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

    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

    孟娇[1]2016年在《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功能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语篇角度,考察兼语句各小类在语篇中的句际语义和成分语义的异同,并对比了NP和VP的衔接方式,从而对兼语句在语篇中功能做出说明。全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兼语句及小类的语篇分布,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兼语句小类在不同...
  •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张鸿艳[1]2013年在《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亲属称谓语“哥”经历了泛化与类化的过程后,在网络语境下又产生了用于面称的“哥哥”(GG)、背称的“春/曾哥”、自称的“哥”、流行式“X哥”等新的变异形式。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的指导下,对称谓语“...
  • 汉字构字类化现象研究

    汉字构字类化现象研究

    俞绍宏[1]2003年在《汉字构字类化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文字与语言单位的音、义发生联系的层次为依据,认为汉字具有表义性。汉字的表义性和人们在实践中对汉字提出的简而明的要求分别是汉字构字发生类化的内因和外因。本文探讨了汉字构字类化现象,阐述了汉字构字类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在其基础上把...
  • 《小尔雅》综论

    《小尔雅》综论

    刘鸿雁[1]2003年在《《小尔雅》综论》文中指出《小尔雅》是西汉一部重要的训诂专着,它上承《尔雅》,下启《广雅》。本文比较古本与今本《小尔雅》的异同,着力全面考察《小尔雅》,试确定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同时,通过《小尔雅》与《尔雅》内容、体例各方面的对比彰显《小尔雅》的价值,肯定《小尔雅》在辞书史及雅...
  • 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

    莫然[1]2014年在《现代汉语常用否定手段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语言总会以不同的手段来表达某一认知经验范畴。否定范畴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范畴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手段各不相同,具体到现代汉语中,其表现手段更是纷繁复杂,不仅涉及了现代汉语词汇、短语、句子甚至是篇章各个结构层面,也关系到了语义、语法和语用叁个语...
  •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张昆鹏,魏天婵[1]2011年在《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北京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中外跨文化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是"文化词...
  • 《春秋左传》介词研究

    《春秋左传》介词研究

    王鸿滨[1]2003年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两方面首次对《春秋左传》中33个严格意义上的介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角度揭示了《春秋左传》介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全文除“引论”及“总论”外,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
  •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差异与翻译

    王优[1]2015年在《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何种语言,人类这一工具都必须具有功能强、体构简、耗能少的共性。语言的这一共性促发了熟语这个特殊又极具特点的语言形式的发展、演变和完善。熟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对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所...
  • 前序列在会话中的语用分析

    前序列在会话中的语用分析

    董博宇[1]2016年在《汉语家庭交流中建议会话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描写家庭建议会话结构。研究家庭交流中人们是如何给予建议、如何询问建议、如何回应建议。在建议会话结构描写的基础上,从关心角度对建议会话结构加以解释。绪论主要介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价值、研究思路、会话分析...
  • 语言与性别关系阐释理论的重构及其实证研究

    语言与性别关系阐释理论的重构及其实证研究

    孙琳[1]2012年在《场域—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文中研究指明出场学是关于场域研究的学说,指涉历史出场者所处的历史语境与思想符号之间辩证关系,囊括了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历史哲学、行动哲学、道德哲学、竞争哲学等方面。我们须从出场意义的形塑、传播与解码的叁个过程及其重新出场与循环着手,才能对场域的“...
  • 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

    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

    张淑娟[1]2003年在《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外华人习惯将他们所使用的华族共同语称为华语。这不仅仅是一个与汉语名称差异的问题,二者在语音、词汇、语法、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词汇,因为词汇是社会直接的反映者。在词汇差异研究方面,港台和新加坡的华语词...
  •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

    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

    杨瑞芳,宋均芬[1]2006年在《郑珍《说文新附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着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着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
  • 走出阴影的译者

    走出阴影的译者

    章国军[1]2013年在《误读理论视角下的《孙子兵法》复译研究》文中指出名着复译,贵在创新与超越。名着复译中,前驱译者如何对后世施加影响?后世译者如何实现阐释上的创新及对前驱的超越?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尚鲜有人论及。本文基于对《孙子兵法》复译的个案研究,尝试对此进行探讨。作为最有影响的中国古代军事典籍...
  • 甲骨文否定副词研究

    甲骨文否定副词研究

    文一涵[1]2007年在《甲骨卜辞中的否定副词研究》文中指出甲骨文副词研究一直是甲骨文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百多年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章简单地回顾了甲骨文否定副词研究的历程,着重围绕否定副词一些争论焦点进行讨论。全文共分叁部分。一、绪论部分。先回顾了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发展;接着提...
  • 股市用语信息学研究

    股市用语信息学研究

    陈琳[1]2003年在《股市用语信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密布的市场,信息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对股市用语进行信息学研究,本文尚属首例,本文的基本框架是申农(C.E.Shannon)的信息传播模型。股市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两大主体:一是上市公司和股评家,二是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
  • 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

    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

    刘久平[1]2003年在《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文中认为品牌名翻译的复杂性在于其跨学科性。单从文化角度研究不能全面系统且深入地理顺品牌名翻译过程中的多重关系。本着更全面、深入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展开探讨,即文化、营销学、心理学。借鉴过去人们从文化视角探讨品牌名翻译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差...
  • 陕西渭南方言研究

    陕西渭南方言研究

    王麦巧[1]2012年在《现代渭南方言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渭南方言即渭南地区方言,其范围包括临渭区、韩城、华阴、华县、大荔、潼关、澄城、合阳、富平、蒲城、白水。渭南方言隶属于关中方言,关中方言是汉族语言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它有叁千多年的历史,在汉语发展史上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徐朋彪[2]...
  • 《段注》540部首“今正”义考辨

    《段注》540部首“今正”义考辨

    邵英[1]2003年在《《段注》540部首“今正”义考辨》文中研究表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着作,也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因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抄刊刻,加之经唐朝李阳冰的随意篡改,造成了许多的遗脱讹误。宋朝的文字学家徐铉奉诏校订《说文》,南唐文字学家徐...
  • 建筑在“框架”理论上的翻译过程模型

    建筑在“框架”理论上的翻译过程模型

    陆菲[1]2003年在《建筑在“框架”理论上的翻译过程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翻译研究的重点转为“交际”(Communication)。因此,交际的各方和交际的媒质自然是研究的两个关键。处于“交际”阶段的翻译研究可从两方面入手:译者的内心认知活动,以及译者应掌握的知识信息。第二个...
  • 不同的对等——当代美国主要翻译理论述评

    不同的对等——当代美国主要翻译理论述评

    王守宏[1]2012年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的大背景下,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它对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立场和政治主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增进国与国间的相互了解、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