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印痕论文-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

接触印痕论文-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印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准双曲面齿轮,失配,轮齿接触分析,敏感性分析

接触印痕论文文献综述

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1](2019)在《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安装误差。本文旨在建立考虑多种安装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啮合模型,对齿轮副啮合印痕特征(齿面分布位置、大小和方向)进行参数化建模,精确评价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以及研究降低接触性能对安装误差的敏感度的方法,为准双曲面齿轮副的加工和安装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1.对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印痕进行精确的参数化建模;2.建立考虑轴交角误差、偏置距误差以及大小轮轴向误差的齿轮副啮合分析模型;3.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度综合评价模型;4.通过优化齿轮加工参数,在齿轮副设计环节实现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度的降低。方法:1.对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和齿面接触印痕进行参数化建模,推导出表示接触印痕大小、方向和齿面分布位置的解析表达式(公式(1)~(3));2.建立考虑4种安装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副啮合分析模型(公式(4)~(11)),得到不同安装误差对啮合印痕的影响(图5~7);3.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副安装误差综合敏感度优化模型(公式(15)),并基于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图14)实现齿轮副安装误差敏感性的降低(图8)。结论:1.四种安装误差对准双曲面齿轮啮合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轴交角误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偏置距误差,而大小轮的轴向安装误差的影响最小,因此安装齿轮副必须注重轴交角及偏置距的安装精度。2.通过降低齿轮副安装误差综合敏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对装配误差的敏感性;在齿轮副设计环节加入安装误差敏感度分析,优化机床加工参数,对装配后的啮合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3.考虑安装误差的轮齿接触分析模型能够得到不同安装误差对啮合印痕及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是一种对失配状态下的准双曲面齿轮副进行无载啮合分析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6期)

王瑞欣,杨超,弓宇,刘红旗,张敬彩[2](2018)在《齿轮齿廓变形规律、传动误差和接触印痕的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渐开线齿轮的LTCA分析,获得轮齿的受载变形/刚度变化曲线;采用切片法研究了齿宽方向鼓形修形与齿轮错位对啮合刚度的影响,提出了齿廓啮合变形曲线的便捷分析计算方法,进而获得了包括齿廓修形、齿宽修形在内的齿轮传动误差曲线和接触印痕图,这对齿轮传动误差和接触状态分析和修形优化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并通过Romax商业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5期)

门志远,李林宏,张耀辉[3](2017)在《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面积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目测法"定性分析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的不足,利用高清摄像头采集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图像,使用Matlab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箱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面积占比。通过实例获取接触印痕面积占比与安装距的关系,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苏宇龙,徐敏,赵兴龙,张宝锋,李旗[4](2017)在《考虑安装误差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印痕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面接触印痕是衡量齿轮啮合质量的重要指标,安装误差的不可避免使得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往往偏离最初设计。为了探索安装误差对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印痕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齿轮啮合原理,以一对弧齿锥齿轮副啮合为例,建立了弧齿锥齿轮切齿加工数学模型,推导了大小轮理论齿面方程,分析了小轮轴向安装误差、大小轮轴间距和轴交角误差对齿面接触印痕的影响,对弧齿锥齿轮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姚雪,裴广倩,童贻刚,罗亚平[5](2016)在《宏基因组16Sr 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在手接触印痕检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接触DNA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从犯罪现场作案人接触的客体上,能够提取并检测出DNA,但是成功率较低。原因是人手接触物品而遗留在客体上的DNA含量多为痕量,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存在诸多方面的困难。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揭示了人类皮肤微生物组多样性极其丰富,使得分析皮肤印痕中微生物群落的DNA成为可能。介绍人类皮肤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人类手掌面皮肤上、手印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结果,提出将该技术应用于侦查办案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江平,刘光磊,张瑞庭,鲁锐[6](2015)在《航空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高度的一种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弧齿锥齿轮副的振动与噪声,提升接触齿面的承载能力,从可制造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传动误差曲线优化的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高度的设计方法。依据给定齿面参考点处的啮合性能,采用局部综合法设计小轮加工参数。进行轮齿接触分析,以轮齿接触分析得到的传动误差曲线与预置的对称型传动误差曲线之差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高度的一种控制方法,对传动误差曲线进行优化。量化地分析优化后传动误差曲线的交点与齿面接触印痕高度间的关系。以某型航空弧齿锥齿轮副为对象,采用上述方法获得了齿面接触印痕的高度值。研究发现,传动误差曲线的弯曲程度与齿面接触印痕高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当传动误差曲线的二阶导数在0.01~0.10范围变动时,小轮和大轮齿面接触印痕高度对应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035~1.812 mm和1.969~1.724 mm,相对变动量分别达10.96%和12.44%。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可制造的齿面接触印痕高度。(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杨宇,刘秀海,郑凯,刘鲁[7](2013)在《基于接触印痕的航空球轴承轴向力分析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角接触球轴承是航空发动机常见的一种轴承类型,通常用作主轴推力球轴承。航空发动机转子轴向力通常较大,掌握其所承受的实际轴向载荷对于轴承的优化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目前工程上常用测量腔压法和应变电测法,由于分别存在测量误差大、改装和测试费用高的缺点,不能够获得大量数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通过接触印痕求解轴向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器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能够为工程应用获得大量的参考数据,节省了大量经费。(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5-25)

周毅,胡晓东[8](2012)在《如何使用啮合印痕法调整锥齿轮副的接触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啮合印痕法,即根据锥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两齿轮轮齿齿面相互接触出现的印痕情况来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方法。用这一方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先将锥齿轮副安装好,并按规定调好轴承紧度和轮齿啮合间隙,再在主动锥齿轮每隔3~4个轮齿的凹面上涂以红印油,然后在对从动锥齿轮略施压力的情况下,按前进方向转动主动锥齿轮,待从动锥齿轮的凸面印上印痕后,查看该印痕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印痕情况通过将主动或从动锥齿轮向里或向外移动来调整。调整方(本文来源于《汽车运用》期刊2012年11期)

梁大仲[9](1986)在《大螺旋锥齿轮的挠曲与接触印痕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螺旋齿轮均需经过渗碳淬火的处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挠曲变形,尤其是大螺旋齿轮的变形较大。无论采用何种热处理方法(目前采用渗碳空冷加热压淬),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形。热处理所引起的齿轮变形可分为外挠、内挠及椭圆等叁种情况(均属几何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形都会影响齿轮接触印痕的变化,且有密切的联系。故本文就工件的几何形变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艺师》期刊1986年11期)

黄骧洪[10](1986)在《用光学干涉计量术研究凸度滚子的接触印痕》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受压滚子的接触应力可用着名的赫芝公式计算,但是对于两个不等长的滚子其接触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接触线的两端存在着最大的应力,它是失效的根源。凸度滚子将能使应力重新趋于均布。用光学干涉计量术检测凸度滚子的接触印痕可以对凸度值测量,精度达0.295微米。(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1986年03期)

接触印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渐开线齿轮的LTCA分析,获得轮齿的受载变形/刚度变化曲线;采用切片法研究了齿宽方向鼓形修形与齿轮错位对啮合刚度的影响,提出了齿廓啮合变形曲线的便捷分析计算方法,进而获得了包括齿廓修形、齿宽修形在内的齿轮传动误差曲线和接触印痕图,这对齿轮传动误差和接触状态分析和修形优化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并通过Romax商业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印痕论文参考文献

[1].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印痕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2].王瑞欣,杨超,弓宇,刘红旗,张敬彩.齿轮齿廓变形规律、传动误差和接触印痕的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18

[3].门志远,李林宏,张耀辉.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面积的定量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

[4].苏宇龙,徐敏,赵兴龙,张宝锋,李旗.考虑安装误差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印痕仿真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7

[5].姚雪,裴广倩,童贻刚,罗亚平.宏基因组16Sr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在手接触印痕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江平,刘光磊,张瑞庭,鲁锐.航空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高度的一种控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5

[7].杨宇,刘秀海,郑凯,刘鲁.基于接触印痕的航空球轴承轴向力分析及试验验证[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周毅,胡晓东.如何使用啮合印痕法调整锥齿轮副的接触区[J].汽车运用.2012

[9].梁大仲.大螺旋锥齿轮的挠曲与接触印痕的关系[J].机械工艺师.1986

[10].黄骧洪.用光学干涉计量术研究凸度滚子的接触印痕[J].机械设计.1986

标签:;  ;  ;  ;  

接触印痕论文-Xiao-le,WANG,Jian-wei,LU,Shi-qin,YA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