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住宅论文_王晓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人口住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动人口,住宅,低收入,适应性,类型,城市,婚育。

流动人口住宅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洁[1](2017)在《流动人口集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住宅价格问题尤为突出,且在大中城市表现明显,“高房价”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流入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住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那么流动人口如何影响城市住宅价格变化?面对住宅价格如此高的大中城市,仍有大量人口流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流动人口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促使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以便为改善民生、解决住宅市场发展中价格过高的问题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本文首先对我国住宅价格及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指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构建流动人口与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针对价格如此高的大中城市,却仍有大量人口流入的问题,进行了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人口规模逐渐扩大,从现状分析来看,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城市,而中西部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相对较少;(2)流动人口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从古典线性回归模型来看,其影响程度呈现增加趋势。从动态面板模型来看,无论是整体还是分区域分析,流动人口对住宅价格的影响都是显着的,但影响程度不同;(3)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对人口流入有强烈的吸引作用;(4)以人口密度衡量的人口集聚程度并未对人口流入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均衡资源分配;(2)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3)合理控制住宅投资力度;(4)采取政策措施打击住宅投机行为。(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5)

李晓东,Martijn,de,Geus,Anja,Riedinger,闵佳剑,Julie,Xu[2](2015)在《从平方米到立方米——微生活,新流动人口住宅类型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本案的研究动机始于在面对人类历史上所发生最大且最快速的城市化现象时,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如何可以针对中国大城市因暴增的流动人口所产生的居住问题来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建议;而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能够说明当前因城市化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它对城市里个体所带来的冲击。因此本案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一个被中国普遍的都市化所定义及城市特色所影响的一般社会结构脉络里,同时也基于在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特殊背景里。(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设计》期刊2015年Z1期)

[3](2014)在《从m~2到m~3——微生活,新流动人口住宅类型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本项目的研究动机始于在面对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最大且最快速的城市化现象时;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如何针对中国大城市因暴增的流动人口所产生的居住问题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建议;而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能够说明当前因城市化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它对城市里个体所带来的冲击。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建立在一个被中国普遍的都市化所定义及城市特色所影响的一般社会结构脉络里,同时也基于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特殊背景。(本文来源于《世界建筑》期刊2014年09期)

赵菊梅[4](2012)在《破解新难题 打造“金钥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河北省磁县在深入落实流动人口“划线服务、归口负责、以房管人”叁位一体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新建小区增设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站,配备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建立了“政府主导、计生服务、部门负责、物业实施、专人协管”五位一体服务管理新机制,打造了一把破解新(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2-12-27)

马小凤[5](2012)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年龄组成、家庭构成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及相应的居住需求,从套型内和套型间两方面探讨了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对以后流动人口住宅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02期)

王涛,鲁晓均[6](2010)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叁个主要方面探讨流动人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29期)

金玉棠,张一兵[7](2010)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适用性出租住宅设计探析——以徐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通过分析徐州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年龄组成,家庭构成及职业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为此类人群所适用的出租型住宅类型及特征,并深入探讨了住宅的适应性空间设计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住宅设施》期刊2010年05期)

史冬妮,汪洋,王海霞[8](2009)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模式对于城市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叁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33期)

赵丽峰,曹辉[9](2006)在《流动人口的城市住宅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里,流动人口的居住情况到底如何?本文对其居住环境进行论述,以便于今后研究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里,如何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提高这个群体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06年02期)

鞠德东[10](2004)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廉租住宅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南京、苏州、无锡叁市的实地调查,对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流动人口廉租住宅的发展过程、居住模式、组织建设模式作了详尽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城市流动人口廉租住宅建设滞后带来的问题以及廉租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障碍。最后论文提出流动人口廉租住宅建设应该从政策、体制、规划理念等方面入手,立足于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总之,本文以城市化为背景,以廉租住宅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在研究中,笔者以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研究为主要手段,以社会学、经济学、规划学相关理论为支撑,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比较,提出未来流动人口廉租住宅组织建设的可能性对策。(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4-05-01)

流动人口住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本案的研究动机始于在面对人类历史上所发生最大且最快速的城市化现象时,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如何可以针对中国大城市因暴增的流动人口所产生的居住问题来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建议;而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能够说明当前因城市化的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及它对城市里个体所带来的冲击。因此本案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一个被中国普遍的都市化所定义及城市特色所影响的一般社会结构脉络里,同时也基于在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特殊背景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人口住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洁.流动人口集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2].李晓东,Martijn,de,Geus,Anja,Riedinger,闵佳剑,Julie,Xu.从平方米到立方米——微生活,新流动人口住宅类型发展[J].城市环境设计.2015

[3]..从m~2到m~3——微生活,新流动人口住宅类型发展研究[J].世界建筑.2014

[4].赵菊梅.破解新难题打造“金钥匙”[N].中国人口报.2012

[5].马小凤.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设计[J].山西建筑.2012

[6].王涛,鲁晓均.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10

[7].金玉棠,张一兵.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适用性出租住宅设计探析——以徐州地区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0

[8].史冬妮,汪洋,王海霞.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9

[9].赵丽峰,曹辉.流动人口的城市住宅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06

[10].鞠德东.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廉租住宅建设初探[D].东南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沙井村内流动人口住宅平面流动人口住宅内的厨卫空间适合家庭居住的套型组合Fig.5.20Typ...两种家庭型套型的适应性设计交换空间示意总平面

标签:;  ;  ;  ;  ;  ;  ;  

流动人口住宅论文_王晓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