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周礼》中的官联

初论《周礼》中的官联

一、《周礼》官联初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1](2021)在《礼法传统中的“象魏悬法”》文中提出《周礼》中的"象魏悬法"被后世追认为普法活动的先声。而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均不能证明西周曾存在向民众普法的行为。《周礼》"象魏悬法"意在向万民宣传教化,并不局限于宣传法律,其制度安排繁复细密,近于理想设计,而非历史实情,但却垂为故事,影响了后世制度及相关思想观念。传统中国知识领域对"象魏悬法"的理解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制度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司法活动的加多,"象魏悬法"观念中法律意涵比重渐增,经师合解"象以典刑"与"象魏悬法",也推动了这一过程。明清时期圣谕宣讲等活动则对强化"象魏悬法"观念与普法的联系起到了促进作用。西方法律思想的传入与渗透最终将礼法传统中的"象魏悬法"故事塑造成为今日所理解的普法活动。

丁鼎[2](2021)在《《周礼》的行政制度设计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文中指出《周礼》在行政制度设计方面有四个特点:突出王的至尊地位;在朝政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特别突出礼的作用;职官制度的设计体现了"礼法相济,礼主法辅"的社会治理思想;创立了多官联合、协调治事的"官联"制度。《周礼》一书自汉代发现以来,就成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议的焦点,甚至被一些今文派学者斥为"伪书"。但由于《周礼》一书记述了系统的职官制度,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因而对后世政治和学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得到了汉魏之后的历代王朝政府和学者的推崇和重视。后世不仅有许多王朝以《周礼》为蓝本进行职官制度和行政制度设计,而且有许多学者以解经为名,从《周礼》中挖掘、阐发制作之精义、圣人之微旨,许多政治家甚至依照《周礼》中的理想模式对现实政治进行改革或变法。

石琳[3](2020)在《《周礼》工匠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礼》为中华文化源头《易》《礼》体系的核心着作,书中包含大量完整的以"人"(工匠)为主体的工匠文化资料。其中"工"既是一种职业,技艺之"人",亦是一种工序、组织系统等。就社会属性而言,"人"(工匠)分为系官工匠、民间工匠等。他们的匠艺活动呈现出完整的系统性:"六官"工匠组织管理系统;"工师效工""司市掌市"等工匠考核系统;"六联"工匠协作系统;"五材""方圆平直"的工匠技术系统;"官""师""家庭"工匠技术传承系统等,共同构建了中国先秦工匠文化体系。这一体系既为后代建立了一种范式,进而奠定了"中华考工学"的理论基础,又建构了基于工匠外在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与内心"圣人"信仰相呼应的中华工匠精神现实与理想图景。对其系统化的探究,于发掘中华工匠文化根源,构建中华考工学理论体系,探寻中华工匠精神基因意义重大,能增益中华工匠文化传承的社会化路径选择,复兴中华工匠精神,进而复兴中华民族精神。

邱林[4](2018)在《孙诒让的生平与学术》文中研究说明关于晚清的学术史论述中,往往特别强调今文经学的复兴。在梁启超和钱穆所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孙诒让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梁、钱的书流传很广,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人们对清代学术史的印象。相比之下,章太炎等人却对孙诒让有着极高的评价,称赞其为“晚清第一大师”“三百年绝等双矣”。参照章太炎的论述,孙诒让显然属于一般清代学术史论述中被低估的学人,因而值得我们予以更多的关注。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居士,浙江瑞安人,是晚清朴学大师和经学后殿。他在经学、诸子、金石文字、训诂校勘、文献目录等方面均有精深造诣,着作主要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古籀拾遗》、《契文举例》、《名原》、《札迻》、《温州经籍志》等。孙诒让早年随父宦居大江南北,后半生偏居乡里,潜心着述。在晚清内忧外患之际,他也走出书斋致力于在温州等地区推广新式教育。因此,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问家,还是最早在浙江南部推行新式学堂的教育家。自孙诒让年少起,父亲孙衣言即指点其读书治学,不仅为他创造了优越的着述条件,还带他结识了众多一流学者。孙诒让本人也聪敏好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位着作等身、成就卓着的朴学大师。孙氏治学服膺乾嘉之道,欣赏高邮王氏之学,在金石文字和校注《周礼》、《墨子》等典籍方面卓有成就,影响深远。《周礼正义》是孙诒让花费二十余年时间写就的一部巨着,总结了历代《周礼》研究的成果,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至今无人可望其项背。在文字训诂、典章制度之外,他明确指出大宰“八法”为《周礼》的纲领所在,并通过对“官联”问题的梳理使全书脉络分明、前后呼应,从而超越了汉唐注疏。在学术背景、经学立场,以及当时激烈的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孙诒让延续了“周公作《周礼》”的观点。对此我们不能苛责古人,但在阅读《周礼正义》一书时要有充分的认识。《墨子间诂》一书也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总结了清中叶以后诸家校注《墨子》的成果。该书三易其稿,始成定本,除了进一步进行训诂、校勘之外,孙氏还对墨子及墨家学说的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墨子间诂》是墨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着作,对后来的墨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墨学真正复兴的基础。总体来说,孙诒让生活在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初期,治学上偏向传统但又有着承前启后的特征。甲午战败后时事多艰、国难当头,孙诒让开始投身于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救国救民的实用人才。之后他又领导“温处学务分处”,筚路蓝缕,在浙江南部地区推行新式教育,堪称一位教育家。除此之外,孙诒让大量订阅各种新式书刊,关心时局变化,主张进行变法革新。甲午之后他提出创办“兴儒会”,以兴儒救国。清政府新政之际,他受盛宣怀的邀请起草了《变法条议》,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变革主张。晚年的时候孙诒让结交章太炎等人,表现出明显的同情革命的倾向。孙诒让不仅治学严谨、着作等身,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同时又关心社会,身体力行,做到了知行合一。

朱红林[5](2017)在《《周礼》大宰八法研究》文中指出大宰八法指的是《周礼·天官·大宰》中治理官吏的八项举措:官属、官职、官联、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官计。这八项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官制度,被认为是全书之"纲领"。从战国时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八法中的多数内容或指导原则都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应用。大宰八法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治官制度的理论化总结,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官僚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韩志弘[6](2015)在《周公的理想国:《周礼》社会保障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儒家十三经之一《周礼》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的社会保障思想,并对其制度设计加以建构—还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简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和不足,是从方法论意义上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全文研究的指导。第二章主要解决了《周礼》的文献学问题,本文在前辈学人大量考证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辨别认为:《周礼》一书是西周社会制度的汇编,也是儒家政治理想的汇总,是“周公的理想国”,并在这样的思路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周礼》社会思想研究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对《周礼》中蕴含的,指向社会保障的思想资源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首先分析了作为周人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的“敬天保民”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分析了《周礼》中涉及的政治管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人口管理思想、土地管理思想。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这样的思路,一是关于思想的梳理,通过具体政策,梳理出思想;二是关于思想的分析,通过对政策的评论,对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三是关于思想的对比,即在今天学术框架下,对比《周礼》之思想与现代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别与不同。第三部分为《周礼》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研究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八章。这部分主要采取构建的方法,以“保息六政”、“十二荒政、“荒礼”、“委积之法”为研究重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建构出了《周礼》设计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灾害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这部分采取述而不论的方法,即单纯构建制度,而不做评论。第四部分为对《周礼》社会保障思想与制度设计的评论部分,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本部分先着重分析了《周礼》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制度的滥觞,其内部蕴含的精华思想,本文将其概括为:①以民为本的目标导向;②去强调政府的在保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③突出强调家庭的重要作用;④社会变革思想之先导。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分析了《周礼》社保思想与制度设计的不足之处,这样,正反结合,得出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的结论。第五部分分析《周礼》对现代社保制度发展的借鉴意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史为基、以史为据、以史为鉴”。也就是说,首先,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要注意和以《周礼》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优秀思想资源的对接,这样以史为基,可以创造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制度;其次,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集成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与制度,不能凭空想象,要真抓实干,此为以史为据;最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的失败、缺陷,正是今天我们社会保障改革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此为以史为鉴。再这样的思路下,本文认为,《周礼》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大同”与“小康”的梦想,也就是实现社会保障中的“中国梦”;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壮士断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精神;④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⑤我爱我家:注重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功能。第六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本部分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全文进行总结,采用归纳法,梳理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对研究心得与体会的分析,详细的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思考、方法、心得与体会。

张燕[7](2011)在《《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周礼》所记官制体系作为研究基础,提炼出为王室起居生活提供专门服务的职官团体,以宿卫、饮食、医疗、服饰、侍御等作为此类职官服务层面的划分依据。首先对《周礼》所记王室不同层面的起居职官进行系统研究,再对王寝、门制、燕居饮食、服饰、医疗、教育等相关的起居制度进行专题讨论,以此构成本文的研究课题即《<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当然,凡涉及到周代重要的并与王室起居密切相关的职官,我们均另立专题,将其置于周代历史环境中进行相应考察,以找出《周礼》对于此类职官记载的特征,并从王室起居类职官与制度方面对《周礼》的史料价值进行相应判断。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对《周礼》所记宫禁与宿卫类职官及相关制度作出整理和分析。考虑到宫禁与宿卫类职官职能的行使将受到王室门寝之制的限制,故文章首先对《周礼》所载天子的门制、王室寝制进行了详细地考察与补充,以此作为对于宫禁与宿卫类职官讨论的基础。宫禁类职官对于王宫禁令的总控,实际上是从诸职职能范围与王宫布局的特点出发的,小宰属于王宫政令的总控者,掌宫禁是其职能之一,士师所掌的“宫禁”实际涵盖了王宫外门、中门以内至路门以里的各种禁令。与士师相配合的当为宫正和内宰,分管皋门以内、路寝及路寝以内的禁令的发布与监控。而宿卫类职官的布列标准则依托于天子诸门的设置,分为诸门之宿、王内之宿和通职宿卫三个基本类别,诸职成网状交织之势,保证王室日常生活的安全。另外,本文以掌宫禁与掌宿卫这两项职能为切入点,对于周代宰官的宫禁职能、师职的宿卫职能、保氏的宿卫职能、虎贲氏天子近卫之臣的身份以及阍人的守门职能等进行相应的考察与分析。第二章,以《周礼》所记王室日常饮食的分类与食饮专职的服务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区别以往饮食制度研究重视礼制饮食的特点。本文根据《周礼》饮食职官职能下的点滴记载,结合众多学者的注疏研究,总结出王室日常饮食生活的基本情况,提炼出服务于天子日常饮食生活的专职。首先,《周礼》记载王室日常饮食主要以天子为核心,从文献记载及众家注疏的讨论来看,天子日常饮食主要由“朝食”和“燕食”两类饮食活动组成,而燕食与燕饮亦合称为“燕饮食”,另有稍事和非食时之饮作为天子日常饮食的重要补充。其次,以膳夫为核心的食官群体在为王室各类饮食生活提供相关服务的同时,专门承担了天子日常饮食的专职服务。例如内饔、舍人、司尊彝等职负责陈器,庖人、内饔、亨人、兽人、鵤人、酒正、饎人等职主要负责天子日常饮食中牲、羞、酱、珍、酒、饮等物类的选择与辨别。在进入天子日常饮食的主要程序之后,馈御、侑食、授祭、尝食、彻食等环节的逐级展开均由膳夫亲自参与完成。再次,对周代以膳夫为核心的食官群体进行考察时,本文关注膳夫食官的职能性质,膳夫所掌天子饮食基本环节的考察,并对散记于不同文献下的庖人、酒正、内饔、司尊彝、兽人等职的职能进行相应考察。第三章,重点关注《周礼》所记医官群体的研究。首先,考述《周礼》医官群体的联职情况,诸医之间的配合既保证了天子及贵族日常饮食的安全和健康,又保证疾患的防御与及时救治,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其次,本章从宫室居寝的清洁,天子及贵族自身清洁,日常饮食的卫生防御,巫术驱疾防疫,以及司爟、庶氏、酒正等职对于四时之疠疾、蛊毒、疾病等方面预防与救治,对《周礼》官制进行重新筛选,提炼出《周礼》职官设置中所隐含的疾病防御体系。再次,分别对巫之医事、医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在对先秦时期巫之医事的主观救治与科学救治行为分类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周礼》所记巫职的职能性质形成一定认知,实际上《周礼》关于巫职的记载基本上忠于巫职本身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是对于巫职衰落及其职能转变的整体总结。同时,本文还重点对西周及其以前和春秋战国时期医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实际上,在殷商甲骨及相关文献中并无“医”的记载,而当时大量医疗行为的承载者又是巫职,再考虑到西周铭文及文献资料中较少“医”职记载的特点,故西周时期可能是巫、医开始分流或者说医职开始独立的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医职便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拥有独立的职官系统,而且医职的基本职能及其行医经验也得到了广泛地认可。最后,以附录的形式对《周礼》医官所反映的时代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周礼》所记巫医关系以及医官职能和理论是对春秋以来巫医分流后“医”之发展及行医经验的全面总结。第四章,重点关注《周礼》所记女官及女官教育的研究。首先,对《周礼》所记女官及其职能特点进行讨论。依据女官服务对象的不同,女官可以分成两个类别:天子女官与王后女官,前者专指天子的御妾而言,后者指由王后所领的天子的内官体系。以天子内宫为限,女官职能范围被禁锢在六宫之内,绝不参与政事,并且在王后女官内部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同时,本文对女官的相关联职如内官、内人、妇官等群体的具体所指及其与《周礼》所记女官的异同进行考察。其次,以内宰与女官的教育职能为出发点,对《周礼》女官教育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女官教育的施教者主要由内宰和九嫔承担,前者负责阴礼之教与妇职之教两项内容,后者则专门承担起了对于女官妇德、妇容、妇言、妇功等方面的细节教育。实际上,《周礼》所构建的女官教育体系从礼与职两个方面将女官教育落实到了实处,形成女官之贵者重视礼教、女官之贱者重视职教的教育特点。再次,本文对先秦时期女子贵族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对母、姆、傅姆、傅母与女师的身份进行讨论,并从学前之教、闺门之教、嫁前之教的三个不同阶段来论述先秦贵族女子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周礼》女官之教与文献所记女师之教的关系进行总结:从受教者的身份和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来看,女官教育实际上是建立在女师之教的基础上的。第五章,《周礼》所载天子近侍服务类职官实际上是天子日常政务与燕居劳亵之事的主要负责者,本文重点分析这些职官在天子日常政务不同层级方面的服务职能,以及天子燕居琐事的专职服务。其中,大仆及其从属小臣等职主要对天子燕朝、路寝、燕居所涉及到的政务提供专职服务,而宫人则是天子日常燕居劳亵之事的主要负责者。最后,结合铭文材料与先秦史料对“仆”职的身份与职能、小臣的近侍身份进行考察。第六章,在《周礼》所构建的服饰类职官体系中,主要针对的是天子与王后礼服的供应服务,而天子日常服饰则多隐藏于学者们根据《周礼》经文及礼书记载的注疏讨论之中,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周礼》所记王室日常服制进行讨论,并提炼出相应的专职服务。王室日常服制主要包括王、后各自首服、衣服及足服的不同类型及搭配关系,通过对于上述问题的细致分析与讨论,总结出王、后日常搭配的几种情况:王后服次、展衣视天子玄冕,用以群小祀;王后服次、展衣视天子皮弁,用以礼见宾客、参与宴飨等;王后服次、褖衣视天子皮弁,用以日常礼见天子;王后服次、褖衣视天子玄端,用以御见;王后服纚笄、褖衣,用以燕居。最后,专门针对上述王、后日常服饰所需要的相关服务,对《周礼》所在服饰类职官进行系统整理。第七章,在《周礼》所记王室起居的庞大职官体系中,其具体职能或事务的展开,实际上均由不同职官下的徒属或奴隶完成,他们才是保证王室起居服务完成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周礼》所记与王室起居生活相关的庶人在官者和奄人的配备情况及职能特点进行分析。考虑到奴隶并非职官但却又与天子起居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将《周礼》奴隶群体的研究以附录的形式列于庶人在官者与奄人专题之下,对《周礼》所记奴隶的来源、使役、从属及特点进行考察,以保证专题研究的全面性。

张学家[8](2011)在《《周礼》中“官计”制度试探》文中研究说明《周礼》中的“官计”指的是国家对各级官吏实施的考课制度。当时的考课制度已经非常系统。从时限上讲,可分为日成(旬考)、月要(月考)、时考(季考)等短期考课,和岁会(年考)、三年大计等长期考课。从考课的对象上讲,涉及到《周礼》中所记载的王室除外的各级部门官吏以及庶人在官者。在考课过程中,按等第分先后,论功行赏,按过处罚,可以说十分严格。这些特点与战国文献《荀子》、《韩非子》、《商君书》以及出土材料睡虎地秦简中所体现出的考课制度非常相似。从这一角度而言,《周礼》“官计”制度应该是战国时期考课制度的反映。本文针对《周礼》中“官计”的探讨,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周礼》中官计制度的对象、标准和等第评定;二、《周礼》官计的主司、时限和依据;三、《周礼》官计制度的内容;四、奖惩制度;五、《周礼》中官计制度的意义。

董巧霞[9](2009)在《《周礼》所见地方行政组织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周代是地方行政组织体系逐渐确立、完善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后世地方行政组织的雏形。周代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周初期,在这个阶段中,地域性质的乡里组织已经出现,但只作为地方行政事务的辅助性组织而存在,血缘性质的宗族组织实际上承担了地方行政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西周中期以后,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并行的阶段。随着井田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历史的发展要求地缘组织的行政职能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凌驾于宗族组织之上的权力机构,但宗族组织仍然在地方行政事务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地方行政组织体系逐渐确立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同时经过各诸侯国的改革,宗族组织最终退出了行政管理职能的历史舞台,以地缘组织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体系逐步确立起来。《周礼》在“体国经野”的指导思想之下,以乡遂分治,确立了一个十分系统的地方行政组织体系。将《周礼》与其他先秦文献和古文字、简帛等资料相比照发现,其所言并非向壁虚造,而确是有其真实的历史依据。《周礼》作者以周王室档案为底本,参照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实际情况,揉和了西周、春秋、战国各个阶段的地方管理体制,其中某些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甚至可以追溯得更远。《周礼》乡遂之中的各级地方行政组织基本都可以找到其原型。本文拟以《周礼》中所记载的地方行政组织为研究对象,考察各级地方行政组织在两周时期的发展脉络。并力图从《周礼》出发而又不囿于《周礼》,将视野放之于周代的大环境之中对地方行政组织进行系统地考察。全文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回顾和综述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本课题的写作缘由、研究空间、研究目标及研究思路等相关问题加以阐明。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一章到第三章,对于《周礼》中所记载的乡、遂各级地方行政组织以及都鄙之中的丘和邑分别进行考察、研究,梳理各级地方行政组织的初期形态及其发展和演变,力图确立一个周代地方行政组织体系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的第四章到第六章,对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进行考察。最后,结语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一总结,进一步阐述本文的研究结论。

李威[10](2009)在《《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官吏考核制度是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官吏实施奖惩升降的重要依据,同时更是激励官吏奋发向上,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周礼》是重要的先秦典籍之一,该书中包涵着丰富的官吏考核内容,是研究先秦官吏考核制度不可或缺的资料。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行政管理学相关理论,对《周礼》中官吏考核若干制度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官吏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阐述《周礼》官吏管理的总纲太宰八法的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论述其与官吏考核的关系,从而对《周礼》中的官吏考核制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第三部分从考核时间、考核主司、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后的奖惩措施等方面对考核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考核时间大体有旬考、月考、年考、三年考四种。考核主司主要为太宰,六官系统长官,以及六官系统内部各分属长官。考核内容因各系统官吏职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考核方式有文书考核,察访考核与巡狩朝觐考核三种。考核后的奖惩措施主要是对官吏的爵位进行升降,对其俸禄进行增减,以及对其处以刑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对《周礼》官吏考核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周礼》所述官吏考核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周礼》所述各级行政组织。其二,在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联事通职现象,即不同官吏互相合作,共同行使考核职能。其三,《周礼》考核制度体现出王权的专制性,考核后的升降赏罚往往由周王决策。通过本文探讨,可以看出《周礼》对于官吏考核的记载非常具体、详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虽然一部分出于作者的想象,不过某些方面应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如考核范围关涉王畿内外,考核中联事通职的特点,皆是中国早期国家历史的反映。希望本文探讨能够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二、《周礼》官联初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礼》官联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1)礼法传统中的“象魏悬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周礼》悬法及观法、读法与宪禁
二、象魏悬法在两周时期的历史定位
三、象魏悬法观念之法律意涵的显现
    (一)唐宋时期象魏悬法新旧意涵的交织
    (二)《尧典》新解与象魏悬法法律意涵的增强
四、象魏悬法观念之法律意涵的普及
    (一)圣谕宣讲与乡约读法
    (二)报章普法与西法东渐
结 语

(2)《周礼》的行政制度设计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周礼》行政制度设计的特点
    (一)突出王的至尊地位
    (二)在朝政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特别突出礼的作用
    (三)职官制度的设计体现了“礼法相济,礼主法辅”的社会治理思想
    (四)创立了多官联合、协调治事的“官联”制度
二、《周礼》的行政制度设计对后世政治的重大影响
    (一)《周礼》六官制度对后世职官制度的影响
    (二)《周礼》“荒政”思想对后世政治的影响
    (三)后世以《周礼》为标榜的政治改革
        1、王莽改制
        2、宇文泰改革官制
        3、王安石变法

(3)《周礼》工匠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周礼》中“工”释义
二、《周礼》工匠的主要构成
    (一)管理型工匠
    (二)系官工匠
    (三)民间工匠
    (四)工奴、奴婢、五隶
三、《周礼》工匠文化系统构成
    (一)职官工匠组织管理系统(以《春官》为例)
    (二)工匠考核系统
        1.工师效工
        2.司市掌市
    (三)工匠协作系统
        1.官联制度
        2.工匠间的联合
    (四)工匠技术系统
        1.“五材”系统
        2.“方圆平直”工具系统(以检验工具为例)
    (五)工匠教育传播系统
        1.官师一体
        2.家族传播与匠人自省
结语

(4)孙诒让的生平与学术(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孙诒让的治学之路
    第一节 家学影响条件优越
    第二节 聪敏好学持之以恒
    第三节 结交论学见多识广
    第四节 服膺乾嘉宗法二王
第二章 《周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第一节 《周礼正义》的撰写与成就
    第二节 《周礼》官联问题研探
    第三节 关于“周公作《周礼》”说
第三章 《周礼正义》的刊刻
    第一节 初次刊刻
    第二节 楚本刊刻
第四章 《墨子间诂》的成就与影响
    第一节 《墨子间诂》的撰写
    第二节 《墨子间诂》的学术贡献
    第三节 评价与影响
第五章 孙诒让的办学活动
    第一节 创办新式学堂
    第二节 难题与解决之道
    第三节 教育观念及办学成效
第六章 孙诒让的政治态度分析
    第一节 主张变法的开明态度
    第二节 支持新政的施行
    第三节 晚年同情革命的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周礼》大宰八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官属
二官职
三官联
四官常
五官成
六官法
七官刑
八官计

(6)周公的理想国:《周礼》社会保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 研究综述
    (四) 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周礼》的文献学问题及史料价值
    (一) 《周礼》的文献学问题
    (二)《周礼》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敬天保民:《周礼》社会保障基础思想考论
    (一) 天命靡常:周人的天命观
    (二) 民为邦本:周人的民本思想
    (三) 敬天之休:周人的政治思想
    (四) 明德慎罚:周人的社会治理思想
    (五) 天人合一:周人的“天人感应”思想
第四章 《周礼》的政治管理思想
    (一) 定分:分工的思想
    (二) 官联:合作的思想
    (三) 授法与观法:法治的思想
    (四) 贤良政治:德治的思想
    (五) 上计与刑赏:考核的思想
    (六) 治官监督的思想
第五章 《周礼》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 王民之职:赋税普遍的思想
    (二) 平力之政:赋税平均的思想
    (三) 国家之补:转移支付的思想
    (四) 足邦之用:国家预算的思想
    (五) 保民之利:平抑物价的思想
    (六) 知民之才:管理会计的思想
    (七) 节赋之用:专款专用的思想
    (八) 考官之治:审计监督的思想
第六章 得民之法:《周礼》人口与土地管理思想
    (一) 比法:人口的统计与管理
    (二) 以地得民:劳动力对于土地和国家的双重依附
    (三) 以贵得民、以治得民:政治因素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四) 以贤得民、以道得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
    (五) 以族得民:家国同构模式下对劳动力的控制
    (六) 以利得民、以富得民:经济政策对于劳动力发展的影响
    (七) 以任得民:劳动力的分工与合作
    (八) 农田分配与管理的原则
    (九) 农田的使用与开发原则
第七章 保息六政:《周礼》社会保障政策总纲领
    (一) 慈幼
    (二) 养老
    (三) 振穷与恤贫
    (四) 款疾
    (五) 相保、相救:《周礼》保障纲领的现代化解读
第八章 荒礼与荒政:《周礼》中灾害救助思想考论
    (一) 贬损之礼
    (二) 振救之礼
    (三) 散利、薄征:直接的经济救助
    (四) 缓刑、弛力:对劳动力的休养生息
    (五) 舍禁、去几:刺激活跃经济市场
    (六) 眚礼、杀哀、蕃乐、多昏、索鬼神:简化政治礼仪
    (七) 除盗贼:确保社会安定
    (八) 关于十二荒政的分析
    (九) 救荒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十) 委积之法:《周礼》中的仓储政策
第九章 远古的理想:《周礼》社保思想的特点意义
    (一) 大道之行:王天下的政治理想、以民为本的目标导向
    (二) 政府的在保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 家国同构:突出强调家庭的重要作用
    (四) 托古改制:社会变革思想之先导
第十章 儒家的乌托邦:《周礼》社会保障思想缺陷
    (一) 王莽的教训:制度设计过于理想,流于空想化
    (二) 削足适履:《周礼》制度设计的数字崇拜
    (三) 空中楼阁:对于“天命靡常气“天人感应”的依赖性
第十一章 、以史为鉴:《周礼》社会保障思想对当今启示
    (一) “大同”与“小康”:社会保障中的“中国梦”
    (二)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壮士断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精神
    (四) 国家的制度与责任: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五) 我爱我家:注重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功能
第十二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心得与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7)《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周礼》王室起居专题的研究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主旨
第一章 宫禁与宿卫类
    第一节 《周礼》所载天子门、寝之制
        一、天子路门与应门
        二、对于《周礼》天子门制的补充
        三、王室居寝
    第二节 《周礼》宫禁类职官职能及特点
        一、小宰是王宫刑禁的总体掌控者
        二、宫正是宫禁及宿卫政令的具体落实者
        三、内宰掌王内之宿卫与纠察
        四、士师所掌“宫禁”诸端的推测
        五、宫禁类职官的职事特点
    第三节 《周礼》所见王宫宿卫体系及职官分布
        一、诸门之宿与相应职官
        二、王内之宿与相应职官
        三、通职宿卫类职官
        四、王宫宿卫类职官的职事特点
    第四节 周代掌王室宫禁与宿卫的重要职官
        一、试述宰官的掌宫禁职能
        二、试述师氏与其他师职的王家宿卫职能
        三、“保”职地位及其宿卫职能的演变
        四、虎贲氏——天子近卫之臣的身份
        五、“阍”之守王门职能评述
第二章 饮食类
    第一节 《周礼》所见天子日常饮食的分类
        一、朝食为天子燕居正食
        二、燕食为天子日中与夕之常食
        三、燕饮食代指燕居饮食
        四、稍事的几种情况
        五、非食时之饮
    第二节 《周礼》所见天子日常食饮专职
        一、《周礼》所构建的食官团体
        二、以天子为核心的食饮诸官
        三、天子日常饮食的专职服务
    第三节 周代存在以膳夫为核心的食官群体
        一、膳夫的食官本职
        二、膳夫所掌天子饮食基本环节的存在
        三、其他重要食官职能的考述
第三章 医官类
    第一节 《周礼》医官及诸职联事
        一、医师之职及相关联事
        二、食医之职及相关联事
        三、疾医、疡医和兽医之职事及相关联职
        四、食医的特殊性
    第二节 《周礼》所见的王室医疗与防御体系
        一、王室贵族的医疗
        二、王室疾病防御体系
    第三节 巫之医事和医职的起源与发展
        一、巫之医事
        二、医职的起源与发展
        三、对巫、医关系及其职能性质的讨论
    附录:《周礼》医官所反映的时代
第四章 女官类
    第一节 天子女官职事及特点
    第二节 王后女官职事及特点
    第三节 女官相关群体考
        一、内官
        二、内人
        三、妇官
        四、与女官相关联者
    第四节 《周礼》所见女官教育体系
        一、内宰之教
        二、九嫔之教
        三、《周礼》女官教育的特点
    第五节 先秦文献中的贵族女子教育
        一、母、姆、傅姆和女师的关系
        二、女师的身份
        三、贵族女子教育的内容
        四、《周礼》女官之教与文献所记女师之教的关系
第五章 近侍类
    第一节 《周礼》所见近侍职官与王室日常事务
        一、王室日常政务的专职服务
        二、天子燕居琐事的专职服务
    第二节 周代的仆职与小臣
        一、“仆”的近侍身份与职能
        二、小臣的近侍职能考述
第六章 服职类
    第一节 《周礼》所见王室日常服制
        一、天子日常服制
        二、王后起居常穿之服
        三、天子、王后之间的服次相配
    第二节 《周礼》王室日常服官的构成
第七章 王室起居相关的服务人员
    第一节 庶人在官者
        一、《周礼》之府、史、胥、徒的基本概况
        二、《周礼》所载王室起居生活中所使用的庶人在官者
        三、先秦其他文献中所记庶人在官者
    第二节 奄人
        一、先秦文献中所记奄职的概况
        二、《周礼》奄人之职的特点
附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生活中所使用的奴隶
    一、奴隶的主要来源
    二、奴隶的使役及特点
    三、奴隶的从属及特点
    四、先秦文献中隶、奚、臣妾的身份考述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8)《周礼》中“官计”制度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1、研究范围
    2、选题意义
    3、研究现状
    4、写作思路
第1章 《周礼》官计制度的对象、标准和等第评定
    1.1 官计对象
        1.1.1 各级官吏
        1.1.2 庶人在官者
    1.2 官计标准
        1.2.1 能力
        1.2.2 品行
    1.3 《周礼》官计对等第的评定
        1.3.1 《周礼》中的"比"
        1.3.2 《周礼》中的"等"
第2章 《周礼》官计的主司、时限和依据
    2.1 考核主司
        2.1.1 大宰负责年终考核与三年大计
        2.1.2 小宰负责月考
        2.1.3 宰夫负责旬考
    2.2 官计时限
        2.2.1 短期考核:日考、月考和季考
        2.2.2 长期考核:年度考核和三年大计
    2.3 巡察
    2.4 官计依据
第3章 《周礼》官计的内容
    3.1 天官系统
        3.1.1 医疗部门
        3.1.2 酿酒部门
    3.2 地官系统
        3.2.1 户口
        3.2.2 马牛数
        3.2.3 举贤
    3.3 春官系统
        3.3.1 巾车考核车辆使用情况
        3.3.2 大胥考核乐器使用情况
        3.3.3 占人考核卜筮准确率
    3.4 夏官系统
    3.5 秋官系统
第4章 奖惩制度
    4.1 奖励措施
        4.1.1 赐爵
        4.1.2 提高俸禄和稍食
        4.1.3 提升职务
    4.2 惩罚措施
        4.2.1 行政处分
        4.2.2 刑事处罚
第5章 《周礼》中官计制度的意义
    5.1 加强王权
    5.2 提高行政效率
    5.3 提高官员素质
    5.4 对秦汉考课制度有积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9)《周礼》所见地方行政组织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周礼》真伪及其成书年代
        一、《周礼》真伪争讼
        二、成书年代
        三、《周礼》研究方法
    第二节 《周礼》与周代地方行政组织研究
        一、《周礼》体国经野的管理模式
        二、《周礼》中的地方行政组织研究
        三、对《周礼》材料的运用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主旨
        一、课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空间及研究目标
第一章 《周礼》所见国中的地方行政组织
    第一节 乡
        一、《周礼》中的乡
        二、对乡的历史考察
        三、周代乡制的演变及其特点
    第二节 州
        一、《周礼》九州概念与“大九州”的历史演变
        二、《周礼》中的地方行政组织之州及两周时期州制的发展
        三、《包山楚简》中的州
    第三节 对党、族、闾、比的历史考察
        一、党
        二、族
        三、闾
        四、比
    第四节 轨
第二章 《周礼》所见遂中的地方行政组织
    第一节 县
        一、《周礼》中的县及县的初期形态
        二、春秋时期的县
        三、战国时期的县
    第二节 里
        一、里的出现及其初期形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里
        三、里的规模及其管理
    第三节 对鄙、酂、邻的历史考察
        一、鄙
        二、酂
        三、邻
第三章 《周礼》所见都鄙中的地方行政组织
    第一节 丘
        一、丘的初期形态
        二、殷商时期的丘
        三、两周时期的丘及其变革
    第二节 邑
        一、邑之概念诠释及邑的初期形态
        二、殷商时期的邑
        三、对周代邑的考察
第四章 《周礼》中的地方行政组织与户籍管理
    第一节 户籍管理的产生
    第二节 严格的户籍登记
        一、按身份等级确立名籍
        二、财产登记
        三、年龄与身高的登记
    第三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户籍审核
第五章 《周礼》中的地方行政组织与农业管理和赋役征派
    第一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农业管理
        一、沟洫封埒的修整
        二、以土宜之法教民
        三、执掌农作之时的禁令
        四、对农器和耕牛的管理
        五、仓廪管理
    第二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赋税征收
    第三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徭役、兵役征发
        一、徭役的征发
        二、兵役征发
        三、役不害农的役政思想
第六章 《周礼》中的地方行政组织与教化、治安
    第一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教化
        一、选贤任能
        二、养老于学
        三、以礼属民
    第二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政令宣传
    第三节 地方行政组织与基层治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10)《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 本文所述官吏的界定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研究现状及展望
二、太宰八法与《周礼》官吏考核制度的关系
    (一) 官属与官吏考核
    (二) 官职与官吏考核
    (三) 官联与官吏考核
    (四) 官常与官吏考核
    (五) 官成与官吏考核
    (六) 官法与官吏考核
    (七) 官刑与官吏考核
    (八) 官计与官吏考核
三、《周礼》中的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
    (一) 考核相关术语阐释
    (二) 考核的时间
    (三) 考核的主司
    (四) 考核的方式、途径
    (五) 考核的标准
    (六) 考核的内容
    (七) 考核后的奖惩措施
四、《周礼》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
    (一) 考核范围的广泛性
    (二) 考核中存在联事通职现象
    (三) 考核体现出王权的专制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周礼》官联初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礼法传统中的“象魏悬法”[J]. 张涛. 社会科学, 2021(08)
  • [2]《周礼》的行政制度设计及其对后世政治的影响[J]. 丁鼎.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3)
  • [3]《周礼》工匠文化研究[J]. 石琳. 文化遗产, 2020(02)
  • [4]孙诒让的生平与学术[D]. 邱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5]《周礼》大宰八法研究[J]. 朱红林.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7(00)
  • [6]周公的理想国:《周礼》社会保障思想研究[D]. 韩志弘. 南京大学, 2015(12)
  • [7]《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 张燕. 吉林大学, 2011(09)
  • [8]《周礼》中“官计”制度试探[D]. 张学家. 吉林大学, 2011(10)
  • [9]《周礼》所见地方行政组织考察[D]. 董巧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10]《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D]. 李威.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  ;  

初论《周礼》中的官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