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门跟踪论文_王晓卫,吴晓中,王宏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门跟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标,电视,环路,系统,自适应,加速运动,成象。

波门跟踪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卫,吴晓中,王宏宇[1](2011)在《基于跟踪微分器的波门跟踪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标自动跟踪系统对目标跟踪算法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微分滤波器的运动目标跟踪方法。该算法利用跟踪微分器预测目标中心在下一帧体现在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位置,以该位置为波门目标检测的中心,减少了目标的搜索范围,缩短了算法的运算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不依赖于目标运动模型,实时性好,精确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1年09期)

王莉,李忠海[2](2009)在《飞行小目标自适应双波门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波门跟踪是一种利用实际图像处理的区域范围的视觉跟踪算法。在飞行小目标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现有方法往往不能获得稳定的跟踪结果。针对小目标跟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双波门的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帧间差分算法检测小目标,通过质心标定修正当前帧目标的初始位置,并利用最小二乘估计预测算法实现目标范围的估计,从而实现自适应跟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飞行小目标被短时遮挡情况下,利用本算法也能稳定地检测出它的位置,能根据目标的轮廓自适应地确定目标波门形状,并能有效解决目标跟踪偏移和短时丢失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邹卫军,薄煜明,陈益[3](2008)在《光电跟瞄平台的波门跟踪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波门跟踪是提高基于图像等信息实现跟踪的光电平台跟踪精度的有效方法。探讨了脱靶量预测、图像传感器滞后和伺服系统动态精度对波门跟踪的影响。针对一类匀速运动目标,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信息和伺服系统反馈信息的目标空间角运动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目标角运动参数的估计,同时推导了目标图像脱靶量的预测公式,结合目标运动预测,完成了自适应波门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常规波门和自适应波门的工程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创新定性地定量分析了波门跟踪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完整且在工程实验中得到了检验,提高了跟踪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实时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吴晗平[4](1996)在《动态多目标自动识别及自适应多波门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实战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多目标的存在,研究了电视跟踪系统中动态多目标的自动识别方法,分析了自适应多波门跟踪和目标选择跟踪的诸多问题。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1996年02期)

杨涛,吕超全,蓝邦固[5](1992)在《一种新的多波门跟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波门形成的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一种新的多波门对多目标跟踪的电视跟踪系统,并给出控制流程图和原理图及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1992年06期)

张覃平,张启衡[6](1991)在《数字自适应波门跟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评价几类跟踪波门性能的基础上,介绍了新近研制的数字自适应跟踪波门,具有工作稳定可靠,跟踪性能良好,功能齐全等突出优点。本文阐述了数字自适应跟踪波门的形成原理,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案。最后给出了该波门系统的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1991年05期)

刘志立,杨宜禾,周维真[7](1989)在《一种自适应波门跟踪器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统计模型,提出描述目标剧烈运动或强干扰等不利条件下的置信权值,对不利跟踪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补偿,提出了改进的自适应波门跟踪器门算法(IAGCT).(本文来源于《红外研究》期刊1989年03期)

吕清仁,张启衡[8](1983)在《应用于电视中的波门跟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于电视跟踪系统的几种波门跟踪方式。通过原理分析和电路比较,设计了性能较优的闭环波门跟踪系统方策应用于电视跟踪系统。本文还对进一步提高波门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及实施波门自动搜索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学工程》期刊1983年06期)

邹宗光,曾建希[9](1980)在《电视波门跟踪环路的跟踪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z变换方法,就二阶采样电视波门跟踪环路在几种典型输入下的瞬态响应、跟踪误差、动态范围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解析表达式,指出其跟踪性能是采样频率的函数。(本文来源于《兵器激光》期刊1980年04期)

曾建希,邹宗光[10](1979)在《电视波门跟踪原理分析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一个电视波门跟踪装置。用采样反馈理论和根轨迹法对系统二阶跟踪环路进行分析,得到了理论同实验吻合的稳定条件,指出提高采样频率将大为改善环路的动态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兵器激光》期刊1979年03期)

波门跟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门跟踪是一种利用实际图像处理的区域范围的视觉跟踪算法。在飞行小目标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现有方法往往不能获得稳定的跟踪结果。针对小目标跟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双波门的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帧间差分算法检测小目标,通过质心标定修正当前帧目标的初始位置,并利用最小二乘估计预测算法实现目标范围的估计,从而实现自适应跟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飞行小目标被短时遮挡情况下,利用本算法也能稳定地检测出它的位置,能根据目标的轮廓自适应地确定目标波门形状,并能有效解决目标跟踪偏移和短时丢失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门跟踪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卫,吴晓中,王宏宇.基于跟踪微分器的波门跟踪算法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1

[2].王莉,李忠海.飞行小目标自适应双波门跟踪算法[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

[3].邹卫军,薄煜明,陈益.光电跟瞄平台的波门跟踪技术(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

[4].吴晗平.动态多目标自动识别及自适应多波门跟踪[J].光学精密工程.1996

[5].杨涛,吕超全,蓝邦固.一种新的多波门跟踪系统[J].光电工程.1992

[6].张覃平,张启衡.数字自适应波门跟踪系统[J].光电工程.1991

[7].刘志立,杨宜禾,周维真.一种自适应波门跟踪器的改进[J].红外研究.1989

[8].吕清仁,张启衡.应用于电视中的波门跟踪系统[J].光学工程.1983

[9].邹宗光,曾建希.电视波门跟踪环路的跟踪性能分析[J].兵器激光.1980

[10].曾建希,邹宗光.电视波门跟踪原理分析与实验[J].兵器激光.1979

论文知识图

(a)显示的是夜晚天空背景条件下小目标...弹体小目标图像迭代矩方法处理过程实际图像目标中轴线提取结果比较波门跟踪某型导弹的图像5 波门跟踪效果图3-11 波门跟踪效果示意图

标签:;  ;  ;  ;  ;  ;  ;  

波门跟踪论文_王晓卫,吴晓中,王宏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