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现状及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海洋蓝色经济区发展加速。与此同时,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频发的一系列船舶撞击漏油、捕捞养殖污染等突发事件,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论房屋征收补偿争议的司法救济

    论房屋征收补偿争议的司法救济

    论文摘要因为我国现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不是十分明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存在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定性正义,所以导致司法救济中诉由多样、...
  • 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黄靖[1]2008年在《论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界定》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成为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众说纷纭,加之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业秘密界定的规定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认定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法律的公正权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

    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

    张红侠[1]2004年在《完善民事再审程序的若干构想》文中研究指明民事再审程序是指生效裁决在一定条件下被提起、立案审查和审理的程序,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在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建立了民事再审程序,我国也设立了该程序。然而,由于我国的民...
  •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张秀秀[1]2016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环境资源保护与维护经济发展两极利益之间也越来越不平衡,环境侵权事件呈井喷式爆发,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公益。为了维护环...
  •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

    刘向军[1]2004年在《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由于受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执行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损害,有损害就应当给予救济,而且这种救济应当有制度上的保障,因而就必然要制定执行救济制度。执行救济制度具有权利性、事后性、合法性、从属性等四个特征。我国现行的执行...
  •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相关问题研究

    韩静茹[1]2013年在《错位与回归: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体系的新发展为背景》文中指出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
  • 论民事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判权——兼论我国执行权运行机制的完善

    论民事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判权——兼论我国执行权运行机制的完善

    刘全新[1]2004年在《论民事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判权——兼论我国执行权运行机制的完善》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向深层推进,执行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鉴于完善我国强制执行理论和我国民事执行机构设置、执行权运行机制的迫切需要,作者选定以论民事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判权——兼论我国执行权运行机...
  • 论刑事赔偿

    论刑事赔偿

    向泽选[1]2007年在《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赔偿制度要发挥调整、缓解司法权与公民权的矛盾和冲突的功能,就必须将平衡司法权与公民权所要求的内容表达出来。我国现行刑事赔偿法律制度在制度规范层面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满足调整司法权与公民权的矛盾和冲突的实际需要,应当在刑事赔偿范围、...
  • 论我国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

    论我国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

    蒋红莲[1]2009年在《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的对象为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若在受到侵害时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则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秘密自身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性和容易丧失等先天特质,侵犯商业秘...
  • 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骆丽莉[1]2010年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公民环境权益而设立的新型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对于解决环境侵权问题,及时化解因环境污染与破坏而引发的纠纷,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推进社会和谐...
  • 论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论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黄良友[1]2005年在《民事再审之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事再审制度作为一种事后补救制度,是存在于审级制度之外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诉讼制度,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司法体制主体结构中的“消防通道”或者“紧急出口”。民事再审制度对于维护裁判的公正性和有效救济当事人因错误生效裁判而受到损害的权益具有十分积极...
  • 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谷鑫贺[1]2008年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有着很大的争议,通说持否定态度。诚然,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但现实生活随社会变迁有了变革需求,而且各国立法、司法和学说都开始倾向于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可行,我国法律也应做...
  • 合同中期救济制度比较研究

    合同中期救济制度比较研究

    鲁国利[1]2003年在《合同中期救济制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同从有效成立至合同履行期限届至前(合同中期)出现一方不履行(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的情况时,法律应如何对受害方予以救济?目前,各国的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预期违约制度;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及合同解除制度。而我国合...
  • 试论行政诉讼的类型

    试论行政诉讼的类型

    丁晓斌[1]2016年在《试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制度》文中提出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引入了一项新的制度——简易程序制度。由于简易程序作为一种较之普通程序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立足于现代司法理念,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本,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协调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模式,因此,这项制度的确立,势必会大幅提...
  • 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杨波[1]2003年在《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关键和核心环节,是其功能的主要方面。然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设立的宗旨,绝不仅是对权利的保护。知识财产、智力成果从根本上说,应当属于全人类,社会进步就是在智力成果的创造主体们不断互相学习、摹仿...
  • 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

    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

    张海燕[1]2012年在《论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刑事二审审理方式是第二审法院审理刑事二审案件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式。刑事二审审理方式与刑事审判模式具有内在联系,刑事审判模式决定刑事二审审理方式。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当事人主义刑事审判模式,追求审判程序的正当性,注重对双方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