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

    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

    王平[1]2003年在《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对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rum(Trinius)Link)这一北方优良牧草在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以及种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研究。首先比较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各学者对野大麦及其所在属——大麦属的分类、地理...
  • 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

    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

    刘译泽[1]2017年在《东宁市西山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本就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貌的独特性成就了人们对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情感,亲近山水,寄情其中成为人们转换生活节奏,舒缓身心压力的方式。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环境质量逐渐得到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城市山地公园的规划建...
  • 河北坝上土壤风蚀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

    河北坝上土壤风蚀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

    胡立峰[1]2003年在《河北坝上土壤风蚀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风蚀沙化不但影响风蚀地区农业生产,也威胁着下风地区环境安全。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从2002年至2003年的3月~5月,在坝上地区的大风季节,进行了各种覆被类型下土壤输沙量的实地监测,当地主栽作物进行了生产力的比较。从改...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

    杜丽娟,柳长顺,王冬梅[1]2004年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文中指出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较系统、全面地核算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环境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制氧价值、景观游憩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价值)和实物价值(包括林地价值、林木和果品价值)...
  • 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

    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

    申玉春[1]2003年在《对虾高位池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对虾健康养殖实验场、湛江市乾塘对虾生态养殖场分别对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高位池(higher-placeponds)生态环境特征、池塘水体悬浮有机物的定量方法、多池循环水对虾生...
  •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叶莎莎[1]2003年在《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文中研究表明禅宗美学思想中并无现代美学诞生以来的内在学术理路,也很少正面论述美学问题,然而在阐发其存在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时,却透示出了丰富的美学意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禅宗美学对人精神自由的深切关注,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它贡献于中...
  • 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重构

    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重构

    张黎平[1]2003年在《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终极目标是重构我国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从而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我国现行动物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尽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动物保护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为了寻求动物保护陷入困境的成因,笔者对现行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
  • 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

    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

    王东升[1]2003年在《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西走廊因丝绸之路而名扬古今中外,以城镇为发展极核、以城镇体系为骨架的整体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新世纪,新机遇。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象一次次浪潮滚滚而来,河西城镇何去何从倍受世人瞩目。本论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耦合界面,以城...
  • 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张芳芳[1]2007年在《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提出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工程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重要切入点,是扭转该区域生念环境恶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这也是退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 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

    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

    马静[1]2003年在《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形势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受资源、市场和环境的多重约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关注食物安全卫生以及中国加入WTO绿色壁垒的出现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等新形势的出现,使得发展绿色食...
  • 绿色食品发展及产业化政策研究

    绿色食品发展及产业化政策研究

    靳明[1]2006年在《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扩展、提升与系统化,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
  • 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高红艳[1]2003年在《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人们的旅游消费,已从单纯的观光娱乐转变为追求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旅游开发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
  • 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

    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

    段文博[1]2009年在《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战后,日本在资源约束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其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
  •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例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例

    陈开圣[1]2003年在《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提出了“数字国土”工程,这是继“数字地球”概念之后的又一大信息化工程,表明资源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 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

    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

    孙宏图[1]2015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要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趋向多重化、生态化和人性化,以发挥环境艺术对于人们精神生态协调和治疗的双重功能,真正实现人与艺术、自然和精神高效整合的精神生态建设。精神生态直接...
  • 白洋淀区域环境问题研究

    白洋淀区域环境问题研究

    姜海[1]2003年在《白洋淀区域环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认真解决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问题实质又是一个经济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又只有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得到解决。这就是解决环境...
  •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

    白晓永[1]2007年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理论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总面积42.62万km2,其中又以黔、滇、桂3省(区)最为集中,其裸露和覆盖的喀斯特面积达32.06万km2,占3省(区)土地总面积的39.71%。该区域总人口超过1亿,居住着48个少数民族的2000万人...
  • 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

    徐琳瑜[1]2003年在《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整合性与系统性的特征。在这个系统中,人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人群及其活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而资源与环境是维系和支持这个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的发展建立在...
  • 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朱东红[1]2003年在《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晋西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长期以来,在气候...
  •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

    杨世伟[1]2003年在《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型的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水土流失综合评价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它对于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