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跟踪为跨越,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

变跟踪为跨越,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

一、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华[1](2007)在《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技术跨越作为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虽然各国都在积极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但理论研究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兴起的。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深层次的技术跨越理论成果并不多见,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在解释并指导一国产业实现技术跨越方面,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技术跨越,构建产业技术跨越理论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展开论述,上承技术跨越理论,聚焦产业技术跨越,分别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系统、机理及产业技术跨越政策进行深入探讨;下接中国技术跨越实践,结合中国民航正在推进的“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分析中国民航的产业技术跨越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从产业经济学和技术论相结合的角度界定了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本研究弥补了现有技术跨越研究未曾系统地从产业层面研究技术跨越的空白,从产业经济学和技术论的相结合的角度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比较和区分了产业技术跨越与国家技术跨越、企业技术跨越。(2)首次构建了基于技术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产业技术跨越系统概念模型对产业技术跨越系统进行了复杂适应系统辨识,并阐明了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系统构件、系统目标、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系统环境等,结合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特征构建了产业技术跨越系统概念模型。(3)提出了产业技术跨越的内在演化过程和阶段,揭示了产业技术跨越的过程机理本文提出产业技术跨越通过从微观层面的主导企业技术跨越和技术扩散,到中观层面的产业内企业群协同进化和产业技术链耦合两个层面和过程来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并对产业技术跨越中的突出特征——核心技术的扩散和带动以及企业群协同做了重点分析,揭示产业技术跨越的机理,填补了产业技术跨越过程和机理研究的空白。(4)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分析的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和政策逻辑框架将政策研究建立在对产业技术跨越系统过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并针对产业技术跨越中的核心技术扩散问题、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和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为产业技术跨越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参考。

何杨[2](2005)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提出是中共十六大报告的亮点之一。作为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它是党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变化并借鉴中外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理论结晶。这个探索历程可谓漫长而艰辛,留下的成果也非常丰硕。就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科学内涵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但其基本的框架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这三者构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体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仅仅把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看作一种最新理论成果是不够的,从不同视角考察,我们说它也是当代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的领导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可靠保证。

本刊编辑部[3](2003)在《2003年《中国科技产业》要目》文中研究表明

徐铭[4](2003)在《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说明

张景勇[5](2003)在《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文中研究指明

二、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点
        1.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产业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技术跨越的技术理论
        2.1.1 技术范式和技术进化
        2.1.2 技术创新理论
        2.1.3 技术扩散理论
        2.1.4 技术理论与产业技术跨越
    2.2 产业技术跨越的产业经济学理论
        2.2.1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2.2 产业链与价值链
        2.2.3 产业链与产业集聚
        2.2.4 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技术跨越
    2.3 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理论
        2.3.1 系统的基本概念
        2.3.2 系统的环境、行为与功能
        2.3.3 系统的状态、演化与过程
        2.3.4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
    2.4 小结
第三章 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界定
    3.1 关于技术的概念界定
        3.1.1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的概念界定
        3.1.2 本文对技术的概念界定
    3.2 技术跨越的内涵界定
        3.2.1 以往技术跨越内涵的异同点
        3.2.2 本文对技术跨越的内涵界定
        3.2.3 “技术无飞越”与技术跨越
        3.2.4 技术跨越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3.3 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
        3.3.1 产业的概念
        3.3.2 产业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3.3.3 产业技术跨越的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
        3.3.4 产业技术跨越与企业技术跨越、国家技术跨越
第四章 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分析
    4.1 产业系统
    4.2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构成
        4.2.1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特性
        4.2.2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目标、输入、输出与环境
        4.2.3 产业跨越系统的结构
        4.2.4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概念模型
    4.3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实现条件
        4.3.1 技术跨越主体应具备的内部条件
        4.3.2 技术跨越应具备的外部条件
        4.3.3 技术跨越的组织模式
第五章 产业技术跨越的机理和模型构建
    5.1 产业技术跨越机理总论
    5.2 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跨越
        5.2.1 技术扫描研究
        5.2.2 技术跨越点选择
        5.2.3 技术跨越旋进路径
    5.3 产业技术链的耦合
        5.3.1 核心技术跨越后的技术扩散
        5.3.2 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协同进化
第六章 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
    6.1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与产业技术政策
        6.1.1 产业政策的涵义和分类
        6.1.2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
        6.1.3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与产业技术政策
    6.2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政策体系
        6.2.1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框架的逻辑模型
        6.2.2 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
第七章 民航产业技术跨越:实现“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
    7.1 我国民航业所处技术发展阶段
        7.1.1 我国民航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7.1.2 我国民航运输所处的技术发展阶段
    7.2 我国民航运输产业所处的技术变革的国际环境
        7.2.1 美国提出“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
        7.2.2 欧盟提出国家航空运输系统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7.3 我国民航运输业实现“新一代”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7.3.1 内容和目标
        7.3.2 建设原则
    7.4 我国民航实现“新一代”的产业技术跨越路径
    7.5 我国民航实现新一代的若干建议
        7.5.1 战略定位方面
        7.5.2 组织模式方面
        7.5.3 产业技术政策方面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1.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8.1.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8.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提出
    (一) 提出的背景
    (二) 探索的历程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 一个核心: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二) 两项保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 “三元”目标: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地位
    (一) 从工业化模式比较中看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的重要地位
    (二)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层面深化对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重要地位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四、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李艳华. 天津大学, 2007(04)
  • [2]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D]. 何杨. 安徽师范大学, 2005(05)
  • [3]2003年《中国科技产业》要目[J]. 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03(12)
  • [4]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 徐铭. 党政干部学刊, 2003(07)
  • [5]变跟踪为跨越 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J]. 张景勇. 中国科技产业, 2003(01)

标签:;  ;  

变跟踪为跨越,我国科技瞄准世界制高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