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地论文_张纪娴,左迪,宋志贤,文英姿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村落旅游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游地,古村落,旅游,村落,居民,利益,传统。

古村落旅游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纪娴,左迪,宋志贤,文英姿[1](2019)在《传统村落旅游地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市陆巷村多维空间的生产和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陆巷村的物理空间中,资本有助于促进景观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形成,社会空间呈现出社区联结弱化和开发主体繁杂化的特点,文化空间出现功能多样化的复合型文化空间;针对陆巷村的空间生产,开发者、部分游客和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结构主义认同倾向,部分游客和未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有效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协调多元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是提高陆巷村旅游开发活力和保持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5期)

刘丽娜,邵秀英,王利珍[2](2019)在《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碛口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居民态度与幸福指数等五个方面,对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碛口古镇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中,居民的正面感知较强,负面感知相对较弱,对旅游的发展持支持态度;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社会影响方面的感知差异较大,随着文化程度和在本地居住时间的增加,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强度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02期)

晋孟雨,邵秀英[3](2018)在《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诉求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以后沟古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古村落旅游地凭借其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农耕文明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由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复杂的诉求和古村落景区产权多样的特点,使得古村落旅游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多于一般景区。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古村落旅游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构建古村落利益主体诉求评价体系。并以后沟古村景区为例进行评价,发现经济诉求是后沟景区各利益主体最为关注的诉求,余下依次为文化、社会和环境诉求。据此,提出了协调后沟古村各利益主体的相关对策,以期为相关经营管理者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旅游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周永广,汪勇庆[4](2016)在《古村落旅游地组织承诺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以西递、宏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承诺和组织有效性是组织行为学中重要的研究概念和研究对象,但应用于古村落旅游研究的还比较少.对不同经营模式下(外来资本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经营户的组织承诺及旅游组织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古村落旅游经营户的组织承诺由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3个维度构成,组织有效性则由旅游发展有效性和社区公共服务有效性构成;组织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存在较大差异;组织有效性中的"旅游发展有效性"维度在不同经营模式下也显着不同.此外还在因子层面研究了组织承诺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瑾[5](2016)在《古村落旅游地的建筑景观变迁与保护研究——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妥善保护古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发挥其资源价值,如何推进村落社区与景区旅游的共同发展,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景区的田野调查,深入剖析该村徽派建筑景观变迁的动因。研究表明,建筑景观的变迁,是村民内生发展需求的行动体现,受到经济水平提升的客观推动,也与制度缺位、管理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规划居住空间、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适当控制游客流量、实施旅游经营准入、调整历史地段业态等调控策略。(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杨柳[6](2016)在《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当前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专业性保护、损害现象严重等,提出了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异地搬迁保护等;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的基本内容,得出深入挖掘非遗项目、重视数字化保护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01期)

黄翅勤,彭惠军,梅佳[7](2015)在《基于PSR模型的传统村落旅游地生态安全调控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中田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旅游地生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文章采用PSR模型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压力与状态,探索影响传统村落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5年05期)

邱燕,赵士德,占辉斌[8](2013)在《古村落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安徽黟县宏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结合游客对古村落旅游地真实感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构建古村落游客满意度指数(AVTSI)模型,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黟县宏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测量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是显着的,结构模型中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与研究假设基本符合,AVTSI模型具有较好的整体拟合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陈麦池,黄成林[9](2012)在《古村落旅游地综合性系统保护与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古村落的保护现状与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历史保护是基于文化遗产旅游及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保护,是一项新课题。传统文化的宽容、尊重与复兴是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前提和背景。古村落旅游地须探索并完善本土化公司运营与社区参与的管理机制,同时,追求古村落旅游地及其旅游的"乡村性"和生活化、居民参与旅游和主客良性互动等方面的多元动态原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2年12期)

童小凤[10](2011)在《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村落是一个民族深厚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近几年随着古村落旅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给古村落社区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出现遗产资源遭到破坏和村落消失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古村落遗产保护刻不容缓。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心理感知为视角,对古村落遗产保护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宽研究视角,深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领域,试图为古村落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操作提供些许有益成果。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文献陈述的基础上,从居民感知视角入手,结合古村落社区的特点,构建居民遗产保护感知的指标体系和感知维度模型。在本文的研究中居民遗产保护感知被分为居民的地方依恋感、对遗产保护宏观措施的感知、参与遗产保护的行动层面、对遗产保护自我态度的认知、对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关系的认知以及对遗产保护主体的认知六个方面。同时,提出居民遗产保护感知的影响因素包括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居民旅游参与度和居民的社区归属感。选择典型的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地——浙江省金华市诸葛八卦村作为研究案例地,对感知维度模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假设进行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到一手资料,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数据分析结果获得较为理想的适配度,验证了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遗产保护感知是一个多维概念,具有复杂性。(2)居民遗产保护感知总体存在差异,局部基本一致。(3)居民遗产保护参与度不高,与遗产保护感知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居民对遗产保护的感知较强,而参与遗产保护的主动性不高,且参与内容具有局限性。(4)居民对遗产和遗产保护知识的认知度不高。(5)居民旅游参与度和归属感与遗产保护感知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得:居民旅游参与度越高,对遗产保护感知就越强烈。上述验证结果基本上符合理论假设,也进一步完善了感知维度模型和基本理论假设。此外,本论文提出了以居民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保护有效途径:(1)提高社区旅游参与度;(2)完善居民遗产保护参与机制;(3)重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4)对居民进行遗产保护知¨识的教育;(5)做好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1-12-01)

古村落旅游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居民态度与幸福指数等五个方面,对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碛口古镇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中,居民的正面感知较强,负面感知相对较弱,对旅游的发展持支持态度;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社会影响方面的感知差异较大,随着文化程度和在本地居住时间的增加,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强度逐渐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村落旅游地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纪娴,左迪,宋志贤,文英姿.传统村落旅游地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2].刘丽娜,邵秀英,王利珍.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碛口古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

[3].晋孟雨,邵秀英.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诉求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以后沟古村为例[J].旅游论坛.2018

[4].周永广,汪勇庆.古村落旅游地组织承诺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以西递、宏村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

[5].张瑾.古村落旅游地的建筑景观变迁与保护研究——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6].杨柳.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J].建材与装饰.2016

[7].黄翅勤,彭惠军,梅佳.基于PSR模型的传统村落旅游地生态安全调控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中田村为例[J].市场论坛.2015

[8].邱燕,赵士德,占辉斌.古村落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安徽黟县宏村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陈麦池,黄成林.古村落旅游地综合性系统保护与开发研究[J].中国名城.2012

[10].童小凤.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古村落旅游地旅游产品供给关系古村落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图一3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古村落旅游地公共治理主体职能...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游客市场建模步骤

标签:;  ;  ;  ;  ;  ;  ;  

古村落旅游地论文_张纪娴,左迪,宋志贤,文英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