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派论文_牛保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世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世致用,安多,鸦片战争,官绅,实学,格鲁派,时务。

经世派论文文献综述

牛保秀[1](2017)在《湖湘文化近代转型中的身份意识——以湘籍经世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湘文化特指在湖南地区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嘉道年间,形成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陶澍、贺长龄等高级官僚受自身地位影响,注意在施政过程中宣传经世致用,营造良好施政环境;而魏源等人则能借助幕僚身份大胆引介西方先进文化。湘籍经世派因为不同的身份而宣传不同的思想,对湖湘文化近代转型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欧麦高[2](2015)在《经世派、格鲁派史学家与19世纪清朝青海论争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光初年的青海蒙藏草地冲突中,察汉诺们罕旗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经世派的代表人物、陕甘总督那彦成认为察汉诺们罕及其领属是动乱肇因,削弱本土势力则是增强政府直接管理与政治一体化的新机会。相反,格鲁派史学家认为安多藏区是一个有待提升的新政治单元,强调以察汉诺们罕为代表的格鲁派活佛世系在现世政治统治与区域和平、安全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些新的变化中,折射出的不仅是清朝与地方治理系统中的取向及各自愿景合法化的差异,也标志着在安多藏区清朝与格鲁派的互利合作开始转向互相猜疑与敌视。(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曹虹[3](2015)在《道咸经世派的“文儒”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乾、嘉以来经世意识的潜流在道、咸之世汇成洪峰,由原有的自发涌动,获得了清醒的理论自觉。在经世文章步入张扬旗帜的过程中,道咸经世派对"文儒"理想的期许与其新文道观相呼应,显示出变古开新的精神风尚。尽管文道互苞的论述模式经由中唐古文家的贡献而定型,但道咸经世派倡导"道存乎实用"、"文之外无道",重建了"文儒"理想的新维度。乾嘉汉学家对文章"经礼乐,综人伦"等功能的祈向,也为道咸经世派如包世臣等人确立"道附于事,而统于礼"的经世文道观,提供了某种框架性的支持。"文儒"理想的近代转型是思想与审美的双重成果。(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5年Z1期)

蒋露[4](2012)在《嘉道年间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嘉道年间,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走向没落,吏治的腐败,财政的拮据,不断的农民起义以及鸦片问题等都预示着封建末世的到来。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经世派官绅注重研究经世之学,强调经世致用,希望扭转国家的颓势,减轻人民的痛苦,从而产生了慈善救济思想,并付诸实践。本文结合嘉道年间的背景,探索经世派官绅慈善救济思想的渊源,并对他们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进行分类阐述,力求使人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慈善救济思想在整个慈善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希望给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分四个部分对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第一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问题四个方面论述嘉道年间的封建没落状况,并分析经世派官绅慈善救济思想的来源。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思想文化的相对松弛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是经世派官绅所处的历史背景。经世派官绅对社会危机的关注及其救济实践、对传统慈善救济思想的继承、家人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以及师友的影响是经世派官绅慈善救济思想形成的原因。第二章和第叁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集中介绍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他们的慈善救济活动。慈善救济思想主要包括了荒政思想、扶贫救弱思想、重视公益事业叁个方面,慈善救济活动包括对水旱灾荒的赈济、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公益事业的建设叁个方面。第四章论述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的地位及作用。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包括勇于指出和治理传统慈善救济思想中的弊端、重视防御、重视和爱惜民力以及开始介绍西方慈善救济事业四个方面。在论文结尾,分析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由新华[5](2011)在《论封建衰世“经世派”的求真务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清王朝在经过康乾盛世之后,自嘉庆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使得传统的中国在陷入历代封建政权盛极而衰的怪圈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经世派奋然崛起,用他们的"实言""、实行"践行着"通经致用、安邦定国"的重任。(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29期)

李兵[6](2011)在《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世致用派是明末清初之际形成的一种学术流派。他们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做学问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为解决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际问题服务。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思想再次兴起,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对国计民生、制度改革、除弊兴利等方面均有探讨,与治乱兴衰密切相关的“时务”再度成为士大夫们关注的热点。鸦片战争爆发,面对外国的入侵,经世派以抗敌御辱、探索救国真理为宗旨,他们的视野由国内扩大到西方世界经世致用学派从关注“时务”转向了“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冯桂芬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本文系统地论述经世致用派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认识,着重探讨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派的转变,旨在阐释特定的历史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从源头上揭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熊金武[7](2011)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主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世派知识分子——以金安清的经济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经济思想逐渐传入近代中国的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也经历着主动的现代化过程。对中国经济思想主动现代化的考察有利于更全面的认知近代的经济思想大变迁。在没有外来经济思想影响下,传统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第一个阶段。作为一位晚清经世派知识分子,金安清的经济思想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其经济思想的考察有利于形成对晚清社会经济思想的完整认识。(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郑大华,刘平[8](2010)在《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在研究清代嘉、道时期的经世派时,往往以龚自珍、魏源等今文经学家为代表,甚至只研究龚、魏的经世思想。实际上,在嘉、道时期,随着考据学的衰落,理学出现了新的转机和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传承湖湘文化(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0-07-27)

魏慧娟[9](2010)在《嘉道时期经世派诗歌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嘉庆以降,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作品,他们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社会政治,忧心时局,创作出一批关注社会、国家、民生的优秀作品,将自己的治国方略、政治理想和对世局的深刻见解、民生困苦融入在诗歌中,使诗歌风格内容为之一变,史称“经世派”。代表人物:龚自珍、魏源、包世臣、姚莹、贺长龄、林则徐、梅曾亮、张际亮、黄爵滋、陶澍等。经世派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当时朝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经世派文人来自各个阶层,既有上层权臣要员,也有各级地方巡抚督抚,既有普通官员,也有下曾文人。经世派文人的出现,顺应了时局和诗歌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出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思想上具有启蒙意义,起到了振聋发聩、警醒世人的重要作用,其诗歌诗作的成就亦使诗歌这一传统文学体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晚清及后世诗歌的创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5-01)

李治群[10](2009)在《嘉道年间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和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道年间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国内外形势的种种变化,激发了一些有识之士倡导经世致用思想,他们以济世利民、经邦安国为己任,复苏了作为潜流一直存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经世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是涉及各方面的,过去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漕运、盐政、河工等方面,而对经世派忧国忧民、救灾济贫的社会救济思想则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就经世派中几个核心人物陶澍、林则徐、贺长龄、魏源、包世臣等人的社会救济思想展开论述。嘉道年间,中国各种灾荒频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困苦。目睹社会的弊病和日益严重的灾害,经世派人物或亲自指挥参与防灾、救灾,或提出建议、建策,救黎民于水火,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总结发展了中国的荒政思想。经世派除了在灾荒之后积极救灾,还特别注意日常的社会救济。论文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经世派看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并分析了嘉道年间的灾荒概况,探讨嘉道年间灾荒频繁与社会危机的关系。第二章论及经世派对传统救济思想的继承,以及亲身救灾的实践经验,并试图从贺长龄、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看经世派的救济思想,《皇朝经世文编》是经世派崛起的宣言,分类整理、收录了各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有五卷是荒政,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有关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及仓储备荒的内容。第叁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经世派灾荒的救济思想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思想。即灾荒紧急救济的思想和日常救济的思想。前者包括抚恤、安置灾民,维护社会安定;亲自堪灾,如实报灾;利用多种手段平抑粮价,;积极劝善倡捐;开设粥厂;利用以工代赈;收养老病及幼小,施医药及棉衣的思想。后者包括丰备义仓的慈善救济;对慈善机构的重视与建设;隆冬煮粥;鼓励善举,劝善倡捐;重视宗族救济;贫困生员的赈济“八旗生计”问题及其对策等内容。第五章是经世派重农与防灾减灾思想和实践,林则徐、陶澍、包世臣、魏源等农业生产、水利兴修、仓储建设都有大量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最后一章论述了经世派社济救助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经世派的救济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他们主要代表着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救济,但同时注重鼓励和利用民间社会救济。经世派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晚清七十年。研究历史更多的是为服务现实,以史为鉴。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社会的许多印痕一直保持到今天,构成了中国特殊国情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中蕴藏着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经世派的社会救助思想,也许对我们今天建设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0)

经世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道光初年的青海蒙藏草地冲突中,察汉诺们罕旗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经世派的代表人物、陕甘总督那彦成认为察汉诺们罕及其领属是动乱肇因,削弱本土势力则是增强政府直接管理与政治一体化的新机会。相反,格鲁派史学家认为安多藏区是一个有待提升的新政治单元,强调以察汉诺们罕为代表的格鲁派活佛世系在现世政治统治与区域和平、安全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些新的变化中,折射出的不仅是清朝与地方治理系统中的取向及各自愿景合法化的差异,也标志着在安多藏区清朝与格鲁派的互利合作开始转向互相猜疑与敌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世派论文参考文献

[1].牛保秀.湖湘文化近代转型中的身份意识——以湘籍经世派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欧麦高.经世派、格鲁派史学家与19世纪清朝青海论争变化[J].青海民族研究.2015

[3].曹虹.道咸经世派的“文儒”理想[J].岭南学报.2015

[4].蒋露.嘉道年间经世派官绅的慈善救济思想和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由新华.论封建衰世“经世派”的求真务实[J].人民论坛.2011

[6].李兵.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的转变[D].安徽师范大学.2011

[7].熊金武.近代中国经济思想主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世派知识分子——以金安清的经济思想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N].光明日报.2010

[9].魏慧娟.嘉道时期经世派诗歌论[D].苏州大学.2010

[10].李治群.嘉道年间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和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村落大环境示意图鉴之精萃株洲科技文明“新亮点”附录1999—200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1)附录1999—200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2)附录1999—200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3)附录1999—200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4)

标签:;  ;  ;  ;  ;  ;  ;  

经世派论文_牛保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