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

    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

    付海晏[1]2011年在《《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35万字,30元近年来,国内法律史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倾向是开始重视对司法档案的运用,如通过对四川巴县档案、南部县档案、台湾淡(水)新(竹)档案、顺天府宝坻县...
  • 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

    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

    赖玉明[1]2004年在《从主体性理念出发浅探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起,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启动了程度不一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向,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之间的鸿沟不断被填没。为与世界范围内的民事司法改革浪潮相应景,我国...
  • 论法院调解制度

    论法院调解制度

    刘波[1]2008年在《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在现有的法院调解制度基础上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本文在在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分析及其种类分析以及当前世界上法院调解制度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本土化的同时应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通过包含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优缺...
  •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侯利阳[1]2005年在《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文中提出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举证责任分配的本质。分析了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依据,阐释举证责任分配的理由;运用法律行为的相关理论证明举证责任分配的实体法解释的本质;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构造了举证责任分配。林波[2]2007年在《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
  •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李尧[1]2008年在《当事人陈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作为民事诉讼的程序主体,享有辩论权和处分权,其行使权利是通过一定的诉讼行为实现的。而当事人的陈述作为民事诉讼行为的一种,在民事诉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与此同时,当事人在英美法系被视为最重...
  • 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制度安排

    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制度安排

    潘度文[1]2005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逐见成效的今天,系统探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解决检察权介入民事诉讼应具有的制度上和法理上的正当性,规范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角色认知和定位进行...
  • 论程序权利的滥用(APR)——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考察

    论程序权利的滥用(APR)——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考察

    孙远辉[1]2004年在《论程序权利的滥用(APR)》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切权利都有滥用的可能。程序权利也不例外。程序权利的滥用(简称APR)包括对程序权利的滥用,也包括对程序的滥用。APR侵害了他人的合法利益,也损害了诉讼程序的公正,需要在法律上予以规制。世界各国都有APR,因此也建立了各种各样...
  • 论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功能

    论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功能

    黄宣[1]2015年在《民事上诉利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比较法视角观察,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利益额度和上诉许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许可构成了民事上诉利益的完整内容,民事上诉利益是民事上诉程序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繁荣发展,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大量...
  •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相关问题研究

    韩静茹[1]2013年在《错位与回归: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体系的新发展为背景》文中指出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
  •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证据准备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的证据准备

    徐德臣[1]2015年在《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法理学认为,责任既是制度存在的结论性证据,也是维持制度存在的现实力量。但在权利话语时代,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似乎从来没有在民事诉讼制度的成长中找到与这种地位相称的存在感,并始终徘徊在民事诉讼法学的主流研究视野之外。而程序性制裁作为一种特殊的民...
  •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研究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研究

    杨坤[1]2016年在《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文中认为诉答程序是开启民事审前程序的基础,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对民事审前程序重视程度的加深,建立完善的诉答程序也成为改革的题中之义。但是,我国民事诉讼并没有给予诉答程序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对被告未按期提交答辩状或者提交虚假答...
  •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论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论

    周晓荷[1]2005年在《争点整理程序论》文中提出对诉讼效率的追求使得服务于集中审理的审前准备程序备受关注,而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功能之一——争点确定方面的深入研究尚为不足。我们在实务上并未建立过任何形式的争点整理程序,法官负责确定争点的现实状况剥夺了当事人在此方面的处分权,有悖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
  • 释明权研究

    释明权研究

    贾永丽[1]2007年在《释明权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为中心,以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视角,对法官的释明权进行研究。笔者在对释明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在考察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释明权的现状进行评析,...
  • 证券集团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证券集团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吴映兵[1]2017年在《证券支持诉讼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民事侵权案件也频繁发生,其中以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等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证券民事侵权,由于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律维权体系并不完善,加之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较高,且由于...
  • 论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论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王金平[1]2003年在《论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文中研究指明诉讼调解(法院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一直是我国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民事案件的主要解纷方式。全球化下的今天,正遭遇现代西方法治、自身弊端等一系列挑战,甚至有人提出要废除我国现行诉讼调...
  • 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骆丽莉[1]2010年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公民环境权益而设立的新型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对于解决环境侵权问题,及时化解因环境污染与破坏而引发的纠纷,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推进社会和谐...
  •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王文晓[1]2003年在《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重构》依据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现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人证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对证人证言的质证及采信和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提...
  • ADR方式探析——兼析ADR调解方式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

    ADR方式探析——兼析ADR调解方式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

    宋美英[1]2003年在《ADR方式探析》文中研究指明ADR方式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应用而生,并在实践中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合理化,因其简便、快捷、花费少、专业性及保密性强等明显优于诉讼的特点,从而显示出其非凡的活力。但作为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其实践一直走在理论的前面,ADR理论的探讨迄今为...
  • 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黄宣[1]2015年在《民事上诉利益研究》文中提出从比较法视角观察,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利益额度和上诉许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适用的上诉许可构成了民事上诉利益的完整内容,民事上诉利益是民事上诉程序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繁荣发展,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大量出现...
  •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为中心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为中心

    唐力[1]2003年在《民事诉讼构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事诉讼构造以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与法院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作为内容,探讨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围绕纠纷的解决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就理论上的研究和各国立法实践所反映出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诉讼构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