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104D心电图机特例

XD-104D心电图机特例

一、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业磊[1](2021)在《高性能心电信号测量及应用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且中国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以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目前,通过研究心电信号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心电信号的质量越高,预测和诊断的结果越准确。然而,心电信号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设备性能的影响,加上现在国内的高端监护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因此,研究设计一款高性能的心电信号测量与应用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目标是设计一款高性能心电信号测量及应用系统,系统主要由硬件采集、软件处理和上位机显示三大部分组成,可以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实时显示。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面,除了常规的采集调理电路外,系统添加了右腿驱动电路、导联屏蔽驱动电路、定标电路、导联脱落检测电路和起搏信号检测电路等。在硬件滤波方面,去除了传统的50Hz硬件滤波电路,对电路进行了优化处理,以更简洁的电路实现相同的功能和性能,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同时在系统输入端电路加入了电压钳位电路和高频电感电路,用于保护系统电路和抑制电外科干扰信号。在系统软件方面,系统添加了50Hz软件滤波算法和心率计算算法,实时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计算心率值,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质量。在显示方面,通过VS 2008软件在Windows平台下搭建了一个基于MFC的上位机显示平台,用于实时显示心电波形及心率值。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硬件、软件、算法和显示进行了整合测试,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预期的所有功能,可以很好实现心电信号的快速采集、处理和实时显示。同时,按照心电相关标准YY1079-2008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其中,系统噪声和电外科干扰抑制能力两项性能指标优异,测试得到系统噪声约为10μV(标准要求小于30μV即可),电外科干扰后信号完全恢复的时间仅2s(标准要求10s内恢复即可),远远小于标准规定的参数最大值。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洪伟[2](2017)在《基于STM32F103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心脏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设计一款连续24小时的跟踪记录的动态心电监护仪对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尝试采用电子技术与微机结合设计一种小型、轻便,具有实时ECG波形显示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该心电监护仪具有多款滤波器,抗干扰能力强,直观方便,是家庭首选的心电监护仪。在电子线路设计中,设计了一款电源电路,为各部分提供稳定的电源。设计了由威尔逊网络组成的导联选择电路。通过电路可在各导联之间相互切换。前置放大电路和右腿驱动电路设计中运用运放INA118来实现。电路中分别设计了0.05HZ—100HZ的带通滤波电路、主放大电路、50HZ和35HZ的陷波电路。能有效滤除各种频率的干扰。利用点阵液晶模块HG1286412B为显示元件,显示屏为128*64点阵,显示了心电波形图,实现了心电信号实时动态显示。通过软件滤波,进一步优化心电信号波形。本文设计采用单片机STM32F103为数字电路核心,控制外围电路工作。通过USB接口控制器CH372,可以方便将心电数据送至上位机,在上位机中波形进一步被优化,为医生提供有用的心电波形。论文对以上叙述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经调试分析,得到的波形和数据基本与实际相符。为今后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和准确性奠定了基础。系统整体体积小、便携式,适合在家庭中推广使用。

周笑丽[3](2012)在《低功耗的心电信号采集硬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心电监测系统是以人体心电信号为对象,主要完成对微弱心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波形显示,研究以及设计低功耗、低成本监测系统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中根据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得到的人体心电信号特征,并以无线传输网络为依托设计了一款对心电信号实时监控的辅助性医疗设备。本设计采用TI公司的高性能、低功耗的CC2431微处理器为核心进行终端节点设计、路由器节点设计和协调器节点设计,这些节点分别作为信号采集以及数据在无线网络传输的硬件支持,以便于信息能够及时、稳定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并实验验证了终端节点的低功耗和准确性。根据zigbee协议内容,深入细致地分析了zigbee的架构及其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各层在建网和数据传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成功地摸清了其建网过程,理清了软件设计流程,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终端节点、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本系统不仅能够运用在医疗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军事、体育等领域,因此心电信号实时监测系统只是系统的分支,其最大的特点是便携性、功耗低,能够使用户的数据信息在任意境况下都可以及时、准确地以无线传输方式到达医疗控制中心或者家庭私人特护服务中心,给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了依据。

姚欢[4](2012)在《基于单片机的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心电图。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一种在家庭环境中可以实时、准确监测心脏功能,并能对典型心脏功能异常做出判断的心电监测系统是极为必要的,它不但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长时间、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心电信息,将它作为诊断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在患者心脏出现典型异常时立即报警,提醒患者或亲属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为就医争取宝贵时间。国内外医学实践表明,随着社会老龄化人群和心脏病患者群体的迅速增加,对心脏病的预防和保健是家庭保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面向家庭的心电实时监测系统对心脏病初期预防以及后期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前面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电信号的基本特征心电信号检测的特殊性、制约性。论文的核心部分是根据心电信号的特殊性,完成硬件与软件的设计。硬件部分主要设计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模拟电路部分主要包括心电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显示等。本文选择美国TI公司的一款可编程、高性能仪表放大器AD8221作为前置放大器,并根据心电信号的微弱性和干扰性,设计多级放大电路,最终得到理想的心电信号幅值。同时通过带通滤波电路有效地取得心电信号频率集中在100Hz的信息,通过50Hz有源双T陷波电路消除市电的干扰,为后续的数字处理部分提供合适的信号。数字电路部分采用美国TI公司的低功耗16位混合信号处理器MSP430F449作为核心处理器件,利用单片机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微型化、智能化。在此部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包括液晶显示电路、SD卡存储电路、按键操作指示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等,使得在操作和使用上更加人性化、简便化。其中选用低功耗的点阵图形式LCD模块FYD12864-0403A液晶显示芯片进行显示;设计2*3的行列式键盘,6个按键分别实现开始、关闭、功能、选择、确认、取消的指示;电源转换芯片采用TI公司的TPS7333芯片和TPS60130芯片,两者均是低功耗的芯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功耗;为了使得患者的心电信息可以用于医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诊断,本文设计了与上位机的对话,主要是通过RS232协议进行串行通行,采用SP3220作为RS232的驱动芯片,实现了心电信号高速、完整的传输。软件部分主要实现单片机控制部分的主程序设计以及对心电信号的处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实现各部分的软件设计。通过单片机的中断机制实现心电信号的模数转换、显示、存储等,心电信号的采集频率设置为200Hz,每5ms进行一次采样处理显示。心电信号含有基线漂移和50Hz工频干扰,影响了对心电信号的诊断,本文利用简单整系数带阻滤波,采用全通网路与具有相同相位延迟的梳状网路相减构成,起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并又采取四点平滑滤波进一步消除毛刺等影响。在QRS波检测部分,采用基于自适应的差分阈值算法,通过自适应学习不断地更新阈值,实现对心电信号的检测,此算法原理简单,并且具有很快的运算速度,能够很好的移植到单片机上进行运行。同时计算出了瞬时心率和平均心率,判断心脏活动是否正常。分析了心律失常的不同分类,并对心律失常进行了自动分析,采用以自适应为模板的决策树分析方法,全面地分析心律失常的标准,并提出了判别条件,通过对MIH/BIH心电数据库的测试,均得到了理想的检测准确率。

吴俊强[5](2011)在《基于FPGA的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胎儿心电图(fetal electrocardiogram, FECG)能够提供有关胎儿健康的重要信息,因此,胎儿心电检测在胎儿监护临床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从母体腹部表面采集到的胎儿心电信号非常微弱,并受到母体心电信号(maternal electrocardiogram, MECG)、母体肌电干扰、工频干扰等各种噪声的干扰,因此如何提取出纯净的胎儿心电信号是个难点问题。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astI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盲信号分离方法,在胎儿心电提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推进实际应用,本文基于FPGA研究了一套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胎儿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和FPGA盲源分离电路。信号采集部分主要由防颤与限流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50Hz陷波器、主放大电路以及A/D转换电路组成,其功能是将微弱的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并通过A/D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在FPGA盲源分离电路中,选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I系列FPGA,以Nios II软核作为处理器,以及利用现有的免费外设IP核,借助于Quartus II和SOPC Builder设计工具完成了心电分离系统的SOPC(Software on the programmable chip)硬件构建。并且,在Nios II IDE集成开发环境下,基于C语言实现了心电信号采集、存储、FastICA分离、UART传输等软件功能。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不但实现了盲源分离腹部信号,提取出纯净的胎儿心电信号,而且稳定性好、具有灵活的系统扩展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诤[6](2008)在《基于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生物电信号极其微弱容易被干扰,因此对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在灵敏度、分辨率、共模抑制、抗干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是基于对实现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差分信号放大、滤波处理以及其他信号调理电路,而最终完成原理图设计,实现电路板设计制作,并以真实的人体体表生物电为信号源实现体表生物电信号的采集。在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上,引入计算机EDA仿真技术,并介绍利用第三方的SPICE模型库文件制作PSpice仿真平台模型的方法。应用PSpice仿真技术设计电路并采用其分析电路性能。研究分析具体功能电路,如常用在生物电测试中抑制共模信号干扰的右腿驱动电路,以及依据重要器件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选型的考虑和功能电路拓扑设计上的选择。最后,设计出生物电信号采集的模块电路板,并实现了体表生物电信号的采集。在电路调试阶段解决了电路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展示了设计完成的电路板及对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的实测波形。

丁建平[7](2005)在《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心电监护仪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辅诊仪器,通过对心血管病人和危重病人实施长时间不间断的监护,为疾病的诊断、分析、治疗和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是心电信号从人体体表进入计算机(指广义上的计算机,包括所有处理器)的必要通道,将直接影响后续的信号处理。由于心电信号会受到各种电磁干扰以及电路本身噪声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抑制各种干扰和噪声、提高信号的完整性,是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ARM 是20 世纪90 年代初才出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经过ARM 公司10 多年的研发,并将内核设计标准出售给芯片生产厂家,如Atmel、Intel、SAMSUNG、PHILIP 等,这些厂家研发出各种应用目的的基于ARM 体系结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目前ARM已经成为嵌入式微处理器家族中的主力成员,在高低端嵌入式产品中占有很大市场份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于ARM 体系结构的嵌入式产品遍布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21 世纪将是ARM 大放异彩的世纪!本文提出了将高端ARM 处理器芯片AT91RM9200 应用到心电监护仪中,设计了基于ARM 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并详细的介绍了心电监护仪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现代心电监护仪的特点。接着介绍了本文采用的关键性技术:嵌入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系统的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处理器、ARM 处理器以及现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以及现代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基本构成、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然后从生理学和电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心电信号的特征波形以及各个波形之间的时间关系。接着讲述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以及如何抑制这些干扰和噪声信号。ARM 体系结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第3 章作了深入研究。首先概述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重点介绍了ARM 处理器的种类及其产品;然后详细探讨了AT91RM9200 微处理芯片的内核、处理器模式、寄存器组、存储系统、寻址方式以及中断模式等;最后探讨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模式,主要从开发流程和开发特点两方面来论述。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整个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分成两大模块-采集电路和处理电路,分两章分别详细论述。采集电路包括前端放大电路和右腿驱动电路设计、主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包括高通

李磊[8](2003)在《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高性能心电信号测量及应用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1.2.1 国外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发展情况
2 系统测量原理、方法与研究内容
    2.1 系统测量原理与方法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2.1.2 心电导联简介
    2.2 研究内容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概述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硬件系统设计要求
        3.2.2 输入端电路设计
        3.2.3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3.2.4 滤波电路设计
        3.2.5 主放大与电平抬升电路设计
        3.2.6 右腿驱动电路设计
        3.2.7 导联屏蔽驱动电路设计
        3.2.8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设计
        3.2.9 起搏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3.2.10 A/D转换电路设计
        3.2.11 主控电路设计
        3.2.12 硬件系统实物图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
        4.1.1 下位机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4.1.2 下位机软件设计流程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2.1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4.2.2 上位机软件设计流程
        4.2.3 上位机界面简介
    4.3 算法设计
        4.3.1 50Hz滤波
        4.3.2 心率计算
5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5.2 系统性能测试与验证
        5.2.1 性能测试标准
        5.2.2 性能测试内容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心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2)基于STM32F103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工程进展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知识与总体设计
    2.1 心电信号特征
    2.2 心电信号的干扰噪声
    2.3 心电导联介绍
    2.4 基本要求
        2.4.1 便携式的基本要求
        2.4.2 设计的基本要求
    2.5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总体设计
        2.5.1 电源电路
        2.5.2 模拟电路部分
        2.5.3 数字电路设计
        2.5.4 软件部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硬件设计
    3.1 模拟电路设计
        3.1.1 便携式动态心电监护仪主要技术指标
        3.1.2 威尔逊网络
        3.1.3 导联选择电路设计
        3.1.4 前置放大及右腿驱动电路设计
        3.1.5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1.5.1 带通滤波及信号主放大电路设计
        3.1.5.2 50HZ陷波电路及 35HZ陷波电路设计
        3.1.5.3 电压抬升电路设计
        3.1.5.4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设计
    3.2 数字电路设计
        3.2.1 微处理器的选型
        3.2.2 STM32系列微处理器的优点
        3.2.3 STM32的电路设计
    3.3 串行大容量存储器接口设计
        3.3.1 M25P16工作原理
        3.3.2 M25P16操作指令
    3.4 USB接口设计
        3.4.1 CH372封装及引脚介绍
    3.5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3.5.1 硬件电路设计
        3.5.2 LCD模块接口设计
    3.6 按键电路设计
    3.7 电源电路设计
        3.7.1 +9V电池电压转换成+5V电压
        3.7.2 +5V电压转换成—5V电压电路设计
        3.7.3 +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电路
        3.7.4 电池模块的监测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软件设计
    4.1 ADC程序设计
    4.2 软件滤波设计
        4.2.1 软件滤波方法设计
        4.2.2 选择小波函数
        4.2.3 小波函数降噪方法确定
    4.3 M25P16基本编程
        4.3.1 M25P16初始化子程序
        4.3.2 M25P16整片擦除子程序
        4.3.3 M25P16写1字节数据子程序
        4.3.4 M25P16读1字节数据程序
    4.4 图形显示程序设计
    4.5 心电图特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5.1 硬件电路各模块测试
    5.2 信号采集部分测试
    5.3 LCD软硬件测试
    5.4 串口通信测试
    5.5 整体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低功耗的心电信号采集硬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BAN研究现状
        1.2.2 WSN研究现状
        1.2.3 WSN与WBAN相结合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心电监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无线体域网关键技术研究
        2.1.1 无线体域网体系结构
        2.1.2 无线体域网的特性
        2.1.3 无线体域网的关键技术
    2.2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2.1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常用通信技术比较
        2.2.2 Zigbee协议
        2.2.3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及关键技术
    2.3 分析心电信号特性
        2.3.1 心电信号的产生
        2.3.2 心电信号的特点
        2.3.3 心电信号干扰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总体方案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整体结构
    3.3 信号终端采集节点设计要求
    3.4 路由器节点总体设计
    3.5 协调器总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硬件设计
    4.1 心电导联
    4.2 生物医学电极安放位置
        4.2.1 标准导联
        4.2.2 单极肢体导联
        4.2.3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4.2.4 单极胸导联
    4.3 信号放大电路
        4.3.1 前置放大以及右腿驱动电路
        4.3.2 右腿驱动(DRL driven right-leg)
    4.4 滤波电路
        4.4.1 滤波电路
        4.4.2 高通滤波
        4.4.3 工频滤波
        4.4.4 低通滤波
    4.5 主放大电路与电平匹配
    4.6 信号处理与传输模块
        4.6.1 处理器芯片介绍
        4.6.2 路由器节点设计
        4.6.3 协调器节点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软件设计
    5.1 终端采集节点的程序设计
        5.1.1 信号采样与处理
        5.1.2 数据传输软件设计
    5.2 路由器节点软件设计
    5.3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采集系统实验
    6.1 硬件电路检测
        6.1.1 增益
        6.1.2 设备要求
        6.1.3 滤波器的设计
        6.1.4 低功耗、低成本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单片机的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2.1 心电导联体系
    2.2 典型的心电信号波形及其意义
    2.3 心电信号的特征
    2.4 心律失常
第三章 心电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3.2 系统整体设计结构
第四章 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模拟电路部分设计
        4.1.1 心电电极与导联
        4.1.2 缓冲级电路设计
        4.1.3 右腿驱动与屏蔽驱动电路设计
        4.1.4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4.1.5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设计
        4.1.6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4.1.7 50Hz 陷波电路设计
        4.1.8 主放大电路与电平抬升电路设计
    4.2 数字部分设计
        4.2.1 单片机选型及电路设计
        4.2.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4.2.3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4.2.4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4.2.5 接口电路设计
        4.2.6 键盘电路设计
    4.3 电源变换电路设计
        4.3.1 3.3 V 电压电路设计
        4.3.2 5V 电压电路设计
第五章 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心电信号采集及控制程序
        5.1.1 中断系统
        5.1.2 心电信号采集程序
        5.1.3 液晶显示子程序
        5.1.4 串口通信子程序
    5.2 心电信号分析处理程序
        5.2.1 心电信号预处理
        5.2.1.1 基线漂移的抑制
        5.2.1.2 50Hz 工频的抑制
        5.2.2 心电信号分析
        5.2.2.1 QRS 波群检测
        5.2.2.2 心电参数测量及异常分析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FPGA的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1 胎儿心电信号基础知识
        2.1.1 胎儿心电图的基本特征
        2.1.2 胎儿心电信号的噪声分析
        2.1.3 胎儿心电信号的频谱特点
    2.2 盲分离数学模型及其原理
    2.3 独立分量分析基本原理
    2.4 快速独立分量算法
        2.4.1 观测信号预处理
        2.4.2 FastICA 算法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 的SOPC 系统设计方法
    3.1 IP 核处理器的选择
    3.2 Nios Ⅱ 软核SOPC 系统及组件
        3.2.1 Nios Ⅱ 处理器特性
        3.2.2 Nios Ⅱ 处理器结构
        3.2.3 Avalon 总线
        3.2.4 Nios Ⅱ 系统的外设
    3.3 基于Nios Ⅱ 的SOPC 系统开发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硬件平台
    4.1 胎儿心电信号采集
        4.1.1 防颤与限流
        4.1.2 前置放大电路
        4.1.3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4.1.4 50Hz 工频陷波器
        4.1.5 主放大电路
        4.1.6 A/D 转换
    4.2 DE0 开发平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胎儿心电盲源分离SOPC 系统设计
    5.1 心电分离系统的SOPC 硬件设计
        5.1.1 Nios Ⅱ 处理器软核的添加
        5.1.2 定时器内核
        5.1.3 UART 内核
        5.1.4 SPI 内核
        5.1.5 SDRAM 控制器和CFI 控制器内核
        5.1.6 并行IO 内核
        5.1.7 SOPC 系统的生成
    5.2 心电分离系统的SOPC 软件设计
        5.2.1 软件设计流程图
        5.2.2 心电采集软件设计
        5.2.3 胎儿心电盲源分离软件设计
        5.2.4 UART 数据传输软件设计
    5.3 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系统验证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生物电采集的发展概况
    1.2 生物电采集模块的研究内容
        1.2.1 实现体表生物电的信号采集模块的原理以及结构
        1.2.2 信号采集模块的重要元件分析
        1.2.3 运用PSpice对各功能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设计运用的重点技术
    2.1 引言
    2.2 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的电极
        2.2.1 生物电体表电极
        2.2.2 生物电体表电极模型
    2.3 PSpice电路仿真技术
        2.3.1 EDA软件PSpice的背景介绍
        2.3.2 PSpice的重要功能特性
        2.3.3 SPICE库的PSpice转换及使用
    2.4 核心器件的重要参数及选择
        2.4.1 运算放大器的重要参数定义
        2.4.2 仪表放大器的重要指标以及考虑
        2.4.3 有源滤波器的运放选型考虑
第三章 信号采集的电路功能描述
    3.1 生物电信号采集的结构框图
    3.2 生物电放大技术难点
        3.2.1 来自外部的干扰
        3.2.2 现实电路的不理想
    3.3 生物电采集模块各功能电路描述
        3.3.1 输入部分
        3.3.2 放大部分
        3.3.3 滤波部分
        3.3.4 电源管理
        3.3.5 右腿驱动电路及其他信号调理电路
第四章 生物电采集模块设计
    4.1 系统的前端差分信号放大器
        4.1.1 信号调理电路及其他
    4.2 系统的前端仪表放大器分析
        4.2.1 双运放仪表放大器分析
        4.2.2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理论分析
        4.2.3 仪表放大器选型考虑
        4.2.4 前端仪表放大器原理图设计
        4.2.5 AD8221仿真建立
    4.3 有源滤波器及其他功能电路设计
        4.3.1 有源滤波器类型
        4.3.2 有源滤波器设计中运放选型考虑及低通滤波器设计
        4.3.3 高通有源滤波器设计
        4.3.4 陷波有源滤波器设计
        4.3.5 绝对值电路
        4.3.6 系统单端信号放大环节
        4.3.7 整形电路
        4.3.8 基线调整电路
        4.3.9 右腿驱动电路
        4.3.10 电源方案
第五章 生物电采集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5.1 模块的总图
    5.2 系统装配
    5.3 系统的调试
        5.3.1 调试准备
        5.3.2 电路调试
    5.4 系统测试
        5.4.1 生物电信号的实测准备
        5.4.2 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板及实测信号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1.2 本文研究的现状
    1.2 本文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1.2.1 嵌入式技术
        1.2.2 数据采集技术及现状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2 心电基础理论
    2.1 心电特征波形及其意义
    2.2 心电导联
        2.2.1 双极肢体导联的名称和位置
        2.2.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名称和位置
        2.2.3 胸导联名称和位置
    2.3 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及其抑制方法
        2.3.1 心电信号的干扰和噪声
        2.3.2 心电信号干扰和噪声的抑制
3 ARM 体系结构及开发
    3.1 ARM 体系结构概述
        3.1.1 ARM 处理器
        3.1.2 ARM 系列处理器介绍
    3.2 ARM 体系的处理器内核
        3.2.1 ARM9TDMI
        3.2.2 ARM920T 的Cache
        3.2.3 ARM920T 的MMU
    3.3 ARM 体系的处理器模式
    3.4 ARM 的寄存器组
        3.4.1 通用寄存器
        3.4.2 程序状态寄存器
    3.5 ARM 存储系统
        3.5.1 AT91RM9200 处理器的存储映射
        3.5.2 内部存储器映射
        3.5.3 外围设备映射
    3.6 ARM 体系的寻址方式
        3.6.1 ARM 处理器的寻址方式
        3.6.2 ARM 指令集和Thumb 指令集的区别
    3.7 ARM 体系的异常中断
        3.7.1 ARM 异常中断
        3.7.2 ARM 处理器的中断相应
    3.8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式
        3.8.1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3.8.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模式
4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总体设计要求
        4.1.2 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框图
    4.2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总体设计
        4.2.1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总体设计结构框图
        4.2.2 心电数据采集电路芯片选型
    4.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4.3.1 +9V 到+5V 电源转换电路
        4.3.2 +5V 到+3.3V 电源转换电路
        4.3.3 +5V 到-5V 电源转换电路
    4.4 前级放大和右腿驱动电路设计
        4.4.1 前级放大电路设计要求
        4.4.2 前级放大电路设计
        4.4.3 右腿驱动放大电路
        4.4.4 保护电路
    4.5 主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
        4.5.1 滤波器设计原则
        4.5.2 主放大电路和高通滤波电路
        4.5.3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4.5.4 双T 有源带阻滤波电路设计
    4.6 电平抬高电路设计
    4.7 A/D 数据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4.7.1 C8051F020 概述
        4.7.2 C8051F020 的技术特点
        4.7.3 数据转换模块
        4.7.4 C8050F020 电路设计
    4.8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设计
    5.1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总体设计
        5.1.1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总体设计
        5.1.2 心电数据处理电路芯片选型
    5.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5.2.1 +5V 到+3.3V 电源转换电路
        5.2.2 +5V 到+1.8V 电源转换电路
    5.3 AT91RM9200 处理器电路设计
        5.3.1 AT91RM9200 芯片介绍
        5.3.2 AT91RM9200 引脚和电路设计
    5.4 外部存储器设计
        5.4.1 SDRAM 存储器设计
        5.4.2 FLASH 存储器设计
    5.5 LCD 显示模块设计
        5.5.1 LCD 控制器S1D13806 引脚和电路设计
        5.5.2 可编程12C 时钟电路
    5.6 通信模块设计
        5.6.1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5.6.2 USB 接口电路设计
        5.6.3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5.7 PCB 设计和硬件调试
        5.7.1 PCB 设计
        5.7.2 硬件调试
6 软件设计及移植
    6.1 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 技术
        6.1.1 bootloader 第一部分
        6.1.2 bootloader 第二部分
    6.2 嵌入式Linux 开发
    6.3 文件系统
    6.4 应用程序
    6.5 软件移植
        6.5.1 U-BOOT 在AT91RM9200 硬件平台上的移植
        6.5.2 嵌入式Linux 在AT91RM9200 硬件平台上的移植
7 结论和展望
    7.1 实验结果
    7.2 结论
    7.3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

四、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性能心电信号测量及应用系统的研制[D]. 王业磊.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STM32F103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D]. 王洪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3)
  • [3]低功耗的心电信号采集硬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 周笑丽. 西安工业大学, 2012(07)
  • [4]基于单片机的心电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姚欢. 吉林大学, 2012(09)
  • [5]基于FPGA的胎儿心电盲源分离系统研究[D]. 吴俊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6]基于体表生物电信号采集的设计与实现[D]. 王诤.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7]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D]. 丁建平. 重庆大学, 2005(08)
  • [8]XD-104D心电图机特殊故障一例[J]. 李磊. 医疗卫生装备, 2003(S1)

标签:;  ;  ;  ;  ;  

XD-104D心电图机特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