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场对江淮地区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风场对江淮地区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

文章根据江淮地区气象资料和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江淮地区受PM2.5污染程度高于PM10。春季各风向所占比例较均匀,风速适中,较好的扩散条件使得空气优良比例居多;夏季主导风向转为东风至南风,携带较清洁西太平洋暖湿气流,使得空气优良比例较多;秋、冬季西北、北、东北风向所占比例较高,不良扩散条件和气流输送使得空气污染比例增高,占比达到55.6%。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分析研究表明,春、夏、冬季敏感风速较大,秋季较小;春、夏、冬季皖北与沿江城市的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小,敏感风速为5.0~5.7 m/s,需要较大风速才具有强扩散和稀释能力;江淮之间及皖南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大,敏感风速为2.2~3.0 m/s,具有相对较好扩散和稀释能力。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风对空气污染过程起到促进作用,风速为2.0~4.0 m/s的偏北风将北方颗粒物运输至江淮地区,且主要为高空传输。

论文目录

  •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风向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风向对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有重要影响, 风
  •   2.2 颗粒物质量浓度对风速敏感程度分析
  •   2.3 典型污染过程中风场对颗粒物影响
  •     2.3.1 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2.3.2 颗粒物污染特征
  •       (1) 宿州市。
  •       (2) 合肥市。
  •     2.3.3 污染过程后向轨迹
  • 3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童欢欢,赵旭辉,耿天召,张乔,胡淑恒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风向,风速,江淮地区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工程系

    基金: 安徽省公益性研究联动计划资助项目(1704f0804056),安徽省省级环境保护科研资助项目(2016-04)

    分类号: X513

    页码: 252-260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672K

    下载量: 69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江淮地区汉代“外藏椁”的类型及相关问题[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00)
    • [2].商代对江淮地区的经营——兼论江淮地区的文明化进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 [3].元代江淮地区多元文化交融探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9)
    • [4].近50a江淮地区6—7月降水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11(01)
    • [5].江淮地区非洲冰菜设施高效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19(19)
    • [6].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问题研究[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3)
    • [7].南宋江淮地区兵燹多发因素及救济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12)
    • [8].江淮地区夏季高温事件与北极冷异常的动力联系[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4)
    • [9].江淮地区小麦渍(湿)害及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2)
    • [10].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初步分析[J]. 江淮论坛 2012(04)
    • [11].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的构想[J]. 安徽科技 2009(08)
    • [12].浅析安徽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济[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6)
    • [13].夏季江淮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15(03)
    • [14].江苏江淮地区传统服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01)
    • [15].江淮地区极端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1)
    • [16].“榷货盐钱以赡军费”——南宋初期(1127-1141)江淮地区驻军军费考[J]. 盐业史研究 2014(01)
    • [17].唐后期江淮地区民间商业的繁荣及风险[J]. 史林 2018(06)
    • [18].江淮地区“倒种春”水稻种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9)
    • [19].江淮地区小麦涝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 生态学杂志 2010(05)
    • [20].江淮地区水稻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04)
    • [21].浅析江淮地区太阳能和空气能联合供暖的经济效益[J]. 长沙大学学报 2015(05)
    • [22].江淮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以宿迁学院江淮地区的学生为例[J]. 考试周刊 2014(A4)
    • [23].基于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16)
    • [24].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5)
    • [25].江淮地区黄连木育苗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2)
    • [26].中国江淮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01)
    • [27].元代江淮地区教育述论[J]. 江汉论坛 2012(12)
    • [28].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2)
    • [29].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疫灾及救治[J]. 中国地方志 2008(02)
    • [30].从史前用龟现象看黄淮、江淮地区的文明化进程[J]. 中原文物 2008(04)

    标签:;  ;  ;  ;  ;  

    风场对江淮地区颗粒物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