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稻区论文_史力,田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淮稻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粳稻,梅雨期,江淮,水稻,多样性,单季稻,暴雨。

江淮稻区论文文献综述

史力,田婷[1](2018)在《水稻调减之后种点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你可以采用‘一稻一肥’,先种单季稻,收获后再种紫云英”庐江,是水稻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芒种后,这里的农民正在忙着插秧。“年年抓生产,今年不同,要调减1.5万亩。”6月12日上午,一见面,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就说(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8-06-15)

刘学祥,张志全,范立志[2](2017)在《江淮稻区稻螟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稻螟蛉是水稻偶发性害虫,不同年份间歇发生。介绍了稻螟蛉的田间虫态及危害症状的识别,阐述了其在江淮稻区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田间用药状况等影响虫害发生的因素,总结了其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及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7年04期)

张安存,滕志英,张琦,陈英,陈素芳[3](2016)在《江淮稻区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江淮稻区杂草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稻作方式田块的草相,提出具体配套杂草防控技术,为提高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军,吴翠翠,邬荣世[4](2016)在《江淮稻区穗颈瘟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稻穗颈瘟的大面积发生、危害和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看目前农村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探索水稻病虫防治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水稻穗颈瘟是可控、可防的,若不适时用药被,侵染危害是无药可救的。(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2期)

谢辉,党小景,刘二宝,曾思远,洪德林[5](2016)在《江淮稻区杂交粳稻骨干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SSR标记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杂交粳稻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标记位点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亲本配合力、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利用9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按照北卡罗林那设计Ⅱ(North Carolina DesignⅡ)配制90个F_1组合,在南京和盱眙两个环境下种植,测定了各亲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SSR分子标记基因型;结合二者数据鉴定了6个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标记位点。结果表明,在2个环境下综合评价配合力较优的不育系是BT-18A和武羌A,恢复系是C418。与亲本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日产量性状配合力显着相关的SSR标记位点,南京环境下分别检测到8、13、11、6、6和2个;盱眙环境下分别检测到12、21、8、15、10和7个;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的分别有4、11、5、3、5和1个。标记位点杂合基因型显示正向优势的,南京环境下占74%(34/46);盱眙环境下占53%(39/73)。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的标记位点中,有3个各自与3个产量性状配合力共相关;另有3个各自与2个产量性状配合力共相关;其余的只与单个产量性状配合力显着相关。数据库检索发现两环境下都检测到的标记位点中,有10个其附近存在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QTL。讨论了利用鉴定出的标记位点改良粳稻恢复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6](2012)在《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以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最高,晚粳类型品种最低。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叁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与晚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冯光[7](2012)在《江淮稻区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测定模型的建立及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稻米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稻米品质的改良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稻米中的第一大贮藏物质是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近年来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直链淀粉含量(AC)对稻米品质有着很显着的影响。另一方面RVA谱特征值所发挥的评价稻米品质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江淮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类型丰富,不同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明显,研究分析不同品种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与理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对发掘利用优质水稻品种资源和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稻米的成分和结构方面具有快速、无破损、无污染的优势,并且可同时测定多个组分,正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品质育种、食品、谷物产品、饲料、油脂工业等领域。本研究以在江淮稻区收集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检测材料,使用近红外测定技术对种子直链淀粉含量及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及其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期望为改良稻米淀粉品质、培育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以203份江淮稻区采集的稻米样品为检测对象,分别用常规碘比色传统方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S)测定了稻米精米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在用计量数学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建立了精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预测模型,并证实了所建立的模型在测定精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定标集相关系数(Rc)为0.9278,定标标准差(SEC)为1.6582;验证集相关系数(Rv)为0.8736,预测标准差(SEP)为1.9083。2、测定了江淮稻区种植的310个水稻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及各项理化品质指标,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除PKV和CSV相关不显着,其它各RVA特征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C水平越低,其含量和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越显着;相似AC含量的品种间存在崩解值和消减值的显着差异,RVA特征值结合各品质理化指标对于综合评定水稻品种品质的优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4-02)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8](2011)在《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淮稻区的粳稻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本研究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TDj值大于0.8的品种占97.5%,说明当前江淮稻区育成的粳稻品种粳稻成份普遍较高。中熟中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93,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86,晚粳类型品种的TDj值平均值为0.868,表明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的粳稻品种中,中熟中粳品种的粳稻基因成份最高,其次为迟熟中粳,晚粳品种最低。在81份供试品种中,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49个SSR位点PIC值变动范围是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叁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对叁个生态型品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利为该区域水稻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2-16)

胡必强[9](2008)在《梅雨期间两迁害虫可能集中迁入江淮稻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月底至今,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翟保平团队一直在海南、广西调查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的越冬虫源情况。日前,该团队结合调研材料和当前的大气环流形势,对2008(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08-03-29)

胡必强,陈晓春[10](2008)在《警惕江淮稻区梅雨期发生两迁害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就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和江淮稻区而言,两迁害虫可能会在梅雨期间集中迁入,尤其要警惕北上台风引起的后期迁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翟保平团队近日结合调研材料和当前的大气环流形势,对2008年两迁害虫的发生趋(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08-03-25)

江淮稻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螟蛉是水稻偶发性害虫,不同年份间歇发生。介绍了稻螟蛉的田间虫态及危害症状的识别,阐述了其在江淮稻区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田间用药状况等影响虫害发生的因素,总结了其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及防治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淮稻区论文参考文献

[1].史力,田婷.水稻调减之后种点啥[N].安徽日报.2018

[2].刘学祥,张志全,范立志.江淮稻区稻螟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北方水稻.2017

[3].张安存,滕志英,张琦,陈英,陈素芳.江淮稻区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

[4].李军,吴翠翠,邬荣世.江淮稻区穗颈瘟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16

[5].谢辉,党小景,刘二宝,曾思远,洪德林.江淮稻区杂交粳稻骨干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SSR标记位点鉴定[J].作物学报.2016

[6].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2

[7].冯光.江淮稻区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测定模型的建立及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

[8].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C].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11

[9].胡必强.梅雨期间两迁害虫可能集中迁入江淮稻区[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

[10].胡必强,陈晓春.警惕江淮稻区梅雨期发生两迁害虫[N].新华日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合肥7~8月各旬平均气温—2008年我国四大稻区多年候平均的...部分地区每667时二化螟发生基数比较.850hPa 9月10日-13日风向风速变化9月11日20时-13日08时各站850hPa高度...(24)

标签:;  ;  ;  ;  ;  ;  ;  

江淮稻区论文_史力,田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