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研究

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研究

曹勇衡[1]2004年在《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转瞬即逝是人们所说的话语的一个明显特征。然而尽管如此,听者可以很轻易地对所听到的句子进行语法结构的划分,确定词语间的语义关系,解决遇到的歧义问题并在句子本身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本文旨在探讨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问题。主要回答有关听者如何破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找到句子的整体意思,并将其存储于记忆中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句子理解的叁个阶段既参考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又有作者本人在实验基础上的理解和分析。这叁个阶段包括句法分析—分析句子的结构,语义解释—确定句子的意思,和意义表征—将意思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句子理解的第一步—句法分析是对其表层结构进行语法上的分类。换句话说,句法分析是判断句中词语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句法分析的结果是以树形图形式存在的句子内部语法关系的表征。句法分析理论—复杂性派生理论,动词复杂性假设,成分和分句理解理论—解释了句法分析中遇到的心理困难并描述了分析机制的处理单位。复杂性派生理论认为句子的心理复杂性同其表层形式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距离有关。动词复杂性假设认为听者依据句中出现的动词来获取有关句子结构的信息。当句中出现的是复杂动词而不是简单动词时,听者对句子的可能结构就不十分确定。成分和分句理解理论认为听者首先依据句中包含的成分进行结构划分。为了验证句子成分 (constituent) 在句子理解中的整体性,作者进行了四个实验:直觉判断,双耳听力,寻找单词和句子复述。句法分析策略—首动词策略,起码连接策略,后封闭策略和功能线索词策略—用于识别句子中线性顺序和层次结构间所存在的间接关系。首动词策略认为听者习惯将听到的第一个动词确定为句子主句的动词。听者将听到的句子与大脑中的典型图式比较。起码连接策略认为人们倾向于把新的项目连接到使用最少节点的短语标记中去。后封闭策略主要讨论当听力理解进行到分句之间时听者采取的处理方式。功能线索词策略认为句中的功能词暗示着一个新的成分的开始。这个策略依据的理论在于功能词是句子结构的重要线索。作者进行的音位监测的实验正是为了验证功能词在句子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句子理解的第二步是语义解释。显然,句法表征只是句子处理的一部分,句子理解的本质是要获得句子的意思。这意味着听者要运用其语义知识判断迅速掠过耳边的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在分析句子意思的过程中,听者需要解码句子的语义结构(比如各种语义角色),建立语义命题(通常的形式是谓词(主项)),并且克服在处理否定句和被动句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否定句和被动句通常要比理解其对应的肯定句和主动句有更大的难度。作者进行的判断真实值和图片确定的实验便证实了这一点。模块和互动理论是有关句子处理本质的两种对立观点。模块理论认为像句法解码这样的句子处理过程在认知上是孤立进行的。而互动理论认为句法和语义处理在句子理解过程中互相影响。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理解歧义句是句子语义处理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歧义为句子处理带来了特殊的问题。听者或许当即选择句子可能意思中的一个,或许将所有可能的意思都进行考虑,直到有足够的信息才去掉错误的选择。这反映了线性处理与平行处理两种观点。句子理解的第叁个阶段是在句法和语义处理之后,将句子的意思存储在记忆中的过程。在自然的话语中,句子一个接着另一个,所以我们不可能将它们都准确记忆。由于获得意思是句子处理的目的,所以听者通常将精力用于存储意思(将在记忆中存放一定时间)而不是表面的词语(很快忘记了)。作者进行的多项选择的听力测验便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句子从语用角度理解不是非常引人注意,或者距离句子说完已有一定时间间隔,存储在记忆中的将只有命题表征(表达句中思想的命题网络)。命题是句子理解过程中的重要处理单位。句子中的命题数量决定了句子理解的速度和意思表征的程度。作者进行的句子复述的实验便证实了这一点。本文讨论的观点和假设大多数都通过以前的心理学家或者本文作者所作的实验得到了证实。有些实验可以直接揭示问题的答案,而有的实验只是试图间接地去解决问题。因为句子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想直接去测量听者大脑里的活动是很困难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对于听者所作的反应(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最近通过可以测量脑波的电磁仪器,科学家们已为研究这一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依据以上所得结论,作者提出以下关于提高听力水平的建议:(1)听者应该利用功能词对句子成分进行积极的划分,(2)利用句中的动词来推测其他的主项(Argument),(3)努力将句子放在语境中进行理解和(4)主动在大脑中构建命题模型。应当强调的是,这些建议的作用是有限的。听者不可能完全依靠这些建议就提高其听力水平,而应进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所以上面的建议仅仅是为了帮助听者有效地开展听力练习提出的。

孟导[2]2007年在《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地位的提高,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日益意识到听说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听力技能方面的训练,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技能关键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世界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人民对外语的听说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外语教学方面就是不断的教学变革。英语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交际法、功能意念法、任务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无不把外语的听力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国英语教学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注重英语听力教学,并在九十年代末把英语听力加入高考考察范围。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扩大了英语学习的途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我国的英语听力教育进行了十几年,高中英语教师是如何进行听力训练的,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高中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具体障碍,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哪些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努力开辟出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下面是研究的具体问题:1.教师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哪些方面的缺失?2.从哪些方面来弥补教师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缺失?3.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哪些可能障碍?4.高中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可能遇到哪些障碍?5.造成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是什么?6.采取什么手段来解决学生在听力训练中遇到的障碍?研究对象为砀山中学高一(19)(20)班140位学生和83位来自砀山中学和砀山二中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师。研究核心的信息主要来自叁个调查工具:两份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分为教师英语听力教学问卷调查表共30个选题和学生英语听力情况问卷调查表共53个选题;课堂观察在砀山中学高一(19)(20)班进行。文中对各类调查结果进行了陈述、说明与讨论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高中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普遍存在英语听力障碍,这些障碍总的来说可分为叁个方面:知识缺陷,听力策略缺陷,英语学习心理问题。具体的来说在英语知识缺陷方面:单词语法记忆模糊不清,语音语调不标准,辨音不清,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听力策略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击活听力材料内容,不能够利用有限的听力时间做好听前预测,听中验证,听后检测。英语学习心理方面:对英语听力缺乏兴趣,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在阅读和做试题。在听英语听力材料时,有的学生过于焦虑,影响他们的实际英语听力水平的发挥。(2)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的英语听力教学比传统的听力教学效果要好,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于取得英语听力方面的成功。(3)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英语听力障碍,尽管英语听力策略训练能够提高那些英语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但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因为听力策略的学习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英语基础知识是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几乎收不到任何功效。(4)英语听力训练应当和说读写齐头并进,听说领先,读写随后。在听力材料的采用上最好能够独自开发,可以采取辨音、填词、听写,选图,写大意等形式多样的听力训练形式,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英语听力兴趣。本研究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意义如下:首先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也不是被动的给予和接受。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听力教学训练时,教师应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其次语言的学习不仅要学习目标语言的外在形式,还要学习目标语言的文化。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就是击活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同化或归纳到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学生在学习目标语言外在形式的同时使目标语言的文化、语言规则和图式知识内化。英语听力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好的方法需要继承,但教师更应该学习先进的理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解文倩[3]2017年在《工作记忆容量对留学生汉语听写成绩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听写是对外汉语课堂上使用较多的测量方法,可用来考察留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掌握情况。通过听写训练,学生可发现汉字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则可发现学习者的易错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因此,听写训练对汉字学习有帮助。然而初级阶段的一些学生对听写训练存在畏难心理或焦虑感。所以,本文以提高学习者的听写成绩和汉字习得效率为终极目标。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概念的延伸。工作记忆系统虽容量有限但不仅能存储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听写时,语音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就在工作记忆系统中进行。综上,本文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学习者听写时的理解和汉字书写成绩间的关系。本研究有41名南京师范大学汉语预科班的学生参与。该41名零起点受试到实验时已学习了四个月的汉语。他们参与了工作记忆容量测试及听写测试。本文采用阅读广度测试测量工作记忆容量,而听写材料都取自HSK四级考试真题。测试完毕后,将听写测试成绩分为理解成绩和书写成绩两个部分,用SPSS软件分析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其听写时理解成绩和书写成绩间的关系。本研究所得结果如下:第一,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时,工作记忆容量与听写时听力理解的成绩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受试工作记忆的容量越大,其在听写时的理解程度也越高。高工作记忆容量组的受试在听写时的听力理解方面可能更占优势。而且无论听写材料为词语、短语或句子,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都与理解程度显着相关。第二,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时,工作记忆容量与听写时汉字书写的成绩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大其在听写时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也就越高。高工作记忆容量组的受试在听写的汉字书写方面表现更好。而且无论听写材料为词语、短语或句子,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都与理解程度显着相关。第叁,工作记忆容量与听写时理解成绩的相关性高于其与书写成绩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数据所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讨论,本文对听写和汉字的教学和学习从提高工作记忆容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周玲[4]2008年在《论语境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听力理解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是学习者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听力水平也成了衡量外语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听力材料很简单,语法、单词都没有障碍,学生在收听后却只获得只言片语,无法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语素组合出完整的意义。由于不知如何解读组合所得的信号,学生往往陷入一种“混沌”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在对现存相关的听力教学及语境的理论研究之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就如何利用语境线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了讨论。听力理解是在日常交流中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共包括叁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Anderson,1985)。传统听力理解的理论有两种模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在“自下而上”的模式中,听者更多注重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的分析;在“自上而下”模式中,听者更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知识去重构所听语篇的含义(Greene and Hicks,1984:14)。而在实际的听力理解活动中,听者同时采用了两种模式,即:第叁种模式----“交互模式”(Rumelhart,1980)。从听力理解模式(尤其是第二种和第叁种模式的理论)可以看出:语境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极为重要。语境,指语言环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石。马林洛夫斯基于1923年第一次提出了“语境”这个概念。而Numan(1993)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语言语境指上下文,即语言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和言辞语境。非语言语境指对听力理解产生影响的语言外部诸要素,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外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语境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语境可以帮助听者根据具体环境选择适合的话语;二是语境可以帮助听者根据具体情景正确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一般说来,听力课堂教学共有叁个步骤:听之前,听力过程中、听之后。听前阶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做好准备,从而更好理解文章。在听力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听力材料,学生学习如何有目的地捕捉有用信息。在听力活动之后,随之而来的说和写会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辨音、理解词汇、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的活动。同时,还必须运用背景知识对篇章进行理解。这就要求听者必须要有扎实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及丰富的背景知识。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乃至教学安排和听力材料的选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进听力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为此,笔者进行了对英语听力学习障碍的调查(问卷见附页)。此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障碍有两大类:语言因素(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非语言因素)和心理因素(听力技巧与策略,背景知识等)。如何将语境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消除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障碍,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呢?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入手,将语境知识运用于听力理解和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

潘志洁[5]2010年在《论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文中认为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交际的首要前提是听,所以在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听位于技能之首。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并对此做了广泛的研究。听力理解被认为是听音者积极地、创造性地构建意义的综合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知识、文化差异、性格、智力、心理等等,但是听力策略的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在中学阶段比较少。对此,本文以O’Malley和Chamot、Oxford、文秋芳和程晓堂等着名学者的部分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教学实例和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全面地、系统地就高中阶段英语听力策略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C-MC-A的听力教学模式。其中, C代表认知听力策略,MC代表元认知听力策略, A代表情感听力策略。该模式是教师以教学的方式,逐步把学生在听力学习中所需要的策略渗透传递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的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听力学习策略的目的。因此,C-MC-A的听力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具体内容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而有所不同。在本文中,笔者重点探讨在这个模式下的几个问题:1.听力策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如何运用策略训练高中生的听力理解水平?3.策略培训对提高高中生的听力水平是否有效?。最后的研究数据显示,C-MC-A的听力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行之有效的。同时,笔者也希望学生能把这些策略迁移到其他的各种学习活动中。

严明[6]2012年在《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有600多所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截至2012年,教育部已正式批准62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对于保证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商务英语专业测试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商务英语能力考核体系。商务英语测试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定义所要测量的语言能力,这是测试开发的理论基础。为了使测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英语教学,测试开发者必须保证所开发测试的效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择商务英语测试开发这一课题,重点探讨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的构念界定和测试开发。本论文主要有叁个目的:一、通过对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梳理,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二、围绕拟测构念“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开发和设计标准化学业测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BEM-8)。叁、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对所开发的测试进行效度研究。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和设计研究以下内容:第一,测试构念的界定。本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话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出发,构建商务英语话语研究的框架,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详细研究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体裁谱系及各个体裁的特征。基于各种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界定“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从文本知识、语用知识、体裁知识、话题知识、情境组织能力五个方面具体化。“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思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商务话语能力,能够在专业培养的学术英语及职业英语领域内,即在特定商务英语话语研究及国际商务活动领域内,参照应用语言学研究共同体及国际商务实践的规则与惯例,结合特定交际任务的语境因素,运用情境组织能力及文本、体裁和语用知识,结合自身素质,通过专业体裁的建构、解释和使用,进行意义协商,有效完成书面和口头交际任务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二,测试开发和设计。为了保证所开发测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论文参考与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ETS)和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等着名语言能力评估机构的研究成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开发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流程。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目标是,能够科学地反映考生”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以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考试开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确保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第叁,测试的效度验证。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考试效度的检验和提高则是保证考试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论文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基于效度整体观(Messick,1989)和社会认知效验模式(Weir,2005),结合考试流程,从考试构念、考试内容、效标关联、评分结果和考试后效这五个方面收集证据,检验TBEM-8是否能够有效地测量所界定的目标构念。构念效度研究的对象是五所大学参加TBEM-8范型试卷考试的341名考生。分数数据分析包括测试内部一致性分析和测试构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作文文本分析重点考察考生作文的语篇特征;定性研究通过口述报告揭示考生的写作过程。研究结果发现:就题目的测量学属性而言,TBEM-8各分测试与总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表明测试题目具有同质性;而分测试之间的相关程度中等,表明它们分别测量了构念的不同方面。测试的维度方面,因子分析能够提取叁个公共因子,即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和体裁能力。这说明TBEM-8与测试构念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口述报告的分析显示,高分组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测试开发者所预期的行为,其写作行为与写作测试所要考核的技能基本吻合。这些证据总体上说明,TBEM-8能够检测构念相关能力,具有比较好的构念效度。内容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六位专家对于TBEM-8测试内容合适性和代表性的评定意见,接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内容效度指数和测试任务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TBEM-8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测试题目能够合理地反映考试大纲规定的测量内容范围。效标关联效度研究选取学生的专业课平均成绩、任课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排序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高级)成绩作为TBEM-8的效标,研究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2008级的163名学生。研究结果发现:TBEM-8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考试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研究重点考察翻译和写作测试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参加实验的对象为担任TBEM-8翻译和写作评分任务的八名评分员。统计结果表明,评分员间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评分员的评分结果无显着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TBEM-8翻译和写作测试具有较高的评分效度,评分结果是可靠有效的。后效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TBEM-8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341名学生参加了TBEM-8范型试卷考试并填写了“考试后效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访谈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的15名在职教师。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认为,TBEM-8将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学习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考试的实施能够强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结果可以为教学与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本论文由八章构成。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本章概述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测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指出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需要对商务英语测试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客观准确地测量教与学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起到正向反拨作用。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目的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本章对语言能力有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评述;对效度、构念、构念效度、效度验证等概念进行了讨论;对国内外语言测试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这些测试的成功经验对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设计的启示。第叁章介绍了研究的设计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本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流程和考试效度验证的研究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对商务英语话语共同体、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研究和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展开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第五章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框架。第六章介绍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详细描述了从测试设计、操作到实施这叁个阶段的各主要环节。第七章描述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效度验证过程。效验研究基于效度整体观,以构念效度为核心,从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和后效效度五个方面收集和分析效度证据。第八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得到的发现及获得的结论,对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评述。本章还指出了本研究对于商务英语测试的贡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与本研究相联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

任玉华[7]2017年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及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英语听力作为口语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衡量学习者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首要指标,而且是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仍有待改善,虽然相关学者对大学英语听力教与学的改革进行了不懈努力的研究,但由于语言复杂性、英语听力材料多样性、学生个体差异性等,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容易在英语听力学习中产生不同的学习阻力。鉴于此,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阻力进行归因,在理论基础上积极探寻具有借鉴性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当下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从五大部分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目标和研究设计方案,并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英语听力学习阻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信息加工、第二语言习得、具身认知及统觉学习等理论,以此作为论文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从研究总体设计层面入手,分别阐述了通过问卷调查与质性研究分析得出的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然后,基于深入的实证研究结果,具体分析了当下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学习阻力关键因素的成因。最后,全面概括了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基本特征,并在分析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听力学习阻力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在性别、年级、专业与生源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从整体情况而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知觉水平处于一般范围内。通过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主要存在叁类学习阻力:其一,听力知识存蓄阻力,主要包括语音音素的辨音能力相对较弱,对词汇的输入与理解比较单一,词法与句法结构意识较为匮乏;其二,听力统觉感知阻力,重点指向听力信息的感知受注意偏向影响,听力信息的短暂获得性记忆零碎,母语思维对听力思维产生负迁移;其叁,听力情绪调控阻力,要点涵括焦虑的情绪扰乱听力信息正常接收,负性自动化思维助长不自信的心理,自我提高内驱力缺失阻扰听力学习。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其一,听力知识存蓄阻力应对策略,蕴含在语境中辨听语音语调意义,在图式库中构建词汇网络图,利用构式掌握语法规则系统;其二,听力统觉感知阻力应对策略,包括重视对听力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强化对听力信息的短时记忆力、生成领会听力信息的英语思维;其叁,听力情绪调控阻力应对策略,包含明确自我认知并坚持分层学习,保持正确归因与积极心理暗示,体验听力语言情境并寓趣于学。

赵姣华[8]2004年在《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听力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它既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听力是交际活动的核心,是发展其他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良好的英语听力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传统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严重滞后,学生“聋哑”现象很普遍,这严重影响了中专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从文献看来,已有的听力教学研究主要针对大学和中学的听力教学,而针对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却很少。中专英语听力教学是整个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研究已迫在眉睫。笔者通过本文对中专听力教学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较完善的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体系,更好地推动中专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中专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听力的相关理论如图式理论、叁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模式等表明: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听者必须借助上下文信息和已有知识的帮助,采用各种策略,重构和理解材料的意义。任务型教学为课堂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对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听力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等因素分析透视了现行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剖析了造成中专英语听力教学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系列优化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中专听力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听力理解过程、听力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叁种信息处理模式、图式理论和任务型教学。 第叁章简要介绍并分析了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针对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等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四章提出了系列优化中专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主要针对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等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主要的听力技能,并对其课堂训练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将任务型教学运用于课堂听力技能的训练。 第六章为全文的总结。

贾文军[9]2007年在《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通过教学实践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笔者剖析了“图式理论”“自上而下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理论及其在听力中的应用,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对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课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归纳,同时提出了解决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阐述了听力理解过程的实质,产生听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第二章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学者在听力理解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主题。第叁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笔者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使人们更加了解了听力传输的过程。“自上而下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理论告诉人们如何用已有的知识和上下文来预测听到材料的含义,这一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第四章笔者通过设置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总结了高中生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通过对比班实验教学的手段,验证解决高中英语听力问题所采取对策的可行性。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笔者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听力课的教学现状,归纳了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第六章结语部分,笔者提出了采取有效的听力对策是可以解决高中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

王彦云[10]2012年在《基于图式理论的对韩中级汉语听力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听力作为一项认知活动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流中运用最多也最为频繁的语言输入技能,也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听力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口语课、精读课相比,听力课无论是在教学理论的更新还是在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因此,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寻提高汉语听力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则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对中级水平的来华韩国学生的汉语听力学习状况,以及听力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及韩国学生的听力学习需求、学习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并在回顾与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对听力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总结和参考其他图式认知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图式理论的听力认知模型”,初步构建出“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韩国中级汉语听力课进行了教学设计,最后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尝试建立认知模型。最后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基于图式理论的听力认知模型”及“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更符合语言理解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听力认知的不同阶段根据图式理论的理念所设计并实施的相关图式激活、提取、积累与巩固策略,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的语言、文化等图式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听力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转化、提取与输出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研究[D]. 曹勇衡. 吉林大学. 2004

[2]. 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D]. 孟导.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 工作记忆容量对留学生汉语听写成绩影响的研究[D]. 解文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 论语境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 周玲. 西华大学. 2008

[5]. 论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D]. 潘志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 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D]. 严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 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及应对研究[D]. 任玉华. 江南大学. 2017

[8]. 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赵姣华.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9]. 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贾文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韩中级汉语听力教学研究[D]. 王彦云. 山东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听力理解中句子处理的心理语言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