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稳定性论文_郝璟珂,宋远明,王志娟,王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化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化,稳定性,磷酸,疏水,产物,矾石,体积。

水化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郝璟珂,宋远明,王志娟,王波[1](2019)在《AFm阴离子类型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钙矾石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钙矾石是硫铝酸盐水泥主要水化产物之一,其稳定性对水泥性能影响很大。将碳酸钙、硝酸钙或亚硝酸钠按不同掺量加入硫铝酸盐水泥,并研究了它们对水泥水化、线性膨胀率和抗压强度等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这3种物质后可生成相应的阴离子单取代水化铝酸钙(AFm);含硝酸钙或亚硝酸钠净浆线性膨胀率均高于纯硫铝酸盐水泥净浆;含有这3种物质的水泥砂浆56 d龄期抗压强度均高于纯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碳酸钙、硝酸钙或亚硝酸钠可提高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钙矾石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水泥性能,其中硝酸钙和亚硝酸钠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长安,宋晓辉,宋来申[2](2019)在《水泥水化热标准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泥水化热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一定的方式混合,采用F检验法进行初次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混合好的样品均匀性符合要求。通过初次均匀性检验的样品包装密封。随机挑选封装好的样品采用F检验法进行均匀性检验。通过改变不同的储存状态检验其短期稳定性,通过检验不同储存时间的样品检验其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9年S1期)

蒋灶[3](2018)在《地聚合物固化核素锶的水化特性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安全高效的处置这些放射性废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利用4A沸石原位转化地聚合物固化核素,成功实现了中低放射性核废液“吸附浓缩-固化”处置的一体化,但该工艺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对地聚合物固化核素反应过程的水化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探讨。因此,本论文通过对比研究含Sr/无Sr地聚合反应的凝结时间、放热行为、电阻率、热重和差热的变化,揭示了固化核素锶对地聚合反应水化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矿物相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的手段,阐明了锶离子在地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温和冻融对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物理特性、矿物组成、抗浸出性能的影响,阐明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的热稳定性,为实现地聚合物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固化模拟核素锶后地聚合物的凝结时间显着延长,水化放热明显降低,电阻变化率上升,热重损失减小。沸石-偏高岭土基复合地聚合物固化核素锶反应过程,由于进入反应体系可自由移动的锶离子含量低,仅对地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迟滞,未引起碱激发剂的碳化,对固化体的性能无明显影响。对于高固化量对照组,由于引入了大量锶离子,在电荷斥力或引力的作用下大大延缓了体系中参加反应的阴阳离子的移动速度,从而导致了碱激发体系发生碳化(水玻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胶和碳酸盐),破坏了碱激发剂的化学成分,最终导致无法发生地聚合反应。沸石-偏高岭土基复合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的双重固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在低于800oC的高温下煅烧6 h,样品产生的裂纹较少,棱角无明显破坏,线性收缩率较低,矿物结构稳定;当煅烧温度高于800oC时,样品产生的裂纹迅速增多,线性收缩率迅速增加,地聚合物固化体中无定形凝胶结构逐渐解体,沸石相中的二氧化硅被逐渐消耗,在高温下开始转变为霞石,固化体渐渐开始烧结,抗压强度降低。冻融循环仅对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而对其矿物组成影响不大。地聚合物含锶固化体冻融循环45次后,表观形貌无明显的破裂现象,结构完整,矿物结构与冻融循环前基本相似,但抗压强度减小为40.687 MPa。在高温1000oC和冻融循环45次两种极端条件下,地聚合含锶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42 d浸出率均满足GB14569.1-2011《低、中水平核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30)

张毅[4](2018)在《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石灰石粉、矿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掺到混凝土中,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同时促进了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石灰石粉、矿渣和粉煤灰为对象,采用了物理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胶比为0.35、0.40、0.49的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旨在为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用于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率和徐变度均低于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缩率略高于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湿胀率在前期小于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后期反超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自收缩率降低19.2%,徐变度降低31.5%,干燥收缩率增长3.2%,湿胀率增长20%。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和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徐变度增大,自收缩率和湿胀率减小。2.提出了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和基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自收缩率、干燥收缩率、湿胀率和徐变度与龄期和水胶比之间的叁元函数计算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了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徐变规律及机理。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产物改善了孔结构且与水泥浆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微集料效应的正常发挥。3.掺合料水泥胶砂降低了各龄期水化热,推迟了第二放热峰的出现,并降低了放热速率峰值。掺合料水泥胶砂水化放热量随着水化龄期的增长持续增长,增长速率逐渐减缓,7d的水化放热量均随着水胶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基准硅酸盐水泥胶砂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叁掺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水泥胶砂比双掺矿渣粉煤灰水泥胶砂改善水泥水化热的性能好;随着石灰石粉比表面积的提高,掺合料水泥胶砂放热量和放热速率略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4.地面正常环境下,混凝土中使用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和水泥作为复合胶凝材料在技术上切实可行,且1m~3强度等级C30、C40、C50的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成本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分别降低了16.0%、15.5%和16.2%。(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尤超[5](2017)在《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及水化产物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镁水泥(MPC)是由氧化镁与磷酸盐之间通过酸-碱反应而快速凝结硬化的一种特种水泥,具有凝结硬化快、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等优点。MPC常需添加硼砂作为缓凝剂以满足早期工作性要求。因此MPC基本组成包括磷酸盐与氧化镁质量比(P/M)、水胶比(W/C)、硼砂与氧化镁质量比(B/M)。MPC的水化硬化特性与以上基本组成有很大关系,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组成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各组成相互作用下MPC的水化硬化特性,硼砂在MPC水化过程中缓凝机理以及存在形式一直未能明确。因此,从MPC完全水化时P/M与W/C值的关系出发,研究基本组成对MPC水化硬化影响,特别考虑硼砂在MPC水化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研究MPC水化产物以及水泥石在水中的稳定性和热稳定,以更为全面认识MPC的水化硬化性质,也能为磷酸镁水泥性能优化提供参考。MPC主要有磷酸铵镁水泥(MAPC)和磷酸钾镁水泥(MPPC)两种体系,以往研究未能有效对比这两种体系,通过系统对比研究两种体系的水化硬化及水化产物稳定性,有利于应用中更好发挥这两种体系水泥的特点。首先通过计算MPC完全水化生成Struvite或K-struvite时P/M与W/C的理论关系,发现MPC完全水化所需的W/C随着P/M增大而增大,并不是一个定值,而用水量与磷酸二氢铵比(W/ADP)和用水量与磷酸二氢钾比(W/PDP)则是一个固定值,分别为0.782和0.661。通过综合分析MPC试件内部水化温升与组成的关系,发现MAPC和MPPC的水化过程存在较大差异;MAPC水化呈现单一放热峰,硼砂掺入导致MAPC出现第二放热峰,随硼砂掺量增加第二放热峰显着延缓;MPPC水化呈现两个放热峰,硼砂掺入会明显延缓MPPC第二放热峰。结合MPC试件内部水化温升与物相组成变化,确定第一放热阶段为磷酸盐与氧化镁之间的溶解反应,第二放热阶段为主要水化产物Struvite或K-struvite的快速结晶生长;硼砂主要起延缓水化产物结晶生长作用,并非主要延缓磷酸盐与氧化镁之间的溶解反应。通过系统研究不同组成MPC的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形成、强度发展和体积变化,明确了基本组成之间对MPC水化硬化的相互作用。MAPC的用水量W/ADP低于0.782时,即水分不足时,低硼砂掺量下会残留ADP且水化产物Struvite颗粒不够饱满,而且高硼砂掺量下,ADP与硼砂发生反应形成严重开裂区域,导致体积收缩显着。MPPC用水量W/PDP低于0.661时,即水分不足时,水化产物K-struvite的结晶生长受到抑制,在基体中形成一种严重开裂的欠水化相“K-M_((0~1))-P”,其中Mg的摩尔含量明显低于K和P,导致体积严重收缩;MPPC在理论用水量时强度发展最佳,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强度发展。研究结果还表明,理论用水量附近的MPC都表现较小的收缩,甚至出现微膨胀。因此,可以断定理论用水量时MPC硬化体性能最佳。通过合成Struvite和K-struvite并测定其溶度积常数,研究Struvite和K-struvite随pH值变化的溶解度曲线,结合MPC水泥石在水中浸出液pH值、水化产物、强度和体积变化,分析MPC硬化后在水中的稳定性,同时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温度对Struvite、K-struvite和MPC水泥石的影响。Struvite和K-struvite在中性偏碱性的溶液中溶解度小,pH值过高和过低,溶解量都成几何倍数增加,相对而言K-Struvite能适应更高的碱性环境。水化充分的MPC试件在水中体积膨胀小,强度保持稳定或略增长。含有残余磷酸盐的MPC试件在水中早期浸出液呈现酸性,泡水强度显着下降,体积明显膨胀;用水量不足和高硼砂掺量下,MAPC在水中Struvite生成量显着增加,试件出现膨胀破坏;用水量不足的MPPC在水中体积膨胀显着。温度升高会导致Struvite和K-struvite结构不稳定,高于100℃脱水速率显着增大,MAPC和MPPC的热稳定没有明显区别。水化程度显着影响MPC在水中的稳定性,水化充分的MPC可在水中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认为MPC具有良好的耐水性。MPC水化硬化特性与其基本组成关系密切。理论用水量W/ADP=0.782和W/PDP=0.661下,MPC水化充分,体积变化小,在水中性能保持稳定,因此应参考理论用水量配制MPC;磷酸盐与用水量W/P关系也是MPC配制的重要参数;MAPC和MPPC两种MPC体系的水化硬化特性表现出有较大差异,实际应用时需要予以充分考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12-01)

何凯[6](2017)在《铝片表面的疏水化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输电线路而言,覆冰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疏水表面作为一种被动的防冰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众多研究人员利用诸多方法制备出疏水表面,但很少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其所制备表面的疏水稳定性,以致很难在实际输电线路的防冰领域中应用。为了探索一种较为稳定的铝材表面疏水化处理方法,论文根据仿荷叶疏水表面和SLIPS疏水表面的制备原理,分别采用电化学沉积法、阳极氧化法、化学刻蚀法以及SLIPS方法对铝片表面的疏水化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备工艺参数对铝表面疏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可在铝片表面制备疏水性聚吡咯薄膜,通过改变掺杂剂的种类和剂量可调节聚吡咯薄膜的疏水性。掺杂碳氢表面活性剂SDBS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聚吡咯薄膜的表面能,但无法实现聚吡咯表面从亲水性到疏水性的转变;掺杂氟碳表面活性剂FS-64能使聚吡咯表面呈现疏水性,但无法实现超疏水效果;在掺杂FS-64的同时引入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可进一步提升聚吡咯表面的疏水性。采用阳极氧化工艺结合HDTMS修饰可对铝片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氧化电流密度是影响阳极氧化膜表面疏水性的显着性因素,而氧化时间对阳极氧化膜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很不显着。当氧化电流密度为0.01~0.02A/cm2、氧化时间为20~30分钟时,所得阳极氧化膜经低能化处理后的疏水效果最好。采用化学刻蚀、水浴处理以及HDTMS修饰可对铝片进行疏水化处理,硫酸刻蚀时间对铝片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大于硫酸铜刻蚀时间的影响,且远远大于水浴时间的影响。当硫酸铜刻蚀时间为10分钟、硫酸刻蚀时间为15分钟、水浴时间为10~15分钟时,所得刻蚀表面经低能化处理后的疏水效果最好。为了考察疏水铝片的稳定性,论文以接触角或滚动角为特征量,通过热老化测试、酸盐混合溶液腐蚀测试、雨水冲击测试和循环覆冰测试对各表面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物理持久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化学稳定性方面,SLIPS-铝表面的耐热老化性能最佳,阳极氧化-铝和化学刻蚀-铝次之,聚吡咯-铝再次之。含纳米二氧化硅的超疏水聚吡咯薄膜的耐热老化性能最差,只能在常温环境中应用。SLIPS-铝表面具有最佳的耐酸液腐蚀性能,阳极氧化-铝、化学刻蚀-铝以及聚吡咯-铝的耐酸液腐蚀性能相近但次于SLIPS-铝。在物理持久性方面,阳极氧化-铝和化学刻蚀-铝的耐雨水冲击能力较强,SLIPS-铝和聚吡咯-铝表面的耐雨水冲击性能很差,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在多次覆冰过程中,阳极氧化-铝和化学刻蚀-铝均未表现出优异的疏水稳定性,但相比而言,阳极氧化-铝的耐覆冰性能优于化学刻蚀-铝,具有较好的防冰应用前景。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论文推荐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对输电导线进行疏水化处理。(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涛[7](2016)在《磷酸镁水泥水化行为及水化产物稳定性的热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MPC)作为一种新型水泥,常常被用于建筑、道路的快速修补、人造骨骼制备以及核废弃物固化中。磷酸镁水泥有多个品种,其中磷酸氨镁水泥(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cement,MAPC)和磷酸钾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MKPC)是两种常见的磷酸镁水泥,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磷酸镁水泥的力学性能、产物组成以及稳定条件的研究主要还维持在试验研究阶段,机理部分还有待深入的研究。由于磷酸镁水泥的性能主要由其水化产物的组成决定,而水化产物的组成又受到原材料摩尔比、外加剂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因此研究水化产物的组成是理解和改善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磷酸镁水泥的基础研究和内在水化机理还有待完善,因此本文利用热力学计算的方法研究磷酸镁水泥体系的水化机理、水化产物组成及水化产物的稳定性。首先收集关于MKPC和MKPC的标准热力学数据,如吉布斯自由能、摩尔标准生成焓、热容等,结合PITZER模型,初步建立适用于MKPC和MKPC的热力学数据库,并利用热力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数据库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接下来借助已建立的磷酸镁热力学数据库,利用模拟软件计算了 25 ℃,0.1MPa条件下,MAPC和MKPC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原材料摩尔比与水化产物组成的关系,给出了反应平衡状态下水化产物的形成和消失的条件。研究发现,在MAPC中,水化产物的组成受到M/P值的影响:(1)当M/P<0.49时,水化产物为(NH4)2Mg(HPO4)2·4H20;(2)当0.49<M/P<1.00时,水化产物为(NH4)2Mg(HPO4)2·4H2O、MgHP04·3H20 和 MgNH4PO4·6H20;(3)当 M/P>1.00 时,水化产物为MgNH4PO4·6H20和过量的MgO。在MKPC中,水化产物的组成受到M/P值的影响:(1)当M/P<0.475 时,水化产物为 MgHPO4·3H20;(2)当 0.475<M/P<0.64 时,水化产物为 MgHP04·3H20、Mg2KH(P04)2.15H2O;(3)当 0.64<M/P<0.655 时,水化产物为 Mg2KH(PO4)2·15H20;(4)当0.655<M/P<1.00 时,水化产物为 Mg2KH(PO4)2·15H20 和 KMgPO4·6H20;(5)当 M/P>1.00 时,水化产物为KMgPO4·6H2O和过量的MgO。本文还通过热力学模拟研究了外加剂的掺量对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H3P04和硼酸的掺入会降低溶液的pH值,而(NH4)2HPO4、(NH4)3PO4、K2HPO4、K3PO4的掺入会提高溶液的pH值。进一步比较(NH4)2HPO4、(NH4)3PO4、K2HPO4、K3PO4、H3PO4的掺入量对MPC水化产物的影响,发现在MAPC体系中,随着(NH4)2HPO4、(NH4)3PO4掺量的增加,中间相(N)2Mg(HPO4)2·4H2O、MgHPO4·3H2O更容易从溶液中析出,但和未掺外加剂相比,物质的量减少。(NH4)2HP04、(NH4)3PO4掺量的增加对最终的水化产物的组成和物质的量影响较小。在MKPC体系中,随着K2HPO4、K3PO4掺量的增加,中间相MgHPO4·3H2O、Mg2KH(PO4)2·15H2O更容易从溶液中析出,但和未掺外加剂相比,物质的量减少。K2HPO4、K3PO4的掺入对最终的水化产物的组成和物质的量影响较小。H3PO4的加入使MPC体系的水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减少。为了考察温度对MPC的水化产物组成的影响,控制反应温度温度在5-50℃范围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5-50℃范围内温度对水化产物的类型并没有影响。从总体上看,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化产物析出的浓度范围变宽,然而最终的水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基本上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8-01)

李鹏冠[8](2016)在《钢渣体积稳定性及水化过程强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以唐山某钢渣堆场磁选分选后的钢渣粉为原料进行理化分析和蒸压建材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叁钙、硅酸二钙、RO相(MgO、FeO和MnO等的固溶体)、f-CaO,以及部分钙铁橄榄石、铝酸叁钙等,碱度系数为2.35;未经任何改性的钢渣粉与尾矿、水泥(固定掺量7%)混合制备蒸压试块时,掺量超过9%则发生试块开裂现象。采用机械磨细的方式进行钢渣改性。结果表明:随着粉磨细度的增加,起初对蒸压试块有利,而后随着钢渣细度的进一步增加,更大量游离氧化物的暴露,造成体系安定性不良,蒸压试块发生开裂现象。利用湿热预养护处理工艺改善蒸压体系的体积稳定性。结果显示,适宜的预养条件为成型后养护(“块养”);适宜的养护制度为70℃&6 h,物料配比为钢渣:尾矿:水泥=24:70:6,试块蒸压后的抗压强度达到15.8 MPa。实现了在蒸压试块养护过程中完成安定性处理,优化了生产工艺。使用化学改性剂对钢渣粉进行安定性处理,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与水玻璃可用作钢渣改性剂,适宜掺量分别为3%、7%和7%(以钢渣为基础),试块蒸压后的抗压强度均达到12 MPa以上;采用六偏磷酸钠与柠檬酸钠制成的复合改性剂,试块物料配比为钢渣:尾矿:水泥=28:67:5,试块蒸压后的抗压强度可达21.7MPa。系统研究了化学改性与预养护协同强化技术,确定了适宜的协同方案为:2%(以钢渣为基础)柠檬酸钠&(70℃&6 h)。结果表明:预养护过程中消解了近81.5%的游离氧化钙,显着改善了钢渣的体积稳定性。同时,柠檬酸钠的使用不但抑制预养护过程中水泥及钢渣中活性组分的水化,又能有效激发蒸压过程中钢渣的活性,实现了蒸压水化过程的强化。当物料配比为钢渣:尾矿:水泥=45:51:4时,柠檬酸钠用量2%(以钢渣为基础),试块蒸压后的抗压强度达到32.8 MPa。借助化学结合水量、游离氧化钙含量及XRD、SEM分析了钢渣的水化特征。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在大掺量钢渣-尾矿-水泥体系中既是钢渣改性过程中硅酸二钙和硅酸叁钙水化的抑制剂,又是蒸压条件下激发钢渣的水化活性激发剂。机械磨细、湿热条件和柠檬酸钠的协同作用强化了体系水化反应过程。蒸压过程中,C-S-H凝胶转变为结晶度更好的水化硅酸钙,提高硬化体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9)

杨荣辉[9](2016)在《磷石膏—矿渣体系水化产物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石膏-矿渣水泥是以磷石膏、矿渣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少量硅酸盐水泥复合,制备出的一种具有水硬特性的胶凝材料。磷石膏-矿渣水泥中由于磷石膏掺量过大,远远超出化学平衡所需的反应物需要量,在硬化浆体中仍存在大量的未反应磷石膏。尽管由于磷石膏颗粒被C-S-H凝胶等水化产物包裹使得材料整体上有了水硬性,但大量可溶石膏的存在使得磷石膏-矿渣水泥在应用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留下了不确定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磷石膏-矿渣水泥的水化过程中矿渣和石膏反应程度发展规律,分析和统计了水化后硬化浆体中各物质组成的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评价磷石膏-矿渣水泥在软水浸泡作用下的稳定性,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溶出行为,为磷石膏基水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Pb(NO_3)_2、Cr(NO_3)_3作为重金属离子Pb、Cr的来源,研究了磷石膏-矿渣水泥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磷石膏-矿渣水泥水化的最佳养护制度为:试块脱模后由塑料薄膜包覆好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经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确定材料组成为:磷石膏的掺量为45%,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为2%,磷渣的最佳掺量为10%。2.该复合胶凝体系水化至28d时矿粉的反应程度仅达到25%~40%,且矿粉掺量越低其反应程度越高;石膏的反应程度随水化龄期延长而略微增大,说明可反应的石膏在水化早期即已接近全部反应,水化28d后反应的石膏量占体系的25%左右。3.胶凝材料硬化体在软水中浸泡时,SO_4~(2-)的释放受磷石膏的掺量和细度影响,浸取前期SO_4~(2-)的释放机理为扩散控制,中后期发生了损耗作用,即实验后期的累计释放率远低于前期。试样经碳化或荷载破坏后,浸取前期SO_4~(2-)的浸出发生了溶解作用,中后期SO_4~(2-)的释放机制为扩散控制。实验中由扩散控制的浸出阶段,SO_4~(2-)的扩散系数比混凝土中重金属的扩散系数大5~10个数量级,比硫酸盐侵蚀混凝土中SO_4~(2-)的扩散系数大2~3个数量级,与磷石膏的掺量即试样中SO_4~(2-)的总量呈正相关,细度呈负相关。4.试样经周期性的干湿循环后,其强度和质量都有大幅下降。磷石膏的掺量和细度会影响干湿循环后试样的质量和强度损失率,随磷石膏掺量的增大,干湿循环后试样的质量和强度损失率增大,增加磷石膏的细度可以减小试样的强度和质量损失。5.软水浸泡后试样被侵蚀部分的表面形貌变得疏松,钙矾石分解,C-S-H凝胶脱钙化导致锡箔状的C-S-H减少,孔隙增多,说明软水侵蚀会导致磷石膏-矿渣基水泥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的劣化,宏观上表现为强度的下降。SO_4~(2-)浸出深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Fick第二定律即d=k(?),说明SO_4~(2-)的浸出由扩散所控制。6.磷石膏-矿渣水泥对Pb、Cr离子有较好的固化效果,浸出浓检测结果显示Pb、Cr离子掺量达到1%时,磷石膏-矿渣水泥对其固化率可达到92%以上,强度测试表明Pb、Cr离子理想固化掺量应在0.5%以内。(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罗超[10](2015)在《硬脆性页岩井壁稳定性水化作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各大石油公司也加大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然而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制约深层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的技术瓶颈,特别是水化作用对硬脆性页岩井壁稳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揭示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机理,选择某研究工区硬脆性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包括矿物组成、比表面积、润湿性、阳离子交换容量、微观结构及叁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浸泡钻井液对研究工区硬脆性页岩强度特性的影响。基于以上试验得出硬脆性页岩理化特性、力学特征,分析了由于页岩本身性质导致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及水化作用对硬脆性页岩井壁失稳的影响。并基于页岩力学特性以及井周应力建立了研究工区目直井的坍塌压力计算模型,分析了钻井液浸泡时间对坍塌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工区目的层硬脆性页岩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其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硬脆性页岩虽不含有蒙脱石,但伊/蒙混层含量比较高,其还是能表现出一定水化膨胀性;(2)通过润湿性测试及比表面积测试发现,页岩的低比表面积和水湿性可知岩石是很容易发生水侵现象;同时通过电子电镜扫描可看出,硬脆性页岩微裂隙、微孔隙及层理发育,钻井液滤液很容易沿着层理面以及微裂缝侵入到岩石内部,加剧水化作用。而声波测试也证明了钻井液滤液改变了岩石内部结构。(3)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了水化作用对硬脆性岩石的强度、硬度等影响,结果表明水化作用将使硬脆性页岩强度及硬度降低,其下降幅度随着水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小。(4)根据浸泡岩石的叁轴力学实验得到的浸泡之后岩石强度参数,,并通过对目标地层页岩物性、力学特性分析,建立直井井壁坍塌压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水化作用对坍塌压力的影响。结合以上研究内容发现硬脆性页岩地层层理微裂缝、微裂隙发育,在钻井液方面需要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性能以及失水控制能力。尽量避免水或其他液相沿裂缝或裂纹侵入,是该类地层钻井液防塌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01)

水化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水泥水化热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一定的方式混合,采用F检验法进行初次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混合好的样品均匀性符合要求。通过初次均匀性检验的样品包装密封。随机挑选封装好的样品采用F检验法进行均匀性检验。通过改变不同的储存状态检验其短期稳定性,通过检验不同储存时间的样品检验其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化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郝璟珂,宋远明,王志娟,王波.AFm阴离子类型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钙矾石稳定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9

[2].王长安,宋晓辉,宋来申.水泥水化热标准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J].水泥.2019

[3].蒋灶.地聚合物固化核素锶的水化特性及热稳定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张毅.石灰石粉—矿渣—粉煤灰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热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5].尤超.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及水化产物稳定性[D].重庆大学.2017

[6].何凯.铝片表面的疏水化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张涛.磷酸镁水泥水化行为及水化产物稳定性的热力学模拟[D].东南大学.2016

[8].李鹏冠.钢渣体积稳定性及水化过程强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9].杨荣辉.磷石膏—矿渣体系水化产物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10].罗超.硬脆性页岩井壁稳定性水化作用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法测量主机不同镀锌钢片的EIS曲线法真空饱盐桶表5.1NEL法评价标准氯...Ⅰ组-7dSEM照片水化3d的差热分析图Ⅱ组-7dSEM照片

标签:;  ;  ;  ;  ;  ;  ;  

水化稳定性论文_郝璟珂,宋远明,王志娟,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