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力学性能论文_孙衡,文锦标,林小娉,朱培亮,周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组织,力学性能,耐热钢,室温,性能,微观。

室温力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孙衡,文锦标,林小娉,朱培亮,周兵[1](2019)在《Mg-xGd-0.5Y合金的定向凝固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Gd含量(3.0%,4.5%,6.0%,7.5%,9.0%,质量分数)和抽拉速率v(50μm/s、100μm/s、150μm/s、200μm/s)对定向凝固Mg-xGd-0.5Y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凝固Mg-xGd-0.5Y合金柱状晶择优生长方向主要沿■晶面法线方向生长。随着Gd含量增多,其枝晶生长形态由3.0%Gd的胞状树枝晶逐渐过渡到9.0%Gd的柱状树枝晶,横截面上的二次分枝由3.0%Gd的叁个分枝逐渐变为9.0%Gd的六个分枝,且一次枝晶臂间距λ1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抽拉速率从50μm/s增加到200μm/s,定向凝固Mg-6.0Gd-0.5Y合金纵截面的柱状晶晶界由平直逐渐转变为弯曲,横截面上的二次分枝为3个,一次枝晶臂间距λ1同样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50μm/s抽拉速率下,纵向晶界近平直、二次分枝少的定向凝固Mg-6.0Gd-0.5Y合金室温抗拉强度为107 MPa,断后延伸率高达32.56%,展现较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赵正学[2](2019)在《新型镁—锡—锌—钙系生物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及室温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及镁合金的密度、弹性模量与自然骨接近,作为医用金属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应力遮挡效应;镁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镁及镁合金植入人体后会主动降解,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和经济负担。但是镁合金在生理环境中降解速率较快,导致组织还未完全愈合就丧失了其机械完整性,限制了其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对镁-锡(Mg-Sn)系合金的研究较多,但在Mg-Sn系合金中添加锌(Zn)和钙(Ca)元素并通过轧制变形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开发了新型可降解Mg-xSn-1Zn-0.5Ca(x=1、3、5 wt.%)生物镁合金。本研究结合塑性变形(轧制)和合金化共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了Sn含量对铸态和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优化了Mg-xSn-1Zn-0.5Ca合金中的Sn含量;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体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综合性能更优的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HA/GO)复合涂层,探究了涂层对基体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GO对涂层形貌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Sn含量的增加,铸态Mg-xSn-1Zn-0.5Ca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逐渐增加,耐腐蚀性能逐渐下降;探究了第二相及晶粒尺寸对合金强塑性的影响,揭示了铸态Mg-xSn-1Zn-0.5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发现第二相尺寸及数量对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显着影响。(2)开发了新型Mg-xSn-1Zn-0.5Ca合金的细晶多道次轧制工艺;经过轧制后晶粒明显细化,Mg-5Sn-1Zn-0.5Ca合金的晶粒尺寸达到6.6±1.1μm;随着Sn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第二相数量明显增加,室温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略有增加,延伸率逐渐下降,Mg-1Sn-1Zn-0.5Ca合金的室温延伸率最高可达到15.3%。(3)基于EBSD和SEM的分析,研究了Sn含量对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Sn含量的增加,Mg-xSn-1Zn-0.5Ca合金的再结晶体积分数明显下降,Mg-1Sn-1Zn-0.5Ca合金几乎完全再结晶,其主要原因是细小弥散分布的Mg_2Sn颗粒抑制再结晶和晶粒长大。(4)电化学测试实验和浸泡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着S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说明与晶粒尺寸相比,Mg_2Sn相对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更为显着;并且探究了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机制。(5)在综合性能更优的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表面制备了HA涂层和HA/GO复合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对基体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沉积电压为10 V时制备的HA/GO复合涂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探究了GO对HA晶体形核的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雷维维[3](2019)在《包铁纯镁室温等径角挤压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及镁合金在工业中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为密排六方(HCP)结构,室温变形时只有有限的滑移系启动,塑性差,加工时易开裂,限制了其生产应用。本文采用纯铁包覆正挤压态纯镁圆棒,实现了纯镁室温等径角挤压(ECAP)大塑性变形,获得了不同挤压道次的纯镁ECAP变形试样,并对其进行了退火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SEM-EBSD)技术分析变形态及退火态试样的组织变化及织构演变,使用SEM-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变形试样的微区形貌结构及变形机制,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分析ECAP变形态及退火态试样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变化。旨在揭示细晶纯镁在室温下ECAP变形后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微观变形机制以及退火后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稳定性,为制备超细晶/纳米晶镁或镁合金奠定技术基础,为大尺寸块体超细晶/纳米晶纯镁及镁合金材料的开发和成形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正挤压后,纯镁晶粒尺寸明显细化,组织分布比较均匀。基面织构几乎与试样的挤出方向(ED)相平行,(10~—10)柱面和(10~—11)锥面织构则相对较弱。纯镁试样的压缩屈服强度(CYS),抗压强度(UCS)及压缩应变(CS)均有提高,尤其是UCS,提高很显着,这是变形过程中拉伸孪生引起的二次硬化造成的。ECAP挤压后,纯镁试样晶粒细化,组织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挤压道次增加,晶粒取向由柱面向基面转变,四道次后大部分晶粒的c轴平行于横截面方向(TD)。试样的CYS、UCS及CS均先减小后增加,四道次后,由于晶粒细化作用,压缩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对不同道次ECAP变形试样在200℃×30 min退火处理后,退火组织均发生了静态再结晶(SRX),晶粒尺寸变大。当挤压道次从一道次增加到四道次时,织构强度呈现出先变弱后增强的趋势,一道次后的退火织构极密度仍为最强。二道次退火试样的CYS、UCS及CS均最小,一道次退火试样的CYS为最大,而四道次退火试样的CS为最大。一道次ECAP纯镁试样在150℃×60 min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大小不一,组织分布不均。200℃×30 min退火处理后,退火组织发生明显SRX,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织构强度最弱。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织构由于晶粒定向生长而逐渐增强,在300℃×15 min退火处理后达到最强且织构位置向ED发生倾斜。200℃×30 min退火处理后,由于晶粒尺寸最小,退火试样CYS,UCS及CS都是最佳的。四道次ECAP试样经过150℃×60 min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最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变大。四道次试样退火处理后,部分晶粒发生定向再结晶及定向生长,退火织构强度略高于变形织构,但是退火织构的强度整体依然很弱。四道次ECAP试样经过150℃×60 min退火处理后,平均晶粒尺寸最小,CYS,UCS及CS均为最好。250℃×30 min退火处理后,由于组织中孪晶的存在,试样的CYS要高于200℃×30 min退火处理试样。退火试样的UCS及CS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纯镁室温ECAP变形时,以(0001)基面滑移为主要的变形模式。在二道次ECAP挤压中,晶粒进一步细化,包括(10~—10)和(11~—20)在内的柱面滑移和(10~—11),(11~—21)和(11~—22)在内的锥面滑移的非基面滑移系激活。纯镁试样经过一道次ECAP后,ECAP产生的剧塑性应变导致试样晶粒被拉长,出现大量亚晶,DRX细晶以及局部剪切带。随着应变的增加,剪切带逐渐消失。二道次后,晶粒尺寸由于DRX进一步细化。四道次后,晶粒为细小的等轴形貌,组织分布最为均匀。一道次ECAP后,变形织构与DRX织构类似,DRX机制主要为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四道次后,在DRX织构中还出现了由新取向DRX晶粒构成的新的织构组分,DRX机制为CDRX和非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并存。在纯镁室温四道次ECAP中,(10~—12)拉伸孪生都参与了变形,因而孪生动态再结晶(TDRX)也是DRX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白玉洁,郑康,刘越[4](2019)在《Co含量对CB2耐热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Co含量对CB2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调整CB2钢中Co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0%、3.0%和6.0%。利用室温拉伸和布氏硬度观察Co含量对CB2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Thermo-Calc热力学分析软件等分析手段,研究Co含量对CB2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Co含量的增加,CB2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增加,断面收缩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o含量为3.0%时,能够使CB2钢获得全马氏体组织,同时基体中析出相的平均尺寸最小;当Co含量为3%时,其细化M_(23)C_6相的尺寸的效果最好,增强了析出强化效果,CB2钢抗拉强度为840 MPa,屈服强度为646 MPa,断面收缩率为58.4%,硬度为271 HB。(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瀚文[5](2019)在《纳米析出对CoCrFeNiTi_(0.2)高熵合金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该材料自发现以来就获得了广泛关注。传统合金设计以一种或者两种元素为主,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为辅,而高熵合金则由多种元素通过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方式进行组合,以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组织结构而获得许多优异的性能,例如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然而仅单相或双相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并不足以满足实际应用,为了将合金的拉伸强度、塑性同时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人们采用形变和热处理的方法引入各种强化机制来改善合金的性能。本文以CoCrFeNiTi_(0.2)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而使合金中产生纳米析出相,研究析出相对合金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的微观变形机理。(1)通过分别在800℃和900℃下退火不同时间而使CoCrFeNiTi_(0.2)高熵合金中析出不同尺寸的(Co,Ni)_3Ti相,并对其粗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2)对析出相生成前后的试样都进行了室温及低温拉伸试验,对比室温及低温拉伸试验数据可以得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值都得到显着提升,同时仍能保证良好的塑性,这主要得益于大量弥散纳米析出相所提供的强化作用。低温下合金的强度及塑性都有了明显改善,而且变形机制从位错主导模式变为了层错控制模式。(3)由于在800℃下退火试样并没有完全再结晶,将基体中存在大量滑移带等效为亚晶界,通过细晶强化机制来提高合金强度。(4)通过陶瓷粒子强化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Whitehouse-Clyne模型来对现有合金的塑性进行预测,得出未经强化合金的塑性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海波[6](2019)在《Fe-Cr-Ni-Al-Ti高熵合金的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金属材料的发展,它是时代和文明的标签。高熵合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不同于传统合金,传统合金秉承一种或两种合金元素作为主元,其它合金元素为辅的设计思路。而高熵合金由多种元素组成,每一种元素都是主元,是合金熔炼后形成的简单固溶体,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等优异的性能。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出5组Fe-Cr-Ni-Al-Ti系高熵合金,研究了Cr和Ni两种合金元素对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对合金的相、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合金元素Cr含量的降低、Ni含量的增加,高熵合金的相由BCC+FCC相固溶体向FCC单相固溶体转变,晶体结构与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Fe40Cr40Ni10Al5Ti5、Fe40Cr35Ni15Al5Ti5和Fe40Cr30Ni20Al5Ti5叁组试样为BCC+FCC双相结构,Fe40Cr25Ni25Al5Ti5和Fe40Cr20Ni30Al5Ti5两组试样为FCC单相结构。通过室温压缩试验和显微维氏硬度对合金的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前叁组试样,因为其晶体结构为BCC+FCC双相结构,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后两组试样为FCC固溶体,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但强度较低。在传统合金中,一般都会对铸态的金属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能消除内应力以及成分偏析,使得金属的性能得到改善。本文对铸态下五种成分的高熵合金进行热处理,通过XRD,SEM,EDS等手段,从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来研究热处理对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室温压缩试验和显微硬度测试来表征热处理对高熵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处理对高熵合金的影响显着,前叁组试样,在较高温度热处理时,出现了新相:σ相,且微观组织形貌变化较大,室温压缩性能和显微硬度也有较大改变。对于后两组试样来说,相的变化不明显,从XRD图谱上来看,仅仅是峰的强弱变化,微观组织形貌变化也不明显。但是,其机械性能发生了显着的改变,Fe40Cr25Ni25Al5Ti5试样的屈服强度从铸态的180 MPa提高到了460 MPa(800°C/12 h条件下),硬度从210 HV提升到了380 HV(1000°C/12 h下),Fe40Cr20Ni30Al5Ti5合金的屈服强度也从铸态下测得的620 MPa提升到了850 MPa,硬度在1000°C/12 h下达到最大620 HV,较铸态提高了47.6%。(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旭,黄强,王天强,丁浩[7](2019)在《碳酸钙形貌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4种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对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酸钙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备的A组分具有较大的稠度值及挤出性;形貌为球状或立方体状的碳酸钙填充的A组分在受到较强结构破坏后能够较快地恢复到起始的状态。从力学性能对比可以看出,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得的RTV-2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粉料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终密封胶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防水》期刊2019年01期)

Mehmet,YILDIRIM,M.Vedat,AKDENIZ,Amdulla,O.MEKHRABOV[8](2018)在《添加Mo对Fe-50Al显微组织、有序度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添加Mo对Fe_(50)Al_(50-n)Mo_n合金(n=1、3、5、7和9,摩尔分数,%)凝固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位相关系、有序-无序相变温度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压缩试验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其室温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所有合金中均有Mo_3Al颗粒析出,这是因为Mo在Fe-Al基相中的固溶度有限。铸态Fe_(50)Al_(50-n)Mo_n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脆性,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有限的断裂应变。与铸态合金相比,热处理后除了Fe_(50)Al_(41)Mo_9合金以外,其他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都得到提高。热处理态Fe_(50)Al_(43)Mo_7合金具有最高的断裂应变(25.4%)和抗压强度(2.3 GPa)。(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10期)

赵梦杰,靳丽,董杰,王锋华,董帅[9](2018)在《室温变形过程中纯Zn的孪生行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并结合室温力学行为测试,研究挤压、退火及室温拉伸过程中纯Zn的显微组织,讨论孪生行为对纯Zn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Zn挤压及室温拉伸、压缩过程中,{1012}压缩孪生为主要的孪生类型;在纯室温单向变形过程中,{1012}压缩孪生导致了纯Zn明显的拉压不对称性。另外,{1012}压缩孪生变形在晶间发生传递,利用m¢因子值可以评价孪生在晶间传递的可能性,取向接近、 m'值越大的晶粒间越容易发生孪生传递。(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闫通通[10](2018)在《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与义齿清洁剂对室温固化P MMA材料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抗菌方式对室温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比较不同抗菌方式对室温固化PMMA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球磨法将含10%的载银无机抗菌剂添加到牙托粉中并置于球磨机中研磨8 h制成抗菌母料,再将母料内加入不同质量的牙托粉重新研磨稀释成实验需要的浓度。实验所需抗菌剂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室温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镁及镁合金的密度、弹性模量与自然骨接近,作为医用金属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应力遮挡效应;镁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镁及镁合金植入人体后会主动降解,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和经济负担。但是镁合金在生理环境中降解速率较快,导致组织还未完全愈合就丧失了其机械完整性,限制了其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对镁-锡(Mg-Sn)系合金的研究较多,但在Mg-Sn系合金中添加锌(Zn)和钙(Ca)元素并通过轧制变形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开发了新型可降解Mg-xSn-1Zn-0.5Ca(x=1、3、5 wt.%)生物镁合金。本研究结合塑性变形(轧制)和合金化共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了Sn含量对铸态和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优化了Mg-xSn-1Zn-0.5Ca合金中的Sn含量;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体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综合性能更优的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HA/GO)复合涂层,探究了涂层对基体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GO对涂层形貌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Sn含量的增加,铸态Mg-xSn-1Zn-0.5Ca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逐渐增加,耐腐蚀性能逐渐下降;探究了第二相及晶粒尺寸对合金强塑性的影响,揭示了铸态Mg-xSn-1Zn-0.5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发现第二相尺寸及数量对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显着影响。(2)开发了新型Mg-xSn-1Zn-0.5Ca合金的细晶多道次轧制工艺;经过轧制后晶粒明显细化,Mg-5Sn-1Zn-0.5Ca合金的晶粒尺寸达到6.6±1.1μm;随着Sn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第二相数量明显增加,室温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略有增加,延伸率逐渐下降,Mg-1Sn-1Zn-0.5Ca合金的室温延伸率最高可达到15.3%。(3)基于EBSD和SEM的分析,研究了Sn含量对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Sn含量的增加,Mg-xSn-1Zn-0.5Ca合金的再结晶体积分数明显下降,Mg-1Sn-1Zn-0.5Ca合金几乎完全再结晶,其主要原因是细小弥散分布的Mg_2Sn颗粒抑制再结晶和晶粒长大。(4)电化学测试实验和浸泡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着S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说明与晶粒尺寸相比,Mg_2Sn相对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更为显着;并且探究了轧制态Mg-xSn-1Zn-0.5Ca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机制。(5)在综合性能更优的轧制态Mg-1Sn-1Zn-0.5Ca合金表面制备了HA涂层和HA/GO复合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对基体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沉积电压为10 V时制备的HA/GO复合涂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探究了GO对HA晶体形核的影响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力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孙衡,文锦标,林小娉,朱培亮,周兵.Mg-xGd-0.5Y合金的定向凝固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

[2].赵正学.新型镁—锡—锌—钙系生物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及室温力学性能[D].吉林大学.2019

[3].雷维维.包铁纯镁室温等径角挤压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白玉洁,郑康,刘越.Co含量对CB2耐热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9

[5].张瀚文.纳米析出对CoCrFeNiTi_(0.2)高熵合金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6].张海波.Fe-Cr-Ni-Al-Ti高熵合金的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7].刘旭,黄强,王天强,丁浩.碳酸钙形貌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建筑防水.2019

[8].Mehmet,YILDIRIM,M.Vedat,AKDENIZ,Amdulla,O.MEKHRABOV.添加Mo对Fe-50Al显微组织、有序度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9].赵梦杰,靳丽,董杰,王锋华,董帅.室温变形过程中纯Zn的孪生行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10].闫通通.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与义齿清洁剂对室温固化PMMA材料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论文知识图

&T钢室温动态拉伸断口纤维区的SEM形...不同挤压工艺下挤压时效态NZ30K合金...合金200℃峰值时效态合...不同挤压工艺下挤压NZ30K合金200℃时...不同形变温度下Q-P-T未拉伸试样的初...固溶处理态Mg-2.75Nd-xZn-Zr(a)andM...

标签:;  ;  ;  ;  ;  ;  ;  

室温力学性能论文_孙衡,文锦标,林小娉,朱培亮,周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