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问题研究]()
丛鑫[1]2007年在《新闻侵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定期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活动进行的...
![论在校未成年学生的损害赔偿责任]()
茆广亚[1]2006年在《论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文中指出近年来,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导致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及诉讼日益增多。鉴于未成年学生和学校的特殊身份,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日益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此类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幸和痛苦,而...
![商业名称法律制度研究]()
王爽[1]2004年在《商业名称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主体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商业名称在现代竞争中的地位和意义。商业名称正被作为点石成金的竞争手段而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有关商业名称权的纠纷、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如何对商业名称进行法律保护,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魏霞[1]2005年在《论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无疑大大推动了我国法律制度的进步。然而我国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国家侵权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结构分为...
![伪证罪争议问题研究]()
方桂荣[1]2004年在《伪证罪争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1979年《刑法》中就规定了伪证罪,1997年又对其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和完善。但是,刑法学界对伪证罪的许多问题仍存有争议,这些争议问题的解决对发展和完善伪证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有助于将来对伪证罪的完...
![形成权若干问题研究]()
易凡[1]2017年在《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权利的核心在于平衡权利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甲之权利即乙之义务,权利义务相辅相成,构成双方或多方主体间关系的主要内容。本文所论述的新股优先认购权也不例外,它的权利内容在于保护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核心在于维持公司融资利益与股...
![安全关照义务研究]()
刘士国[1]1999年在《安全关照义务论》文中研究指明一、问题的提起安全关照义务是指在一定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关心照顾义务,违反这一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所谓“一定的法律关系”,是指雇佣关系、运输关系、服务关系及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等。所谓“依法”,是指...
![侵权行为概念的界定]()
张宏凯[1]2019年在《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研究》文中认为尽管国际公约及各国海商法不乏关于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但就船舶碰撞侵权责任的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船舶碰撞侵权的理论研究尚存诸多需要完善、丰富和发展的问题,如对船舶碰撞侵权法律的整体或局部进行系统性研究,对船舶碰撞侵权的法律问...
![合同民事欺诈若干问题的研究]()
焦文重[1]2004年在《合同民事欺诈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合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面临着新的蜕变和重组,信用危机日渐突出,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不相和谐的一面。本文运用历史分析...
![新闻侵权之抗辩事由研究]()
陈笑澄[1]2011年在《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新闻传媒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新闻工作者的执业环境有了显着改善,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然而,与之相随的是新闻传媒与社会大众的冲突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新闻侵权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既能...
![论复合行为犯罪]()
杜英杰,王登峰[1]2008年在《论复合行为犯的共同犯罪形态》文中提出复合行为犯罪,又称复合行为犯,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一个实行行为内部包含数个不同性质且整体意义上不能独立成罪的危害性自然行为的犯罪。复合行为犯的共犯形态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与帮助犯。但由于复合行为犯行为的复杂性,复合行为犯的共犯形态...
![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研究]()
王牧[1]2010年在《犯罪研究: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文中研究表明犯罪有刑法之内的研究,也有刑法之外的研究;刑法学属于前者,犯罪学属于后者。刑法学研究犯罪规范,犯罪学研究犯罪事实。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不能混淆。古典刑法学以刑事法治为目的,实证刑法学以犯罪减少为目的。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各有所长,各有...
![论转化犯的几个问题]()
余波[1]2007年在《转化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化犯作为一种立法模式,它起源于我国的刑事立法,是对立法现象的理论概括。因此,自从我国1979年刑法典中出现这一立法例以来,学者们在转化犯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广泛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共识。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立法例,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在转化犯的概念界...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疑难问题研究]()
刘阳[1]2016年在《司法人员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司法人员渎职犯罪作为渎职犯罪中的一类,有其区分于其他渎职犯罪的特性。对于司法的概念,应当采取叁权理论,即包括了侦查、检察、审判、监管以及执行行为。明确了司法人员渎职犯罪具有主体的单一性、动机的徇私性、客体的多元性、刑罚的单一性等特征。...
![我国刑法中的绑架罪的概念与特征研究]()
肖志军[1]2017年在《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我国《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了索要债务、实现自身债权,非法拘禁、扣押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理论界与实务界通常将非法拘禁他人的此类情形视为特殊的非法拘禁,谓之为索债型非法拘禁。由此,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并非我国刑...
![论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
潘佳雯[1]2014年在《论轻微犯罪之保安处分》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废除了劳动教养制度,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劳动教养的存在,不论外界对其评论如何,该制度在弥补刑法的结构性缺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制度的废除,导致原先形成的“刑事处分——劳动教养——治安...
![共同受贿犯罪认定若干问题探讨]()
朱颖[1]2008年在《共同受贿犯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受贿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富有争议的焦点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受贿犯罪的构成和处理,对于司法实践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借鉴、归纳各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对共同受贿犯罪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论证,结合办案实践对不同类型的共同...
![监督过失研究]()
李清玉[1]2007年在《监督过失犯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过失理论,无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都是建立在具体危害结果的认识和回避可能性基础之上的,而且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是由行为人自己的行为直接造成的。但是,当从事一些高风险行业的企业主或政府职能监管部门存在监督上。过失的时候,他...
![贪污罪之定罪量刑问题研究]()
林铤[1]2012年在《混合身份共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身份犯而言,如果是在单独犯的场合,其主体身份对于定罪量刑的具体影响,由于存在着刑法分则的明确规定,故一般不会发生多大的问题。因此,身份犯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共同犯罪之中,特别是行为人具有不同身份情况的场合,如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此身份者与...
![短期自由刑的改良]()
周艳丽[1]2007年在《论短期自由刑的改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期自由刑问题,自从1872年在伦敦举行第一届国际监狱会议将其列入议题以来,其利弊和存废问题就成为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主存说、主废说、折衷说在不同的时期占据不同的地位,当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折衷说,此观点认为短期自由刑有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