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荞麦论文_勾向博,白静,郭静,韩淑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苦荞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荞麦,复方,糖尿病,实验性,药疗法,疗法,中药。

复方苦荞麦论文文献综述

勾向博,白静,郭静,韩淑英[1](2015)在《复方苦荞麦制剂对大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制剂对大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组﹑复方苦荞麦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体征变化,测定体质量(BW)、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检测空腹血糖(FBG)和血清甘油叁脂(TG)、总胆固醇(TC)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HWI、LVEDP、TG和TC升高(P<0.01),BW、LVSP、HR和±dp/dtmax下降(P<0.05或P<0.01);心肌组织MDA水平显着升高(P<0.01),而SOD和GSH-Px活性则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苦荞麦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FBG、HWI和LVEDP下降(P<0.05或P<0.01),BW、LVSP、HR和±dp/dtmax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组织MDA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SOD和GSH-Px活性则显着升高(P<0.05或P<0.01),但复方苦荞麦制剂组与贝那普利组大鼠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紊乱,心肌细胞肿胀,而复方苦荞麦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纤维紊乱和心肌细胞肿胀减轻,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复方苦荞麦制剂对大鼠糖尿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周林辉[2](2013)在《复方苦荞麦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苦荞麦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血清中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复方苦荞麦方高、低剂量组治疗后血糖、TNF-α、PAI-1下降,其中TNF-α、PAI-1两项指标优于优降糖组。结论复方苦荞麦方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27期)

李娟,张福生,张虹[3](2009)在《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变化的影响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适应性喂养7 d,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煎剂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煎剂低剂量组、消渴丸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每日灌胃治疗1次,最终观察左心室重量及心重指数,检测心功能与心肌GLUT4表达,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8周后,DM大鼠心重指数显着升高,心功能下降明显,心肌的GLUT4表达障碍。各治疗组均能改善以上病理变化,其中以复方苦荞麦煎剂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结论: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诱导的DM大鼠早期的心肌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消渴丸组的作用相当,且有剂量依赖性。(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09年07期)

周艳萍,张正浩[4](2007)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早期防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对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各鼠体重、进食、饮水量、尿量等一般情况,治疗期满摘除眼球采血,测血糖、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高剂量作用显着优于低剂量。结论:复方苦荞麦降糖效果显着,对血管内皮细胞具保护作用,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周艳萍,张正浩[5](2007)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与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满测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ulin)、胰高糖素(Glucagon),并做胰腺病理形态观察。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浆胰高糖素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β细胞,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其降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荞麦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有效降糖,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并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及过度分泌胰高糖素。(本文来源于《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高铁祥,颜学槐[6](2005)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配合高热量饮食的方法建立模型。分组给药并测定体重、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F1α。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地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症状,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TXB2 含量,升高6 -keto -PGF1α,明显减轻STZ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作用明显优于消渴丸组。结论: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早期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05年02期)

胡慧,张正浩[7](2004)在《复方苦荞麦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方苦荞麦合剂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 ,临床疗效确切 ,为探讨其作用机理 ,笔者运用了生化学、组织学等实验方法 ,以模型组和消渴丸组作对照 ,系统观察了复方苦荞麦合剂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 :复方苦荞麦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可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达到调控肾脏整体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4年08期)

王世友[8](2004)在《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观察复方苦荞麦煎剂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体重、肾重、肾重指数(肾重/体重)、以及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对肾脏皮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苦荞麦煎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深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为复方苦荞麦煎剂的临床运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61只健康雄性的Wistar大白鼠中随机选取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其余50只按50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STZ,72小时后测空腹血糖,以血糖≥16.7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成功的动物模型。将43只成模大鼠按照体重和血糖水平随机分为4组,即病理对照组(简称模型组,11只)、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11只)、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11只)和消渴丸组(10只)。成模次日即开始治疗,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以生理盐水灌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消渴丸组分别以高剂量复方苦荞麦煎剂、低剂量复方苦荞麦煎剂和消渴丸混悬液灌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各组大鼠均不限制进食和饮水。实验期间每2周测量体重一次,每日观察大鼠进食、饮水及大小便、毛色等一般情况。治疗8周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收集该时间段的总尿量,用来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并称大鼠的体重。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液用以检测其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摘取大鼠肾脏并称重,计算肾重指数(肾重/体重),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皮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情况。所有实验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体重 治疗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各治疗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优。 2 血糖 治疗前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8周后,各治疗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显着下降,p<0.05,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最好。 3 血脂 ①胆固醇(TC):各治疗组TC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而以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②甘油叁酯(TG):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③低密度脂蛋白(LDL):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LDL水平,差异有显着性,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为优;④高密度脂蛋白(HDL):各治疗组的HDL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而以高剂量组升高更明显。 4 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 各治疗组大鼠之间Scr、BUN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5肾重及肾重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肾重及肾重指数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肾重及肾重指数,p<0.01,而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优。6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消渴丸组大鼠UAE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以E水平,p<0.01,而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7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一B)、肿瘤坏死因子(TNF一a)、纤维连接蛋白(FN)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以及消渴丸组大鼠肾脏皮质PDGF一B、TNF一。、FN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加,p<0.01,而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肾脏皮质PDGF一B、TNF一a、FN的表达水平,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优。结论 复方苦荞麦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降低空腹血糖、血胆固醇、甘油叁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纠正糖尿病肾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肾重及肾重指数、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抑制肾脏肥大;以及降低肾脏皮质PDGF一B、TNF一Q、FN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4-06-30)

张福生[9](2004)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研究复方苦荞麦煎剂对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体重、心重指数的影响;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及GLUT4的表达等,探讨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心肌病变的防治作用的可能机理,深化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中医病机和其现代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 以动物实验为主。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1只,随机选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均一次性空腹腹腔注射STZ50mg/kg,72小时后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者作为糖尿病模型成功。将44只成模大鼠按体重和血糖水平随机分为五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的复方苦荞麦煎剂,消渴丸混悬液灌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观察大鼠的进食、饮水、毛色等一般情况。治疗8周后,检测大鼠的体重、血糖水平,测血清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称大鼠的左心室重量,测大鼠的心脏血流动力学,观察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及GLUT4的表达情况。每组各选取1只大鼠,取心室肌组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1 体重 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各治疗组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而以高剂量组的疗效为优。 2 血糖 治疗前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大鼠血糖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8周后,各治疗组血糖与治疗前以及模型组血糖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降血糖的效果最好。 3 血脂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着降低,P<0.01;且HDL显着升高,P<0.01;与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相比,在升高HDL、降低TC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占优,P<0.05。 4 心重指数 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左心室重/体重)比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心重指数均有显着性下降P<0.01,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5 心功能 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比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显着性增强,P<0.05,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6 GLUT4的表达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能显着降低心肌组织内GLUT4的表达障碍,增强其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其中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疗效为优。 7 超微结构 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内肌丝结构清晰,肌节排列整齐,肌丝间线粒体结构清晰、边缘清楚,线粒体内嵴结构整齐,排列密集。模型组大鼠出现心肌细胞内肌丝灶性溶解、明带增宽,甚至肌丝片状坏死、溶解,肌节失去正常结构,线粒体水肿、空泡样变甚至破裂,线粒体内嵴机构排列稀疏、减少 湖此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必论久或消失,可见较多的脂滴。各治疗组均出现了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但以高剂量组与消渴丸组的病理改变最轻。8 HE及PAS染色通过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有明显的纤维溶解、断裂及变性,有明显的糖原沉积。高剂量组和消渴丸组能明显地预防和降低心肌组织的上述改变。结论 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的心肌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消渴丸组的防治作用相当,且有剂量依赖性。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可能是:(l)复方苦荞麦煎剂通过增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纠正大鼠能量代谢紊乱,且对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起防治作用;(2)通过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内的糖原沉积和GLUI禅的表达障碍;(3)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的钙离子超载,增加心肌酶的活性等多方面因素,而最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功能,并能有效地预防心肌组织的重构和肥厚。(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4-06-30)

黄蓉[10](2003)在《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并发症早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周围神经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复方苦荞麦以补脾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临床治疗本病每获良效,可部分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中医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阐明复方苦荞麦的降糖效果、机制及对周围神经并发症的早期防治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复方苦荞麦对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普通级Wistar大鼠56只,体重180~220g。先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46只造模。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0.5%STZ溶液50mg/kg体重,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72h后测定空腹血糖,以血糖>16.65mmol/L者为成模鼠,共成模44只。将成模鼠按血糖、体重随机分为4组: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FG组)11只,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FD组)11只,消渴丸组(X组)11只,糖尿病对照组(DM组)11只,加上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共五组54只。上述五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复方苦荞麦高剂量药液、复方苦荞麦低剂量药液、消渴丸混悬液、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治疗4周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取材。摘除眼球采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并做腓肠神经病理学检查。 结果 1 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与DM组相比,各治疗组进食、饮水、尿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较好,但体重无显着差异。从症状改善方面看,FG组与X组相当,均优于FD组。 2 复方苦荞麦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与DM组相比,治疗各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显着上升(P<0.01)。FC组与X组对血糖及胰岛素的水平无显着性差异,而复方苦荞麦的疗效具有剂量的依从性,FC组优于FD组。 3 复方苦荞麦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血栓素B_2水平,提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与DM组相比,FG组TXB_2显着下降(P<0.01),6-Keto-PGF_(1α)显着上升(P<0.01),作用明显优于X组(P<0.01)。FC组与FD组相比,均能降低TXB_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6-Keto-PGF_(1α)的影响明显优于FD组(P<0.05)。 4 复方苦荞麦能减轻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DM组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而FG组未见明显的髓鞘分离,仅见部分轴索膜与髓鞘板层的最内层发生分离,疗效优于FD组和X组。 结论 复方苦荞麦能明显地改善STZ大鼠症状,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并且能明显地减轻神经的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XB_2,升高6-Keto-PGF_(1α),调节前列腺PG代谢,从而改善神经缺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早期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3-06-30)

复方苦荞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复方苦荞麦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血清中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复方苦荞麦方高、低剂量组治疗后血糖、TNF-α、PAI-1下降,其中TNF-α、PAI-1两项指标优于优降糖组。结论复方苦荞麦方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苦荞麦论文参考文献

[1].勾向博,白静,郭静,韩淑英.复方苦荞麦制剂对大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2].周林辉.复方苦荞麦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

[3].李娟,张福生,张虹.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变化的影响Ⅱ[J].中医研究.2009

[4].周艳萍,张正浩.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早期防治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5].周艳萍,张正浩.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与形态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

[6].高铁祥,颜学槐.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

[7].胡慧,张正浩.复方苦荞麦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

[8].王世友.复方苦荞麦煎剂对STZ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

[9].张福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湖北中医学院.2004

[10].黄蓉.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并发症早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

论文知识图

病理组低剂量组消渴组病理组高剂量组

标签:;  ;  ;  ;  ;  ;  ;  

复方苦荞麦论文_勾向博,白静,郭静,韩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