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能力论文_王晓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语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语,跨文化,能力,策略,课堂,交际能力,批判性。

日语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云[1](2019)在《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日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适用当今时代的大学课堂,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从大学生当前学习现状、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项目实践研究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专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施敏洁[2](2019)在《混合式教学提升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性研究——基于日语精读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并有效地提升了学习绩效。为了使学习者能拥有与未来教育形态相匹配的素质,文章基于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修炼自我管理、提升信息素养、学会问题求解、习惯团队协作、善于交流沟通、着力学会改变等七个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探讨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煜[3](2019)在《日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语学习者"思辨缺席"问题,在日常的日语教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在互联网的发展的今天,信息呈现爆炸性的状态,对于同一事件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报道、观点相悖的评价。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观点的客观性、结论的准确性将不知如何判断,不仅不能受益于丰富的信息,甚至会误入歧途。因此,社会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各专业人才,但是我国外语教育界有学者发现,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存在明显的"思辨缺席"现象。课题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自查,发现景德镇陶瓷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批判性思维能力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之前的大学教育并未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贵鑫[4](2019)在《基于日语特征的研究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具有较为复杂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表现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文化对语言也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学习一种语言时,了解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特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研究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应在本科学习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导入。文章以日语语义模糊表达为例,尝试探索研究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双路径模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申秀云[5](2019)在《能力考试改革对高校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听力占总分的比重增至叁分之一,并且设有基准得分,这说明听解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校日语听力教学存在课时设置少、教学内容刻板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加之学生自身对听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体上学生的听解能力偏弱。这就要求在日语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听力教学,反思现状,有针对性地寻求提高听力教学效果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1期)

张开慧,刘晓航[6](2019)在《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2语法学习策略及学习软件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分为N1、N2、N3、N4、N5共5个级别,其中N1为最高级别,N2是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级别。一般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难易度评价是"入门易,精通难",如果入门阶段语法基础扎实,那么后续的学习会轻松很多。但是日语语法条目众多,面对茫茫题海,很多备考者觉得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收效甚微。本文从N2语法学习策略入手,进而开发适合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软件,希望对参加日本语测试的考生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4期)

安蓉,刘萍,李星[7](2019)在《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满足,人们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的发展上。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具有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制约着日语专业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将更多新型教育模式运用于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效提高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为今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9年10期)

金银姬[8](2019)在《试论本科高年级阶段提高日语表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语教学中学生"不开口说话"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外语口头表达能力与相关能力的提升。大学本科期间由于日语零起点学习的特点,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此问题的表现尤为突出。结合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就日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学习阶段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有效方法,给学生提供"开口说话"的良好条件。(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慧鑫,陈百海[9](2019)在《动态系统理论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文化理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促进文化相互理解的活动过程便是跨文化交流。基于此,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建构,以期为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探索"新国标"框架下对高校日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尚雅颀[10](2019)在《浅析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盛行的今天,跨国文化交际日渐频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介绍,进一步提出了目前日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提高以及语言沟通实践环境有待改进等现实问题,旨在分析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策略,为后续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日语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并有效地提升了学习绩效。为了使学习者能拥有与未来教育形态相匹配的素质,文章基于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修炼自我管理、提升信息素养、学会问题求解、习惯团队协作、善于交流沟通、着力学会改变等七个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探讨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语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云.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日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施敏洁.混合式教学提升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性研究——基于日语精读的尝试[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

[3].吴煜.日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4].李贵鑫.基于日语特征的研究生跨文化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5].申秀云.能力考试改革对高校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9

[6].张开慧,刘晓航.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2语法学习策略及学习软件的开发[J].智库时代.2019

[7].安蓉,刘萍,李星.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9

[8].金银姬.试论本科高年级阶段提高日语表述能力的有效方法[J].嘉应学院学报.2019

[9].王慧鑫,陈百海.动态系统理论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10].尚雅颀.浅析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企业期望日语专业人才具备的商务日企业希望日语专业人才具备的日语能企业期望日语专业人才具备的综合能力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测试成绩变化(问题1:是否有参加过日语能力等级...一10:2003年各国参加日语能力测试...

标签:;  ;  ;  ;  ;  ;  ;  

日语能力论文_王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