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技术改造

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技术改造

一、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远[1](2014)在《含氟含铬废水及含铬废渣的综合处理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由于行业类型繁多、生产工艺过程各不相同,工业废水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水质波动幅度大、污染物毒性强、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因废水类型和污染物种类不同而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水质确定最合适的工艺流程,以便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若得不到妥善处理,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工业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某工业园区所产生的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及含铬废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针对现有钙盐混凝沉淀除氟工艺存在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石灰用量大以及污泥量大的问题,对钙盐混凝沉淀法除氟机理和工艺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室小试研究。水溶液中溶解性的氟离子浓度与溶液的pH值和Ca2+的浓度有关,钙盐混凝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出水氟离子浓度高于理论计算值的主要原因是受石灰溶解度的限制以及共存阴阳离子的影响。利用加载絮凝工艺处理含氟废水进行中试研究,将沉淀的污泥进行部分回流作为絮凝载体,显着的提高了除氟效果,出水氟离子浓度随污泥回流比的增加而降低。将三氯化铁混凝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联合使用,能够显着提高对CaF2颗粒的混凝效果,三氯化铁最佳投量范围0.100.20mmol/L,混凝过程中pH值最佳范围为8.08.5,PAM最佳投量范围为13mg/L。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运行试验,加载絮凝工艺对氟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6.31%、98.00%。化学还原沉淀法是含铬废水的常用处理工艺,对比考察了亚铁Fe(II)和亚硫酸盐S(IV)对六价铬Cr(VI)的氧化还原动力学,pH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形态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不同pH值下,不同形态的Cr(VI)和还原剂反应生成与pH值对应的生成物。Fe(II)还原Cr(VI)反应速率方程:-d[Cr(VI)]/dt=kobs[Cr(VI)][Fe(II)],其中表观速率常数lgkobs为pH值的二次函数,满足lgkobs=6.61-3.38pH+0.43pH2(1.5<pH<7.0),亚硫酸盐S(IV)还原Cr(VI)反应分别为Cr(VI)的一级反应,S(IV)的二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如下:-d[Cr(VI)]t/dt=kobs[Cr(VI)]t[S(IV)]t2[H+]0.65,S(IV)还原Cr(VI)反应速率受反应体系pH值影响,表观速率常数与pH满足:lgk=-0.6466pH+6.1498(1.0<pH<5.0),pH值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在酸性条件(pH<4)下,S(IV)还原Cr(VI)反应速率高于Fe(II),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使用Fe(II)还原Cr(VI)更有利。为了实现含铬废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降低和消除铬渣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首先对铬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酸浸出特性进行表征,含铬废渣具有强碱性,主要化学元素组成为CaO、MgO、Al2O3、Cr2O3、SiO2和Fe2O3,占总质量的90%以上。铬渣中总铬和Cr(VI)含量分别为2.28%、0.80%。铬渣中物相组成包括钙铁石(Ca2FeAlO5)、方镁石(MgO)、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水镁石[Mg(OH)2]、羟钙石[Ca(OH)2]和球霰石(CaCO3)。铬渣为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有较大的酸中和能力,铬渣酸中和后pH值只与H+的投加量相关,无机酸阴离子种类对铬渣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产生影响,SO42-能将吸附于无定型金属氧化物上的CrO42-交换出来,增加了铬渣中铬的浸出量。对比考察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矿渣、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Ca(OH)2/矿渣、Na2SiO3/矿渣五种胶凝材料对铬渣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对铬渣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对六价铬的固定主要为物理包裹,缺乏化学固定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入适量的矿渣可以显着的提高对铬的固定效果,矿渣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比例为4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入粉煤灰对固化试件抗压强度和毒性浸出均产生不利影响。在对固化试件抗压强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Ca(OH)2/矿渣为铬渣最佳固定材料,固化材料成本最低,且能满足较高铬渣掺量下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Na2SiO39H2O/矿渣体系中Na2SiO39H2O配比的最佳范围为15%25%,当铬渣掺量小于35%时,固化试件抗压强度较高且毒性浸出浓度非常低。铬渣掺量应控制在35%以内。利用Fe(II)湿法还原和Ca(OH)2/矿渣体系稳定固定化铬渣,经过Fe(II)还原后固化体固化效果显着提高,毒性浸出实验总铬浓度较单纯固定时大幅降低,六价铬均未检出。利用实验优化参数对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远优于原有常规处理工艺,总排放口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而且废水处理污泥产量大幅度降低,平均污泥产率比改造前常规工艺降低了39.6%,每吨废水处理运行成本降低了0.71元。最后,对工业园区废渣及污泥处理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采用稳定固定化方法处理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吴潇[2](2014)在《光伏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是以光伏行业某公司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在企业扩建及废水出水排放标准提高的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工程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分质预处理+深度处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处理工艺进行了选择、设计。对深度处理进行调试、运行特性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各工序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预处理后,再合并处理,有利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2)深度处理采用“厌氧滤池+BAF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工艺,可保证处理后废水中的COD、SS、BOD、氨氮浓度都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3)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对COD、BOD、SS、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97.68%、97.94%、98.52%、22.5%。出水水质COD的含量≤60mg/L,BOD的含量≤20mg/L,SS的含量≤20mg/L,氨氮的含量≤8mg/L,氟离子的含量≤10mg/L。(4)含氟废水中氟离子在经过二级混凝沉淀池之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最终出水水质中氟离子的含量在8.9mg/L左右,达到排放标准。

高海生[3](2014)在《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硝酸磷肥作为一种高效、高浓度的复合肥料,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硝酸分解磷矿、硝钙分离、母液中和、料浆浓缩蒸发及干燥造粒等,生产过程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且生产过程中的硝酸具有双重利用性,从而使得该工艺在经济和实效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优胜性,被广大的化肥企业所使用。但随着近几年来磷矿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磷矿品位的不断下降,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含氟废水的生成量逐年递增,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环保政策的出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研者开始关注于含氟废水的处理及其应用。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针对天脊集团硝酸磷肥厂含氟废水的处理技术展开研究,在工厂原有的工艺基础上,设计出了“熟石灰沉淀-废水循环利用”脱氟工艺流程,将处理后的低浓度含氟废水不经排放工序,而直接返回酸性气体洗涤塔中,作为循环液吸收进料废气中的氟化物。这样不仅达到了整个系统封闭运行,基本无废水排放的目的,而且由于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循环废水中的氟浓度只需降至30mg/L即可,这远远地高于国家要求的10mg/L排放标准,从而经此工艺改造后,可以有效的降低工艺生产中的石灰用量及生产成本。此外,为了应对工厂中停产检修等突发事件而必须将含氟废水排放的情况,我们还在上述工序的基础上增加了聚合氯化铝絮凝沉降操作,以保证将含氟废水的氟含量降至10mg/L以下。实验过程中,我们以工厂实际含氟废水的浓度及酸度为标准,用NaF溶液和H2SiF6溶液分别配置出了不同比例的模拟含氟废水(纯NaF溶液、纯H2SiF6溶液及两者的混合液),并进行了除氟实验的研究,确定出了各自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今后的脱氟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具体结论如下:首先,针对不同氟源的含氟废水,我们分别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电位滴定法对其浓度进行了标定,并通过比较两者的结果得出当氟硅酸含量在1000mg/L以下时,其浓度可以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准确的测出。其次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模拟含氟废水的动力学特征,我们发现此除氟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反应迅速,在30min内即可达到初步平衡;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石灰及聚合氯化铝加入量对于各模拟含氟废水脱氟效果的影响,确定出了各自的最佳脱氟率及废水中氟含量达到工厂正常生产或国家排放标准时,所需石灰及聚合氯化铝的最佳理论用量;最后,我们为了明确各脱氟反应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及生成沉淀的组成,我们还对不同条件所制的沉淀进行了XRD表征。本文不同于以往主要针对于脱氟反应条件的研究,在脱氟工艺上做出改变,既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贯彻了当今“绿色化工”的思想方针,又减少了脱氟过程中药品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举两得,为以后的脱氟工作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缓解环境污染做出一定的社会贡献。

冯世良[4](2011)在《我国石油和化工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

孙正东,张一麟,沙业汪[5](2008)在《我国硫酸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点叙述了我国硫铁矿制酸、冶炼烟气制酸以及石膏、磷石膏、硫化氢制酸工程技术和装备。对持续发展我国硫酸工程技术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继莲,朱淑萍[6](2001)在《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文中研究指明对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进行了改造 :增加水封罐 ,选用与水封罐相联的高硅铁卧式离心泵代替原立式液下泵。通过计算 ,确定了水封罐的容积和尺寸。改造后 ,不仅增加了废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且泵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得以显着改善 ,装置得以正常运行。

孙连庆,武英,武孝民[7](2000)在《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表明对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进行了改造 :增加水封罐 ,选用与水封罐相联的高硅铁卧式离心泵代替原立式液下泵。通过计算 ,确定了水封罐的容积和尺寸。改造后 ,不仅增加了废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且泵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得以显着改善 ,装置得以正常运行。

郭仕伟,陈少平,陆伟[8](2006)在《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与环境友好相处》文中研究说明1 宏福公司简介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以下简称宏福公司)是以瓮福磷矿和瓮福磷肥厂为主体,总投资58.5 亿元、是国家在85、95期间投资200多亿元建设的五大磷肥基地之一。现已形成350万吨/年原矿、200万吨/年硫酸、90万吨/年磷酸、168万吨/年磷铵、1.54万吨/年氟化铝、3万吨/年黄磷的生产能力,以及磷精细化工和环保产业。2001年以来,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提升质量水平,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降低增量投入的“三升两降”工程,并取得良好成效。2001-2004年,

汪明远[9](1982)在《普钙含氟污水利用探讨》文中认为 普钙是我国主要的磷肥品种,其产量占磷肥总产最的70%左右,工厂数达500多个遍及全国。众所周知,磷矿通常含氟,国产磷矿一般含氟2.5~3.5%,在混合化成反应时矿中的氟有25~35%呈气态逸出,产生所谓含氟废气。用水将氟气吸收即得氟硅酸(H2SiF6)溶液,如不加利用它就是含氟污水;若进一步加工成氟盐,也会产生二次含氟污水。国家规定,工厂氟排放量:当排气烟囱50米高时,氟排放量以“F”计,不得超过4.1公斤/小时,工业废水中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毫克/升。目前许多普钙厂对废气吸收系统进行了改进,开展生产性试验,寻求含氟污水利用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

WUCHANG POWER PLANT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HANGHAI[10](1977)在《武昌发电厂旋风炉附烧熔融磷肥试验》文中提出本文扼要叙述电厂立式旋风炉附烧熔融磷肥的工艺过程.其中包括对燃料、配料原则和影响磷肥质量等因素的探讨.同时对混合料配比、肥料物相结构、含氟烟气处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提出了优惠的配料组成和对燃料的要求.并且证明立式旋风炉在安全发电供汽的同时,附烧熔融磷肥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磷肥质量可稳定在钙镁磷肥2-3级品国家标准.

二、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含氟含铬废水及含铬废渣的综合处理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含氟废水的产生及危害
    1.2 含氟废水处理方法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吸附法
        1.2.3 电絮凝法
    1.3 含铬废水的产生及危害
    1.4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
        1.4.1 物理法
        1.4.2 化学法
        1.4.3 电解法
        1.4.4 生物法
    1.5 含铬废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5.1 干法解毒
        1.5.2 湿法解毒
        1.5.3 微生物解毒
        1.5.4 稳定化/固定化
        1.5.5 综合利用
    1.6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6.1 背景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硅酸盐胶凝材料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钙盐混凝沉淀实验
        2.2.2 加载絮凝中试试验
        2.2.3 水溶液中Fe(II)/Cr(VI)氧化还原实验
        2.2.4 水溶液中Na_2SO_3/Cr(VI)氧化还原实验
        2.2.5 铬渣的酸浸出实验
        2.2.6 铬渣固定化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F-的测定
        2.3.2 铬渣pH值的测定
        2.3.3 Cr(VI)的测定
        2.3.4 总铬的测定
        2.3.5 毒性浸出分析
        2.3.6 化学元素组成分析
        2.3.7 物相分析
        2.3.8 扫描电镜分析
        2.3.9 热重分析
        2.3.10 红外分析
第3章 加载絮凝处理含氟废水的效能
    3.1 引言
    3.2 钙盐沉淀法除氟原理
    3.3 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废水的效能
        3.3.1 混凝剂种类对除氟除浊效果的影响
        3.3.2 最佳混凝pH范围的确定
        3.3.3 投加PAM对混凝除氟除浊效果的影响
        3.3.4 混凝沉淀法除氟除浊作用机理分析
    3.4 加载絮凝工艺处理含氟废水的中试研究
        3.4.1 中试运行原水水质条件
        3.4.2 化学反应池pH值的影响
        3.4.3 污泥回流比的影响
        3.4.4 混凝沉淀去除CaF_2
        3.4.5 最优化工艺参数运行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4.1 引言
    4.2 水溶液中Cr的形态分布
    4.3 Fe(II)与Cr(VI)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4.4 亚硫酸盐与Cr(VI)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4.4.1 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及动力学
        4.4.2 反应级数的确定
    4.5 Fe(II)与亚硫酸盐还原Cr(VI)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铬废渣物化性质表征及酸浸出特性
    5.1 引言
    5.2 铬渣物化性质表征
        5.2.1 pH值测定
        5.2.2 化学组成分析
        5.2.3 物相组成分析
        5.2.4 红外分析
        5.2.5 热重分析
        5.2.6 铬渣SEM分析
    5.3 铬渣酸浸出特性
        5.3.1 浸出毒性实验
        5.3.2 铬渣的酸中和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含铬废渣的稳定化与固定化
    6.1 引言
    6.2 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定含铬废渣的效果
        6.2.1 单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定含铬废渣的效果
        6.2.2 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矿渣固定含铬废渣的效果
        6.2.3 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固定含铬废渣的效果
    6.3 碱激发矿渣对含铬废渣的固定效能
        6.3.1 Ca(OH)_2/矿渣体系固定含铬废渣
        6.3.2 Na_2SiO_3/矿渣体系固定含铬废渣
    6.4 硅酸盐固定材料的优选
    6.5 Fe(II)还原/Ca(OH)_2激发矿渣稳定固定化的效能
        6.5.1 铬渣掺加量的影响
        6.5.2 酸投量的影响
        6.5.3 Fe(II)投量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业园区废水废渣综合处理处置
    7.1 引言
    7.2 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改造
        7.2.1 废水处理工艺改造方案
        7.2.2 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前后处理效能对比
        7.2.3 经济效益分析
    7.3 工业园区废渣处理处置方案
        7.3.1 处理工艺流程
        7.3.2 经济效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光伏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含氟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1.1 含氟废水的来源
        1.1.2 含氟废水的危害
    1.2 国内外光伏行业废水处理现状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混凝沉淀法
        1.2.3 吸附法
        1.2.4 电渗析法
        1.2.5 反渗透法
        1.2.6 电凝聚法
        1.2.7 生化法
        1.2.8 其他的方法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来源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及处理现状分析
    2.1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
        2.1.1 生产主要工艺
    2.2 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改造工程废水水质及产生量
        2.3.1 废水水质及产生量
        2.3.2 废水水质特性分析
第三章 废水处理改造工艺确定
    3.1 废水分质预处理工艺确定
        3.1.1 废水分质预处理工艺论证
        3.1.2 废水分质预处理工艺流程
    3.2 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工艺确定
        3.2.1 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工艺论证
        3.2.2 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3.2.3 浓度处理工艺说明
        3.2.4 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特点
    3.3 废水处理改造后企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3.3.1 改造后废水处理总工艺流程
        3.3.2 改造后废水处理工艺优点
    3.4 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各构筑物及设备
        3.4.1 预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3.4.2 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
        3.4.3 深度处理系统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3.5 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的总图布置及建筑结构设计
        3.5.1 总平面图布置
        3.5.2 高程布置
        3.5.3 绿化
        3.5.4 建筑结构设置
第四章 深度处理系统的调试实验和运行特性分析
    4.1 厌氧滤池的调试和试运行效果
        4.1.1 滤池启动过程
        4.1.2 厌氧滤池试运行效果
    4.2 BAF 滤池的调试和试运行效果
        4.2.1 BAF 滤池挂膜
        4.2.2 BAF 滤池启动运行
        4.2.3 反冲洗操作方法
        4.2.4 BAF 滤池试运行效果
    4.3 深度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特性
        4.3.1 厌氧滤池正常运行特性
        4.3.2 BAF 滤池正常运行特性
        4.3.3 混合滤罐和 ClO_2发生罐
    4.4 改造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4.4.1 含氟废水的去除效果分析
        4.4.2 含硅废水的去除效果分析
        4.4.3 改造工程完成后废水处理出水水质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3)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硝酸磷肥含氟废水
        1.1.1 硝酸磷肥
        1.1.2 含氟废水的来源
    1.2 氟污染的危害
        1.2.1 氟对人体的影响
        1.2.2 氟对环境的影响
        1.2.3 氟的标准
    1.3 含氟废水处理技术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混凝沉淀法
        1.3.3 吸附法
        1.3.4 其他方法
        1.3.5 方法小结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反应机理
        2.2.1 化学沉淀反应机理
        2.2.2 混凝沉淀反应机理
    2.3 实验内容
    2.4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2.4.1 检测原理
        2.4.2 影响因素
        2.4.3 离子计的使用
        2.4.4 含氟样本的测量
第三章 化学沉淀法处理NaF溶液模拟含氟废水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与讨论
        3.2.1 反应动力学实验
        3.2.2 石灰用量对NaF溶液除氟效果的影响
        3.2.3 NaF溶液的混凝处理
        3.2.4 沉淀物的XRD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沉淀法处理H_2SiF_6溶液模拟含氟废水的研究
    4.1 引言
    4.2 氟硅酸的测量
        4.2.1 电位滴定法测量氟硅酸
        4.2.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量氟硅酸
    4.3 实验过程与讨论
        4.3.1 H_2SiF_6和Ca(OH)_2的反应进程
        4.3.2 反应动力学实验
        4.3.3 石灰用量对H_2SiF_6溶液除氟效果的影响
        4.3.4 H_2SiF_6溶液的混凝处理
        4.3.5 沉淀物的XRD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沉淀法处理混合氟溶液模拟含氟废水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与讨论
        5.2.1 反应动力学实验
        5.2.2 石灰用量对混合氟溶液除氟效果的影响
        5.2.3 混合氟溶液的混凝处理
        5.2.4 沉淀物的XRD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技改内容
    1.1 技术分析
    1.2方案设计
2 水封罐的计算。
    2.1 确定水封罐容积
    2.2 确定水封罐尺寸。
3 应用情况
4 结语

(7)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技改内容
    2.1 技术分析
    2.2 方案设计
3 水封罐计算
    3.1 确定水封罐容积
    3.2 确定水封罐尺寸
4 应用情况
5 结 语

四、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氟含铬废水及含铬废渣的综合处理处置研究[D]. 王斌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12)
  • [2]光伏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研究[D]. 吴潇. 南昌大学, 2014(02)
  • [3]化学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D]. 高海生.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2)
  • [4]我国石油和化工现状与发展趋势[A]. 冯世良. 石化高端产品及化工新材料发展机会分析研讨会文集, 2011
  • [5]我国硫酸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下)[J]. 孙正东,张一麟,沙业汪. 化肥工业, 2008(06)
  • [6]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J]. 李继莲,朱淑萍. 机械管理开发, 2001(S2)
  • [7]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的技术改造[J]. 孙连庆,武英,武孝民.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0(01)
  • [8]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与环境友好相处[A]. 郭仕伟,陈少平,陆伟.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6
  • [9]普钙含氟污水利用探讨[J]. 汪明远. 化肥工业, 1982(03)
  • [10]武昌发电厂旋风炉附烧熔融磷肥试验[J]. WUCHANG POWER PLANT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HANGHAI. 化学学报, 1977(Z1)

标签:;  ;  

磷肥含氟废水输送装置技术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