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

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

马静[1]2003年在《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形势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受资源、市场和环境的多重约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关注食物安全卫生以及中国加入WTO绿色壁垒的出现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等新形势的出现,使得发展绿色食品成为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也赋予了研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分析我国及世界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入手,结合我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我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对策、措施。

李显军[2]2005年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应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经验,深入探讨绿色食品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推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促进措施,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探讨,取得了如下结果: 理论研究结果:1) 提出了国家层面按照自然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利用物质循环生态工程,进行绿色食品产业设计的原则;农户小规模生产走向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公司+农户”“合作社”“集团公司”等发展模式。2) 提出了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将生态环境价值纳入到绿色食品生产体系中,有价使用,制定绿色食品产品的合理价格。3) 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和主导产业带动等形式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充分利用绿色食品产业对环境的修复功能,国家从政策层面应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环境作出的贡献进行补偿。4) 农产品认证一般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原则;起着信息对称作用;信誉担保和公平交易作用;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民商品意识的作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制度基础: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满足国内外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 绿色食品认证管理体系研究结果:1) 构建了以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准和储藏、运输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构成的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从土地到餐桌,实施环境监测、投入品控制的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构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食品检测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等网络化的组织系统;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相结合的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为特征的认证管理体系。2) 绿色食品认证体系建设经历了“打好基础、稳步推进、加速发展、规范运行”的四个阶段。 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结果:1) 绿色食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叁增”关系更加紧密。2) 首次提出了划分绿色食品优势产品、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区域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划分了绿色食品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以及优势产业区域。3) 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模式”;绿色食品产业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案例研究结果:1) 庆安县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推动其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两种基本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收增加等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 草原兴发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一推广“羔羊当年育成出栏产业化”模式,通过公司+牧户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牧户的收益,加快了脱贫致富的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并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3) 黑鱼泡子村在翁牛特旗政府支持下,通过制度创新,开创了行政村整建制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农民职工化进程,为解决叁农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冯方祥[3]2013年在《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产业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呼伦贝尔自然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大,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引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系统深入地研究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有助于拓展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可为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减少资源消耗和加快草地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呼伦贝尔绿色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入户调查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采用SWOT分析、层次分析(AHP)、生命周期评价和情景分析等方法,探讨绿色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的阶段、评价农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并最终实现呼伦贝尔绿色产业的优化布局和政策建议的制定,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对呼伦贝尔市现有产业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2000年以前经济发展较为缓慢,GDP增长率平均值仅为6.8%,2000年超过10%,2003年以后GDP增长率稳定在20%左右,表明呼伦贝尔步入快速发展期;从GDP分配而言,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先降后升,第叁产业先升后降,体现了呼伦贝尔市特色旅游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时间不一致性。2)对于呼伦贝尔发展绿色产业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发展绿色产业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多样,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态势向好、绿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但是,也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和人才队伍薄弱等劣势,经受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市场发育不足等威胁。3)基于AHP的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评价显示: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的综合指数为59.97%,表明呼伦贝尔绿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十二五”期末目标仍有一定量的差距;在单项指标中,决定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的叁大指标中,污染控制指标的发展综合指数最高,为107.5%,经济发展指标、绿色食品发展的综合指数紧随其后,分别为82.6%和34.19%,其中绿色食品的发展综合指数最低,表明呼伦贝尔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4)在呼伦贝尔农业发展中,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呼伦贝尔春小麦、有机小麦、黄豆和春玉米的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农作物能源消耗主要发生在氮肥、农药生产的农资生产阶段;在各种潜在的环境影响方面,以富营养化最为严峻;含氮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是种植业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在工业领域实施清洁生产、加快产业绿色化进程,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是降低能耗和缓解环境影响的关键。5)对呼伦贝尔绿色产业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基地面积递增20%、化肥施用量减少15%、绿色畜产品增速60%、草原退化面积减少7.5%、经济增长递增12.5%比较符合现在的增速,为最优方案。即:5年后呼伦贝尔市绿色基地面积将达到1410万亩,绿色食品产值达到48.6亿元,绿色牛总数达到597718头,绿色羊总数达到4200663只,绿色奶产量为791898吨。综合考虑呼伦贝尔市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绿色产业情景分析,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提出了叁区一带的布局模式:即高平原草原持续高效牧业区、山地森林生态型特色产业区、丘陵平原优质高产高效农牧结合区和滨洲铁路沿线城郊型绿色产业带。6)为实现最优发展情景,除国家层面已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外,还需构建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宏观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并且进一步加强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为领头人的引导和协调体系、科技投入支撑体系、人才队伍和服务支撑体系,制定绿色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和绿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冯静蕾[4]2004年在《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探求能够实现内蒙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开发和发展方式。绿色产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新世纪导向型产业,它的兴起为内蒙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对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绿色产业的基本理论入手,对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方面,内蒙古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和良好生态环境及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也面临着环境恶化、绿色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等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挥优势,改造劣势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为绿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黄志富[5]2010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优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着眼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入手,随着资源过渡消耗和环境严重破坏,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发达国家和高端地区食品消费的主流,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保护的道路,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逐步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已成为经济学热点问题。大兴安岭林区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由于可采森林资源日渐枯竭,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就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重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优良、林下资源富集与市场需求旺盛的绿色食品产业,就成为大兴安岭地区推进经济转型的首要选择。研究认为优势产业是某区域内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特色,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率,易形成产业集群,并能够体现、巩固和创立地区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中比较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是优势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优势产业可以分为比较优势明显、竞争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和比较优势明显、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优势产业两种类型。发展优势产业就是要强化比较优势,发展竞争优势,促进外生比较优势向内生比较优势转化,促进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化生产要素转化,使生产要素、需求、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竞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等因素配合处于相对最优状态。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属于比较优势明显、竞争优势不明显类型的优势产业。提出发展优势绿色食品产业,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前提的“产、销、物”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一是实施循环经济构建大兴安岭生态产业区,并将绿色食品定位在寒温带森林食品和林间绿色食品、健康食品,使比较优势得到强化,积累战略性资源。二是完善“钻石体系”,实施以生态区建设为前提、构建以合作竞争为保证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首先在各大城市分别建立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食品批发(配送)市场、研发中心和专卖店,形成生产加工者在销售环节上的集聚,把其作为切入点,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快速形成,提升竞争优势。叁是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视为一个经济区——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经济区,甚至可以把俄罗斯的寒温带森林视为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经济区的国际延伸,解决资源承载力对大兴安岭绿色食品产业规模的限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谢美娥[6]2004年在《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运用了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探讨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 全文围绕探讨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而展开,共分六个部分: (1) 引言 简要介绍了绿色食品的概念、特征和产业政策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 (2) 福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义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福建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福建发展创汇农业;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3) 绿色食品产业特性与产业政策作用领域 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依据有:“市场失灵”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结构转换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绿色产业特性包括: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是弱质产业,政府有扶持的必要:是安全食品产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发展前途来看,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战略产业;属于环境产业范畴,是广义环境产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秩序混乱,需要政府有效管理。 (4) 福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福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总量已有一定规模;组织体系较完善;产业化进程加快;各地扶持力度加大: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宏观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调控机制;在过程管理方面,还无法实行有效的全程绿色管理:在技术支撑方面,还缺乏专门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在市场营销方面,市场开拓滞后:在未来形势方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资源开发方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方式不当。 (5) 福建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七个因素角度,分析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为福建省绿色食品产业扬长避短提高产业竞争力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应重点克服的障碍因子。区位因素优越,交通尚可,信息化程度较高,对外经济联系较强;人口因素较不利,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科技人才少,高科技人才不足:经济因素中,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有利,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但食品工业发展滞后;科学技术因素中,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闽台技术合作优势,具有发展机遇—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示范由福建承担,但总体科技竞争力单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有效需求不足;自然因素比较好,生态环境优越、特色生物资源丰富,但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危及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政策因素中,政府十分重视,各地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受总体投资环境的影响,如福建高科技产业政策缺少吸引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缓慢,在吸引资金、人才等发展因素中较不利;创新因素比较不利,教育投资不足,人力资本积累有限,创新能力与全国差距较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足。 (6)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构想提出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在产业组织政策中:提出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强化管理体制,健全绿色食品管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绿色食品消费环境;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绿色食品市场。在产业结构政策中,指出要发展与绿色食品产业密切相关的绿色农业、环境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绿色物流业。在产业布局政策中,讨论了福建全省9个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布局问题,指出其发展重点和战略思路。在产业技术政策中,探讨了福建绿色食品产业技术政策的技术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对策措施。

杨志燕[7]2008年在《邵武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追求健康、安全的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我国加入WTO“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发展绿色食品成为应对挑战的有力途径。省内外许多地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邵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如何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邵武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对邵武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县域经济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发展,只有通过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来发展,对县域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邵武产业布局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邵武这样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邵武的资源要素禀赋和产业导向等,研究提出了邵武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布局。研究厘清提出,邵武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把握住叁个重点,即“抓特色、搞精深、打品牌”。围绕研究提出的邵武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路,从产业系统发展的几个主导因素出发,研究从政府引导扶持、企业经营带动、社会方面支撑等叁大层面,分别提出了关于推动邵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朱佳萍[8]2007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土质恶化和食品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日益突出的全球性话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发展绿色食品能够促进生态环保、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率先开展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经过16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优势和潜力,加快绿色食品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区域农业的规模和质量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对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为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为黑龙江省及各级政府制定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关政策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对策,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设定了主题研究框架和实证研究框架,以农业产业化理论、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居民食品消费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和区域产业化竞争优势理论作为绿色食品的理论研究基础,从黑龙江省的实际出发,第叁章在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着重应用统计学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调查数据,从产品数量、产品结构、企业现状、基地建设、地域分布、营销市场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给出了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结论。第四章里,在研究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框架下,对黑龙江省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提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的基础优势和目前机遇。在第五章里,着重从研发、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指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通过上述系统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加快区域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第六章中,依据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目标,提出八条对策和建议:(1)明确发展重点,进行合理布局;(2)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3)提高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水平;(4)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质名牌产品;(5)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管理体系;(6)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农企利益共享机制;(7)开发绿色特色资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8)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文章最后的结论与讨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说明。

罗旭[9]2015年在《呼伦贝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呼伦贝尔市是我国新兴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有着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从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做好产业规划、政策引领、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认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扶持龙头企业,抓好试点,推广产业模式,深入挖掘绿色食品产业的潜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该文就呼伦贝尔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推动当地绿色食品产业稳步发展。

任刚[10]2009年在《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文中提出作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绿色食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培育绿色食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是实现绿色食品价值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产业有了跨越式发展,内蒙古幅员辽阔,生态优良,特别适合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内蒙古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90亿元,不少绿色食品还走入了奥运餐桌。本文运用SWOT研究法分别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很有针对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区域的发展上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论,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对论文的讨论背景和基本框架作了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第叁部分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问题进行SWOT研究法研究,具体的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来阐述,试图全面地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状况加以剖析,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D]. 马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2].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 李显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3]. 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 冯方祥.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4]. 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D]. 冯静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5]. 大兴安岭地区优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黄志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6]. 福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谢美娥. 福建农林大学. 2004

[7]. 邵武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杨志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8].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D]. 朱佳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9]. 呼伦贝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罗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0]. 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D]. 任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标签:;  ;  ;  ;  ;  

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