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难点及其对策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难点及其对策

    韩贞习[1]2004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难点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两者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公有制的本质利益关系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利益关系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必...
  • 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

    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

    宗宝璟[1]2019年在《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文中研究表明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公共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政府职能也面临着内容上的诸多转变,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共需求与社会良性发展已成为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常婧[2]2016年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
  • 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变动趋势、成因及其适度性

    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变动趋势、成因及其适度性

    樊丽淑[1]2004年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这场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入手,着眼于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基本形成了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堪称奇迹...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分析

    欧阳力胜[1]2013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6亿人。他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
  •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张海丰[1]2008年在《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农村经济制度基础和核心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特定意义上说,农村土地及...
  •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研究

    赖敏[1]2004年在《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急需大力...
  •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

    陈春常[1]2010年在《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治理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国家治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其属性及职能的发挥,协调和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以维持特定的秩序。阶级性和社会性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属性,在阶级社会,主要体现为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治理既...
  • 转轨时期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

    转轨时期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

    陈汉臻[1]2004年在《转轨时期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投资是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本文根据历年山东省及全国各省市的综合统计资料及投入产出调查资料,借助SAS软件包、EXCEL等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
  • 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

    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

    万明国[1]2004年在《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文中指出第一章市场经济、不完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主要介绍市场经济及其社会风险特征、在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不同要求等问题。现代社会保障先后出现于欧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基于维护有利于经济发...
  • 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

    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

    潘丹丹[1]2004年在《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宏观地回溯了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发展、流变的历史,指出中西方发展的耦合:社会高度分化、发展,带来的多元整合、秩序统一问题。面对挑战、西方的经验是,倡导将法治范式转变为程序主义法治范式,即提供开放性的程序、允许当事人的广泛参与、尊重价...
  •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法律研究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法律研究

    李明秋[1]2001年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土地能否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农村土地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和经营关系为主...
  • 论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论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季冬晓[1]2004年在《论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注:为论述方便,以下凡不注明者,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一律简称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党建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它是从监督制约的角度来...
  • 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

    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

    原国栋[1]2004年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
  •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研究

    钱金刚[1]2004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着重从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工资理论和激励理论模型入手,论述了国有企业新一轮工资改革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了改善意见。本文对国有企业工资改革核心步骤...
  • 文化·现象·涵义——苏州大学附属社区医院设计研究

    文化·现象·涵义——苏州大学附属社区医院设计研究

    李岗[1]2004年在《文化·现象·涵义》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均质化和同样化在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文化也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有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内涵,朴实宁静的民风也被大都市的快速生活节奏所吞噬,如何在地方和现代中寻求一种...
  •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

    李万银[1]2004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文中研究指明如果要探究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源,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社会主义改革。从1979年十一届叁中全会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已历经20多年,2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使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人民生活水...
  • 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龙立[1]2013年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政治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经济现代化。但是,政治与经济是天生的孪生姐妹,经济问题不可能通过经济手段就可能解决,所有的民族社会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在世界上所有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政治在现代...
  • 新时期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与统一战线对策研究

    新时期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与统一战线对策研究

    付金梅[1]2004年在《新时期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与统一战线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代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及江泽民关于阶级阶层与统一战...
  • 试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及其实现途径

    试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及其实现途径

    桑艳军[1]2004年在《试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及其实现途径》文中认为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从而政治发展研究就自然成为政治科学永恒的主题。研究政治发展问题,对于正致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后,总结和分析了...
  • 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研究

    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研究

    孙菁[1]2004年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着眼于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整体性研究,首先对国外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借鉴。同时以国内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集体为研究对象,以其内部管理现状为基础,构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具备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