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融券交易者是否知道更多信息?——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事件研究

    融资融券交易者是否知道更多信息?——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事件研究

    论文摘要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对中国A股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研究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在异质信念和较高交易成本的情形下,会驱赶噪声交易者,使得交易更多来自于知情交易者。然而,国...
  •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文献综述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文献综述

    论文摘要融资融券交易实质上是保证金交易,而保证金交易又具有一定的杠杆性质,因此,融资融券也可认为是杠杆交易,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买到更多的证券或通过融券卖出更多证券,以...
  • 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的结构演变与市场影响

    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的结构演变与市场影响

    论文摘要基于融资融券标的扩容视角,本文深度挖掘了历次两融标的扩容的结构演变及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结果表明,两融扩容标的由侧重主板蓝筹标的向稳主板蓝筹标的、倾向中小板与创业板高成...
  • 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市场投机还是套利?——基于投资者情绪定价视角

    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市场投机还是套利?——基于投资者情绪定价视角

    论文摘要引入融资融券制度的目的在于完善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市场效率。然而,融资融券所提供的杠杆交易和做空机制在给市场带来套利机会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机会,基于此,有必要探...
  • 卖空与企业避税:基于融资融券的准自然实验

    卖空与企业避税:基于融资融券的准自然实验

    论文摘要以融资融券试点与扩容作为卖空限制减少的外生事件,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全面研究卖空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组公司,允许卖空公司的避税程度更低,管理层持股...
  • 卖空机制与审计师选择——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

    卖空机制与审计师选择——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

    论文摘要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
  • 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

    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

    论文摘要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旨在引入卖空机制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但是两融的实际交易数据却显示,相较于融资交易,融券交易仅占两融交易...
  • 融资融券制度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融资融券制度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效应,同时探讨了当资本结构低于或高于目标水平时,卖空机制的引入...
  • 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制度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制度研究

    廖士光[1]2007年在《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价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动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微观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流动性概念与构建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证券价格差异的流动性模型,提出流动性价值(LVA)概念,并利用中国证券市...
  • 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张一凡[1]2017年在《DF证券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证券行业应用越来越广,网络开户、手机开户等新型服务的不断推出,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摆在证券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融资融券业务作为最早开始试点的证...
  •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理性预期还是噪声交易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理性预期还是噪声交易

    于全辉[1]2009年在《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价格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正是伴随着对传统金融理论中的“异常”现象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孕育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