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肥胖人群筛查和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及机制研究

    社区肥胖人群筛查和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及机制研究

    张雅萍[1]2004年在《社区肥胖人群筛查和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特征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肥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在同一个体中聚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或加重,称为“代谢综合症(MS)”或“死亡四联症”,使得肥胖的...
  •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黄维媚[1]2009年在《靳叁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中风(stroke)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本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据统计,约有80%的脑卒...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曾春雨,刘光耀,王旭开,杨成明,王宝文[1]1998年在《高血压心脏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高血压心脏病(HHD)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HHD及原发性高血压Ⅰ期(EH)患者分别给予肼苯达嗪(HYD)和培哚普利(PER)治疗,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
  • 原发性高血压前期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前期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傅增泮[1]2003年在《原发性高血压前期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测定父母具有高血压史,可能处于“原发性高血压前期”的健康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栓素A_2(TXA_2)的水平变化,研究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苗成龙[1]2003年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作为一个良好的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即使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
  •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的测定及其意义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的测定及其意义

    李素梅[1]2003年在《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的测定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和血小板活化被认为是血管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作为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其本身参与了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程震锋[1]2003年在《原发性高血压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现有研究发现心脏重构不仅与心肌细胞的肥大、凋亡有关,还认为心肌细胞外基质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排列、协调心肌收缩性及维持左室几何形状起着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作为内源性锌-依赖性酶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