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

郭靖[1]2006年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当前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学法,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相互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生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一项需要长期且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以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化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为理论研究基础,广泛阅读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收集了大量关于合作学习的各种评价量规。以作者前期所开展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为经验基础,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及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经过对所搜集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进行分类整理,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出各项评价指标,建立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主开发的评价工具,实施网络环境下互动式的合作学习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调动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小组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绩效,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能够起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合作学习的内涵;以网络为载体的评价方式,是未来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最后,本文作者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张诗雅[2]2015年在《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问题领域的有效学习指导策略,从单向度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全方位研究,并注重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路向和过程展开研究。课堂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原动力和目标诉求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学、会学和乐学的基础之上,而能学、会学和乐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以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为根本宗旨,并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提供策略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追求。本研究的展开基于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一条为暗线,即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牵制有效学习指导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的提出直接服务于教师课堂指导实践,进而作用于课堂学习并促成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因此,论文的研究逻辑和框架包括绪论、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的关系、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建构、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归因、学习指导的针对性策略设计与建构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及有效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和界定了“有效学习”、“学习指导策略”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了课堂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之间的影响关系。2.通过对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型、有效学习整合设计模型、学习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学生“主动”学习模型的系统分析、对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合理整合,提出了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该参照系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上述五个维度分别由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案、获取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评估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协作角色、服务角色、II领导角色、协调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总时间、分配时间、调整进度、目标导向、资源驱动、方式维持、成果反思、评估学习资源利用率、评估学习方式可行度、评估学习进展度和评估学习目标达成度等30个度量标尺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该参照系的指导项目以有效学习结构为依据,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和相应的30个度量标尺构成。4.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于2014年9月对问卷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信度分析,最终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框架,调查数据也较好地拟合了本研究构建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和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5.通过前测,发现量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指标和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后,分别在上海、广州、郑州选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8所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变量的差异比较分析。具体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2)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存在普遍的低效隐患,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3)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由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4)教师的课堂指导现状存在严重的低效和无效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育教学研究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实现。6.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低效和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低效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归因分析,并根据归因的结果提出了依据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的学习指导策略。

邱建忠[3]2008年在《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文中指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通过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科学的、开放性的教育评价体系,能显着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提供合作空间及支持手段,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互助意识,培养协作技能。也无疑地推动了物理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高中物理进行阐述。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物理教学方法,它可以明显改善学习态度,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其中教师更多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适应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基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本文首先对一些基础概念——网络教学和合作学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通过对两所学校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高中传统物理教学的不足,阐述了网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和对传统物理教学的冲击。主张发挥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优势。根据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高中物理的相关理论,本文论述了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教学模式,并对“课题探究—小组讨论”模式并结合实际课例进行了重点而详细地论述。今天,许多学者都对网络进行了冷静的理性思考。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适当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高中物理,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网络时代物理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物理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徐蔚[4]2008年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在《电子商务》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但更是一个需要密切合作的时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国的古典教育名着《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一个人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已经是其能否获得成功的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团队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电子商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新。由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新、视野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门课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电子商务知识与训练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入21世纪,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交流技术正进入电子商务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讨论了Internet与校园网支持电子商务课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应用于电子商务课的设想,并突出改变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同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本身也是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中实施合作教学,设计电子商务课中开设个人网店为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得出运用网络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结论。通过对后测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说明运用网络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论文分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的含义、基本要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叁部分阐述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应用于电子商务课的教学设计原则、策略、一般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教学实践内容,案例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果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而在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对比研究,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各模块测试成绩进行比较,以及对后测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充分说明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就课题的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商务贸易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各类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朱兴国[5]2005年在《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各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好多结论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笔者在对合作探究教学的有关理论、国内外关于合作探究的有关研究和成功做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了为期4年的合作探究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对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性评价、合作探究教学的误区和应对策略、网络环境下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理性的思考。

管珏琪[6]2017年在《电子书包环境下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丰富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实践已成为促进教与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技术丰富环境下的学习者及其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学习者如何适应技术丰富环境下的学习以推进应用,如何分析技术应用对学习者发展影响以提供决策数据,成为技术应用的两大关键问题。电子书包作为技术丰富环境的典型代表,整合了移动终端、教育内容和服务平台,其应用实践成为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实践热点,反映了当前正规教育情境下数字化环境应用的较高形式。以"电子书包环境"为研究情境,探索上述两个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学习力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作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习者的学习力带来了变化、提出了时代要求。以"学习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入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本研究在"电子书包环境"这一应用情境下,以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为研究主题,围绕"什么是数字化学习力"、"如何促进数字化学习力的生成与发展"、"评价/验证数字化学习力的提升"叁方面内容,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究设计与叁角互证设计,综合文献分析、内容分析(以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反馈文本为对象)、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论证了电子书包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力提出的必要性,明确了数字化学习力的内涵、构成要素与结构,设计了促进数字化学习力发展的环境,并多维验证了电子书包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力的提升,即不断适应学习的过程。论文旨在通过电子书包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力的研究来探索正规教育情境下技术丰富环境中的学习及学习力问题。全文除绪论外共包括五章:第一章,就电子书包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力提出的必要性展开论证。在分析电子书包环境构成及教学功能基础上,从学习生态视角分析电子书包环境引起的教与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对学生发出的挑战;从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学生适应电子书包环境下学习所需发展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从应对未来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出发分析当前学校教育体系需要为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能力结构提供的连接。第二章与第叁章,就数字化学习力是什么开展了包括内涵探讨、构成要素分析与结构分析的体系化研究。在明确数字化学习力内涵与定位的基础上,基于文献分析与理论映射形成分析思路,通过电子书包环境下学习活动分析、教师调研分析、数字化学习力调查问卷的预试及数据统计分析,确定数字化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字化学习内驱力、技术驾驭力、信息加工力、学习关系协调力、自我管理力、学习反思力与学习创新力,并构建了数字化学习力结构模型。第四章,就数字化学习力的生成与发展开展了理论解析、环境分析及设计的逐步微观化研究。首先,从实践生成论视角和电子书包项目应用深化过程分析数字化学习力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空间。其次,在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维给养分析,结构化描述数字化学习力生成与发展环境。基于上述两方面,源于数字化学习力发展困顿的实践归因,将投入型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力"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并展开具体的设计。第五章,就数字化学习力的提升展开多维验证,旨在为电子书包应用推进提供决策数据、为电子书包环境下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的活动设计提供参考。以M电子书包项目为研究平台,通过探索性分析、FIAS分析呈现电子书包作用下的课堂为数字化学习力发展提供的空间;验证环境的同时,分析电子书包环境对学生数字化学习力的影响。主要运用调查问卷获取学生数字化学习力数据,分析发现:应用形成阶段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内驱力、技术驾驭力、信息加工力的提升,为电子书包与学习活动的深度整合提供基础;应用推进阶段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投入型学习活动可促进学生学习关系协调力、自我管理力、学习反思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入型学习设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盖欣[7]2011年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对于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大学生、中学生,然而针对小学生的研究却非常少。本研究分别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探究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经过行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反思。结论:(1)在合作氛围中通过交流协作活动、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化和外显化。师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2)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有助于学生建构深层的理解;(3)使数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4)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的整合;(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反思:(1)课堂参与度与教学进程存在矛盾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和学习小组成功建构当前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在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但教学进程相对缓慢了,可能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2)存在合作学习与个体建构的矛盾在教学策略上既注重个体建构,又强调学习小组的互促功能是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关键,否则的话,就徒有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无合作学习的精髓。(3)灵活的教学模式与刻板的评价机制的矛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态度,但目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呆板。

吴涛[8]2015年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进程。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标要求培养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应用正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做出的一种新的教学革新和尝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不够深入、对合作学习策略运用不够适当造成在运用合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问题。本研究在充分阐述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要素和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适合网络合作学习的内容,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对网络合作学习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网络合作学习策略,然后利用行动研究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应用研究。本研究由六个部分构成,具体结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网络合作学习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界定相关概念,梳理了相关理论,并分析了网络合作学习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关系。第叁部分,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应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使后期研究更有针对性。第四部分,论述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网络合作学习模式,提出网络合作学习策略,包括学习小组分组策略、学习小组交流沟通策略、知识共享策略、合作学习激励与反馈策略、教师指导与管理策略和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第五部分,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网络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叁个阶段的研究实施,每一个阶段实施以后进行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方案再实施,完善网络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第六部分,总结研究结论,提出网络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建议。应用研究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网络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分组分工、全面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处理小组内冲突,适当调整参与程度、促进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全面把握评价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创设、知识的共享、激励与反馈等策略在网络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杨滨[9]2016年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彰显为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变革本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解决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切入点,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确立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诉求,从实践的角度聚焦,利用技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自2013年至2015年,研究选择L市城关区Intel项目学校为研究样本,采用设计研究范式,从理论解析、模式构建和教学实证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理论解析部分,根据已有文献和相关研究梳理出问题解决过程的六个阶段,即“理解问题、描述问题—制订问题解决的方案—选择解决方案的策略—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反思、交流问题”和构成问题解决能力的六种子能力(理解问题、辨别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和问题解决方法的交流能力),并剖析了每种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分析了知识水平、个体特征、问题因素、心智技能等十四种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结合网络“教学空间”的功能,提出了网络“教学空间”对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培养和对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十一种因素产生的积极作用,建立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Q-C-Q综合测评体系,探寻了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模式构建部分,遵循模式构建的理论演绎法,从网络“教学空间”与问题解决子能力以及与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入手,结合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推导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五步骤,即“空间创设情景、提供问题支架—空间提供工具、辅助表征问题—空间组织研讨、设计实施方案—空间组织互评、展示反思方案—空间演示过程、总结交流经验”,进而构建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并采用专家咨询对模式进行初步修正。教学实证部分,是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所构建的模式设计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并应用于具体学科教学,经过叁门课程两轮行动研究穿插准实验研究的迭代过程,验证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对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性,并对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和应用模式进行了叁次修订。同时,总结了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四原则,即“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提出了学科教师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的七种应用方法,即“开放法、命题法、自主发现法、专题发散法、体验法、创客法和竞赛法”以及十七种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证明,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实施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适宜于常规化教学应用。本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命题,系统研究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首次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全新路径,弥补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不足;2.构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模式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的过程,为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理论框架;3.打破了以专项培训为主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科常规教学中,探索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常态化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黄娟[10]2004年在《MiniQuest网络探究性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发生的变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迎接下一世纪挑战的最重要工作。MiniQuest是一种网络环境下面向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设计的微型在线教学模块,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从而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今天的网络时代,MiniQuest必将成为顺应教育信息化改革需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 本文在充分理解MiniQuest的基础上,利用教学设计理论对MiniQuest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MiniQuest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并且对MiniQuest教学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使MiniQuest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MiniQuest教学设计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本文的内容主要由理论框架创建和案例应用两方面构成。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MiniQuest的概念、特点,对MiniQuest与WebQuest等类似的概念作了区分;然后提出了MiniQuest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并且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其对MiniQuest资源建设与MiniQuest评价作了专门的阐述;最后介绍了MiniQuest教学设计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D]. 郭靖.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2]. 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 张诗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 邱建忠.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 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在《电子商务》课中的应用研究[D]. 徐蔚.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 朱兴国.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6]. 电子书包环境下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力研究[D]. 管珏琪.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7].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D]. 盖欣. 延边大学. 2011

[8].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D]. 吴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9].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D]. 杨滨.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10]. MiniQuest网络探究性学习研究[D]. 黄娟.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