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诗经》的君子之乐到孔子的人生之乐

    从《诗经》的君子之乐到孔子的人生之乐

    贾学鸿[1]2004年在《从《诗经》的君子之乐到孔子的人生之乐》文中认为欢乐是人类基本的情感走向之一。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欢乐是人在满足了人生的某种需求后产生的心理快感;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人们从天人合一、生命一体化的角度,认为欢乐是人类生命的正常追求,充分肯定了欢乐情感的合理性。不仅如此,儒家又...
  • 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

    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

    张立刚[1]2004年在《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文中认为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物欲横流、人格沦丧、人文精神的失落等问题,人们开始对教育进行反思,教育的人性化研究、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语文学科肩负着人文教育的使命,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了大量的...
  • 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

    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

    李晓峰[1]2004年在《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文中提出天马—曲村晋侯墓地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曲沃和翼城两县的交界处,东距翼城县城12公里,西南距侯马城区(新田遗址)约30公里。大约于1986年开始,晋侯墓地遗址遭到盗掘,至90年代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其中,许多出土文物流失到香港...
  • 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管理心理思想评述

    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管理心理思想评述

    牛颜[1]2004年在《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管理心理思想评述》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先秦文化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管理心理思想及主张,并主要从管理模式和物质生产方式两个角度对先秦诸子主要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着重讨论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 《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

    《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

    姜兰姬[1]2004年在《《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文中指出当代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引起了生态伦理自然观的兴起与发展。与此同时,生态伦理力图寻找其思想的依据。《老子》“自然”智慧对此具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对《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和评价。第一部分、以《老子》“自然”概...
  • 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

    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

    陈素萍[1]2004年在《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文中认为文艺起源论的派别繁多,但是却不能解释所有的文艺现象。艺术的生成源于各种因素与成分的多元共振。本文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人类自身生产对艺术起源的巨大意义。艺术的创造是根据审美的要求进行的。而处于母系...
  • 我国古代科技文献的保存与流传

    我国古代科技文献的保存与流传

    张秀红[1]2004年在《我国古代科技文献的保存与流传》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科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古代人文意识的强化,使文化典籍的保存与流传,多集中于社会科学方面;对于科技文献,除中医、中药外,则关注较少。...
  •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蒋莉[1]2017年在《先秦玉器纹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乃国之重器,礼之所依。从史前的兴隆洼文化伊始,玉文化在中华大地繁盛起来,并绵延不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并成为先秦时期国之大事、民之礼义的核心内容之一。玉器纹饰不仅可以提供玉器断代的一般标尺,也是玉器区系类型划分的重要标准,同时还是一种具有...
  • 《诗毛传》语法研究

    《诗毛传》语法研究

    刘刚[1]2003年在《《诗毛传》语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辉煌文明史,也被称为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海内外有识之士,一直把对《诗经》文化的研究作为认识汉文化源流的重要手段。《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
  •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用语研究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用语研究

    李明晓[1]2003年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用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5年12月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本文简称《睡简》)是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也为研究法制史与汉语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睡简》中的法律用语共有410个,其中有344个词,66个词组。在《睡简》法律用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多层次结...
  • 先秦儒家“义利之辩”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义利之辩”思想探析

    金亮亮[1]2018年在《先秦儒家义利观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程颢认为,世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义、利以及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总结。由于义利问题自古至今都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常被作为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作为先秦儒家伦理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