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催化剂论文_王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对称,手性,催化剂,骨架,离子,液体,脯氨酸。

手性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19)在《双咔啉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对映选择性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药物是药物研发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大量手性药物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手性药物是指药物分子中含有手性因素,其是由含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手性胺和烯丙基醇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和前体,大量的手性药物通过它们合成而来。本文主要是通过不对称催化剂催化的方式,催化醛的烯丙基化和酮亚胺的氢化还原来合成丙基醇和手性胺,同时控制对映选择性,得到光学活性高的产物,内容共分叁章。第一章,概述了醛的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手性辅基和路易斯酸碱催化醛烯丙基化的研究慨况。第二章,在以前研究基础上,继续对已有的双咔啉骨架结构进行改造,探究其在醛的烯丙基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首先将C-3,C-3′的C=O键还原,生成双咔啉醇,在与不同酰氯结合生成双咔啉酯。再在UHP-TFA的体系下氧化生成N,N’-dioxides化合物。将此类催化剂应用于醛的烯丙基不对称加成反应中,考察催化基效应。实验结果展示了此类催化剂具有较有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而叔丁基取代的结构效果最优。在小底物醛的催化中,在-80℃条件下反应24h,最高可以获得87%ee。在大底物醛的催化中,在-25℃条件下反应24h,最高可以获得92%ee。第叁章,考虑到手性β-氨基醇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结构中含有一个N原子和O原子,可以和多种元素配位。因此设计合成了将脯氨醇作为手性源引入双咔啉骨架的手性催化剂。实验中将双咔啉骨架进行水解在与不同种的脯氨醇进行结合,生成所需要的手性催化剂。考察其在酮亚胺的硅氢化还原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此类催化剂本身具有中等的催化活性,在10℃的温和条件下,可以获得70%ee。(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靳彬[2](2019)在《化工工艺手性催化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化工工艺手性催化剂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生产制造中。手性配体及手性催化剂的种类不断增加,使原手性催化剂使用局限愈加凸显。基于此,以手性催化剂技术理论分析为切入点,对手性催化剂技术研究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概述,旨在切实提升手性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经济及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陈思凯[3](2019)在《新型螺环酰胺手性催化剂介导的连续全碳季碳型环色胺类生物碱不对称全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现象广泛存在于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并深刻影响着这些化合物的性质。从合成的角度讲,手性结构单元的构筑往往是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关键。近二十年来,以开发新的手性催化剂和探索新的催化原理为中心,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基本满足了大多数基元反应中简单手性中心构筑的需求。但对于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中复杂手性结构单元的构筑,目前大多数情况是从简单的手性高级中间体出发,经过多步转化实现,利用催化不对称的方法高效合成此类结构单元的报道十分有限。以具有C_(3a)-C_(3a′)连续全碳季碳手性结构单元的环色胺类生物碱为例,由于该类天然产物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立体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吸引了包括Larry E.Overman,Movassaghi等众多着名化学家对其进行合成研究。然而,迄今为止,该类生物碱的高效合成仍旧受制于如何催化不对称地构建拥挤的C_(3a)-C_(3a′)连续全碳季碳手性结构单元。本论文致力于解决这一具体的科学问题。为了实现相应环色胺生物碱全合成所需C_(3a)-C_(3a′)连续全碳季碳手性结构单元的高效构建,在研究之初,我们提出了催化不对称二聚氧化吲哚的双烷基化反应策略。本论文受组内近期发展的1-氮杂螺[4.4]-壬烷骨架催化剂的启发,针对所拟定的合成策略,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手性螺环酰胺1,2,3-叁唑盐催化剂。以这些催化剂为核心,我们成功实现了上述催化不对称二聚氧化吲哚的双烷基化反应设想,并完成了若干相应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本论文分为四部分进行叙述:1.连续全碳季碳型环色胺类生物碱不对称合成综述;2.新型手性螺环酰胺1,2,3-叁唑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3.催化不对称二聚氧化吲哚的homo/hetero双烷基化反应;4.(-)-Chimonanthidine,(-)-Folicanthine,(-)-Chimonanthine,(+)-Calycanthine和(-)-Ditryptophenaline的不对称合成。第一章,我们对连续全碳季碳型环色胺类天然产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按照合成策略的不同,对其不对称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我们介绍了螺环吡咯烷类手性骨架及1,2,3-叁唑盐催化官能团的研究背景,设计合成了手性螺环酰胺1,2,3-叁唑盐类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第叁章,利用上述催化剂,我们以高达82%的收率、99%的ee值以及>20:1的dr值高效实现了催化不对称二聚氧化吲哚的homo/hetero双烷基化反应。此外,根据所取得实验数据和相关控制实验,我们还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机理和立体控制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第四章,最终,我们以该方法学为基础,实现了(-)-Chimonanthidin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并高效完成了活性天然产物(-)-Folicanthine,(-)-Chimonanthine,(+)-Calycanthine和(-)-Ditryptophenaline的形式合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宋雅宁[4](2019)在《含羰基金属温控手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一种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自然属性,通过手性催化剂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是获得手性物质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性催化剂合成困难,价格高昂,难以回收循环再利用。借助离子液体的灵活可设计性,完成均相反应中贵金属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近年来倍受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首先通过叁步法(甲苯磺酰化、碘化反应、季铵化反应)设计合成了聚醚羰基铑功能化离子液体{[CH_3O(CH_2CH_2O)_nmim][Rh_x(CO)_y]},采用FT-IR、~1H 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离子液体的熔点、粘度、热稳定性、溶解性等物性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构中存在活性组分羰基金属阴离子[Rh_x(CO)_y]~-以及具有温控相分离作用的乙氧基团。该离子液体在链长为8或16时,在室温下呈液态;链长增长至22时,其熔点为45~50℃,归属于“室温离子液体”;其粘度随着聚醚链链长的增长而增加;热分解温度为~257℃,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催化大多数的羰基化反应;易溶于极性溶剂,在非极性溶剂中未展现出良好的溶解性,但在非极性溶剂环己烷中可溶,可与水互溶。以其溶解性能为研究依据,设计构建了以聚乙二醇单甲醚/1,4-二氧六环/正庚烷叁组分为混合溶剂的温控两相催化体系,实现了Rh、Pd、Pt等贵金属的循环再利用。其次,我们通过配位将具有不对称诱导和控制作用的手性配体(±)-2,2-双-(二苯膦基)-1,1-联萘BINAP和1,1-联二萘酚BINOL成功引入功能化羰基铑离子液体{[CH_3O(CH_2CH_2O)_nmim][Rh_x(CO)_y]}的结构中,合成了一种新型手性离子液体,并对其结构与物性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大约为250℃,在众多羰基化反应中均不会发生分解;该手性离子液体也呈现极性,可溶于水,但与聚醚羰基铑离子液体不同的是,其在60和120℃时均不能与环己烷互溶。随后,我们将其用于聚乙二醇单甲醚/1,4-二氧六环/正庚烷组成的叁组分混合溶剂温控两相催化体系,考察了该手性离子液体在苯乙烯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为阻聚剂,BINAP为手性配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合成气(CO/H_2=1)压力为2 MPa时催化反应效果最佳,苯乙烯的转化率达84.9%,2-苯基丙醛收率达76%,e.e.值可达69%。最后,考察了该手性离子液体在聚乙二醇单甲醚/1,4-二氧六环/正庚烷组成的温控两相催化体系中的循环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使用5次过程中,该手性离子液体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手性离子液体为Rh等贵重金属的分离与回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5)

李遥,罗叁中[5](2018)在《基于实验数据和反应机理的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催化是最为高效的手性合成策略.尽管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催化剂实现了许多不对称转化,但大多数优异的手性催化剂和不对称催化反应体系的开发都是在大量反应筛选的基础上获得的.如何有效获得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仍是一个挑战.近年来,物理有机化学和计算化学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助推了对反应机理和选择性起源的研究,为理性设计催化剂提供了可能.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方面的一些代表性工作,主要包括基于构效关系分析理性设计、基于反应机理研究的理性设计和生物酶催化剂的计算设计等.(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9期)

元超[6](2018)在《PCCP手性催化剂催化的环氧不对称开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以(-)-8-苯基薄荷醇和易制备的1,2,3,4,5-五甲氧羰基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得的新型手性质子酸催化剂。该催化剂相对于BINOL衍生的手性磷酸催化剂来说酸性更强、制备更简便、价格更便宜。在巯基苯并噻唑对氧化环己烯的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得到相应的内消旋环氧不对称开环产物的产率和ee值最高分别能达到99%和81%,是为数不多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内消旋环氧的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开环的一个新例子。表明了该新型手性质子酸催化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它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深入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2)

薄思圆[7](2018)在《螺旋聚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手性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聚苯乙炔由于其独特的单双键交替的π-共轭结构以及规整的二级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对称催化、手性拆分、分子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也已经广泛开展。受酶的启发,科研工作者把具有螺旋结构的取代聚炔与不对称催化反应联系起来,在取代聚炔的侧链中引入具备手性催化作用的基团,则聚合物也可能会具备催化性能。本论文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四种螺旋聚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将其中的两种聚合物及其相应单体作为手性催化剂用于不对称反应中并探讨了影响其不对称催化性能的因素。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脱TMS保护基反应、酰胺化反应及衍生化反应合成了两种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单体:PAA-Fmoc-Pro-OH和PAA-Fmoc-Pro-4-NO_2-BC;以Rh(nbd)BPh_4为催化剂对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相应的两种聚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PPAA-Fmoc-Pro-OH和PPAA-Fmoc-Pro-4-NO_2-BC。在有机碱吗啉作用下对单体PAA-Fmoc-Pro-OH、PAA-Fmoc-Pro-4-NO_2-BC和聚合物PPAA-Fmoc-Pro-OH、PPAA-Fmoc-Pro-4-NO_2-BC进行脱Fmoc保护基反应,得到带有自由仲氨基的两种单体PAA-Pro-OH、PAA-Pro-4-NO_2-BC和两种聚合物PPAA-Pro-OH、PPAA-Pro-4-NO_2-BC。通过~1H NMR和IR对各阶段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旋光仪和圆二色光谱仪对聚合物进行光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具有动态螺旋构象,通过改变外界因素可以调控其光学活性。将苯乙炔衍生物单体PAA-Pro-OH、PAA-Pro-4-NO_2-BC和聚苯乙炔衍生物PPAA-Pro-OH、PPAA-Pro-4-NO_2-BC作为手性催化剂实现了丙酮和4-硝基苯甲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环己酮和反式-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聚合物作为催化剂时,主链螺旋构象和侧链脯氨酸衍生物均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聚苯乙炔衍生物PPAA-Pro-OH作为手性催化剂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催化效果要优于不对称aldol反应。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聚合物的催化效果优于相应单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产物的对映选择性(enantioselectivity)和非对映选择性(diastereoselectivity)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映体过量(ee值)最高可达96%,syn/anti值最高可达99/1。催化剂至少可以循环使用3次,仍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催化产率和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彭欢华[8](2017)在《氧化吲哚衍生类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因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来的优良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不对称反应中,可用来快速有效地构筑含手性的有机分子骨架。有机催化剂的骨架各异,一般多以含立体结构中心天然产物的衍生物为骨架,如手性氨基酸衍生类、手性多糖衍生类或是金鸡纳碱衍生类催化剂等,但文献中以氧化吲哚为骨架的手性催化剂报道较少。本论文以本课题组报道的铜催化生成氧化吲哚螺环化合物及铜催化、氧化下生成的氧化吲哚二聚物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氧化吲哚骨架的新型手性催化剂。本论文分为叁章:第一章综述了有机催化剂的分类,并对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发展与应用做了简要的综述。第二章研究了以氧化吲哚为骨架的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性能研究。论文先以L-天冬氨酸-4-苄酯为原料进行四元螺环氧化吲哚的合成探索,遗憾的是在尝试了一系列条件后并未能得到目标化合物。之后,改用五元螺环为催化剂骨架,在对课题组前期工作进行改进后合成得到五元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以此为骨架进行了手性催化剂的合成。本章还以氧化吲哚二聚物为骨架合成了一系列胺类、硫脲类以及双功能类新型手性催化剂,并对所得的手性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的性能研究。第叁章记录了论文中化合物的具体合成操作及其谱图数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翠燕[9](2017)在《RAFT法制备负载型手性催化剂及其在手性仲醇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活性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都含有这一结构单元,其合成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不对称催化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制备手性仲醇的方法,但小分子催化剂存在不易与产物分离,难以自动化生产等问题。因此,本论文研究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制备分子量Mn可控、聚合度均一的聚苯乙烯负载的催化剂来解决上述难题。在RAFT聚合法制备结构规整的聚苯乙烯负载的吡咯烷醇反应中,选择采用格氏路线制备高活性的RAFT试剂-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基酯CDB,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从而选取甲基叔丁基醚为萃取剂,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终产率由文献值25%提高到48.7%;以氨基与羧基被保护的N-Boc-L-4-羟基-L-脯氨酸甲酯为原料经过格氏反应、取代反应、水解脱保护反应制备了具有催化活性位点的苯乙烯单体FSt;以苯乙烯St、功能苯乙烯FSt为单体,CDB为RAFT试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RAFT聚合技术制备PS负载的吡咯烷醇,其最佳反应条件:聚合时间8h,聚合温度75℃,AIBN最适用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RAFT试剂CDB对苯乙烯类单体的溶液聚合有着良好的控制能力,CDB用量不变,不同n(St)/n(FSt)比例时,聚合物的分子量基本保持不变,PDI小于1.26,此外,通过改变CDB的用量便可制备出分子量Mn为680g/mol-12975g/mol且结构规整的大分子链,以达到聚合可控的目的。PS负载的CBS催化剂在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中,以PS负载的吡咯烷醇为前驱体,后与甲基硼酸反应生成聚苯乙烯负载的CBS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所得产物的ee值为94.1%,产率为96%,主产物构型R,而小分子催化剂所得产物的ee值为95.9%,产率为98%,主产物构型S,但回收困难,经济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载体由RAFT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回收率可达98.6%,而普通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催化剂回收率为79.5%;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0.1eq;BH_3·THF的最佳用量为0.6eq;反应结束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回收催化剂,且在产物ee值不低于94%时重复利用4次。PS负载的脯氨醇在苯甲醛与二乙基锌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中,探究了最适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5℃,催化剂用量15mol%,亲核试剂Et_2Zn用量1.5eq;采用RAFT聚合法制备的催化剂回收率可达97.8%,而传统自由基法制备的催化剂回收率为78.9%;负载型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高于小分子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该负载型催化剂在产物ee值不低于92%时重复利用4次。(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吕春娜[10](2017)在《基于聚离子液体固载手性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较纯的手性化合物,人们常常采用手性催化的办法,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手性催化剂都比较昂贵且当它与反应底物混合时很难分离,导致催化剂难以重复利用,通过催化剂固载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催化剂分离回收的问题,但同样面临着非均相体系催化效率低、很难实现在水中绿色催化等问题。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离子液体负载手性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具有-COOH的手性无规共聚物,然后在碱性有机溶剂中与咪唑基聚合物离子液体通过原位离子络合作用生成交联聚离子液体复合物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催化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biginelli反应等多组分反应中。同时为了探究聚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纳米粒子催化剂,进而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映选择性以及重复利用性,具体的内容如下:一、具有-COOH的负载L-脯氨酰胺小分子催化剂共聚物的制备我们利用N-对乙烯基苯磺酰基-L-脯氨酰胺、甲基丙烯酸,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COOH的Poly(MAA-co-Prolinamide)共聚物。然后采用~1HNMR、FT-I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GPC对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二、基于聚离子液体固载L-脯氨酰胺手性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制备我们制备出了具有不同反离子的聚离子液体,随后将聚离子液体和具有-COOH的无规共聚物溶解在溶剂形成均相溶液,此时共聚物链中的-COOH以非解离的形式大量存在,当它们处在乙醇氨的碱性溶液中时,两者之间通过较强的离子间相互作用立即形成不溶的聚离子液体复合物纳米粒子。通过调控聚离子液体与共聚物之间的比例合成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壳层结构的纳米粒子,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静态接触角、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等对纳米粒子的形貌、表面结构以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叁、聚离子液体复合物纳米粒子在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的应用为了研究制备的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我们将其应用了在叁个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简单的叁组分(Biginelli反应)、复杂的叁组分反应:1、对硝基苯甲醛、丙酮作为Aldol反应的主要底物,将上述制备的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应用在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研究发现相比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共聚物,我们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表现出较高的催化特性,尤其是在纯水体系中,催化活性更高,8 h内转化率能达到91%,ee值高达91%。2、脲,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作为Biginelli反应的底物,将上述制备的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应用在Biginelli反应中,研究了催化剂在不同溶剂:THF、CH2Cl2、CH_3CH_2OH、Toluene、H2O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相比于其它有机溶剂,在纯水体系中的催化性能尤为突出,转化率达到80%,ee值达到40%,而在其它有机溶剂中的转化率仅仅只有35%,ee值有29%,甚至更低。3、以取代苯甲醛、2-羟基-1,4-萘醌、3-氨基-5-甲基吡唑作为叁组分反应的主要底物,将上述制备的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分别在不同的溶剂:THF、CH2Cl2、CH_3CH_2OH、Toluene、H2O中进行催化反应,研究发现,相比于其它有机溶剂,在纯水体系中的催化活性更高,其在水中的转化率能达到99%,ee值可达到98%。4、我们将回收的纳米粒子在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和叁组分反应中,经过5次反复循环催化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没有明显减弱,且催化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8%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手性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化工工艺手性催化剂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生产制造中。手性配体及手性催化剂的种类不断增加,使原手性催化剂使用局限愈加凸显。基于此,以手性催化剂技术理论分析为切入点,对手性催化剂技术研究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概述,旨在切实提升手性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杰.双咔啉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对映选择性反应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

[2].靳彬.化工工艺手性催化剂技术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3].陈思凯.新型螺环酰胺手性催化剂介导的连续全碳季碳型环色胺类生物碱不对称全合成[D].兰州大学.2019

[4].宋雅宁.含羰基金属温控手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作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5].李遥,罗叁中.基于实验数据和反应机理的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J].有机化学.2018

[6].元超.PCCP手性催化剂催化的环氧不对称开环反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8

[7].薄思圆.螺旋聚苯乙炔负载脯氨酸衍生物手性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彭欢华.氧化吲哚衍生类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7

[9].张翠燕.RAFT法制备负载型手性催化剂及其在手性仲醇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7

[10].吕春娜.基于聚离子液体固载手性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硝基烷烃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苯硫酚对4,4,4-叁氟巴豆酸乙酯的不对...新型手性双功能噻唑啉-脯氨酸催化剂的...烯胺催化的机理催化的不对称分子间直接"一烷基化...相转移催化

标签:;  ;  ;  ;  ;  ;  ;  

手性催化剂论文_王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