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论文_陈影,隋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尔凯郭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克尔,存在主义,叙述者,马克思,绝望,王子,艾丽丝。

克尔凯郭尔论文文献综述

陈影,隋莹莹[1](2019)在《克尔凯郭尔《畏惧与颤栗》中的信仰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克尔凯郭尔在《畏惧与颤栗》中聚焦人的存在,强调个体的孤独体验终将走向信仰。克氏信仰观表面上游离于确定性之外,且建基于个体的主观经验,具有明显的内在化维度,但这种信仰观实则与外部世界塑型的伦理体系相关联,彰显出克氏信仰观对个体发展的关注及社会现实的批判。《畏惧与颤栗》体现了克氏对宗教与人类生存景况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强调信仰,但并不排斥道德,批判理性,但并没有完全依靠感性,从而揭示出一种存在主义版本的神学救赎图景。(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罗龙祥[2](2019)在《思想分析对心理分析的超越——以克尔凯郭尔分析“绝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哲学史上,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关于"绝望"的分析,有明显的心理分析踪迹,但更主要的是一种思想分析,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混淆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的错觉。然而,当我们深入理解克尔凯郭尔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克尔凯郭尔的分析是深刻的,并且明显地体现了思想分析对心理分析的超越。所以,认真审视克尔凯郭尔的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区别,而且更有助于我们认识思想分析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郭郁,白伟[3](2019)在《克尔凯郭尔视域下的个体生存叁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反对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应该是个体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体的人,终点是上帝,人生就是一个单一的个体逐渐走向上帝的孤独之旅。克尔凯郭尔把个体的生存过程分为叁个不同的境界,即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但对于如何实现这种生存境界,克尔凯郭尔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就像从他的着作中告知读者的那样,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上,他本人是无知的。(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田薇[4](2019)在《从永恒与时间的关系看尼采的“瞬间”概念——兼以克尔凯郭尔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永恒与时间是一种对立关系,为了求得永恒而放逐时间。进入现代性时期,生存则放逐了永恒而沉落于时间碎片以致虚无主义。尼采的永恒复返学说通过瞬间的概念使两者得以和解,永恒就存在于瞬间里。瞬间是过去和未来的交迭碰撞及其无限次重演的时刻,也是包含着转机或未来的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在无数次重演的时刻里,瞬间成为了永恒。这种瞬间的可能性不在与人无关的纯粹自然的一刹那,也不在与自然对立的非自然的一刹那,而在自然又自由的一刹那,也就是"我"之意志的一刹那。这是尼采提供的摆脱欧洲虚无主义处境的自救之路。而克尔凯郭尔的信仰超越之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他提出瞬间的原型是基督降临的时刻,是永恒的原子,是永恒切入并打开时间的缺口,构成面向未来的转机和新生。这一刻在个体生存中通过信心的一跃而实现,这是一条朝向上帝以克服虚无主义的救赎之路。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的瞬间都需要自由的意志作为沟通永恒与时间的桥梁。尼采的瞬间通过"我意愿"永远地再来一次,在自我创造与毁灭的瞬间进入永恒;克尔凯郭尔的瞬间通过自由的意志抉择,做出信心一跃而投入上帝的永恒。然而,尼采虽然抛弃了外在超验的上帝信仰,但自我复归和自我祝福的永恒轮回依然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的宗教性崇拜。(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磊[5](2019)在《论克尔凯郭尔的“绝望”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索伦·克尔凯郭尔是十九世纪丹麦哲学家,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他关心个人的生存状况,其哲学对其后的“存在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克尔凯郭尔通过分析人的精神与自我的关系,认为每一个生存着的人都处于“绝望”的状态中,绝望是人所无法避免的,因为绝望内在于自我的构成之中,而个体的目的是成为精神的自我。绝望的根本原因在于,绝望者想要不依靠那建立起他的力量,仅凭自身的力量去成为自己。作为单个个体的人,只有通过信仰,依凭那建立“自我”的力量,即依凭上帝,成为基督徒,成为“具体的人”,才能从绝望这种致死的疾病中得到拯救,才能成为精神性的自我。克尔凯郭尔“绝望”的思想,首次在生存观上分析了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的现实与困境,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反思。本文通过对“绝望”与“自我”和上帝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个体摆脱绝望的方式是成为真正的精神的自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玉珍[6](2019)在《造物的惊艳与人的困苦——生存是一个谜(克尔凯郭尔)》一文中研究指出谁也拦不住它太困了,春风吹得人困乏,吃了些零食提神,没用,又吃话梅,酸溜溜刺舌,但依然困。于是忍不住仰面打了个哈欠,谁知嘴里的酸梅核突然滚下去,就要顺着嘴落进去。那部位是咽喉?食道?不管是什么只要硬核掉下去都不行,我吓得挺直脖颈使劲咳了几下,它被咳出(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9年04期)

孙梦璇[7](2019)在《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黑王子》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一流的小说家、哲学家和评论家,她的文学作品蕴含了她对于艺术、道德与哲学的探索。其后期作品《黑王子》受到了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展现出了对于生存与自我的深刻思考,即对于人与人、人与命运、人与邪恶、偶然与必然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这也契合克氏关于人的生存发展遵循从审美、伦理过渡到宗教阶段的发展规律。这篇小说围绕艺术家布拉德利展开,讲述他设想避隐郊野创作真正的艺术作品,却被一系列荒诞又偶然的事件打破。本篇论文结合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阐述布拉德利由于真爱而一步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开始关注他人,最终实现自我升华。此篇论文也解读了普丽西娜的婚姻、阿诺尔德和蕾切尔的爱情、布拉德利与阿诺尔德的友情,以及朱莉安与布拉德利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复杂的内心变化。整篇论文力图探寻孤独生存与发展的个体面对荒谬空虚的社会环境和迷惘的生存状态,在经历外界冲突与内心困境之后如何进行选择,承担责任,追寻道德与向善,最终赢得自由,走上真实自我的道路。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帮助沉溺于自我的现代人在充满危机,感到冷漠无爱的生存环境中找到出路和人生方向。此篇论文也旨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为自我存在价值的寻找和人生意义的解答提供指导,从而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第一章节简要介绍了作者艾丽斯·默多克和她的杰作《黑王子》,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撰写这篇论文推进学术研究的目的以及指导现实生活的意义。随后集中叙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发展脉络,突出体现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及其对于文学,尤其对默多克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二章节围绕着普丽西娜、蕾切尔以及布拉德利所面对的人生困境展开,包括他们荒谬的生活经历以及孤独的内心状态,体现出了克尔凯郭尔“个体”这一核心概念以及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中强调的“独特个体”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如何应对内心的疏离与异化、麻木与爆发。第叁章节通过朱莉安与布拉德的“自我”分析,找到了一条自我认知从而赢得自我的道路。论文探讨了克尔凯郭尔虚弱“自我”这一概念以及自我追寻之路。自我体现出了其虚弱的特质,人们应该找到一条道路,逐步消除自我,关注他人。最终真实的自我将会回归。接下来是全篇的一个总结。这一部分整体概述了“个体”的经历和“自我”的成长,最终实现了爱与善的真实。(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伍智昱[8](2019)在《克尔凯郭尔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克尔凯郭尔和马克思这两名哲学家生活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为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鼎盛时期,但两人在同一时代大思想背景下发展出了道路不同的两种人学思想。二人分别反对黑格尔什么?二人的可以比较的人学思想分别是哪些?马克思理论的优越性从何体现?论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从思想来源出发,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所处的十九世纪欧洲思想被黑格尔思想统治。一方面在黑格尔思想统治下,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理性哲学从接受到反对的思路转变;另一方面从横向角度对比,对比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内核的扬弃与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思辨哲学的超越。从人的角度出发,对比“人应当是怎样的存在”,马克思在对人类的历史分析中看到了“现实的人”;克尔凯郭尔挖掘人类的普遍性历史后得出人是“单个的个体”的结论。对比“人的存在应当是怎样的方式”,马克思主张人是对象性的存在并且是群体性的存在;克尔凯郭尔看到“单个的个体”的在人类历史必然性下的束缚,而个体应当摆脱这样的束缚。对比“人应当存在于怎样的维度”,马克思从自然、社会、历史叁重视角解读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人面临美学、伦理和宗教的叁种生存方式的抉择。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马克思坚定地认为脱离社会历史谈论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人;克尔凯郭尔认为对历史的考察只会消解个体的独特性。另一方面要看到对个人人生选择所给予的指导上,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依托社会的革命性转变;克尔凯郭尔坚称人应当回归孤独,只有与无限性的沟通个人的自我实现才能完成。(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文勇[9](2019)在《论克尔凯郭尔的叙事反讽——以《一个诱引者的手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理解反讽就理解不了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分析其小说《一个诱引者的手记》,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其反讽的概念。反讽是一种含蓄的立场,冲突之处必有反讽。克尔凯郭尔在其小说叙事中,频繁使用叙事反讽的策略。多个叙述者的设计,是其叙事反讽的基础。叙事与后设叙事的分层,均呈现了反讽性冲突结构。叙事的不可靠性则集中体现了其叙事反讽的内在张力。在该作品中,叙事反讽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差异化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梦璇,祁玉龙[10](2019)在《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黑王子》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一流的小说家、哲学家和评论家,她的文学作品蕴含了她对于艺术、道德与哲学的探讨,其后期作品《黑王子》这部着作受到了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展现出了对于生存与自我的深刻思考,即对于人与人、人与命运、人与邪恶、偶然与必然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人的生存发展遵循从审美、伦理过渡到宗教阶段的发展规律,整部作品力图探寻孤独生存与发展的个体,如何在荒谬空虚的现代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状态,在经历外界冲突与内心困境之后如何进行选择,承担责任,追寻道德与向善,最终赢得自由,实现真实自我的道路。此篇论文也意图洞察人物内心世界,为自我存在价值的寻找和人生意义的解答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论坛(2019 NO.1 总第11期)》期刊2019-03-25)

克尔凯郭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哲学史上,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关于"绝望"的分析,有明显的心理分析踪迹,但更主要的是一种思想分析,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混淆心理分析和思想分析的错觉。然而,当我们深入理解克尔凯郭尔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克尔凯郭尔的分析是深刻的,并且明显地体现了思想分析对心理分析的超越。所以,认真审视克尔凯郭尔的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思想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区别,而且更有助于我们认识思想分析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尔凯郭尔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影,隋莹莹.克尔凯郭尔《畏惧与颤栗》中的信仰观[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罗龙祥.思想分析对心理分析的超越——以克尔凯郭尔分析“绝望”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郭郁,白伟.克尔凯郭尔视域下的个体生存叁境界[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4].田薇.从永恒与时间的关系看尼采的“瞬间”概念——兼以克尔凯郭尔为参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刘磊.论克尔凯郭尔的“绝望”概念[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玉珍.造物的惊艳与人的困苦——生存是一个谜(克尔凯郭尔)[J].作家.2019

[7].孙梦璇.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黑王子》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9

[8].伍智昱.克尔凯郭尔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19

[9].王文勇.论克尔凯郭尔的叙事反讽——以《一个诱引者的手记》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孙梦璇,祁玉龙.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黑王子》解读[C].东北亚外语论坛(2019NO.1总第11期).2019

论文知识图

政策法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叁批全...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

标签:;  ;  ;  ;  ;  ;  ;  

克尔凯郭尔论文_陈影,隋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