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石磊(齐齐哈尔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中图分类号】R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81-02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infectiouspolyneuriti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tu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格林-巴利(Guollain-Barrè)综合征(简称GBS)、是目前导致全身性瘫痪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病情进展迅速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神经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周围神经系统广泛的炎症性髓鞘脱失。发生于世界各地,无明显季节性,以青壮年和儿童多见。

1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前驱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起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症状或轻度发热史。

劳累、受凉、淋雨等可为诱发因素。

1.1.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多数病人起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在1~2周内达到高峰,少数病例在3~4周后病情仍在进展。

1.1.3首发症状

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有的病人仅以单纯感觉异常起病或伴有肌无力。

1.1.4运动障碍

通常由双下肢无力开始,以后发展到下肢。可由近端向远端发展可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一般下肢瘫痪重于上肢。表现为双侧对称的驰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锥体束征。

1.1.5脑神经及呼吸肌麻痹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脑神经麻痹,往往为双侧。通常受累的脑神经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面神经,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反流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重症患者因肋间肌、腹壁受累而致周围性呼吸麻痹。偶因延髓的呼吸中枢受累出现中枢性呼吸困难。

1.1.6感觉障碍

以主观感觉障碍较明显(如痛、酸、胀),常有腓肠肌及其他肌肉压痛。客观感觉功能检查则多为末梢型感觉障碍或无感觉障碍。

1.1.7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的表现有相对心动过速、高血压或位置性低血压,手足少汗或多汗、肢端皮肤干燥,偶有短暂的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1.1.8合并症

1.1.8.1肺部感染

有吞咽困难和呼吸肌麻痹的病人,往往合并肺部感染,有时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肺不张。严重的肺部并发病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1.8.2心血管功能紊乱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出现心血管功能障碍,包括血压的快速波动、心动过速、心电节律紊乱,S-T段改变或导致猝死。心血管功能障碍也是本病急性期死因之一。

1.1.8.3颅内压增高

视乳头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本病罕见的合并症。

1.2临床类型

1.2.1周围神经型

主要损害脊神经,呈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严重者有呼吸肌麻痹,可有节段性或末梢性感觉障碍、神经根牵引痛及神经干压痛。

1.2.2脑神经型

主要损害多对脑神经,其中以双侧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最易受累,其次为副神经、舌下神经及三叉神经,可伴有轻微肢体无力。

1.2.3混合型

多对脊神经和脑神经均有损害,常伴有呼吸肌麻痹。

1.2.4脊髓-周围神经型和脑干周围神经型

除多发性脊神经和脑神经损害外,尚有脊髓和脑干受累赘的表现,如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阳性等。

1.2.5变异型

1.2.5.1Fisher综合征

其特征为双侧眼外肌麻痹;严重的对称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

1.2.5.2慢性进行型GBS

本型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从发病至症状的高峰可达数月或数年。其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特点与GBS无明显差异。

1.2.5.3复发型GBS

在一次急性发作恢复后数月或数年再次复发,其临床表现与前次发病完全相同。再发次数为1次或数次。

1.3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起病3天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上升,最高5000mg/L(在疾病第2~4周时最明显),细胞数大致正常,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压力多数正常。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1.4辅助检查

1.4.1肌电图及神经电图、F波测定。

1.4.2MCV减慢及动作电位离散。

1.4.3肌电图

在部分以神经轴索损害为主的病例,病后2~3周可见纤颤电位、正峰电位。

1.4.4心电图

部分病例有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右房室束支不完全或完全性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劳损或心房纤颤等不同改变。

1.5诊断要点

1.5.1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症状。

1.5.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1.5.3有轻微感觉障碍,往往有神经根牵引痛和神经干压痛。

1.5.4部分病人有脑神经麻痹,以双侧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为主。

1.5.5重症病人有呼吸肌麻痹。

1.5.6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1.5.7电生理学以运动神经传导减慢或阻滞为主要改变。

1.6鉴别诊断

1.6.1周期性麻痹

其四肢瘫痪特点为近端重,远端轻,下肢重、上肢轻。无感觉障碍,一般不影响脑神经和呼吸肌,血清钾低,心电图呈代钾改变,脑脊液无蛋白细胞分离,运动神经传导正常。补钾治疗能很快恢复。

1.6.2低血钾软病

该病具有周期性麻痹的基本特点,尚有食用粗制生棉油史,有烦渴、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棉酚毒性症状。

1.6.3急性脊髓灰质炎

以单肢麻痹为主,急性期有脑膜刺激片、发热,脑脊液早期出现白细胞增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

1.6.4急性脊髓炎

上升性急性脊髓炎也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瘫痪,但有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潴留,肌电图一般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但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异常。

1.6.5艾滋病性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也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从这些病人的神经和脑脊液中可发现HIV病毒。

2治疗

2.1一般治疗

防治感染、防止肺栓塞、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及各项基础护理。

2.2呼吸肌麻痹的抢救

2.2.1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时机

在疾病高峰期,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征象,或有严重的肺部感染者,宜尽早做气管切开,以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辅助呼吸的目的。在病人突然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气管插管,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气管切开。

2.2.2呼吸机的应用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采用有气带的金属或橡皮导管插管。外接呼吸机采用正压同步辅助呼吸方式。目前普遍采用正压通气的标准是:潮气量<150~250ml;肺活量<8~10ml/kg;血氧饱和度<85%;血氧分压<8.0kPa;二氧化碳分压>6.67kPa。

2.3肾上腺皮质激素

2.3.1地塞米松

成人量每日10~20mg,静脉滴注,1~2周后改口服,每次0.75mg,每日3次。

2.3.2氢化可的松

成人量每日200~300mg,静脉滴注,1~2周后减量,以后改泼尼松口服。

2.3.3ACTH

成人有每日量25~50U,静脉滴注,1~2周后改口服激素。

2.3.4泼尼松

口服,成人量每日60~80mg,分3~4次。7~10日后减量,维持1个月左右,适用于轻症病人。

2.4其他免疫抑制剂

对激素治疗无效者,有报道可用此类药物连续治疗2周。

2.4.1环磷酰胺

成人每次200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40ml,同时加入维生素B610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20次一疗程,总量4000mg。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出血性膀胱炎及男性不育等。

2.4.2硫唑嘌呤

成人每日100~150mg,分3次口服,疗程视治疗反应及毒性作用而定,治疗时应监测外周血象。

2.5血浆交换

血浆交换法适应于重症病人。

2.6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疾病的最初2周内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00~400mg/kg。

2.7神经营养药物

B族维生素、加兰他敏等药物。

2.8抗感染治疗

2.9理疗、按摩、电疗,且注意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性体位,坚持做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

标签:;  ;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