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论文_蔡娅菲,王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发性肌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云南白药,激酶,磁共振,干扰素。

多发性肌炎论文文献综述

蔡娅菲,王英[1](2019)在《以多发性肌炎为首发表现的进行性贝氏肌营养不良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7岁,以"四肢肌无力7年"于2018年5月17日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肌无力、肌痛,四肢为甚,近、远端同时受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症状反复出现,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ALT221 U/L,AST304 U/L,CK6 734U/L,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血ALT 209 U/L,AST371 U/L,CK 6 431 U/L,遂转诊至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无特殊家族史。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叩诊心界无明显变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上、下肢近端肌力均3级,上肢远端肌力4级,下肢远端肌力3级,肌肉轻度萎缩,无肌肉压痛,步态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许雪莲,宫笑微,田微,王文华,朱辉[2](2019)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应用EC-30吸附柱,经股静脉置管,治疗25例重度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Cr及血液中WBC、Hb、PLT共10项实验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PM/DM经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共6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r、WBC、Hb、PLT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患者肌痛、肌无力、皮疹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57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发生6次不良反应(发热反应1例,血压增高3例,心率增快2例),不良反应率为10.5%,症状均较轻,对症处理后好转,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范妙仪,龚蓉,汪汉[3](2019)在《血清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7年9月成都市第叁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多发性肌炎患者88例,根据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为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53例)和非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3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胱抑素C与传统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收缩压、甘油叁酯的关系,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血清胱抑素C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60.2%(53/88)的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升高。与血清胱抑素C正常组比较,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的年龄(P=0.008)及甘油叁酯(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年龄、甘油叁酯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6、0.28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油叁酯水平(OR=2.415,95%CI:1.189~4.905)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甘油叁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洁,严冰[4](2019)在《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叁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因反复活动后气短、胸闷、四肢乏力就诊,其中2例初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考虑结缔组织病,均予相应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肌电图、肌肉活组织病理检查、特异性抗体谱等检查,均确诊为多发性肌炎,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病情控制平稳,未复发。结论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临床症状复杂,接诊医生应仔细鉴别诊断,扩展诊断思维,及时完善医技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09期)

李瑶,江东彬,李芝洵,何晓丹,许大麟[5](2019)在《全身肌肉磁共振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身肌肉磁共振(WB-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均接受WB-MRI STIR序列扫描,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受累肌群分布情况。将诊断为PM/DM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不符合PM/DM诊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MRI评分。分析观察组MRI评分与肌酶[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1(LDH-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观察PM/DM并发症的WB-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共纳入110例,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68例。观察组MR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评分与CK、HBDH呈正相关(r=0.263、0.278,均P<0.05)。MRI评分与AST、LDH、LDH-1、CRP、ESR均无关(均P>0.05)。MRI显示股骨头、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呈花斑样、地图样低信号改变,这为股骨头坏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显示双肺条索样改变,提示间质性肺病(ILD)。结论 WB-MRI有助于诊断PM/DM,能够协助诊断骨梗死、ILD等并发症,对评价PM/DM的疾病活动度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6](2019)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52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health donors, HD)PBMCs中5个经典的Ⅰ型干扰素趋化因子诱导基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重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物(interferon-inducible T cell alpha chemoattractant,I-TA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2, MCP-2)、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与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PBMC上述趋化因子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CP-1[180.4(54.1,501.1)比16.4(0.8,27.8)]、IP-10[320.4(104.8,534.7)比24.1(0.9,31.4)]、I-TAC[48.4(25.4,144.7)比24.1(3.6,31.3)]、MCP-2[201.6(104.3,658.7)比24.6(2.8,32.8)]、MIP-1α[168.3(110.4,527.6)比21.5(0.8,31.4)](Z=-4.775,-4.676,-4.479,-4.298,-5.022;P<0.0001)。且趋化因子积分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显着增高[48.4(25.4,144.7)比2.2(0.6,4.0),Z=-5.630,P<0.01]。同一患者,与稳定期相比,疾病活动期的趋化因子积分显着升高(P<0.05)。结论 MCP-1、IP-10、I-TAC、MCP-2、MIP-1α的mRNA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增高,趋化因子积分可能是反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活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金刚,关丽娜[7](2019)在《云南白药贴对下肢多发性肌炎疼痛治疗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寒冷对下肢近端多发性肌炎的影响及云南白药贴对下肢近端多发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50例北方冬季不穿棉裤而既往为身体健康的男性患者,年龄23~40岁,分两组A组和B组,各25例。A组的治疗使用云南白药贴,B组不使用云南白药贴。3 d后观察下肢近端肌肉疼痛情况。结果 A组患者疼痛被改善,甚至治愈。结论云南白药贴对多发性肌炎有重要治疗影响,可以缓解下肢近端多发性肌炎的疼痛,甚至治愈。(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6期)

张永威,荆小莉,吴敬国,唐皓,徐文辉[8](2019)在《并发腕管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多发性肌炎样综合征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8岁,因"双上肢麻木半年余,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2 d"于2017年11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有双上肢麻木,指端明显,手握汤勺不稳,有四肢、颜面部浮肿,有全身肌肉乏力、疼痛,以双侧肩、手掌、下肢、腰背部为主,夜间可因疼痛不能入睡,步行后双下肢乏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有畏寒、无发热,曾多次于神经内科就诊,予口服"甲钴胺"后症状未见好转,2 d前上诉症状进一步加重,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利娟,高银杰,周霞,贺希,冯丹妮[9](2019)在《多发性肌炎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发性肌炎是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肌无力,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自身抗体阳性[1]。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可导致肝功能异常,伴随自身抗体阳性。多发性肌炎可导致转氨酶升高,因此易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疾病患者少见。现对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6岁,因"乏力3个月"于2017年11月8日入(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罗飞,文丹丹,李华[10](2019)在《磷酸肌酸激酶显着升高妊娠合并多发性肌炎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病例摘要患者31岁,因"停经30+1周,阴道出血5 d,双下肢胀痛2 h余"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17年06月18日,预产期2018年03月25日,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自诉孕1月余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糖尿病,遂使用胰岛素治疗至今(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早-中-晚分别注射10单位、6单位和6单位,睡前注射诺和灵14单位),空腹血糖控制5.5 mmol/L,餐后2 h控制在6.0~7.5 mmol/L。妊娠5+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孕期定期检查(共5次),NT及无创DNA结果未见异常,叁维彩超示: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宫颈内口上方胎盘实质内无回声区(2.78 cm×2.61 cm)。(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多发性肌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应用EC-30吸附柱,经股静脉置管,治疗25例重度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Cr及血液中WBC、Hb、PLT共10项实验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PM/DM经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中ALT、AST、CK、CK-MB、LDH、CRP共6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r、WBC、Hb、PLT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后变化不明显,患者肌痛、肌无力、皮疹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57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发生6次不良反应(发热反应1例,血压增高3例,心率增快2例),不良反应率为10.5%,症状均较轻,对症处理后好转,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发性肌炎论文参考文献

[1].蔡娅菲,王英.以多发性肌炎为首发表现的进行性贝氏肌营养不良症1例[J].疑难病杂志.2019

[2].许雪莲,宫笑微,田微,王文华,朱辉.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范妙仪,龚蓉,汪汉.血清胱抑素C与多发性肌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

[4].陈洁,严冰.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肌炎叁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9

[5].李瑶,江东彬,李芝洵,何晓丹,许大麟.全身肌肉磁共振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

[6].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

[7].王金刚,关丽娜.云南白药贴对下肢多发性肌炎疼痛治疗对比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

[8].张永威,荆小莉,吴敬国,唐皓,徐文辉.并发腕管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多发性肌炎样综合征一例[J].中国医师杂志.2019

[9].张利娟,高银杰,周霞,贺希,冯丹妮.多发性肌炎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10].罗飞,文丹丹,李华.磷酸肌酸激酶显着升高妊娠合并多发性肌炎一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多发性肌炎肌肉组织MHCⅠ和CD8的...多发性肌炎电镜结果多发性肌炎电镜结果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40)免疫组化A为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肌肉组织HE染色(×20)

标签:;  ;  ;  ;  ;  ;  ;  

多发性肌炎论文_蔡娅菲,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