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论文

  • 论苏轼优美诗

    论苏轼优美诗

    一、试论苏轼的婉约词(论文文献综述)吴丽[1](2021)在《诗文革新运动与北宋中后期词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词体作为有宋一代的标志性文体,于北宋中后期大放异彩,并在宋初卑...
  • 宋朝的“点茶”文化

    宋朝的“点茶”文化

    论文摘要我国进入宋朝的文治时期,此时茶叶大面积种植,茶叶的需求量和产量剧增,品茶文化、茶艺、茶叶贸易和法律、茶叶诗词歌赋都体现了茶文化在宋朝的发展状况,乃至茶文化至今对中国影响...
  • 宋代女性纵向流动路径考析

    宋代女性纵向流动路径考析

    论文摘要女性的社会流动是探索社会问题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个窗口和切入点。唐代女性地位高,为官从政者不在少数,女性流动性很大。宋代理学兴起,女性受到约束,流动性相对...
  • 中外朝贡关系论文_李育民

    中外朝贡关系论文_李育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外朝贡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中外,明朝,贸易,晚清,宋朝,条约。中外朝贡关系论文文献综述李育民[1](2...
  •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

    阮氏明红[1]2004年在《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研究,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深入拓展,而且符合越南学术界当前的需求。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汤汉生平、思想、作品作出考察。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为陶渊明研究者所熟悉,但关于汤汉本人的现存资料有限,资料中存...
  • 宋代僧人词研究

    宋代僧人词研究

    方蔚[1]2004年在《宋代僧人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歌舞升平”人人吟唱小曲的宋朝,有十多位僧人的一百多首词作流传至今。由于词僧特殊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也由于这些僧人词总体上算不上宋词坛的上乘之作,目前学界少有人关注。但是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词坛,了解宋代社会,可以体会到...
  • 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

    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

    吕明[1]2004年在《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文中研究表明贬谪文学不仅反映贬谪文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它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言说与延展。贬谪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其在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性与重要性。贬谪文学,以先秦、两汉时期为滥觞,屈原与贾谊创成了贬谪文学的整体...
  • 北宋隐逸诗人研究

    北宋隐逸诗人研究

    郝延斌[1]2004年在《北宋隐逸诗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北宋隐逸诗人为研究对象,对隐逸诗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群体和文化现象作深入全面的探讨,对北宋时期隐逸诗人的群体风貌做出客观全面的描述,客观再现北宋时期隐逸诗人的生活状态,对于隐逸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北宋...
  • 石林诗词论

    石林诗词论

    李慧[1]2004年在《石林诗词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对叶梦得诗、词以及诗论的综合研究。在目前尚没有全面而整体的叶梦得研究,而主要关注点相对集中于或词、或诗论等单一方面的情况下,本文将代表其文学成就的诗、词、诗论这紧密相关的叁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以之为研究立足点,力图结合其事迹得到在文学领域中...
  • 隋唐时期类书的编纂及分类思想研究

    隋唐时期类书的编纂及分类思想研究

    刘刚[1]2004年在《隋唐时期类书的编纂及分类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古代类书的编纂可以分为创始、发展、兴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隋唐时期是古代类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类书的编纂情况、分类体系、分类思想等对后世类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以隋唐两朝为限,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类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断代研究。...
  • 宋代流民问题研究

    宋代流民问题研究

    段有成[1]2004年在《宋代流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民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流民史的研究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宋代流民的产生,宋政府的流民政策及流民对宋代社会的影响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从流民的概念界定入手,回顾了近年...
  • 托马斯·门罗的美学研究方法述评

    托马斯·门罗的美学研究方法述评

    孙旭芝[1]2007年在《托马斯·门罗东方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托马斯·门罗是新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世界着名美学家,美国美学学会的组织者和创立者。目前国内外对门罗的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和评论他的《走向科学的美学》,来评价他的科学美学方法,而对门罗《东方美学》以及其东方美学思...
  • 《事类赋注》的文献学研究

    《事类赋注》的文献学研究

    魏小虎[1]2004年在《《事类赋注》的文献学研究》文中提出《事类赋注》是一部最早用赋体撰成的类书,成书于北宋初期。作者吴淑曾参与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历来对此书颇多好评,认为它的引文大都“采自本书”、“精审可贵”。自清代以来,依据它从事辑佚校勘的着作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经...
  • 宋词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发展

    宋词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发展

    谭海燕[1]2004年在《宋词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作为一种文学体式,它在这个时期内最大限度地扩充和发展了自己。但后人论及宋词时,则更多地从思想的解放、题材的扩展、词风的转变、艺术的精美等方面着手,而对其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发展则大多着力于对某个人或某首词作具体分析,较少...
  • 宋代奢侈禁令与奢侈消费

    宋代奢侈禁令与奢侈消费

    柴勇[1]2004年在《宋代奢侈禁令与奢侈消费》文中研究表明封建社会中少数阶层的奢侈消费与广大下层民众仅可维持生计的必要消费相比,二者呈现出巨大的反差。这些主要建立于剥削基础之上的奢侈消费由于浪费物质资源,导致家庭贫困,败坏社会风气,引发阶级矛盾等负面效应,理应遭到人们的谴责。但这样的观点只是认识到...
  •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刘文波[1]2004年在《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是他通过自己的着作引发了当时人们“始原道德之理,窥性命之端”的学术风气。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发展,终于引起学术上的革命一一宋学的产生。王安石的伦理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生...
  •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杨挺[1]2003年在《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宋代诗学中的心性中和诗学观念。本文认为要求心性中和是宋代诗学的重要特征。所谓心性中和诗学即是指由于宋代心性学渗入诗学,诗学表现出来在诗歌的本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修养与蓄积、诗歌表达方式、表达的效果及品鉴等各个方面的中和要求。宋人早已指...
  • 苏词接受史研究

    苏词接受史研究

    杨等华[1]2016年在《柳永词北宋接受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柳永词在词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其词内容的复杂性和传统以“人品论文品”的评价标准,其词在词史上的争议一直较大,有宋一代开始,世人对他的评价便毁誉参半,歧议纷呈。本文立足于传统的文献学、批评史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
  • 论中国古代文人画审美特质的复杂性

    论中国古代文人画审美特质的复杂性

    赵蕊蕊[1]2013年在《复古:江兆申晚期画风之研究》文中认为江兆申的书画作品,予人惊鸿一瞥的当下,总将其归于复古主义的追随者,然在其晚期复古山水的样式,则是有意识的积极引介现代艺术几何图形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其晚期山体与景物的造型之中,形影以现代绘画语言与空间结构。单以惊叹其深度挖掘传世书画的艺术传...
  • 宋代试论及其对文学之影响

    宋代试论及其对文学之影响

    孙书平[1]2003年在《宋代试论及其对文学之影响》文中指出论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应用广泛的散文文体,科举制度实行以后,论又作为一种科举考试文体被选用。在唐代中后期,论曾一度取代诗赋而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导文体。到了宋朝,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之中。由于“当时每试必有一论,且较诸他文应用之处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