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催化剂论文_单淑曦,赵栋,张孝阿,江盛玲,吕亚非

导读:本文包含了铂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硅烷,耐高温,还原法,分子筛,质子,分析化学。

铂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单淑曦,赵栋,张孝阿,江盛玲,吕亚非[1](2019)在《铂催化剂用量对室温硫化发泡硅橡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铂催化剂条件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硅氢缩合脱氢反应制备了双组分室温硫化发泡硅橡胶。研究结果表明:铂催化剂影响产物的结构和性能,当催化剂的含量为1 200 mg/kg时,热性能较好,初始分解温度达到494℃,1 000℃残炭率达到71.66%,热导率达到0.092 W·(mK)~(-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泡孔尺寸变小,分布变窄。(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12期)

潘丽娟,王昭文,闫江梅,谭小艳,校大伟[2](2019)在《含铂催化剂中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铂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保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寿命等受铂含量的影响较大,准确测定催化剂中的铂含量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进步及检测设备的更新,铂的检测方法随之发展变化。综述适用于不同类型铂催化剂及铂含量范围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法和仪器法,并对铂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刘继,金培玉,朱晓英[3](2019)在《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表面羟基进行修饰,再与铂(Pt)配位制得二氧化硅负载卡斯特铂催化剂。以3-氯丙烯与叁氯氢硅通过加成反应制备γ-氯丙基叁氯硅烷为反应模型,考察了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反应中原料转化率及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回收后的负载铂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铂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氯丙烯转化率稍有提高,但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降低;与采用等量之比的原料时相比,叁氯氢硅用量略微增加时,氯丙烯的转化率由82%提高到90%,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没有大幅度变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氯丙烯转化率逐渐提高,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先略微提高,而后大幅下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氯丙烯的转化率先大幅提升,随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先提高后保持稳定。该催化剂在叁氯氢硅与氯丙烯的硅氢加成反应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在氯丙烯与叁氯氢硅的量之比为1. 1∶1,负载铂催化剂用量为15×10~(-6),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氯丙烯转化率为86. 43%,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为75. 88%。此外,经第5次回收后使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无明显下降,在工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甘方树,程旭阳,陈锋兵,王霆,张涛[4](2019)在《零价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铂酸和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采用还原-配合法制得零价铂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含量及其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后体系的黏度、环氧值、反应效率(剩余氢质量分数)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效率高,经济实用,其催化的硅氢加成反应产物的黏度和环氧值均保持稳定,进而可改善产品外观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潘鸽,王晓伟,李双双,付志磊,刘芳[5](2019)在《铂催化剂用量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硫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铂催化剂用量对加成型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液体硅橡胶在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硫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调整硅橡胶中铂催化剂的用量,解决了搪塑模具制备过程中因RTV-2硅橡胶与PVC表皮中P元素反应所导致的硅橡胶硫化不完全及花纹复制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额外添加0. 5%~1. 0%的铂催化剂后,硅橡胶在PVC表皮上能完全硫化并形成清晰花纹。(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席路,苏嘉辉,向洪平,刘晓暄[6](2019)在《硅氢加成反应用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氢加成反应是工业合成有机硅材料的一类重要反应,是指在Pt、Rh、Ir、Ru、Fe等过渡金属盐及其络合物催化作用下,硅类化合物的Si—H键加成到有机化合物不饱和键上的一类反应。其中,铂络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剂,因其催化活性强、转化率高、立体选择性好而应用得最为广泛。本文首先对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的均相催化机理以及非均相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近十年来用于热诱导下硅氢加成反应的铂催化剂的空间结构、催化活性、稳定性、立体选择性及其再生利用等研究进行了论述。此外,还对光诱导、机械力诱导下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的铂催化剂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对硅氢加成反应用铂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冯艳,杨琨,姚力,冯奇[7](2019)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于非铂催化剂的膜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目前使用非铂催化剂替代Pt催化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中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使用具有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的Fe/N/C催化剂制备膜电极的方法,对膜电极催化层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然后从催化剂载量、浆料的I/C比以及膜电极的涂布方式3个角度研究了影响非铂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9年06期)

陈玉晶[8](2019)在《ZSM-23分子筛合成、改性及负载铂催化剂加氢异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ZSM-23是一种具有十元环一维孔道的高硅分子筛。在长链烷烃加氢异构反应中,其适宜的孔道尺寸和独特的孔道结构可以限制多支链烷烃的生成,进而减少裂化反应的进行,提高单支链烷烃的选择性;同时又可以降低积碳速率,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一种理想的加氢异构催化剂载体。基于此,本论文选择ZSM-23分子筛为载体,Pt为活性金属,制备了Pt/ZSM-23双功能催化剂;通过调变ZSM-23分子筛合成因素或后处理改性的方法,实现对分子筛结构及酸性的调控,同时探究了分子筛性质对催化剂Pt/ZSM-23十六烷加氢异构性能的影响。主要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在双模板剂异丙胺和吡咯烷体系中合成了ZSM-23分子筛,与单一模板剂体系相比,分子筛的合成硅铝比范围扩大为80-200,具有更大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孔容,且样品中弱酸及中强酸的含量更高,有利于十六烷加氢异构产物的生成;当反应温度低于290℃时,双模板剂制得硅铝比为100的Pt/ZSM-23对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较高,其中在270℃时可达92 wt%;而反应温度高于300℃时,双模板剂制得硅铝比200的催化剂性能更佳,在反应温度为320℃时,对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仍保持60 wt%左右。以晶种辅助,在不加碱金属离子的体系中经72h水热处理可制得结晶度高、纯相的ZSM-23,焙烧后直接得到氢型分子筛。与加入Na+、K+体系制得的分子筛对比,合成中模板剂吡咯烷离子充当阳离子匹配骨架负电荷时,改变了分子筛表面的酸性分布,使其具有更多的弱Br(?)nsted酸性位,可有效抑制裂化反应的发生;此外,该方法制得的晶粒尺寸较小(长500-1100 nm),且伴随有部分介孔的生成,有利于传质,因而在十六烷异构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异构产物选择性。其中,当十六烷转化率为75 wt%时,其对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为~60 wt%。在合成初始凝胶中加入Fe(NO3)3,以Fe同晶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Al,制得了具有不同骨架Fe含量的ZSM-23分子筛。骨架Fe原子的引入使分子筛的外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介孔含量增加,晶粒尺寸减小,酸性位点的酸强度降低,弱Br(?)nsted酸含量增加,负载Pt后催化剂对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提高;同时有利于十六烷分子的锁钥吸附模式,促进异构十六烷的甲基支链在更靠近链中心的碳原子上生成。在合成ZSM-23分子筛过程中加入Fe(NO3)3时,很容易混杂非骨架Fe。因此采用离子交换法向ZSM-23分子筛中引入非骨架Fe,探究了其对分子筛催化剂十六烷加氢异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常规加氢氧化钠无晶种体系合成的ZSM-23分子筛,非骨架Fe对其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于晶种辅助无钠体系得到的ZSM-23分子筛,少量非骨架Fe的存在可以使分子筛表面酸性减弱,同时Fe与Pt间存在相互作用,促进Pt的还原和分散;但随着Fe含量的增加,Fe物种组成的变化导致催化剂中的Br(?)nsted酸量先增加后减少,金属Pt的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Fe含量为1.98 wt%时,Pt/1.98Fe/ZSM-23催化剂的异构性能最佳:当反应温度280 ℃,接触时间为1.8 min时,其对十六烷的转化率及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均达到~80 wt%。(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珠,刘晓暄,洪鹏,丁小卫,黄梓英[9](2019)在《硅氢加成用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用Pt催化剂的配位加成、离子加成、自由基加成和光催化加成等催化机理研究动向及发展现状,重点评述了均相和多相Pt催化剂的研发动态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李雨馨[10](2019)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高性能碳载铂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为具有环保、低温、高功率密度、可移动、操作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在过去二十年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t/C催化剂由于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而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备受追捧。Pt/C催化剂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如电沉积法,水热法,浸渍法,多元醇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大部分制备方法复杂而昂贵,且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有限,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广泛使用。微波辅助法具有反应过程快,加热时间短,节能环保等优点。微波的均匀加热有利于更均匀的成核和更快的结晶,因此微波辅助方法可以快速合成具有小粒径(2-4nm)铂颗粒和高分散的Pt/C催化剂。在前人的工作中,金属前驱体和炭黑在微波辐射之前就混合在一起。因为炭黑可能在微波辐射期间引起爆炸,所以反应浓度不能过高,限制了还原效率。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改进的微波辅助方法来制备Pt/C催化剂。在本论文工作中,首先还原铂前驱体得到Pt纳米胶体(PNC,Pt nanocolloid)。其中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微波还原过程仅在1min内完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了PNC的铂纳米颗粒仅有2.1 nm。然后将PNC与不同比例的碳粉混合,合成铂质量分数分别为20.7wt%,42.2wt%和60.9wt%的Pt/C催化剂。ζ-电位测试了将混合液调节成酸性之后,铂纳米颗粒才沉降到碳载体上。X射线衍射显示了铂峰宽窄随着铂载量的变化;热重分析验证了实际制备出的催化剂铂载量和理论铂载量十分相近;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了催化剂上的铂纳米颗粒仅有24nm。由于具有较小的铂颗粒,自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并且单电池测试显示,自制Pt/C催化剂在氢气/空气流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此外,还设计了PNC稳定性实验。一次性地制备大量PNC并在冰箱中储存3个月,在初始一天和之后的每个月,使用冰箱里的PNC每月合成30 mg60.9 wt%的Pt/C催化剂。通过氧还原反应,循环伏安测试和Zeta电位测试来探索PNC的稳定性。结果显示,Pt纳米胶体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氧还原极化曲线在3个月内基本重合。Pt纳米胶体的ζ-电位在3个月内几乎不变。以上的各项表征显示了Pt纳米胶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希望随取随用地制备Pt/C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制备的效率。总而言之,本论文的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节能的方法来合成不同载量的Pt/C催化剂,而且提供了一种Pt/C催化剂随取随用地制备的方案,对后期催化剂制备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助于加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1)

铂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铂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保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寿命等受铂含量的影响较大,准确测定催化剂中的铂含量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进步及检测设备的更新,铂的检测方法随之发展变化。综述适用于不同类型铂催化剂及铂含量范围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法和仪器法,并对铂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铂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单淑曦,赵栋,张孝阿,江盛玲,吕亚非.铂催化剂用量对室温硫化发泡硅橡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胶粘剂.2019

[2].潘丽娟,王昭文,闫江梅,谭小艳,校大伟.含铂催化剂中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9

[3].刘继,金培玉,朱晓英.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19

[4].甘方树,程旭阳,陈锋兵,王霆,张涛.零价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中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19

[5].潘鸽,王晓伟,李双双,付志磊,刘芳.铂催化剂用量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硫化行为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2019

[6].席路,苏嘉辉,向洪平,刘晓暄.硅氢加成反应用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9

[7].冯艳,杨琨,姚力,冯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于非铂催化剂的膜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J].上海汽车.2019

[8].陈玉晶.ZSM-23分子筛合成、改性及负载铂催化剂加氢异构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9

[9].刘珠,刘晓暄,洪鹏,丁小卫,黄梓英.硅氢加成用铂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9

[10].李雨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高性能碳载铂催化剂[D].南京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的工作原理图市售的铂碳催化剂(a,b)和超细铂纳...含氧麟配体化合物形貌图暴露不同晶面的铂纳米催化剂在2-丁烯...电催化测试前催化剂的TEM照片:(a)...

标签:;  ;  ;  ;  ;  ;  ;  

铂催化剂论文_单淑曦,赵栋,张孝阿,江盛玲,吕亚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