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一种比较法的方法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一种比较法的方法

    朱勇[1]2003年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限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揭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出发,概括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基本特征。文章通过对理论界各种关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评判的梳理,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依据。这是我们研究法官自由裁量权范围和限度的前提和基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
  •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

    王文晓[1]2003年在《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重构设想》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重构》依据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现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人证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对证人证言的质证及采信和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提...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

    肖建华[1]2001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文中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现行诉讼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不能给予受害者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冲突虽然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性大于相异性,所以协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内...
  • 试论中国审判制度改革

    试论中国审判制度改革

    孙玉雷[1]2008年在《试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文中提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是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开端。本文对晚清改革的原因、内容、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数据,总结改革对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推动的作用,并分析了改革失败的原因,使人们对晚清改革有一个新的认识,希冀能为当代的司法体制改革提...
  • 网络传输行为对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冲击及其解决

    网络传输行为对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冲击及其解决

    李国华[1]2003年在《网络传输行为对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冲击及其解决》文中研究表明因特网的发展使得网络传输行为在交往中越来越普遍,由此产生的涉网案件也越来越多。传统管辖模式往往以当事人的住所、国籍、财产、行为、意志以及出现的事实等地点作为确定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的依据,空间的全球化、虚拟化、非中心...
  • 民事司法改革论纲

    民事司法改革论纲

    杨小利[1]2017年在《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论纲》文中提出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一直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线索。本文以证据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历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为主线,对20多年来证据制度改革进行总结。从证据制度的体系、框架、内容等方面看,民事证据制度改革经历了初步建立阶...
  •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司法处理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司法处理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

    余淼[1]2003年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司法处理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医疗损害纠纷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因此,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的角度对医疗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正确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公平合理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
  • 律师与司法公正

    律师与司法公正

    季卫良[1]2003年在《律师与司法公正》文中提出本文对律师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本文作者从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角度,对司法公正的含义、内涵(即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作了一定描述,突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从西方律师制度的起源发展,突出律师职业在促进司法乃至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中国律...
  • 论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

    廖芷艺[1]2016年在《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对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域外刑事再审启动程序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中适合我国法制发展的部分,尝试为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提出有益构想。全文分为五部分。引言,通过对近年来不断被媒体曝光的刑事冤假错案进...
  •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

    韩旭[1]2017年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分流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导致了目前司法领域案件大量增加、司法纠纷与日俱增的现象。而司法资源特别是法院人员的有限,大大增大了诉讼压力,加大了司法审判的负担。同时,部分司法程序较为繁琐,导致很...
  •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徐德臣[1]2015年在《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理学认为,责任既是制度存在的结论性证据,也是维持制度存在的现实力量。但在权利话语时代,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似乎从来没有在民事诉讼制度的成长中找到与这种地位相称的存在感,并始终徘徊在民事诉讼法学的主流研究视野之外。而程序性制裁作为一种特殊...
  •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钱玉文,沈佳丹[1]2018年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司法认定》文中指出在司法实务中,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重大损失"存在多种认定模式。其中,"非法获利模式"的适用最为普遍,但是该模式易混淆民刑的相关判断标准。相比较而言,"利益损失模式&...
  •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

    冯林林[1]2007年在《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行政诉讼对所有行政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缺乏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这一简便、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时至今日,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设立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本文研究的目的,正是希图透过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全面分析,提出对其制...
  • 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

    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

    张海燕[1]2012年在《论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刑事二审审理方式是第二审法院审理刑事二审案件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式。刑事二审审理方式与刑事审判模式具有内在联系,刑事审判模式决定刑事二审审理方式。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当事人主义刑事审判模式,追求审判程序的正当性,注重对双方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