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论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论

    周晓荷[1]2005年在《争点整理程序论》文中提出对诉讼效率的追求使得服务于集中审理的审前准备程序备受关注,而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功能之一——争点确定方面的深入研究尚为不足。我们在实务上并未建立过任何形式的争点整理程序,法官负责确定争点的现实状况剥夺了当事人在此方面的处分权,有悖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
  •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下股东出资问题研究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下股东出资问题研究

    张楠[1]2017年在《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变革,实行完全的认缴资本制,取消了与股东出资义务密切相关的最低注册资本、货币出资比例和验资程序等规定。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此次变革导致法定资本制被颠覆,实务界一些投资者基于对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误读,出现了“一元公...
  • 当前公安中专学校刑事侦查专业课程在实战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前公安中专学校刑事侦查专业课程在实战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李彦[1]2004年在《当前公安中专学校刑事侦查专业课程在实战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侦查是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之一,刑事侦查学是公安中专学校侦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其课程建设是公安中专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一直是公安中专学校普遍关注的...
  • 论利他合同

    论利他合同

    林琳[1]2007年在《论利他合同中的第叁人权益保护》文中指出利他合同存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叁人叁方利害关系人。由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存在,第叁人的法律地位被相对弱化,其权利义务较为模糊,在合同无效、被撤销、解除以及合同当事人违约等情况下,第叁人权益更难以得到救济。我国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制模糊不清,故此...
  •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

    王寂然[1]2017年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追诉犯罪,确定被追诉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责大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惩治犯罪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往往和追诉机关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因此被追诉人的权利很容易受...
  • 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反思与完善

    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反思与完善

    杨立新[1]2005年在《刑事诉讼平衡论》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其中上篇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理论,第一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基本范畴,第二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论的法哲学基础;第叁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了刑事诉讼平衡实现的机制;下篇...
  • 释明权研究

    释明权研究

    贾永丽[1]2007年在《释明权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为中心,以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为视角,对法官的释明权进行研究。笔者在对释明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的前提下,在考察和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释明权的现状进行评析,...
  • 论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及其调整

    论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及其调整

    邓晓念[1]2004年在《论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及其调整》文中研究表明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公众知情权及公民隐私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和法律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在保护公民合法隐私权的前提下实现记者的采访权及公众的知情权,如何防止记者侵权行为的发生,以及如何在这叁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
  •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张国仲[1]2004年在《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文中认为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对人类早期“自然状态”假设性分析和“理性政府”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论”和政治代理理论,为政府诚信的伦理属性提供了丰厚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抛弃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天赋人权”的神意安排和社会契约...
  • 论交通事故侵权责任

    论交通事故侵权责任

    刘曦[1]2010年在《交通事故认定及诉讼中的审查、采信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事故处理制度,特别是事故责任认定及诉讼中对其审查、采信程序,历来多为学界所诟病。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特殊性,使之始终无法摆脱浓厚的行政色彩。行政权力运作之下形成的事故认定,对侵权诉讼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司法机...
  • 论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

    论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

    刘亚芹[1]2004年在《论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是在处理合同关系时应加以区别对待的叁个基本问题,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定内涵,要清楚地区分叁者,须从分析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入手。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
  • 交通肇事罪研究

    交通肇事罪研究

    曹建军[1]2006年在《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刑事立法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道路交通为视点,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刑法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在介绍国外有关交通肇事后逃逸行...
  • 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

    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

    范志刚[1]2004年在《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法律问题。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法律关系及其性质与原则;第二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方式;第叁部分是保险经纪人代收代付行为的时间;第四部分是保险经...
  •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甘宝然[1]2004年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许经营起源于美国,经过一百年多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长足发展。在中国,特许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数量上已有了较大的增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并涌出现一批潜心研究的学者,对特许经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论...
  • 中国反垄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反垄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梅丽鹏[1]2016年在《反垄断行政执法法律制衡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垄断执法对中国和国际的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反垄断执法的法律制衡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行反垄断执法架构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运用权力制衡理论、竞争政策理论、软法与硬法理论在反垄断法中的应用,探讨在反垄断执法...
  • 试论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

    试论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

    潘小艳[1]2008年在《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的重建》文中指出无独立请求权第叁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从苏联引入的,与之相类似的是大陆法系的辅助参加制度和英美法中的被告引入“第叁方被告”诉讼制度。该制度是为了实现诉讼经济、防止矛盾裁判和保护当事人及第叁人的利益而设立的。我国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
  • 构建中国刑事专家证人制度的设想

    构建中国刑事专家证人制度的设想

    宋志勇[1]2010年在《刑事证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对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刑事证人权利保护是诉讼中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完备和有效的刑事证人权利保护制度。许多刑事证人担心作证后受到打...
  • 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

    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

    马海波[1]2004年在《劳动教养制度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养制度,从其产生初期为彻底肃清新中国成立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而建立,发展至今成为辅助于刑罚和治安处罚,并且相对独立的一种教育改造措施,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
  • 检察制度改革研究

    检察制度改革研究

    徐鹤喃[1]2014年在《制度内生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改革》文中提出检察改革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涉及检察的改革,后者指检察机关进行的改革。广义概念涵盖改革实践与相关立法发展,有助于总揽分析改革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成就。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国检察改革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以制度移植、现代化和中...
  •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再思考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再思考

    赖正直[1]2014年在《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能主义刑法理论是战后日本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机能主义刑法理论最早由着名刑法学家平野龙一提出。针对战后初期日本刑法学存在的重视伦理保护、关注体系构建、强调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侧面的状况,平野龙一进行了批判,并主张刑法学应当根据战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