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一、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东,季露,孙钰博,王良刚,崔东安,韦英益,黎江,胡庭俊[1](2021)在《天冬糖苷散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旨在通过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别进行了预试验(5 000、1 000、200、40 mg/(kg·BW)),正式试验(5 000、2 500、1 250、625 mg/(kg·BW))和最大给药量试验(60 g/(kg·BW))。给药后,连续7 d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剖检。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组(10 g/(kg·BW))、中剂量组(5 g/(kg·BW))、低剂量组(2.5 g/(kg·BW))和对照组,各组连续给药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并记录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计算增重率。给药30 d后,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剖检并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的预试验、正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均未出现小鼠死亡,剖检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天冬糖苷散中、低剂量组受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均显着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均显着低于雄性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且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10 g/(kg·BW)剂量天冬糖苷散对受试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和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LD50>5 000 mg/(kg·BW),天冬糖苷散在10 g/(kg·BW)范围内连续灌胃大鼠30 d,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杜晓鸿[2](2021)在《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绞股蓝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绞股蓝皂苷。本论文是以中药发酵的方法对绞股蓝进行炮制,利用乳酸菌的菌种微生物作用将绞股蓝皂苷进行酶解转化为其它稀有皂苷或苷元,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探究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以提高绞股蓝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商业前景,为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七叶苷培养基法筛选出产酶菌种,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选取多种乳酸菌中的最佳发酵菌种。(2)中药发酵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发酵工艺考察,固体发酵以绞股蓝皂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以发酵时间(d)、底物含水量(%)、菌种接种量(%)以及底物p H值的最佳条件作为固体发酵的发酵条件;液体发酵则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以发酵时间(d)、培养转速(r/min)、菌种接种量(%)以及底物p H值的最佳条件作为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3)试验用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和相关物质检测。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并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考察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绞股蓝皂苷A、绞股蓝皂苷XLIX以及人参皂苷Rg3高效液相含量测定的方法,建立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质量标准。(4)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对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以KM小鼠为实验动物,人参口服液为阳性药物,在增强免疫的基础上采用腹腔注射80 mg/kg.bw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检测低剂量31.25mg/kg、中剂量62.5mg/kg、高剂量125mg/kg的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和绞股蓝未发酵口服液对免疫抑制病理模型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清中Ig A、Ig G、Ig M、IL-2、IL-4、IL-6、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菌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乳酸菌中的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2)根据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发酵条件,固体发酵以绞股蓝皂苷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7d,底物p H值为6.5,菌种接种量为5%,含水量为40%。同样根据单因素试验考察最佳发酵条件,液体发酵以菌种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14d,发酵初始p H值为5.5,菌种接种量为5%,发酵转速为120r/min。(3)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为黄棕色澄明液体,p H值5.5,相对密度大于1.01,未检出树脂、鞣质,绞股蓝总皂苷含量为22.51%,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在通过不同的展开剂比例以及点样量考察后,确定展开剂比例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点样量为2u L。经过多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条件的考察,最终确定采用水(A)-乙腈(B)梯度洗脱的测定方法。(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极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的所有检测指标均有所升高,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g A、Ig M和IL-2、IL-4、IL-6、IFN-γ的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未发酵绞股蓝口服液中剂量组Ig A、Ig G的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剂量组对Ig G、Ig M、IFN-γ的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 A、Ig M、IL-2、IL-4、IL-6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绞股蓝发酵口服液改善了由于注射环磷酰胺所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和饮食量减少的症状,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未发酵高剂量组及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着增高(P<0.05);阳性药物组以及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所增高,绞股蓝发酵口服液中剂量组、绞股蓝发酵口服液高剂量组的小鼠脾脏指数显着增高(P<0.05)。结论: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备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发酵后的绞股蓝与发酵前相较,其中稀有皂苷人参皂苷Rg3的含量提高,含量比增加了25.93%。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分泌。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绞股蓝免疫增强剂用于保健和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群群[3](2020)在《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临床经验方滋肾安神汤为基础,研制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制剂“滋肾安神口服液(ZSASOL)”,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以及初步药效学进行研究考察,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KM小鼠睡眠时间及睡眠潜伏期为药效学指标,评价各种提取方式对小鼠睡眠结果的影响,并由此优选出最佳提取方式。2.在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有效成分丹参素、斯皮诺素提取量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采用星点试验设计法对ZSASOL的提取工艺、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成型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枸杞子、当归、制何首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斯皮诺素进行含量测定,制订ZSASOL的质量标准草案。4.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对ZSASOL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5.以PACA建立KM小鼠失眠模型,以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上台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等为指标,进行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1.ZSASOL的最佳提取方式为水提取。2.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加11倍量水,浸泡24min,提取2次,每次2h。最佳澄清方式为醇沉,最佳醇沉工艺参数为:浓缩至溶液密度为1.10(室温),加95%乙醇使醇含量达70%,静置24h(4℃~8℃)。3.建立了ZSASOL中4种药味的TLC鉴别方法,根据主要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中丹参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518mg/ml,斯皮诺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015mg/ml,且自制口服液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0.2%,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5%,表明制剂的质量稳定性良好。4.初步药效学实验证明ZSASOL有较好的助眠效果且停药后无苯二氮卓类明显的反跳现象。结论:1.ZSASOL制备工艺简便、有效,适用于大工业生产。2.质量标准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制剂的稳定性良好。3.初步药效学研究表明ZSASOL安神助眠功效明显,停药后无明显反跳现象,安全可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王明月[4](2020)在《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潞党参对小鼠皮肤组织IL-6、TNF-α、IL-15及其受体、MAPK/ERK1/2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潞党参调控小鼠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医美领域研发新的中药抗衰老产品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9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潞党参高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低剂量组、VE对照组、Anti-IL-15组、MAPK抑制剂组、PI3K抑制剂组。除了空白对照组之外,其余8组均需进行光老化造模。造模采用UVA+UVB光源,即40w UVA灯管2根,40w UVB灯管2根,将4根灯管并列穿插安装到自制模拟日光箱中,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制备光老化模型。用剃毛器将小鼠背部约为1.5×1.5cm2的长毛及绒毛剔除,每隔两至三日剃毛一次,将剃毛后的小鼠放入笼中,同时照射UVA、UVB。每周照射3次,共计14周。造模成功后,采用灌胃给药途径,连续给药4周,每日一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注生理盐水,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服不同浓度的潞党参,VE组灌服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物,Anti-IL-15组、MAPK抑制剂组、PI3K抑制剂组三组灌服相应的制剂。于第19周断颈处死全部小鼠,取下小鼠背部正中全层皮肤,置于冰箱内冷冻(-7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6、TNF-α、IL-15水平;免疫荧光法(IF)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IL-15R水平以及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情况;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IL-15R、MAPK、P-MAPK、PI3K、P-PI3K、ERK1/2、P-ERK1/2、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光老化模型制备UVA辐照强度累计为261.79J/cm2,UVB辐照强度累计为6.54J/cm2,照射强度值均符合皮肤光老化动物实验的紫外线照射强度要求。照射14周后小鼠出现身体疲乏倦怠、经常收缩一团、运动量降低、皮肤干枯、表皮粗糙、纹理加粗加深、皮肤颜色出现暗红,偶有瘀斑等现象,比照光老化模型标准已经完全符合,造模成功。2 ELISA法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中IL-6、TNF-α、IL-15呈现低水平表达。(1)IL-6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6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6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IL-6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IL-6的表达变大(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TNF-α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TNF-α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TNF-α的表达升高(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IL-15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的表达升高(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 IF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IL-15与IL-15R共表达在各组内均有阳性表达。(2)IL-15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IL-15R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R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IL-15与IL-15R共表达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 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蛋白表达(1)IL-15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2)IL-15R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R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2)MAPK、P-MAPK蛋白表达(1)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2)P-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3)PI3K、P-PI3K蛋白表达(1)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2)P-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ERK1/2、P-ERK1/2蛋白表达(1)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2)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ERK1/2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5)Akt、P-Akt蛋白表达(1)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Akt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2)P-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Akt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5 IHC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蛋白表达(1)IL-15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2)IL-15R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2)MAPK、P-MAPK蛋白表达(1)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3)PI3K、P-PI3K蛋白表达(1)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4)ERK1/2、P-ERK1/2蛋白表达(1)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5)Akt、P-Akt蛋白表达(1)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PI3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PI3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皮肤光老化过程中有较多炎症因子产生,其中IL-15及其受体通过MAPK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分别激活蛋白激酶ERK1/2、Akt,导致MMPs表达增加,同时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传导通路,可能是导致皮肤发生光老化的主要机制。2中药潞党参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潞党参可以降低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直接或间接降低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对MAPK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张槐[5](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吴雅清[6](2017)在《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是星虫动物门的一个中国特有种,可药食两用,具有益气补血、滋阴降火、通乳等功效。为开发其作为保健食品的潜在价值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本论文针对可口革囊星虫的辅助降血脂功能进行探索,发现其具有显着的降血脂活性。为进一步探索其降血脂活性成分,本论文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多糖进行提取,接着用体外抗氧化实验和脂肪细胞实验进行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降血脂活性初筛,最后用动物实验验证,以期挖掘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的降血脂功效,为其在降血脂、预防血栓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为可口革囊星虫的开发、合理利用及和扩大应用范围提供前期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可口革囊星虫降血脂作用研究: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大豆磷脂软胶囊)、阳性对照组2(降脂灵片)和低剂量星虫组、中剂量星虫组、高剂量星虫组,每组各10只。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后,灌胃低、中、高三个剂量(0.675 g/kg、1.35 g/kg、2.7 g/kg)的可口革囊星虫粉,称量小鼠体重和肝重量,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和肝组织中的TG、T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肝脏系数和动脉硬化指数(AI)。结果显示:三个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粉均使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的TG、TC、LDL-C水平和AI显着降低,显着升高血清的HDL-C水平;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粉均显着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具有显着的降血脂作用,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脂质积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粉均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中AST和ALT活性,改善高脂饮食带来的肝损伤。低、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粉均使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着提高,表明可口革囊星虫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具有显着的降血脂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推测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2)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提取:采用热水提取、复合酶酶解得到可口革囊星虫多糖,提取率为63.09%,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为31.08%。(3)可口革囊星虫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亚铁离子螯合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总多酚的测定对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0mg/mL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51%(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16 mg/mL)、对亚铁离子的螯合率为18.59%(EC50为6.41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3.3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3.75%(EC50为2.30 mg/mL)及总多酚用没食子酸当量表示为36.63±5.08 mg/g,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4)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MTT方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确定给药浓度;用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组成的分化液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干预,诱导分化8天后,经油红O染色考察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用异丙醇溶解测定细胞分化率,同时检测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累积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初步探讨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脂肪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最佳给药浓度为0.1 mg/mL,该浓度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与未加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正常组相比较,0.1 mg/mL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能抑制脂肪细胞的形成,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率,减少TG累积,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下调PPARγ的蛋白表达,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具有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5)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降血脂作用研究:以高脂血症小鼠为动物模型,灌胃给予1.35 g/kg可口革囊星虫粉和0.2 g/kg、0.4 g/kg、0.8 g/kg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检测血清和肝脏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可口革囊星虫粉和低、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均能够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和AI,使HDL-C水平显着升高,以及显着降低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具有显着的降血脂作用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口革囊星虫粉和低、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均能够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系数,显着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AST和ALT活性,对高脂血症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口革囊星虫粉和低、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均能使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降低,中、高剂量的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均能显着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具有显着的降血脂活性和肝脏保护作用,推测其降血脂活性可能是通过抗氧化起作用。综上,可口革囊星虫的降血脂活性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论文首次对可口革囊星虫的降血脂活性进行探索并证实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均具有显着的降血脂功效,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还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高脂血症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效果均与已知临床使用的保健品大豆磷脂软胶囊相一致,提示可口革囊星虫具有开发成降血脂保健品的潜在价值,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可口革囊星虫多糖还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提示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及抑制脂肪细胞形成起到降血脂的效果。然而关于可口革囊星虫的降血脂作用机制以及物质基础还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国晶晶,李来来,朱会超,肖扬[7](2014)在《三七主要成分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多为栽培品,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及跌打肿痛等。三七及其主要成分的制剂多年来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三七在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现着重三七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研究进展作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韦芳宁[9](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孙云,邓阳梅,蔡元培,程翔,龚跃新[10](2002)在《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复方三七口服液对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连续灌服复方三七口服液 2 0 ,40ml·kg- 1 /d× 64d ,分别测定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结果 :复方三七口服液能增加D -半乳糖实验性衰老模型小鼠脏器指数 ,加快碳粒廓清速率 ,增强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明显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论 :复方三七口服液可增强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从而能延缓衰老

二、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天冬糖苷散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
        1.1.2 试验动物
    1.2 天冬糖苷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1.2.1 急性毒性预试验
        1.2.2 急性毒性正式试验
        1.2.3 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试验
    1.3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1.3.1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2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各脏器组织的影响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天冬糖苷散急性毒性试验
        2.1.1 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
        2.1.2 急性毒性正式试验结果
        2.1.3 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试验结果
    2.2 天冬糖苷散亚慢性毒性试验
        2.2.1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一般体征的影响
        2.2.2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血液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2.2.3 天冬糖苷散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 天冬糖苷散处理后大鼠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
        2.2.5 天冬糖苷散处理后大鼠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3 讨 论
4 结 论

(2)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绞股蓝概述
    2 中药发酵
第2章 菌种筛选及β-D-葡萄糖苷酶活性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绞股蓝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工艺考察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考察绞股蓝固体发酵工艺条件
        2.2 测定不同固体发酵条件绞股蓝总皂苷含量
        2.3 考察固体发酵条件
        2.4 考察绞股蓝液体发酵工艺条件
        2.5 绞股蓝液体发酵液的皂苷纯化
    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绞股蓝乳酸菌发酵的生物转化
    1 试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
        2.2 相关检查
        2.2.1 性状
        2.2.2 相对密度
        2.2.3 pH值
        2.2.4 微生物限度
        2.2.5 树脂
        2.2.6 鞣质
        2.3 绞股蓝的薄层色谱鉴别
    3 含量测定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绞股蓝皂苷的含量
    4 试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绞股蓝发酵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
第5章 探究绞股蓝发酵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影响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内容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小鼠生长性能测定
        2.3 小鼠脏器指数的测定
        2.4 小鼠血常规
        2.5 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
        2.6 组织病理学
        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试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3)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
        1.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2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2 滋肾安神处方的分析研究
    3 处方中各药味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3.1 桑椹
        3.2 炒蕤仁
        3.3 丹参
        3.4 首乌藤
        3.5 炒酸枣仁
        3.6 合欢皮
        3.7 陈皮
        3.8 五味子
        3.9 当归
        3.10 枸杞子
        3.11 炒柏子仁
        3.12 制何首乌
第二章 ZSASOL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优选提取方式
        1 实验材料
        1.1 试验仪器
        1.2 动物
        1.3 原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饮片提取
        2.2 小鼠造模
        2.3 分组及给药
        2.4 评价指标的测定
        2.5 结果
    第二节 水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吸水率的考察
        2.2 单因素优化水提取工艺实验设计
        2.3 星点-效应面设计方案及结果
        2.4 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2.5 水提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预测
        2.6 工艺验证试验
        2.7 总结
    第三节 澄清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初步澄清工艺筛选
        2.2 澄清工艺考察
        2.3 总结
    第四节 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1.3 矫味剂的选取
        1.4 灭菌工艺
        1.5 中试10 批放大试验
        1.6 总结
第三章 ZSASOL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ZSASOL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节 ZSASOL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2 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2.1 名称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第三节 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1.3 原料与试药
        1.4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四章 ZSASOL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第五章 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ZSASOL对正常小鼠睡眠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组及给药
        2.2 实验安排
        2.3 结果
    第二节 ZSASOL对失眠模型小鼠睡眠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原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鼠造模
        2.2 分组及给药
        2.3 实验安排
        2.4 结果
结语
    1 剂型的选择
    2 质量标准指标的选择
    3 初步药效学中药效范围的筛选及停药反应的确认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4)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及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MAPK以及PI3K表达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Akt表达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1 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中草药防治皮肤光老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试验药品制备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处方依据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CHBG的研制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3. 结果
        3.1 CHBG的制备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CHBG的制备工艺
        4.2 CHBG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2. 方法
        2.1 预实验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预实验结果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与创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6)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降血脂的研究进展
        1.2.1 高脂血症简介
        1.2.2 高脂血症危害
        1.2.3 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
        1.2.4 降血脂的生物活性物质
        1.2.5 降血脂的作用机理
        1.2.6 降血脂活性的评价方法
    1.3 可口革囊星虫的研究进展
        1.3.1 星虫动物门的研究概况
        1.3.2 可口革囊星虫的形态与生态特征
        1.3.3 可口革囊星虫的化学成分
        1.3.4 可口革囊星虫的药理活性
        1.3.5 可口革囊星虫的产品开发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可口革囊星虫降血脂作用初探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动物及饲料
        2.1.3 实验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建立
        2.2.3 肝脏外观观察和肝脏系数的计算
        2.2.4 血清中血脂指标的测定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计算
        2.2.5 肝组织蛋白含量测定和血脂指标的测定
        2.2.6 肝组织AST和 ALT活性的测定
        2.2.7 肝组织SOD活性的测定
        2.2.8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外观及体重的影响
        2.3.2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肝脏外观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2.3.3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
        2.3.4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肝组织血脂水平的影响
        2.3.5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肝组织AST和 ALT活性的影响
        2.3.6 可口革囊星虫对小鼠肝组织SOD活性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提取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样品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耗材
        3.1.4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提取
        3.2.2 多糖提取率的计算
        3.2.3 多糖含量的测定
        3.2.4 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5 多糖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3.2.6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3.2.7 多糖中单糖的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的提取率及含量
        3.3.2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分子量的测定结果
        3.3.3 单糖分析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样品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2.2 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
        4.2.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2.4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2.5 总多酚的测定
        4.2.6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3.2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亚铁离子的鳌合作用
        4.3.3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3.4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4.3.5 总多酚的测定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细胞株
        5.1.2 实验样品
        5.1.3 实验试剂
        5.1.4 实验耗材
        5.1.5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试剂配制
        5.2.2 细胞复苏、传代与冻存
        5.2.3 药物浓度初筛
        5.2.4 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试验
        5.2.5 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5.2.6 油红O染色及细胞分化率的计算
        5.2.7 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5.2.8 3T3-L1 细胞中SirT1、PPARγ 蛋白表达
        5.2.9 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溶液的浓度初筛结果
        5.3.2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5.3.3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
        5.3.4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3T3-L1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5.3.5 可口革囊星虫对3T3-L1 细胞SirT1、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降血脂作用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样品
        6.1.2 实验动物及饲料
        6.1.3 实验试剂
        6.1.4 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建立
        6.2.2 小鼠血清和肝脏的处理
        6.2.3 肝脏外观观察和肝脏系数的计算
        6.2.4 血清中血脂指标的测定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计算
        6.2.5 肝组织蛋白含量测定和血脂指标的测定
        6.2.6 血清和肝组织中AST和 ALT活性的测定
        6.2.7 血清中SOD活性的测定
        6.2.8 血清中MDA含量的测定
        6.2.9 肝组织病理切片染色
        6.2.10 数据处理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6.3.2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肝脏外观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6.3.3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
        6.3.4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肝组织血脂水平的影响
        6.3.5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ST和 ALT活性的影响
        6.3.6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血清SOD活性的影响
        6.3.7 可口革囊星虫多糖对小鼠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6.3.8 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6.4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A 具有降血脂作用的多糖

(7)三七主要成分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三七主要成分研究
    1.1 皂苷成分
        1.1.1三七根皂苷的研究
        1.1.2 三七根茎(剪口)皂苷的研究
        1.1.3 三七茎叶皂苷的研究
        1.1.4 三七花蕾皂苷的研究
        1.1.5 三七果梗皂苷的研究
        1.1.6 三七果实及种子皂苷的研究
    1.2 多糖成分
    1.3 挥发油成分
2 三七免疫作用研究
    2.1 三七及其药物制剂的免疫作用
        2.1.1 三七总皂苷的免疫作用
        2.1.2 三七皂苷单体的免疫作用
    2.2 三七多糖的免疫作用
    2.3 三七挥发油成分的免疫作用
3 三七在免疫方面的实验方法研究
    3.1 三七在正常动物免疫方面的实验方法研究
    3.2 三七对环磷酰胺模型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研究
    3.3 三七对实验性衰老模型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研究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瘀血与CRF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讨论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附录五 附图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天冬糖苷散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J]. 谢小东,季露,孙钰博,王良刚,崔东安,韦英益,黎江,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2021(08)
  • [2]绞股蓝发酵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杜晓鸿. 西南大学, 2021(01)
  • [3]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 张群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D]. 王明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 [6]可口革囊星虫及其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D]. 吴雅清. 华侨大学, 2017(12)
  • [7]三七主要成分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国晶晶,李来来,朱会超,肖扬.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孙云,邓阳梅,蔡元培,程翔,龚跃新.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06)

标签:;  ;  ;  ;  ;  

复方三七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