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杆菌论文_杨凯,Bazhanov,Dmitry,李红梅,李玲,李成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右旋糖酐,芳烃,氨基酸,小麦,糖苷酶,萘酚。

节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凯,Bazhanov,Dmitry,李红梅,李玲,李成云[1](2019)在《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联合降解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小麦对产脲节杆菌DnL1-1种群密度以及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结果】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逐渐降低,小麦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DnL1-1定殖浓度也逐渐降低;接菌浓度越低,定殖效果越差,相应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也越差;不同体积分数阿特拉津处理(5 833.3、466.7、116.7μg/kg)下,DnL1-1与小麦协同对阿特拉津的平均降解率依次为98.4%、92.0%和84.5%,显着高于DnL1-1单独作用;阿特拉津体积分数为116.7μg/kg时,小麦与DnL1-1有效减少了其降解产物DEA、DAA、HA和DIA的残留积累,(DEA、DAA、HA和DIA减少了61.6%、52.2%、9.7%和24.4%.【结论】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拌种可有效地减少低浓度阿特拉津及其脱烷基降解产物的积累,对于低浓度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松伯[2](2019)在《铁改性生物炭负载节杆菌DNS32强化降解阿特拉津》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特拉津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还会进入水环境中,其使用伴随着巨大的危险,对许多动植物构成威胁。生物降解阿特拉津因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降解彻底性而受到普遍关注。然而,污染土壤中的一些环境变量(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污染物)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的显着变化,可能导致一些功能性细菌的活性丧失。生物炭是一种多孔、吸附能力强、环境稳定性高的廉价材料。如果使用生物炭作为降解细菌的载体,可以减轻这种损害,提高功能性细菌活性。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本研究制备了生物炭(BC)和铁改性生物炭(FeMBC)。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然后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负载节杆菌DNS32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特性及对节杆菌DNS32活性的影响。最后,将铁改性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加入到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研究复合材料对阿特拉津的降解及对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为开发环境友好型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SEM、FTIR、XPS、XRD对BC、FeMBC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C和FeMB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BC保留了天然的微观结构,FeMBC具有与BC相同的孔径结构,但是FeMBC比BC表面粗糙度更高。BC与FeMBC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说明BC与FeMB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的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BC与FeMBC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BC和FeMBC对阿特拉津吸附的q_(max)值分别为33.957、41.576、52.542mg/g和38.165、46.221、58.873 mg/g,表明FeMBC具有比BC更好的吸附性能。(2)探讨了生物炭负载DNS32菌株的最佳时间,同时利用SEM、TEM对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C与FeMBC负载DNS32菌株最佳的吸附时间为30min,SEM结果显示DNS32菌株可以自由的进入生物炭内部。TEM结果显示生物炭材料负载的DNS32菌株细胞膜完整。(3)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的降解动力学以分析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促进作用,研究了BC、FeMBC对DNS32菌株生长、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胞外聚合物(EPS)与阿特拉津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C和FeMBC促进了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降解动力学利用零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阿特拉津的去除由生物降解主导。BC和FeMBC对DNS32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FeMBC存在时,DNS32菌株最先进入生长的对数期。BC和FeMBC均可以促进DNS32菌株生物膜的形成,FeMBC由于其粗糙的表面适合细菌挂膜,DNS32菌株生物膜形成量最高。叁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阿特拉津和EPS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主要是类蛋白质明显被阿特拉津淬灭,猝灭过程是静态荧光猝灭。(4)研究了FeMBC负载DNS32复合材料(bFeMBC)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bFeMBC明显增强了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bFeMBC恢复了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介导了细菌门的动态变化,与未受污染的土壤处理相比,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减少了大多数的属,而添加bFeMBC有效地减轻了这种变化。基于PCA分析发现,未污染土壤、污染土壤及添加了bFeMBC的污染土壤菌群差异性比较显着。添加bFeMBC后丰度增加的属大多数属于植物生长促进细菌或污染物降解细菌,这可能是促进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晓虹[3](2019)在《节杆菌ADH基因敲除及诱导表达型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高GC含量的放线菌,它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以多种环境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或氮源,从而降解该环境污染物。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探究节杆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机制已经成为关注热点。基因编辑作为一种基因功能的研究手段,在微生物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节杆菌的基因编辑技术还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在科研工作中广泛使用。本研究所用的节杆菌HW08是由本实验室从埋有黄花棘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高效降解苦马豆素(SW)能力。本研究首先利用自杀性质粒pK18mobsacB构建节杆菌HW08基因敲除载体,对与节杆菌HW08降解SW相关的NADP依赖型乙醇脱氢酶(ADH)基因进行基因敲除。然后,本研究利用重迭PCR和定点突变等技术将穿梭质粒pART2改造为一个诱导表达型载体pARTP,为构建节杆菌HW08 CRISPR-Cas9基因敲除体系提供载体骨架。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对ADH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ADH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酶是一个分子量为36.638 kDa稳定的酸性非分泌蛋白并且含有烯酰还原酶结构域、ADHs催化结构域、C-末端、锌原子的保守结合结构域和NAD(P)辅因子的结合结构域。NADP与ADH的氨基酸残基His42,Ser43,His63,Thr162,Gly184,Gly185,Ser246和Arg338形成氢键;SW与ADH的氨基酸残基Arg24,His133和Val135形成氢键。2.构建了pK18mobsacB-ΔADH载体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以自杀性质粒pK18mobsacB为骨架的节杆菌HW08基因敲除载体。根据节杆菌HW08 ADH基因的上下游DNA序列设计同源臂序列并进行PCR扩增,构建了敲除载体pK18mobsacB-ΔADH。3.ADH基因缺失株筛选采用电击转化的方式将敲除载体转入节杆菌HW08感受态细胞中,利用pK18mobsacB载体的特性筛选ADH基因缺失株,通过验证引物PCR鉴定转化子且测序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ADH基因缺失株。4.构建了诱导表达型载体pARTP为了获得构建节杆菌HW08 CRISPR-Cas9基因敲除体系的载体。采用重迭PCR和定点突变等技术将穿梭载体pART2改造为一个组成型表达载体pARTF,其次,在pARTF载体的基础上添加乳糖操纵子基因(laclq)构建了诱导表达型载体pARTP。(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玲,杨玉忠,杨凯,陈凯,王贻莲[4](2019)在《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降解菌Dn L1-1的功能,更好地应用该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利用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并播种在夏玉米田中,使小麦籽粒附着不同浓度的活菌数目(1×105CFU/粒、1×106CFU/粒),从而测定其对收获小麦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两种浓度的处理均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上涨幅度为3. 51%和7. 14%,并且小麦籽粒含有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13. 94%和19. 33%,蛋白质含量提高10. 56%和22. 26%。由此可见,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有利于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刘乐,丁一,王紫玄,房耀维,王淑军[5](2019)在《海洋氧化节杆菌KQ11右旋糖苷酶催化位点关键氨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源比对,对来自海洋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 KQ11)的右旋糖苷酶(记作AoDex)催化域及关键氨基酸进行预测,运用定点突变将AoDex催化域418-QTDGIELYKGSTMKNTFFNANDD-440中的5个氨基酸突变为甘氨酸,获得5种突变型右旋糖苷酶原核表达载体:pColdIII-KQN-Q418G、pColdIII-KQN-D420G、pColdIII-KQN-E423G、pColdIII-KQN-D439G、pColdIII-KQN-D440G,表达产物分别记为Q418GDex、D420GDex、E423GDex、D439GDex、D440GDex。经过发酵表达,Q418GDex、D420GDex、E423GDex、D439GDex几乎没有酶活力。D440GDex酶活力与AoDex一致;所不同的是,D440GDex在25~40℃时的酶活力提高了2~3倍,最适pH值也从AoDex的5.5变为6.5。数据表明,Q418、D420、E423、D439四个氨基酸残基是AoDex催化域中的关键氨基酸。D440突变为甘氨酸对该酶的性质有较大影响,也表明其不是催化域中的广义碱。本研究表明AoDex的催化机制与糖苷酶49家族是一致的,为AoDex的功能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乐,丁一,王淑军,房耀维,吕明生[6](2019)在《海洋氧化节杆菌KQ11右旋糖酐酶清除甘蔗制糖中右旋糖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洋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KQ11右旋糖酐酶清除甘蔗汁中右旋糖酐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右旋糖酐酶水解甘蔗汁中右旋糖酐的最佳工艺条件:酶剂量0.1 U/mL甘蔗汁、pH值6.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 min,可清除83%右旋糖酐。超声功率600 W、酶剂量0.1 U/mL甘蔗汁、pH6.5、温度50℃、超声15 min,可清除88.7%的右旋糖酐,同时甘蔗汁的黏度降低20%。(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樊昕,聂麦茜,王琰,第五振军,刘靓[7](2019)在《成晶节杆菌NT16和共生芽孢杆菌NG16联合代谢1-萘酚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萘酚是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极易积累的典型含氧多环芳烃,其难降解、毒性大,直接影响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为探究微生物联合代谢1-萘酚的特性,以前期从含氧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两种共生菌株——成晶节杆菌NT16和芽孢杆菌NG16为受试菌株,结合HPLC、TOC、GC-MS等测定方法进行降解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NT16菌和NG16菌均能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两种菌株联合代谢比NT16菌、NG16菌单独降解1-萘酚的生长量分别高2.758×10~9 cfu·mL~(-1)和1.4×10~9 cfu·mL~(-1),对1-萘酚的降解率可提高20%,使体系中TOC值加速降低.NT16菌和NG16菌联合代谢1-萘酚可按照两个途径进行,其一,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NT16菌更易进入该途径,而NG16菌则不易通过该途径降解1-萘酚;其二,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苯丙酸代谢途径.NG16菌迅速将1-萘酚降解为对羟基苯乙酸,其在降解体系中积累,NT16菌无法高效降解1-萘酚却能够降解对羟基苯乙酸至较短烷基链的小分子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将为含氧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实际修复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威,牛欢青,陈晓春,陈勇,朱晨杰[8](2018)在《正十六烷对节杆菌发酵产环磷酸腺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氧在节杆菌发酵产环磷酸腺苷(c AMP)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对4种氧载体(正癸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和正十六烷)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0 h添加2%(体积分数)正十六烷促进c AMP生产效果最佳。在5 L发酵罐中添加2%(体积分数)正十六烷后,细胞干质量(DCW)和c AMP产量分别达到10. 85 g/L和8. 87 g/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9. 4%和23. 2%。氧载体的加入提高了发酵液中的氧传递系数(K_La),降低了胞内NADH/NAD~+比率以及胞内叁磷酸腺苷(ATP)水平,而对关键酶的酶活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8年06期)

赵龙妹,聂麦茜,王琰,刘畅,樊昕[9](2018)在《成晶节杆菌NT16对含氧多环芳烃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含氧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筛选的优势菌株成晶节杆菌NT16为对象,对菌株的生长特性和1-羟基-2-萘甲酸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该菌以1-羟基-2-萘甲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时,其最佳浓度为50 mg/L,最佳接菌量为10%,最适pH为9,最佳氮源为NH_4NO_3。在最适条件下,添加共存碳源丁二酸、丙二酸培养120 h时,菌株的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2%、53%,且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9%、7%。研究发现,1-羟基-2-萘甲酸的浓度与降解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而且碳源的添加可通过改变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途径而提高体系的矿化度。(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刘英,岳莹,查艳梅,金洪,侯太平[10](2018)在《高原草地杀蝗菌株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的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编号GZ1-6。室内测定了菌株GZ1-6对东亚飞蝗若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菌株GZ1-6菌悬液对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5.56%。测定了碳氮源、温度、初始p H、装液量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GZ1-6生长和杀虫活性的影响,得到菌株GZ1-6分别在以蔗糖和酵母浸膏为碳氮源,p H 7.5、恒温3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培养2 d,杀蝗活性较优化前提高了7.77%。菌株GZ1-6能够有效侵染东亚飞蝗并将其致死,可作为优良菌株进行杀蝗虫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节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特拉津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还会进入水环境中,其使用伴随着巨大的危险,对许多动植物构成威胁。生物降解阿特拉津因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降解彻底性而受到普遍关注。然而,污染土壤中的一些环境变量(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污染物)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的显着变化,可能导致一些功能性细菌的活性丧失。生物炭是一种多孔、吸附能力强、环境稳定性高的廉价材料。如果使用生物炭作为降解细菌的载体,可以减轻这种损害,提高功能性细菌活性。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本研究制备了生物炭(BC)和铁改性生物炭(FeMBC)。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然后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负载节杆菌DNS32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特性及对节杆菌DNS32活性的影响。最后,将铁改性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加入到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研究复合材料对阿特拉津的降解及对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为开发环境友好型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SEM、FTIR、XPS、XRD对BC、FeMBC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C和FeMB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BC保留了天然的微观结构,FeMBC具有与BC相同的孔径结构,但是FeMBC比BC表面粗糙度更高。BC与FeMBC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说明BC与FeMB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的限速步骤为化学吸附。BC与FeMBC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BC和FeMBC对阿特拉津吸附的q_(max)值分别为33.957、41.576、52.542mg/g和38.165、46.221、58.873 mg/g,表明FeMBC具有比BC更好的吸附性能。(2)探讨了生物炭负载DNS32菌株的最佳时间,同时利用SEM、TEM对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C与FeMBC负载DNS32菌株最佳的吸附时间为30min,SEM结果显示DNS32菌株可以自由的进入生物炭内部。TEM结果显示生物炭材料负载的DNS32菌株细胞膜完整。(3)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负载DNS32复合材料的降解动力学以分析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促进作用,研究了BC、FeMBC对DNS32菌株生长、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胞外聚合物(EPS)与阿特拉津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C和FeMBC促进了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降解动力学利用零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阿特拉津的去除由生物降解主导。BC和FeMBC对DNS32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FeMBC存在时,DNS32菌株最先进入生长的对数期。BC和FeMBC均可以促进DNS32菌株生物膜的形成,FeMBC由于其粗糙的表面适合细菌挂膜,DNS32菌株生物膜形成量最高。叁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阿特拉津和EPS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主要是类蛋白质明显被阿特拉津淬灭,猝灭过程是静态荧光猝灭。(4)研究了FeMBC负载DNS32复合材料(bFeMBC)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bFeMBC明显增强了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bFeMBC恢复了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介导了细菌门的动态变化,与未受污染的土壤处理相比,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中减少了大多数的属,而添加bFeMBC有效地减轻了这种变化。基于PCA分析发现,未污染土壤、污染土壤及添加了bFeMBC的污染土壤菌群差异性比较显着。添加bFeMBC后丰度增加的属大多数属于植物生长促进细菌或污染物降解细菌,这可能是促进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凯,Bazhanov,Dmitry,李红梅,李玲,李成云.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2].胡松伯.铁改性生物炭负载节杆菌DNS32强化降解阿特拉津[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郭晓虹.节杆菌ADH基因敲除及诱导表达型载体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李玲,杨玉忠,杨凯,陈凯,王贻莲.产脲节杆菌DnL1-1拌种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刘乐,丁一,王紫玄,房耀维,王淑军.海洋氧化节杆菌KQ11右旋糖苷酶催化位点关键氨基酸[J].食品科学.2019

[6].刘乐,丁一,王淑军,房耀维,吕明生.海洋氧化节杆菌KQ11右旋糖酐酶清除甘蔗制糖中右旋糖酐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7].樊昕,聂麦茜,王琰,第五振军,刘靓.成晶节杆菌NT16和共生芽孢杆菌NG16联合代谢1-萘酚的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杨威,牛欢青,陈晓春,陈勇,朱晨杰.正十六烷对节杆菌发酵产环磷酸腺苷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8

[9].赵龙妹,聂麦茜,王琰,刘畅,樊昕.成晶节杆菌NT16对含氧多环芳烃1-羟基-2-萘甲酸的降解[J].环境工程.2018

[10].刘英,岳莹,查艳梅,金洪,侯太平.高原草地杀蝗菌株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nicotinovorans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基因序列节杆菌10137培养24h后的形态观...大肠杆菌与节杆菌OtsAKcat/Km随...节杆菌otsATAIL一PCR第一步扩增...大肠杆菌与节杆菌OtsAKcat随温...羟基-2-萘甲酸浓度对成晶节杆菌

标签:;  ;  ;  ;  ;  ;  ;  

节杆菌论文_杨凯,Bazhanov,Dmitry,李红梅,李玲,李成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