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论文摘要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1 困境:新城建设语境下传统生态智慧的失语
  • 2 继承: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
  •   2.1 传统江淮圩田生态系统特征
  •     2.1.1 灵活的水资源时空调配
  •     2.1.2 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
  •     2.1.3 与圩田共生的传统社区
  •   2.2 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作为圩田景观再生的关键
  • 3 发展:基于圩田景观再生机制的新城建设
  •   3.1“治水”——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
  •     3.1.1 保留圩堤构建防洪体系
  •     3.1.2 多级水网滞纳雨水
  •     3.1.3 合理分区加速排涝
  •   3.2“营地”——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效能
  •     3.2.1 保护圩堤植物,提供支持性生态系统服务
  •     3.2.2 保护库塘湿地,提供调节性生态系统服务
  •     3.2.3 构建圩堤城市绿道,提供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
  •   3.3“结社”——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
  • 4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邱明,戴代新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再生,生态智慧,圩田景观,雨洪管理,生态安全格局

    来源: 中国园林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 TU986

    DOI: 10.19775/j.cla.2019.06.0094

    页码: 94-98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5264K

    下载量: 806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