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不育系论文_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雄性,细胞质,不育系,转录,自交系,家蝇,辣椒。

雄性不育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1](2019)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着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东,骆名瑞,谢兰宇,刘蒙,陈俊长[2](2019)在《粳型水稻叁系雄性不育系中种19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种19A是以MH2003B为母本和MH2005B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保持系,再与MH2003A转育而成的粳型叁系不育系,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中种19A不育性彻底,品质优,分蘖力强,配合力好。介绍了中种19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3](2019)在《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在杂交制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异交率差异显着的两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对其成熟花苞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比较分析,筛选出1925条差异基因,其中1361条差异基因注释到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30个分支中,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864条差异基因注释到KEGG分类的114个代谢通路中,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通路、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13个次生代谢通路,主要为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过对差异显着、富集基因数目较多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到影响花色的基因FLS1,推测花色会影响昆虫对花粉的传播,从而影响异交率。本研究期望有助于解析影响大豆异交率的生物合成通路及明确异交率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强,王英哲,陈晶晶,周仂,徐博[4](2019)在《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microRNA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苜蓿属牧草,利用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相关microRNA的鉴定工作是研究其分子机制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培育的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GN1A及其同型保持系MSGN1B的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MSGN1A及MSGN1B在花药发育阶段的鉴定差异表达microRNA以及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结果表明:共计检测到1 478个miRNA,其中known miRNA 1 351个,novel miRNA 127个;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 130个,包括90个上调表达的miRNA和40个下调表达的miRNA;差异表达micro RNA靶基因主要涉及的通路有:"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信号生物过程"、"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氧化磷酸化"和"淀粉蔗糖代谢"等。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的功能主要是调控花药的发育,其次是调控花期以及信号传导,而差异表达microRNA靶向的转录因子中多为控制花期、花药发育和信号传导等过程的因子,对不育系的败育起到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丽芳,赵艳,廖春方,钱绍方,桂宝林[5](2019)在《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离体快繁体系,为开展万寿菊育种研究和杂交制种打下基础。【方法】以4个色素万寿菊母本资源(B_(1-1)、B_(1-3)、B_(1-4)和B_(nm))雄性不育株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以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建立适宜色素万寿菊离体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各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株再生能力均较以茎段为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排序均为B_(1-3)>B_(1-1)>B_(nm)>B_(1-4);适宜B_(1-3)和B_(1-1)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 mg/L 2,4-D+0.5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诱导率分别为99.2%和95.3%;适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 mg/L 2,4-D+2.0 mg/L 6-BA,其中B_(1-3)和B_(1-1)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81.4%和80.1%。萘乙酸(NAA)与玉米素(ZT)组合诱导4个不同色素万寿菊的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普遍高于NAA与6-BA组合,其中B_(1-3)叶片和茎段的愈伤组织在MS+1.0 mg/L NAA+3.0 mg/L ZT中的不定芽分化效果较佳,分化率分别达72.5%和57.7%。适宜色素万寿菊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其中B_(1-3)和B_(nm)的生根率均达100.0%;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5.0%。【结论】叶片是诱导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系植株再生的良好材料,B_(1-3)是获得色素万寿菊离体培养雄性不育植株最佳的母本资源;建立的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离体快繁体系可为其育种研究和杂交种种子生产提供资源保障。(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婧柔,邵贵芳,王姣,张水,杨婷玉[6](2019)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CaATP9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克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CaATP9及其表达情况,为研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依据。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同型保持系9704B为试验材料,研究CaATP9的一级结构在2个材料之间的差异和RNA编辑现象,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CaATP9的一级结构在2个材料之间没有差异;CaATP9在转录过程中存在5个C→T的编辑位点,导致4个亲水性氨基酸(DNA模板)变换成4个疏水氨基酸,增强了蛋白质的稳定性;CaATP9在辣椒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繁殖器官中的表达量要普遍高于营养器官;在花蕾发育过程中,胞质雄性不育系中CaATP9的表达量与同型保持系存在差异,推测这种表达差异导致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能量供应紊乱,影响小孢子的正常发育而表现不育。(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郝苗苗,阳文龙,张爱民[7](2019)在《多组学分析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机理研究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中K-CMS,T-CMS,V-CMS已有较多报道,如1991年报道了小麦T-CMS中orf256可能为不育基因;K-CMS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已于2011年公布。然而,关于AL-CMS的不育调控机制还未见报道。本课题以AL-CMS为研究材料,利用多组学技术手段对小麦AL-型不育系(ALS)和保持系(ALM)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解析小麦AL-型的不育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依据。通过I2-KI染色和石蜡切片发现不育系ALS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且完全败育;ALS和ALM线粒体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发现了50个候选基因,为不育基因的发掘奠定了基础;转录组测序发现,在小麦花药发育早期有112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584个基因下调表达,538个基因上调表达。对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电子传递链、蛋白二聚化等功能;蛋白组测序发现,在小麦花药发育早期ALM和ALS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466个,其中239个蛋白丰度降低,227个蛋白丰度增加,主要功能富集在对刺激的响应、生物调控、解毒作用等方面。上述差异表达的基因或蛋白GO功能富集到的一些通路,均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雄性不育,为后续的不育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赵云哲,任金涛,王新亮,刘晓霞,何品[8](2019)在《一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减少玉米制种人工去雄用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特性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既可提高杂交种纯度,又能减少人工去雄用工,是玉米育种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以往研究表明,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稳定,是利用雄性不育配制玉米杂交种的主要类型,但恢复系难选,导致叁系配套的品种不多,生产中应用的面积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国种质的不断改良扩增,现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化,试验用一批现代自交系对一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研究当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及选育优势杂交组合的效率。结果表明,测交组合完全恢复的占16.95%,部分恢复的占66.95%,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的占1.77%,未出现完全恢复而产量又超过郑单958的组合。由此表明,现代自交系对C型雄性不育完全恢复的概率与前人研究报道的稍有提高,选育育性完全恢复、产量超标(对照品种)、无严重缺陷的优势组合效率仍较低;进行不育性育种,育种者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冉东生,冯秋影,王一丹,崔成日,徐启江[9](2019)在《网室内家蝇和红头丽蝇为洋葱雄性不育系授粉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2016A’和自交系‘T609C’为试材,采用家蝇、红头丽蝇、人工和自然授粉方式,研究了网室内洋葱雄性不育系授粉效果,以期为提高洋葱F1种子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苍蝇的授粉行为相似,工作时长没有显着区别,在网室内的活动时间大约为7h,与洋葱小花开放时间基本吻合,单花停留时间为2~3s。与自然授粉相比较,苍蝇授粉显着提高杂交洋葱母本的结籽率、千粒质量和发芽率。与人工授粉相比较,苍蝇授粉仅显着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发芽率无显着差异。家蝇与红头丽蝇授粉后的3项指标分别为80.98%、4.41g、88.43%和78.22%、4.45g、87.94%,差异不显着。家蝇传粉效率略优于红头丽蝇。(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1期)

孙国胜,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10](2019)在《单籽鉴定法筛选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恢复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简化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春季以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作为母本与210个自交系进行杂交,当年秋季将得到的F1种子随机取2粒饱满的种子进行单籽法筛选,至开出3朵花后开始鉴定其育性;第2年春季进行大田播种鉴定,鉴定内容与单籽鉴定法相同。结果表明:2种鉴定方法鉴定结果相近,单籽鉴定法及大田鉴定筛选出的恢复系占总试验材料的百分比分别为24.8%和24.3%,单籽鉴定法较大田鉴定法能够大量节省鉴定用地,节省近9个月鉴定时间,并且节省鉴定费用。(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种19A是以MH2003B为母本和MH2005B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保持系,再与MH2003A转育而成的粳型叁系不育系,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中种19A不育性彻底,品质优,分蘖力强,配合力好。介绍了中种19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雄性不育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杨东,骆名瑞,谢兰宇,刘蒙,陈俊长.粳型水稻叁系雄性不育系中种19A的选育[J].福建稻麦科技.2019

[3].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4].郭强,王英哲,陈晶晶,周仂,徐博.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microRNA的鉴定[J].草地学报.2019

[5].吴丽芳,赵艳,廖春方,钱绍方,桂宝林.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J].南方农业学报.2019

[6].张婧柔,邵贵芳,王姣,张水,杨婷玉.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CaATP9的克隆与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9

[7].郝苗苗,阳文龙,张爱民.多组学分析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8].赵云哲,任金涛,王新亮,刘晓霞,何品.一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冉东生,冯秋影,王一丹,崔成日,徐启江.网室内家蝇和红头丽蝇为洋葱雄性不育系授粉效果的比较[J].北方园艺.2019

[10].孙国胜,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单籽鉴定法筛选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恢复系[J].蔬菜.2019

论文知识图

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染色体"(a)二倍体(Z...和SCS48扩增四倍体万寿菊的电泳结...不同季节万寿菊和孔雀草杂交结实率杂交种子生产策略(Gils,etal.,2008)一3.花粉发育过程中发生败育的可能阶段...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

标签:;  ;  ;  ;  ;  ;  ;  

雄性不育系论文_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