的模式构建起来的,被置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旗子之下。民事现行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制度规定上,存在着再审启动主体构成、再审事由上的不科学及立案审查的过于随...
  • 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

    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

    程良映[1]2004年在《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文中认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全新洗礼过程。我国的法官职业群体也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逐步从司法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的重要角色群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使法官角色群体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