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即将开展轻钢住宅结构体系试点

天津即将开展轻钢住宅结构体系试点

一、天津即将进行轻钢住宅建筑结构体系试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齐,杜志杰,路志浩,安东亚,苏磊,郑华海[1](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一体化建造技术研发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工业化建造和智能化建造已成为传统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钢结构建筑具有天然的预制和装配特点,更适合工业化建造的发展之路。对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全过程、全专业、全产业一体化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一体化建造技术框架,总结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指导细则;提出了一体化建造评价理论框架,编制了相应的评估软件;研究了基于产品模式的低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基于EPC模式的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一体化建造技术逻辑,分别开发了相应的一体化建造平台,最后通过工程示范验证了平台的技术与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丁暠[2](2021)在《寒冷地区装配式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 ——以青岛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时维[3](2021)在《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传统建造方式因其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政策。我国作为产钢大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通常按照先主体结构安装、后围护系统安装的方法进行,往往存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系统不匹配、连接处裂缝渗水等突出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其主要原理是:将承重框架与围护部分(内墙、外墙及楼面)融为一体在工厂预制,在现场安装从而形成一种围护与结构承重框架一体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本体系将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简化成:外墙板、内墙板、楼(屋)面板、楼梯板四种构件。这些构件均在工厂预制。为提高其制作装配效率,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是必由之路。本文围绕住宅户型标准化、构件标准化、连接节点标准化三个层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户型标准化设计研究是住宅体系标准化研究的基础,控制好设计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后期标准化构件部品的设计制作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的住宅体系结构特点和建造特点,考虑模数协调原则、少规格多组合原则以及建筑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形成具有本课题住宅体系特色的标准构件库和标准模块库。同时引入SI体系思想与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提出可变平面布局方案,实现一户多型。通过市场调研对不同住宅面积段的房产成交数据进行分析,设计90m2、120m2、140m2三种面积段较为集中的标准套型作为本文的三套重点研究套型。进行构件标准化研究,实现构件批量生产,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利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重点研究套型进行整体结构计算,确定了建筑高度33m以下和建筑高度33m~54m住宅所使用的主要构件标准规格尺寸,形成标准构件尺寸选用表。以重点研究套型为基础,按照“先外墙,后内墙”、“先双柱,后单柱”等原则确定一套墙板构件标准拆分原则,为后期由标准户型实现构件自动拆分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开发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住宅建筑设计及构件加工制作自动化。连接节点标准化研究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效率,是装配技术水平的体现。本文对墙面板、楼面板等构件的拼装和连接关键工序制定标准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工法,指出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装配连接问题。对楼板搭接、上下层墙内柱拼接节点构造提出优化方案,提出一种新型内套管式螺栓连接柱拼接节点,通过建立6组共66个有限元模型模拟柱端单调静力加载方式对柱节点进行承载力计算。研究表明,当套管长度与柱截面比≥1.75时,该套管式柱拼接节点能够有效传递柱端弯矩、剪力和轴力,建议实际工程中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套管最小长度不低于1.75倍的方钢管柱边长尺寸。

王若楠[4](2021)在《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因采用高效的干法施工方法,可有效降低湿作业方式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于环境的污染,符合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我国钢材产量较大,产品种类较丰富,材料的消耗速率远不及生产效率,且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优异,安全性能较高,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可为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由于外墙体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占比较大,使得外墙体保温性能的提高对建筑节能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相配套的复合墙体构造做法,可有效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文章围绕天津正通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ECP墙板),开展当ECP墙板应用于寒冷地区钢结构住宅建筑中时,ECP外饰面复合墙体构造做法的研究。ECP墙板作为非结构性的装饰板材,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和隔声性能,因墙板在安装过程时采用“Z”型柔性连接,虽然可有效防止地震中墙板发生脱落现象,但通长角钢与钢构件的连接部位存在热桥隐患,降低外墙体保温性能。因此针对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体热工规范要求,结合FLUENT模拟软件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应用于钢结构住宅建筑中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进行探究,最终确定出一套较为合理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体系。首先对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产品特性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现有轻质墙板与钢结构连接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确定适合于ECP墙板的“Z”型连接构造做法,绘制Z型连接件详细尺寸及安装工艺。通过比较分析三种不同墙体保温形式的优缺点,提出适合于寒冷地区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保温构造做法,并绘制出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节点构造详图。其次针对我国寒冷地区,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方法求出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对比验证该构造做法是否满足规范对于住宅建筑外墙体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结果表明: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满足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对比分析手工计算值与软件模拟计算结果,验证软件模拟的有效性,为后续热桥模拟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通过软件模拟热桥节点部位内表面温度,分析是否会发生表面结露现象,并确定出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中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和空气间层厚度的最优解。依次从改变间层厚度,从50mm幵始以5mm为间隔递增至80mm,改变保温材料,分别选取岩棉板、玻璃棉板、EPS板、聚氨酯板和XPS板等保温材料;改变保温板厚度,从0mm幵始以10mm为间隔递增至80mm出发,墙体其它组成材料不变,对不同工况下的热桥构造进行模拟分析,并给予经济合理的参考值。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属轻质装饰墙板,防火性能和隔声性能优异,采用干法安装方式,施工效率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开展针对于寒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复合墙体构造做法,可为ECP墙板的推广应用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马力[5](2021)在《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我国进入了高速城镇化的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机和隐患,整体建造体系粗放,存在对自然环境干预大、地域文化缺失、资源消耗大、经济成本不合理等问题,总体乡村建筑的品质较低。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借鉴“低影响开发”理论,汲取该理论的核心本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提出以尊重基地现有的自然、人文、能源和经济等综合环境因素为本质的“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理念。该理念不同于绿色建筑与在地性建筑等熟知理论对单一设计层面的关注,而是将自然、文化、能源和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来探究适合当下乡村的适宜性建筑设计思路,使建筑以“低姿态”的方式融入到周边的既有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对周边综合环境的“低影响”。全文总共六个章节,核心章节为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目前乡村建设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其次,对“低影响”模式下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分别总结各相关理论在“低影响”模式视角下的理论启示。并系统分析了“低影响”模式与各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原理概述,得出理论的深层本质,并提出“低干预、低冲击、低消耗”的设计原则和若干注意要点。再次,搜集国内外近些年来优秀的乡村建筑实践,首先采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对这些案例的建成时间、地理位置和建筑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资源与成本三个方面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的策略提炼分析。随后,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相应的策略总结,结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成果,对东北乡村建筑的现状问题和设计影响因素的特殊性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第四章的实践策略分析为基础,从三个设计原则的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层面对这些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依托本章提出的各项策略,通过层次分析法,探究一套“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评价体系。最后,选取调研村庄的某个场地,进行“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试设计和试评分,对第五章提出的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综上,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试图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来探索总结出一套考虑到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资源与成本等因素的综合适宜性设计策略。

牛育伟[6](2021)在《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行的养老政策为9073养老政策,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自己家中养老,因此居家养老的普通住宅适老性亟需提高。目前传统住宅受限于其结构形式,适老性表现差强人意,而装配式住宅因体系分离的设计方法,以及高效集成的建造方式,在适老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目前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的研究较少,仍然侧重于系统性设计和集成技术方面,装配式住宅在适老性方面的优势无法突出。本文首先通过对装配式住宅和住宅适老性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并且对老年人居住需求及住宅适老性现状进行调研,从老年人居住需求和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两方面明确了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的评价要素。之后在分析装配式住宅及住宅适老性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并提取出了与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相关的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修正,得到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共有5个一级评价指标(B),分别是宜居性、可变性、通用性、可持续性和技术集成性,以及12个二级评价指标(C)和38个三级评价指标(D)。为了明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依据专家打分表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然后依据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值,并且依据国家规范和相关理论制定评分细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价总分。最后,将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项目,选取四个典型装配式住宅项目进行试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进行有效评判。本文结合了住宅适老性研究、装配式住宅设计研究和住宅性能评价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拓展了装配式住宅和住宅适老性的研究范围,有利于促进配式住宅的适老化设计,也可以为传统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俊[7](2021)在《滇中彝族新民居轻钢装配式建构及构件部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滇中彝族传统民居是一种饱含智慧建造的经典民居类型,其本身具有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及建筑创作价值。当下滇中彝族传统居民的建构形制存在诸多缺陷,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居住需求,导致传统民居逐渐消失。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轻钢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体系,也是当下最适合于乡村的建造方式。本研究借助轻钢装配式体系的优势,对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进行建构策略的研究和构件部品的设计。本研究以滇中彝族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现代转译和轻钢装配式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传统民居的类型特点、建构逻辑以及轻钢装配式的体系特点,从而确定新民居的需求层级。本研究主要对新民居的建构策略(包括建构体系的内容与原则、集成设计及模数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各系统构件部品(包括结构系统部品、围护系统部品、装饰系统部品)进行了设计,并得出了两个新类型民居的模块化设计应用。本研究最终解决了滇中彝族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现代转译的难题,实现了传统建筑语汇与新型材料体系的结合。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不仅能为滇中彝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条可发展路线,甚至能为滇中彝族新民居的工业化建造提供建设性参考。

佘远彪[8](2021)在《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前我国农村传统住宅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初建造的砖混结构住宅,在质量性能、能源消耗、整体规划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外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对居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农村住宅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农村装配式住宅在质量性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住宅品质还能解决传统住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本文以新农村建设、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和农村住宅市场发展前景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然后阐述了农村装配式住宅和综合效益相关概念,介绍了可拓理论与网络分析法等相关理论及方法;其次,通过文献查阅法,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 24个三级指标。接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正,最终确定了 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进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应用流程,依次确定了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度函数,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对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网络分析法权重计算步骤并结合Super Decisions软件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最终构建物元可拓评价模型。随后,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农村装配式住宅项目中,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经典域和节域进行汇总,通过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特征值,并根据关联函数和指标权重计算各级指标关联度并确定评价等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建造成本影响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能够让村民看到农村装配式住宅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为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装配式住宅提供理论基础,加快农业农村产业化、现代化,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高琦[9](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新型柱座式节点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工厂预制构件、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由于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节能环保、工期短等综合优势,目前已成为国家政策倡导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市场上不断涌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和示范工程,但共同的缺憾是节点连接大多数依然沿用传统的焊接--高强度螺栓混合型式,做不到可装可卸,对工期和质量有严重影响。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的资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文献查阅及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评析了现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新体系,新体系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柱状节点,该节点没有焊接、只有高强度螺栓,实现了100%的全装配。(3)借助PKPM软件进行该体系的设计及分析,成功应用于山西某示范工程,显示出该体系的综合优势,尤其是惊人的安装速度。(4)针对该新型柱座式新型节点完成了独特的构造设计,借助ABQU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证实了该节点良好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5)针对该柱座式新型节点所采用的M2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借助MTS Lankmark370.50疲劳试验机进行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疲劳曲线(S-N曲线),建立了其常幅疲劳设计方法,避免了疲劳破坏的隐患;采用Phenom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揭示了疲劳破坏的机理。

牛禹潼[10](2020)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北方地区乡村住宅应用可行性探究 ——以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长安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国在2018年推出“美丽乡村”计划推行乡村建设。近年来,社会发展飞速随之而来的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更多的农民不满足于原有住房的质量和功能,同时随着乡村建设提上日程,各个乡村对于村民住房的数量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砖混结构在我国乡村普及甚广,但是这种建筑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与破坏,由于建筑工期过长会很大程度上打乱村民的生活节奏,增加更多的非建筑施工支出成本。因此,在实践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为了在提高农村住宅的规划整治效率效率的同时满足村民对建筑品质的要求,需要与现阶段乡村更加契合的系统化体系化的施工建造体系。在如此大背景下,本文首先调查研究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目前的发展现状,对于各种类型的建筑技术及建筑体系在我国实施发展的定位给予判断分析。同时着眼于我国乡村住宅发展现状,结合时事政策提出乡村住宅工业化的必要性。根据我国北方乡村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求对现有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各项属性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得到适合于我国北方乡村的装配式建筑体系为轻钢框架结构体系,并对系统材料进行优化分析以求与北方乡村更加契合。随后把该体系与传统砖混结构建筑体系的施工方式进行比对研究,分析得出该系统与我国北方地区乡村住宅的匹配度。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着眼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长安村,根据相关政策提出对村庄整体整治规划意向以及住宅整治规划意向。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及调研表格数据统计,总结得出村民对于现状住宅的满意度以及其对新建住宅的各项期望。随后根据村民的意愿得出大多数村民所期望的住宅特点,提出村庄住宅整治意向。通过传统建筑方式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造价,建筑工期,人力成本等各方面的数据模拟分析,总结其在长安村中推行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推动、系统优势、长安村的典型性三个方面对该系统在乡村中推行进行普适性分析,最后提出我国乡村住宅建筑工业化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埋下基石。本文首先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出发,总结筛选出了适用于我国乡村的建筑体系;其次,对山东地区的传统农宅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总结了当地传统农宅在建筑品质与建造模式等方面的普遍问题,同时根据对长安村村民的调研采访对村民意愿进行了分析整理,然后,在施工方式、建筑质量、建筑成本、建筑工期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结构与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了对比参照与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对已建成的农村砖混结构自建房和轻钢框架预制轻质ALC板材建筑进行信息收集整理,通过控制变量法,计算分析建造相同建筑面积的农村住宅在建筑质量、建筑成本、建筑工期、人工支出等各方面的差异。通过总结数据及普适性分析得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在长安村推行是可行的,并根据长安村村庄住宅现状及整治难点的典型性和广泛性,得出在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推行是可行的结论,并针对相关推行阻力及困难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天津即将进行轻钢住宅建筑结构体系试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即将进行轻钢住宅建筑结构体系试点(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一体化建造技术研发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及研究现状
    1.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
    1.2 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
    1.3 一体化建造模式研究
2 建造全过程一体化技术
    2.1 设计一体化技术
        (1) 部品部件产品库建设。
        (2) 部品部件库开发。
        (3) 部品部件的分类和编码。
    2.2 生产一体化技术
        (1) 钢结构构件一体化生产技术。
        (2) 墙板的一体化生产技术。
    2.3 施工一体化技术
        (1) 采用BIM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一体化施工安装。
        (2) 智慧施工管理。
    2.4 运维一体化技术
3 全专业协同一体化技术
    3.1 全专业协同一体化关键技术
    3.2 协同一体化设计基础
    3.3 协同一体化设计阶段研究
4 全产业协同一体化技术
    4.1 技术链协同一体化
    4.2 供应链协同一体化
    4.3 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和协同
5 一体化集成建造评估体系
    5.1 现有评价规范和研究的特征
    5.2 “工业化建造程度”的新评价体系
    5.3 一体化评价方法和指标
    5.4 一体化评估软件开发
6 低多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基于产品模式的智能建造平台
    6.1 技术逻辑
    6.2 关键技术研究
        (1) 基于Unity
        (2) 基于U3D的专家审核系统开发。
        (3) 部品及供应链建设。
        (4) BIM驱动的后台优化与数字建造。
        (5) BIM驱动的现场建造。
        (6) BIM驱动的品控与运维技术。
    6.3 一体化建造平台开发
7 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基于EPC模式的智能建造平台
    7.1 技术逻辑
    7.2 平台功能模块
        (1) 设计阶段——多方协同设计平台。
        (2) 施工阶段——虚拟施工管理平台。
    7.3 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架构
        (1) 共享数据层设计。
        (2) 平台运营服务层设计。
        (3) 共享社会类服务层设计。
        (4) 核心业务类服务层设计。
8 产业化示范
    8.1 湖州仁和永廿舍农旅项目
    8.2 巴西南极科考站项目
    8.3 首钢二通厂南区棚改定向安置房项目
9 结论与展望

(3)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国家指导政策
        1.1.2 住宅市场需求
    1.2 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1.2.1 住宅标准化的概念
        1.2.2 住宅标准化的意义
        1.2.3 住宅标准化研究现状
    1.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外发展概述
        1.3.1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概述
        1.3.2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概述
        1.3.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概述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介绍
    2.1 体系概述
    2.2 墙面板主要构造及制作工艺
        2.2.1 墙面板主要构造
        2.2.2 墙面板制作工艺
    2.3 楼(屋)面板及楼梯板主要构造及制作工艺
        2.3.1 楼(屋)面板主要构造
        2.3.2 楼梯板主要构造
        2.3.3 楼(屋)面板及楼梯板制作工艺
    2.4 连接节点主要构造
        2.4.1 墙板竖向连接节点
        2.4.2 墙板横向连接节点
        2.4.3 楼板与墙板连接节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户型设计标准化研究
    3.1 引言
    3.2 模数协调原则
        3.2.1 主体构件定位
        3.2.2 统一协调模数
    3.3 少规格、多组合原则
        3.3.1 建立标准构件库
        3.3.2 建立标准模块库
        3.3.3 “SI”体系的启示与运用
        3.3.4 通用户型接口的运用
    3.4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
    3.5 标准户型建筑方案设计
        3.5.1 房产成交数据分析
        3.5.2 建筑方案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构件标准化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标准规范支持
        4.2.1 主要构件尺寸选取标准
        4.2.2 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
    4.3 结构方案设计
        4.3.1 设计依据及技术指标
        4.3.2 结构布置
    4.4 结构方案确定
    4.5 构件标准化研究
        4.5.1 主要构件尺寸方案设计
        4.5.2 11层(33m以下)住宅整体结构计算
        4.5.3 18层(54m以下)住宅整体结构计算
        4.5.4 标准构件设计方案确定
    4.6 墙板标准化拆分研究
        4.6.1 墙板标准化拆分的目的与意义
        4.6.2 墙板标准化拆分考虑因素
        4.6.3 墙板标准化拆分原则的确定
        4.6.4 墙板拆分示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连接节点标准化研究
    5.1 引言
    5.2 柱柱连接节点标准构造做法
    5.3 墙板板缝处理标准构造做法
        5.3.1 外墙板与外墙板连接竖向缝、水平缝
        5.3.2 外墙板与内墙板连接竖向缝
        5.3.3 内墙板与内墙板连接竖向缝
    5.4 楼板与主体结构连接标准构造做法
        5.4.1 楼板与外墙板连接
        5.4.2 楼板与内墙板连接
    5.5 现有连接节点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5.6 标准连接节点优化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标准化研究
    6.1 引言
    6.2 节点构造及受力分析
    6.3 内套管式柱拼接节点有限元模型设
        6.3.1 节点模型设计
        6.3.2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6.3.3 材料参数及本构关系
        6.3.4 边界条件及载荷
        6.3.5 接触条件
    6.4 无加劲板内套管最小长度研究
        6.4.1 模型参数设计
        6.4.2 模型破坏模式
        6.4.3 模拟结果分析
    6.5 带加劲板内套管最小长度研究
        6.5.1 模型参数设计
        6.5.2 模型破坏模式
        6.5.3 模拟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制墙板研究现状
        1.2.2 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发展现状
        1.2.3 间层应用于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
    2.1 ECP墙板特性
        2.1.1 ECP墙板生产工艺
        2.1.2 ECP墙板产品特性
        2.1.3 ECP墙板尺寸
    2.2 ECP墙板的连接方式
        2.2.1 ECP墙板与墙板间的连接
        2.2.2 ECP墙板与钢结构的连接
        2.2.3 Z型连接件安装工艺
    2.3 本章小结
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设计
    3.1 空气间层的设置
        3.1.1 间层保温原理
        3.1.2 间层构造类型
    3.2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做法
    3.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连接构造
        3.3.1 ECP复合墙体与框架梁的连接构造
        3.3.2 ECP复合墙体阴阳角构造设计
        3.3.3 ECP复合墙体窗洞口构造设计
        3.3.4 ECP复合墙体勒脚构造设计
        3.3.5 ECP墙板密封性能设计
    3.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安装工艺
        3.4.1 工艺流程
        3.4.2 质量控制
    3.5 本章小结
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计算
    4.1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
        4.1.1 热能传递形式
    4.2 围护结构理论计算
        4.2.1 围护结构热阻
        4.2.2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4.2.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4.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计算
    4.4 有限元数值计算及验证
        4.4.1 导热微分方程式
        4.4.2 单值性条件
        4.4.3 导热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4.4.4 计算环境的选取
        4.4.5 空气间层的设定
        4.4.6 材料热工参数及基本假设
        4.4.7 软件模拟结果分析
        4.4.8 模拟数据对比
    4.5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
    4.6 本章小节
5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梁热桥数值模拟
    5.1 热桥影响范围
    5.2 热桥传热模型及材料热工参数
        5.2.1 梁热桥物理模型
        5.2.2 热工性能参数
    5.3 梁热桥热工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优化设计
    6.1 空气间层厚度
    6.2 保温材料
    6.3 保温板厚度
    6.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优化构造做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本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概况研究
        1.4.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与研究概况
        1.4.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与研究概况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与启示
    2.1 “低影响开发”(LID)理论
        2.1.1 “低影响开发”理论(LID)概念解析
        2.1.2 “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本质特点
        2.1.3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2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综述和启示
        2.2.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原则概述
        2.2.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局限性分析
        2.2.3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3 在地性建筑设计理论的综述和启示
        2.3.1 国内在地性建筑设计研究概况
        2.3.2 在地性乡村建筑理念原则概述
        2.3.3 在地性建筑设计理念局限性分析
        2.3.4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原理与原则
    3.1 “低影响”模式与相关理论关联性分析
    3.2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理论来源和本质
        3.2.1 理论来源及其转译到乡村建筑设计的可能性
        3.2.2 “低影响”模式原理本质
    3.3 “低影响”模式理论的设计原则
        3.3.1 理论内涵和原则概括
        3.3.2 环境保护方面—低干预原则
        3.3.3 地域文化方面—低冲击原则
        3.3.4 资源与成本方面—低消耗原则
    3.4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注意要点
        3.4.1 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3.4.2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3.4.3 多方位群体的相互协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分析
    4.1 乡村建筑实践案例汇总与介绍分析
        4.1.1 乡村建筑实践案例汇总
        4.1.2 案例介绍与设计分析
    4.2 自然环境-低干预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2.1 实践案例低干预策略分析
        4.2.2 低干预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3 地域文化-低冲击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3.1 实践案例低冲击策略分析
        4.3.2 低冲击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4 资源与成本-低消耗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4.1 实践案例低消耗策略分析
        4.4.2 低消耗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低影响”模式下东北乡村建筑设计策略与评价体系研究
    5.1 东北地区乡村建筑调研概述
        5.1.1 调研对象与内容
        5.1.2 调研成果概述
    5.2 东北地区乡村建设特殊性与现存问题分析
        5.2.1 东北地区建筑设计影响因素特殊性分析
        5.2.2 东北地区乡村建筑问题总结分析
    5.3 基于环境保护视角的低干预设计策略研究
        5.3.1 推行环保生态选址
        5.3.2 节约乡村土地资源
        5.3.3 选择适宜建造技术
        5.3.4 推行绿色改造思路
        5.3.5 重视污水排放处理
        5.3.6 降低物理环境污染
        5.3.7 采用环保建筑材料
    5.4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低冲击设计策略研究
        5.4.1 顺应本土地形特征
        5.4.2 呼应传统营建模式
        5.4.3 重构传统建筑语汇
        5.4.4 因借在地景观条件
        5.4.5 关注居民生活习惯
        5.4.6 选用地方传统材料
        5.4.7 保护历史存量建筑
    5.5 基于资源与成本视角的低消耗设计策略研究
        5.5.1 减少场地开发强度
        5.5.2 进行合理结构选型
        5.5.3 简化建筑造型与装饰
        5.5.4 巧用预制装配技术
        5.5.5 优化围护结构性能
        5.5.6 减小冻土对基础的影响
        5.5.7 推行被动节能措施
        5.5.8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5.5.9 重视建筑维修设计
        5.5.10 采用可持续性能源和材料
    5.6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策略梳理
    5.7 “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评价体系构建
        5.7.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7.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5.8 本章小结
6 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试设计——以大庆市古龙村为例
    6.1 建筑方案设计
        6.1.1 基地选址
        6.1.2 建筑总体布局
        6.1.3 建筑平面布局
        6.1.4 建筑造型设计
        6.1.5 建筑结构与围护结构系统
        6.1.6 节点构造解析
    6.2 试设计的“低影响”模式设计策略应用解析
        6.2.1 低干预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2.2 低冲击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2.3 低消耗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3 试设计评价打分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乡村建筑调研统计表格
附录B 乡村建筑入户调研表格
附录C 室内外环境舒适满意度调查表格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需求
        1.1.2 既有住宅适老化现状
        1.1.3 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住宅适应性
        1.2.2 住宅适老性
        1.2.3 老年住宅与适老化住宅概念辨析
        1.2.4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老龄社会居住需求问题研究现状
        1.3.2 住宅适应性研究现状
        1.3.3 装配式住宅发展及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标准研究
    2.1 住宅适老性需求和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研究
        2.1.1 老年人群特有属性
        2.1.2 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
        2.1.3 老年人群居住需求调研
    2.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分析
        2.2.1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设计原则
        2.2.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
    2.3 相关评价标准研究
        2.3.1 日本相关评价标准
        2.3.2 我国住宅适老性相关评价标准
        2.3.3 我国装配式住宅相关评价标准
        2.3.4 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框架构建综述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思路
    3.2 评价指标筛选
        3.2.1 指标提取
        3.2.2 评价指标的完善和修正
    3.3 评价指标说明
        3.3.1 宜居性
        3.3.2 可变性
        3.3.3 通用性
        3.3.4 可持续性
        3.3.5 技术集成性
    3.4 指标权重确定
        3.4.1 权重的计算方法
        3.4.2 权重的计算
        3.4.3 指标权重体系
        3.4.4 权重数据分析
    3.5 评价方法
        3.5.1 加权评分法
        3.5.2 评分细则
    3.6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4.1 评价指标体系总则
        4.1.1 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4.1.2 评价等级
    4.2 项目选取
        4.2.1 项目试评价过程
        4.2.2 评价项目选取
        4.2.3 评价项目概况
    4.3 项目评价结果
        4.3.1 分项评价
        4.3.2 加权计分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住宅适老性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滇中彝族新民居轻钢装配式建构及构件部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国家战略
        1.1.2 现实需要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5.1 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研究
        1.5.2 国内轻钢装配式体系研究
        1.5.3 国外轻钢装配式体系研究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滇中彝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语汇及发展探析
    2.1 滇中背景概况
    2.2 滇中彝族传统民居类型
    2.3 滇中彝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语汇
        2.3.1 建筑结构及平面形式
        2.3.2 功能空间
        2.3.3 建造材料
        2.3.4 细部装饰及文化符号
    2.4 滇中彝族传统民居发展探析
        2.4.1 材料建造辨析
        2.4.2 民居建造现状适宜性评价
    2.5 传统民居价值探究
        2.5.1 历史研究价值
        2.5.2 文化传承价值
        2.5.3 建筑创作价值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的需求层级
    3.1 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的适宜性探究
        3.1.1 轻钢装配式与传统建造
        3.1.2 滇中乡村建设适用装配式体系
        3.1.3 轻钢装配式推行政策
        3.1.4 新冠疫情催化
        3.1.5 轻钢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问题
    3.2 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的建设需求
        3.2.1 风貌导控建设需求
        3.2.2 人居环境提升需求
        3.2.3 绿色建筑技术提升需求
        3.2.4 新民居推广需求
    3.3 当下轻钢装配式住宅的技术制约
        3.3.1 结构系统的技术制约
        3.3.2 围护系统的技术制约
        3.3.3 内装系统的技术制约
        3.3.4 管线与设备系统的技术制约
    3.4 乡村轻钢装配式实践案例分析
        3.4.1 案例一:飞茑集·松阳陈家铺
        3.4.2 案例二:安徽长丰吴山轻钢装配式农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建构策略及部品设计
    4.1.新民居建构体系的内容与原则
        4.1.1 建构体系的内容
        4.1.2 建构体系的原则
    4.2 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法
        4.2.1 集成设计
        4.2.2 新民居模数化协调设计
        4.2.3 新民居平面与空间设计
    4.3.新民居结构体系部品预制装配设计
        4.3.1 钢材的选用
        4.3.2 柱结构部品预制设计
        4.3.3 梁结构部品预制设计
        4.3.4 屋架结构部品预制设计
        4.3.5 楼梯部品预制设计
    4.4.新民居围护体系预制装配设计
        4.4.1 围护系统性能要求
        4.4.2 墙体构造选型
        4.4.3 墙体部品预制改进设计
        4.4.4 屋顶部品预制设计
        4.4.5 楼板部品预制改进设计
    4.5 新民居装饰体系预制装配设计
        4.5.1 外部装饰部品预制设计
        4.5.2 内部装饰部品预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滇中彝族轻钢装配式新民居模块化设计应用探索
    5.1 “新合院民居”模块化设计应用
        5.1.1 项目概况
        5.1.2 新民居方案分析
        5.1.3 新民居构件部品模块化应用
        5.1.4 新合院民居建筑单元模块化组合
        5.1.5 新民居装配式建造过程
        5.1.6 天井空间营造
    5.2 “新土掌房民居”模块化设计应用
        5.2.1 项目概况
        5.2.2 新民居方案分析
        5.2.3 新民居建构及构件部品模块化应用
        5.2.4 新土掌房民居建筑单元模块化组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1.1 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现代转译
        6.1.2 轻钢装配式新民居的需求层级
        6.1.3 新民居建构策略及部品设计
    6.2 创新点
        6.2.1 定义创新
        6.2.2 技术探索及尝试
    6.3 不足与展望
        6.3.1 不足
        6.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滇中传统民居测绘图纸

(8)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市场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农村装配式住宅相关概念
        2.1.2 综合效益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2.1 评价方法比选
        2.2.2 可拓理论
        2.2.3 网络分析法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1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3.2.2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3 物元可拓模型构建
        3.3.1 模型应用思路分析
        3.3.2 评价等级标准的建立
        3.3.3 模型构建
        3.3.4 关联度计算
        3.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装配式住宅实证研究
    4.1 农村装配式住宅项目概况
    4.2 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4.2.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2.2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4.2.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4.3 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
        4.3.1 经典域、节域汇总表
        4.3.2 待评价物元确定
        4.3.3 关联度及等级确定
        4.3.4 评价结果分析
    4.4 农村装配式住宅发展对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择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
附录三 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定性评价指标打分表
附录四 未加权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计算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装配式钢结构新型柱座式节点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动态
    1.2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动态
    1.3 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政策及标准
    1.4 对国内现有装配式钢结构的结构体系评析
        1.4.1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1.4.2 钢框架结构体系
        1.4.3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1.4.4 错列桁架体系
        1.4.5 铁木辛柯隐式框架钢结构体系
        1.4.6 设置开竖缝钢板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体系
        1.4.7 宽肢异形柱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1.4.8 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杭萧钢构体系)
        1.4.9 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东南网架体系)
        1.4.10 钢-混凝土半组合结构体系
        1.4.11 组合异形柱结构体系
        1.4.12 集成模块房屋体系
    1.5 装配式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疲劳研究进展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工程应用
    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体系的构建
    2.2 示范工程的建筑设计
        2.2.1 工程概况
        2.2.2 建筑设计
    2.3 示范工程的结构设计
        2.3.1 工程概况
        2.3.2 结构设计依据与荷载取值
        2.3.3 材料选用及结构选型
        2.3.4 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
    2.4 示范工程的装配化施工
    2.5 小结
第3章 柱座式新型节点的构造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3.1 柱座式新型节点的构造设计
    3.2 柱座式新型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柱座式新型节点中高强度螺栓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疲劳试件
    4.2 加荷装置
    4.3 试验装置
    4.4 材性试验
    4.5 疲劳试验
    4.6 疲劳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
    4.7 常幅疲劳设计方法的建立
    4.8 高强度螺栓疲劳断口分析
    4.9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北方地区乡村住宅应用可行性探究 ——以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长安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1.5.2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1.5.3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
第2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及乡村住宅现状
    2.1 新农村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2.1.2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2.2 乡村住宅工业化及其必要性
        2.2.1 乡村住宅工业化背景
        2.2.2 乡村住宅工业化必要性
        2.2.3 乡村住宅工业化的优势
    2.3 我国乡村建筑结构现状
        2.3.1 生土结构
        2.3.2 木结构
        2.3.3 石结构
        2.3.4 砖混结构
        2.3.5 我国乡村现状住宅结构优缺点分析
    2.4 现状乡村住宅存在问题
第3章 适用于北方地区乡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
    3.1 适合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乡村
    3.2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乡村住宅的匹配度分析
    3.3 适用于乡村住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筛选
        3.3.1 筛选标准
        3.3.2 筛选结果
    3.4 适用于乡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优化
        3.4.1 适用于乡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
        3.4.2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乡村住宅体系优化
        3.4.3 既有ALC预制轻质板材乡村建筑实例现状评估
        3.4.4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北方乡村住宅建筑的适配性分析
        3.4.5 小结
第4章 传统建筑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对比
    4.1 对比二者施工方式的意义
    4.2 传统建筑方式
        4.2.1 砖混结构建筑施工特点
        4.2.2 砖混结构建筑施工步骤
        4.2.3 传统施工方式优缺点
    4.3 预制装配式系统建筑方式
        4.3.1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施工特点
        4.3.2 建筑施工步骤
        4.3.3 施工方式优缺点分析
    4.4 二者优缺点比对分析
第5章 长安村现状及整治意向
    5.1 项目背景
        5.1.1 政策背景
        5.1.2 政策解析
        5.1.3 规划整治依据
        5.1.4 规划整治目标
    5.2 基础调研
    5.3 长安村现状
        5.3.1 长安村整体现状
        5.3.2 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5.4 村民意愿分析
        5.4.1 村庄整体整治意愿
        5.4.2 村庄住宅整治意愿
    5.5 村庄规划整治意向
        5.5.1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5.5.2 村庄道路交通规划
        5.5.3 村庄景观绿化规划
        5.5.4 村庄产业布局及整体规划
    5.6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住宅整治上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在长安村的实施
    6.1 长安村现状住宅建造难点分析
        6.1.1 建筑质量与环境污染
        6.1.2 造价成本与性价比
        6.1.3 施工周期与劳动力
    6.2 实例数据来源及计算依据
        6.2.1 住房面积及层数
        6.2.2 砖混结构住宅施工成本数据来源
        6.2.3 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成本数据来源
    6.3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在长安村应用优势分析
        6.3.1 建筑得房率
        6.3.2 建筑质量
        6.3.3 建筑成本与工期
        6.3.4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推行优势总结
    6.4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在长安村推行阻力分析与解决方案
        6.4.1 阻力分析
        6.4.2 解决方案
    6.5 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在长安村推行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6.6 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在乡村推行普适性分析
    6.7 乡村住宅装配式建筑发展策略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四、天津即将进行轻钢住宅建筑结构体系试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一体化建造技术研发和实践[J]. 李元齐,杜志杰,路志浩,安东亚,苏磊,郑华海.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21(10)
  • [2]寒冷地区装配式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研究 ——以青岛地区为例[D]. 丁暠.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3]承重保温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标准化设计研究[D]. 时维.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4]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D]. 王若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D]. 马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牛育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7]滇中彝族新民居轻钢装配式建构及构件部品设计研究[D]. 张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8]农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佘远彪. 扬州大学, 2021(08)
  • [9]装配式钢结构新型柱座式节点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 高琦.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10]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北方地区乡村住宅应用可行性探究 ——以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长安村为例[D]. 牛禹潼.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天津即将开展轻钢住宅结构体系试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