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穗装置论文_李天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摘穗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装置,损失率,曲柄,鲜食,联合收割机,行距。

摘穗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宇[1](2019)在《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装置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玉米产业政策调整,粮食玉米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培植新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农业科研的重要课题。鲜食玉米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作物,其即可作为粮食经济作物,同时也可作为果蔬与饲料作物,开展鲜食玉米种植与收获具有较好现实意义。在营养膳食方面,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素有“长寿食品”之称;在市场经济方面,鲜食玉米具有生产周期短、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促进我国玉米产业高速发展。鲜食玉米在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对摘穗装置要求较为苛刻。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玉米摘穗装置均存在着籽粒破碎率高、含杂率高和功率消耗大等问题,针对我国缺少鲜食玉米无损摘穗技术问题,重点突破柔性摘穗关键技术,开发鲜食玉米收获试验台,解决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难题。本文在分析果穗损伤机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种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机构,以达到降低果穗破碎率,降低摘穗动力消耗、减小玉米果穗穗柄长度、减少收获损失的目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总结国内外鲜食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现状,了解各机型的技术特点及工作性能,了解现有摘穗装置在鲜食玉米收获方面的限制与不足,以此为本文奠定研究基础。(2)针对鲜食玉米收获割台的设计要求,在分析摘穗过程中果穗损伤机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试验台。采用环形柔性拨穗带夹持喂入玉米茎秆,配合滑切式拉茎辊下拉茎秆的同时剪切果穗穗柄的方式,实现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达到降低摘穗所需拉伸力,减小果穗穗柄长度的目的。完成了摘穗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确定了滑切式拉茎辊的直径、有效工作长度、辊刀滑切角及辊刀长度,确定了环形柔性拨穗带的拨指长度、拨指节距及圆周线速度。(3)针对滑切式拉茎辊的不同安装方式,应用ANSYS耦合ADAMS完成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拉茎辊采用刀片相对安装方式,辊刀与茎秆的接触作用力为610N,易造成茎秆折断;采用刀片交错安装方式,辊刀与茎秆间接触力为425N,且可形成叁点弯曲夹持,实现连续有效拉茎,同时有效防止茎秆,降低果穗含杂率。因此,滑切式拉茎辊采用刀片交错安装方式。(4)滑切式拉茎辊辊刀数量进一步影响拉茎辊对果穗的撰取能力及剪切破坏强度,应用ADAMS软件对不同辊刀数量刀辊进行运动学分析及时序性分析,确定最佳辊刀数量为6,从而保证了较低果穗含杂率,确保了摘穗机构连续有效拉茎,且无动作冗余,低损高效的完成鲜食玉米摘穗作业。(5)为探究滑切式拉茎辊实际工况下夹持下拉茎秆的工作可靠性,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平台,完成拉茎辊静力学分析,获得其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及变形云图,确定滑切式拉茎辊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耦合滑切式拉茎辊静力学分析,进行拉茎辊6阶预应力模态分析,得到机械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值,确定滑切式拉茎辊工作过程中不会引发共振。通过振型图可知,当拉茎辊剪切下拉茎秆时,易引起受力辊刀及其相邻辊刀的发生扭转变形,实际加工时,可适当加强辊刀与辊刀间的焊合强度。(6)为确定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装置最佳工作参数,首先采用两因素五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分析得出摘穗板出口端间隙最优试验水平31.25mm,滑切式拉茎辊辊间间隙最优试验水平22.58mm;其次采用叁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的选取:滑切式拉茎辊转速535r/min、滑切式拉茎辊倾角22.82°、前进速度2.51m/s,相应评价指标:果穗含杂率0.5%、籽粒破碎率0.33%、功耗2.1kw;最后,选取传统六棱拉茎辊与滑切式拉茎辊进行土槽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配装有滑切式拉茎辊的鲜食玉米摘穗装置比配装有传统六棱拉茎辊割台的果穗含杂率降低了2.13%、籽粒破碎率降低了3.22%、功耗降低了1.07kw。(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孙国强[2](2018)在《基于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摘穗辊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转型,对玉米收获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开发了一种以模仿人手掰玉米为原理的玉米摘穗装置。相对于传统玉米摘穗装置,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优势明显。然而,依然存在个别玉米籽粒受损伤的现象。同时摘穗辊重量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摘穗装置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玉米模型、对仿生玉米摘穗机构试验台摘穗过程的仿真、试验台摘穗试验等,重新设计制作了适用于仿生玉米摘穗机构的摘穗辊,并完成了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基本参数匹配。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建立了玉米植株的模型,包括玉米植株的外观模型和力学模型。对于玉米植株的外观模型,本研究主要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补充玉米穗柄的测量试验,得到玉米穗柄的长度平均值为7.3cm,标准差为1.47cm。穗柄直径平均值为9.9mm,标准差为1.67mm。对于玉米植株的力学模型,本研究进行了对于高含水率玉米的玉米穗拉伸和玉米穗弯曲试验;对于低含水率玉米的玉米穗拉伸和玉米穗反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参数对于玉米穗柄直径和玉米穗柄含水率之间的回归方程。(2)本研究通过对仿生玉米摘穗装置摘穗过程的仿真完成了对摘穗过程中摘穗辊与玉米穗之间接触力、玉米穗掉落瞬间玉米穗速度等的理论分析;通过对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摘穗仿真完成了以摘穗辊外观参数为自变量,以摘穗辊和玉米穗的最大接触力为响应值的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铝、尼龙、橡胶叁种材料摘穗辊的外观参数:凹槽宽度40mm,凹槽深度40mm,凹槽螺旋线螺距80mm。并且根据此参数设计出了叁组摘穗辊。(3)本研究分别通过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试验台对不同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仿真和试验,得到了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试验台收获不同含水率玉米的最优匹配参数,同时也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室模拟大田实验,得到了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装置收获不同含水率玉米时合适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于仿生玉米摘穗装置,几种摘穗辊中,适合高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为尼龙辊,摘穗装置匹配参数为摘穗辊与夹持链夹角30.28°、摘穗辊转速12.92 r/s、夹持链速度0.67 m/s,适合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为4.19 m/s;几种摘穗辊中,适合低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为橡胶辊,摘穗装置匹配参数为摘穗辊与夹持链夹角50°、摘穗辊转速10.36 r/s、夹持链速度1.2 m/s,适合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为4.33 m/s。(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于路路,张付,张强,王琪,颖惠民[3](2017)在《国内玉米摘穗装置研究现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玉米摘穗装置的发展进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的玉米摘穗装置的优缺点,并针对玉米摘穗装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机》期刊2017年10期)

耿端阳,李玉环,孟凡虎,孟鹏祥,倪国庆[4](2017)在《玉米收获机多棱立辊式摘穗装置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存在籽粒啃伤、啃落导致损失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摘穗效果好、可靠性高的多棱立辊式摘穗装置。研究了立式激振折断的摘穗机理,分析了多棱立辊式摘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摘穗质量的主次因素为棱边数、摘穗辊转速和摘穗辊直径;较优组合为:摘穗辊直径为7 cm、棱边数为8、摘穗辊转速为950 r/min,在该条件下本摘穗辊的籽粒破损率为0.13%、落地籽粒损失率为0.28%、茎秆折断率为0.53%,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在较优组合条件下进行了调整内角Δ大小的验证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调整内角Δ为16°时,即最大调整范围的一半时摘穗质量最好。(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杨锦,涂娅欣[5](2016)在《一种自动化调节行距摘穗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只能对某一固定行距的玉米进行收获,无法推广到对各种不同行距的玉米进行摘穗。为此文章设计了一款可以自动化调节摘穗行距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装置。此摘穗装置主要通过螺纹和螺母形成螺旋副来实现行距调节功能,通过单片机对原动力直流电机进行正转、反转以及速度控制,进而实现对摘穗单体行距的精确定位。(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6年11期)

张浩[6](2015)在《4YZ-3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的优化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收获机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由于玉米收获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果穗损失率和籽粒破损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摘穗装置对玉米果穗的啃伤是造成损失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摘穗装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摘穗辊螺旋凸棱所在的顶圆与摘穗辊基圆交替与果穗发生碰撞是啃咬果穗的主要原因。设计新的摘穗辊,在保证摘穗辊有足够的攫取茎秆能力的条件下,尽量减小对果穗的啃咬,并且通过ADAMS加以验证。首先,介绍了玉米收获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介绍几种不同的摘穗方式,即纵卧辊式摘穗器,横卧辊式摘穗器,横卧式摘穗器。第二,介绍玉米摘穗过程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辊式摘穗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拉取茎秆、不抓取果穗和拉断果穗穗柄的条件。分析其啃咬果穗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啃咬果穗问题的解决办法。第叁,分析摘穗辊摘取果穗过程中的力和力矩。计算摘穗过程中所消耗的总功率,和相应参数对总功率的影响。第四,选择摘穗辊的参数,包括直径,转速,倾角和表面结构。第五,建立模型,导入ADAMS,进行仿真,分析摘穗过程中的受力。(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赵排航,王克印,黄海英,陈玉昆,王鹏[7](2015)在《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摘穗装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惯性摘穗的装置,并设计了配套输送装置;利用摘穗原理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收获机对籽粒造成损伤的问题;理论计算验证了摘穗的可行性,利用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分析比较了两种秸秆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刘宪军[8](2014)在《新型玉米摘穗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玉米摘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摘穗辊对玉米果穗和茎秆的挤压及拉伸作用,所以容易造成玉米穗的啃伤。同时由于摘穗辊对玉米秸秆造成的挤压与破碎严重,不利于玉米秸秆的回收与后续田间作业管理。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组依据人工掰玉米穗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弯曲折断式玉米摘穗方法。其关键技术是通过夹持输送装置夹持住玉米秸秆,再由摘穗辊对玉米穗施加侧向推力,使玉米穗相对秸秆产生弯曲实现穗柄的折断。本文根据上述原理,探索一种全新的玉米摘穗装置,并通过试验台的研制检验摘穗效果。首先,确定试验台的传动方案和整体布局,在保证玉米秸秆具有良好的通过性的前提下,试验台还具有以下叁种功能:1、能调整摘穗辊与夹持输送装置之间的相对角度;2、用一个变频调速电机改变夹持输送装置的速度;3、可以独自改变左右两个摘穗辊的速度。根据试验要求对试验台的各个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动力选择,完成试验台的二维图设计。其次,严格按照二维图设计构建叁维零件模型,之后再用叁维零件模型图搭建虚拟样机,发现不妥之处,经过综合考虑,立即改正。本文对搭建叁维虚拟样机过程中的一些较难的零件建模过程和装配过程进行了介绍,在了解CATIA中常用功能的同时,又能对整个实验台的叁维结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对玉米摘穗试验台中的夹持输送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化简CATIA中模型,导入到RECUDYN软件中,在RECURDYN软件中设置实体材料属性、定义运动约束副、添加驱动或载荷,建立仿真样机的动力学条件和环境。然后,通过样机的动力学对比分析,研究模型的运动规律,优化设计参数,为系统工作过程研究奠定基础。最后,根据前面设计与仿真的准备工作,制作出试验台实物。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玉米摘穗试验,并做了一组叁水平叁因素的正交实验,其中因素分别为摘穗辊转速、夹持输送带转速、夹持输送带与摘穗辊之间的夹角。同时考虑摘穗辊转速与夹持输送带转速之间的交互作用。各个因素对应的水平分别是摘穗辊转速为11r/s、13r/s、15r/s,夹持输送带转速为9r/s、11r/s、13r/s,夹角为35°、40°、45°。采用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优化分析,最后确定最优组合为夹持输送带转速为11r/s,摘穗辊转速为11r/s,夹持输送带与摘穗辊之间的夹角为45°。并用回归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方程,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夹持输送带和角度对摘穗率的影响均存在二次效应,夹持输送装置与摘穗辊之间的夹角对摘穗率的影响较大。上述的研究工作为新型玉米摘穗装置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依据,也为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并丰富了玉米收获技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10)

陈荣伟[9](2013)在《玉米联合收割机摘穗装置的改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联合收割机(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或接近成熟时,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收割的作业农机具。(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3年09期)

杜岳峰,宋正河,毛恩荣,朱忠祥,李福强[10](2012)在《小型玉米收获机分禾及摘穗装置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小型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分禾及摘穗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运用叁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了该机割台叁维模型,运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分禾器与玉米植株及摘穗辊的性能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型分禾器形状和底面锥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植株推倒严重,导致玉米秸秆不能正常喂入;摘穗辊设计较为合理,同时给出了摘穗辊工作的最佳转速为800~1000 r/min,最佳摘穗倾角倾向30°,为我国丘陵山地地区小型玉米收获机的设计提高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7)

摘穗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转型,对玉米收获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开发了一种以模仿人手掰玉米为原理的玉米摘穗装置。相对于传统玉米摘穗装置,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优势明显。然而,依然存在个别玉米籽粒受损伤的现象。同时摘穗辊重量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摘穗装置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玉米模型、对仿生玉米摘穗机构试验台摘穗过程的仿真、试验台摘穗试验等,重新设计制作了适用于仿生玉米摘穗机构的摘穗辊,并完成了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基本参数匹配。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建立了玉米植株的模型,包括玉米植株的外观模型和力学模型。对于玉米植株的外观模型,本研究主要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补充玉米穗柄的测量试验,得到玉米穗柄的长度平均值为7.3cm,标准差为1.47cm。穗柄直径平均值为9.9mm,标准差为1.67mm。对于玉米植株的力学模型,本研究进行了对于高含水率玉米的玉米穗拉伸和玉米穗弯曲试验;对于低含水率玉米的玉米穗拉伸和玉米穗反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参数对于玉米穗柄直径和玉米穗柄含水率之间的回归方程。(2)本研究通过对仿生玉米摘穗装置摘穗过程的仿真完成了对摘穗过程中摘穗辊与玉米穗之间接触力、玉米穗掉落瞬间玉米穗速度等的理论分析;通过对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摘穗仿真完成了以摘穗辊外观参数为自变量,以摘穗辊和玉米穗的最大接触力为响应值的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铝、尼龙、橡胶叁种材料摘穗辊的外观参数:凹槽宽度40mm,凹槽深度40mm,凹槽螺旋线螺距80mm。并且根据此参数设计出了叁组摘穗辊。(3)本研究分别通过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试验台对不同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仿真和试验,得到了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试验台收获不同含水率玉米的最优匹配参数,同时也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室模拟大田实验,得到了装有不同材料摘穗辊的仿生玉米摘穗装置收获不同含水率玉米时合适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于仿生玉米摘穗装置,几种摘穗辊中,适合高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为尼龙辊,摘穗装置匹配参数为摘穗辊与夹持链夹角30.28°、摘穗辊转速12.92 r/s、夹持链速度0.67 m/s,适合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为4.19 m/s;几种摘穗辊中,适合低含水率玉米收获的为橡胶辊,摘穗装置匹配参数为摘穗辊与夹持链夹角50°、摘穗辊转速10.36 r/s、夹持链速度1.2 m/s,适合的田间最大行走速度为4.33 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摘穗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天宇.鲜食玉米柔性低损摘穗装置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孙国强.基于仿生玉米摘穗装置的摘穗辊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于路路,张付,张强,王琪,颖惠民.国内玉米摘穗装置研究现状及思考[J].当代农机.2017

[4].耿端阳,李玉环,孟凡虎,孟鹏祥,倪国庆.玉米收获机多棱立辊式摘穗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7

[5].杨锦,涂娅欣.一种自动化调节行距摘穗装置的设计[J].时代农机.2016

[6].张浩.4YZ-3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的优化和仿真[D].山东理工大学.2015

[7].赵排航,王克印,黄海英,陈玉昆,王鹏.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设计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

[8].刘宪军.新型玉米摘穗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9].陈荣伟.玉米联合收割机摘穗装置的改进设计[J].科技风.2013

[10].杜岳峰,宋正河,毛恩荣,朱忠祥,李福强.小型玉米收获机分禾及摘穗装置性能仿真[C].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论文知识图

摘穗装置的结构图仿生玉米摘穗装置试验台该试验...摘穗装置的结构纵卧辊式摘穗装置工作原理图摘穗装置总成拨禾摘穗装置

标签:;  ;  ;  ;  ;  ;  ;  

摘穗装置论文_李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