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渐增性论文_李杨,马忠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渐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状,应用化学,硝化甘油,速比,外层,定量,函数。

燃烧渐增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马忠亮[1](2015)在《内外层燃速比对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内外层燃速比对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建立了方片状层状发射药和圆饼片状层状发射药气体生成猛度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的理论表达式,将内外层燃速比对燃气生成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初始尺寸及宽厚比、密度比等为基本参量,分别推导了层状发射药的Γ-Ψ与Γ-z表达式,得到不同内外层燃速比对应的燃烧曲线,并对比分析。通过调整内外层燃速比,可以有效地控制层状发射药在不同时期的气体生成速率,从而确定合理的内外层燃速参数。(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姚月娟,刘少武,王锋,于慧芳,李达[2](2013)在《NG含量对改性单基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5/7单基发射药为基药,恒定聚酯含量,调节硝化甘油(NG)加入量,制备了4种改性单基药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密闭爆发器和14.5 mm口径弹道枪试验,研究了NG的加入量对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渐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G的加入量越大,其渗透度越深,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渐增性越好,弹丸初速越快。与D-5/7单基发射药相比,样品E4(NG的加入量为12%)的弹丸初速提高82.5 m.s-1,提高幅度为8.35%。(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3年03期)

鲁坤,马忠亮,萧忠良[3](2011)在《药型对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层状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能,建立了该类药型相应的形状函数,对影响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能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缓燃层厚度比例x1、燃速比k、药片厚宽比β及黑索今RDX含量)取值相同的情况下,根据药型和形状函数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相对已燃质量ψ、相对表面积σ随相对已燃厚度z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与多层片状层状发射药(方片片状层状发射药和圆饼片状层状发射药)相比,多层管状层状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1年01期)

王琼林,赵小锋,刘少武,张远波,于慧芳[4](2009)在《一种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药燃烧渐增性定量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分析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和密闭爆发器静态燃烧过程,发现一种理想的发射药应具备特殊的燃烧猛度分布。通过分析理想发射药和实际发射药燃烧猛度分布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药静态燃烧渐增性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动态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丽华,萧忠良,吕秉峰,刘幼平,马忠亮[5](2008)在《由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分析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描述发射药能量释放规律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了一种中心开孔式双层硝胺变燃速发射药试样的燃烧渐增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物理模型可以用来定量地判断发射药燃烧的渐增性强弱;所研制的硝胺发射药显示出了渐增性燃烧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配方和药型尺寸,达到调节控制其燃烧渐增性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马忠亮,李志良,徐方亮,张丽萍,萧忠良[6](2007)在《药型尺寸对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典密闭爆发器的方法,研究变燃速发射药的药型尺寸与燃烧渐增性的关系。分析了不同配方、药型尺寸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实验p-t曲线、L-B曲线特征,得出了配方、药型尺寸对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变燃速发射药内外层配方和层厚度确定时,长径比对燃烧渐增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发射药药粒长径比越大,燃烧渐增性越好;对双层结构的变燃速发射药,在一定长径比范围内(1.5/1~2.0/1)适当增加阻燃层中高分子含量有利于改善燃烧渐增性。(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07年02期)

燃烧渐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D-5/7单基发射药为基药,恒定聚酯含量,调节硝化甘油(NG)加入量,制备了4种改性单基药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密闭爆发器和14.5 mm口径弹道枪试验,研究了NG的加入量对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渐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G的加入量越大,其渗透度越深,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渐增性越好,弹丸初速越快。与D-5/7单基发射药相比,样品E4(NG的加入量为12%)的弹丸初速提高82.5 m.s-1,提高幅度为8.3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渐增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杨,马忠亮.内外层燃速比对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J].山西化工.2015

[2].姚月娟,刘少武,王锋,于慧芳,李达.NG含量对改性单基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3

[3].鲁坤,马忠亮,萧忠良.药型对层状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1

[4].王琼林,赵小锋,刘少武,张远波,于慧芳.一种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药燃烧渐增性定量评价方法[J].火炸药学报.2009

[5].张丽华,萧忠良,吕秉峰,刘幼平,马忠亮.由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分析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J].火炸药学报.2008

[6].马忠亮,李志良,徐方亮,张丽萍,萧忠良.药型尺寸对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J].含能材料.2007

论文知识图

高燃烧渐增性发射药提高弹丸速...实际发射药与理想发射药燃烧猛度曲线...几种不同硝胺发射药燃烧渐增因子Pr和样品的NG浓度分布不同发射药的L-B曲线方片层状药p-t曲线

标签:;  ;  ;  ;  ;  ;  ;  

燃烧渐增性论文_李杨,马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