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损耗论文_孙欢腾,李名锐,周刚,马坤,舒孝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损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向量,涡流,高血压,超声,颗粒,感应。

能量损耗论文文献综述

孙欢腾,李名锐,周刚,马坤,舒孝鸿[1](2019)在《杆式钨合金弹超高速撞击薄靶的能量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速撞击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物理过程。为分析杆式圆柱形钨合金弹超高速撞击薄钢靶时的物理过程,采用AUTODYN/SPH数值仿真计算方法获得了撞击过程模型及每个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信息,并通过广度搜索破片识别程序识别每个破片所含粒子,利用MATLAB编程对破片粒子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弹靶撞击过程的变化特性、弹靶破片数量、相关能量随撞击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弹体撞击速度的增加,剩余弹体被严重侵蚀,且弹体能量损耗增加,弹体损失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弹靶破片动能;计算得到了撞击20μs时的能量损耗直方图,同时分析了发生撞击时靶板的能量变化过程,并简要描述了该过程。(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孟沂,曹恩国,赵永武,杨滨,崔宇田[2](2019)在《一种被动式外骨骼机械腿的内部能量损耗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一款被动式外骨骼原理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该被动式外骨骼机构的内部能量损耗率进行了分析。该外骨骼拟通过在支撑相末期为足底提供助力的方式来减少行走能量。首先利用运动捕捉传感器对外骨骼的运动数据进行了采集,然后基于所得的运动数据计算出外骨骼机构的内部能量损耗率,最后用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内部能量损耗率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表明支撑相末期参考腿的运动是由足底力驱动的,而不是由关节力矩驱动的,即拟采用的原理是可行的。该研究同样也为其他同类型外骨骼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杨振宇[3](2019)在《基于能量损耗最低的动力锂电池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英、法、德等国家明确了全面禁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工信部也在2018年推出“双积分”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较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成为当今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但其在进行快速充电时存在的能量损失大、充入容量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究动力电池的充电特性,研究优化的充电控制技术,实现动力电池综合性能的提升是解决我国电动汽车普及与推广难题的重要技术路径。本文以26650型动力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在多阶段恒流充电基础上结合锂电池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电池充电能量损耗模型,设计了一种在保证充电时间不延长,充入电量不减少前提下,充电能量损耗最低的多阶段恒流充电策略,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搭建动力锂电池测试系统,为获得可靠的电池充电测试数据提供保障,对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特性进行分析,选择模型复杂程度适中和易于工程实现的Thevenin模型,通过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测试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辨识,在恒流放电工况下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电压的误差保持在0.03V以内,Thevenin模型可以比较准确的刻画电池的外特性。其次,结合Thevenin模型对多阶段恒流充电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充电能量损耗主要来自于模型中的阻性元件的消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充电能量损失数学模型,实现对电池充电能量损耗的定量分析。并在模型中引入带库伦效率系数的安时积分公式,消除不同倍率充电电流对SOC估算及模型参数的影响,采用不同充电倍率的恒流充电方法来进行极化电压和库伦效率系数的估算,并通过恒流充电实验验证所建立的充电能量损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结合充电能量损失模型,以SOC为尺度,提出了以能量损耗最低为目标的分段恒流充电策略。详细的给出了目标函数的构建及约束条件的设计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并分别在不同初始SOC、不同充电倍率、不同电池老化程度条件下对提出策略进行了充电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同倍率的恒流充电,所提出的充电策略不仅能有效降低电池充电能量损耗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充电时间。(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思润[4](2019)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VFM)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能量损耗(left ventricle energy loss,LVEL)及涡流改变,探究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心腔流体力学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关系,可能有助于揭示LVEL及涡流参数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早期精确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82例为病例组,按有无腹水分为无腹水组(without ascite,NASC)43例及腹水组(ascite,ASC)39例。采集40例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通过二维常规超声测量获取以下参数: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al thickness,IVS);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peak transmitral valve flow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e,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peak transmitral valve flow velocity in late diastole,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peak mitral annulus velocity in early diastole,e)、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peak mitral annulus velocity in late diastole,a)、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其中e、a取二尖瓣环侧壁及间隔壁的平均值,计算E/A、E/e。通过VFM工作站分析分别获取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LVEL)、左心室整体涡流循环强度(left ventricular vortex-circulation,LVVC)及左心室整体涡流面积(left ventricular vortex-area,LVVA),比较上述参数在叁组之间差异,并分析它们与常规舒张功能参数相关性。结果1常规二维超声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NASC组LAV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SC组与对照组间LVPW、IVS、LVEDV、LVESV、SV、CO、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C组LVEDV、LVESV、SV、CO、LAV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C组与对照组间LVPW、IV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SC组比较,ASC组LVEDV、SV、CO、LAV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C组与NASC组间LVPW、IVS、LVE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NASC组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C组与对照组间A、E/A、e、a、e/a、E/e、I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间,ASC组E、A、E/e增加,IVR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C组与对照组间E/A、e、a、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SC组比较,ASC组E、A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组与NASC组间E/A、e、a、e/a、E/e、I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张期各时相LVEL及涡流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NASC组等容舒张期及快速充盈期LVEL,减慢充盈期LVVC及LVVA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ASC组快速充盈期LVVC及LVVA,减慢充盈期LVEL,心房收缩期LVEL、LVVC及LVVA均相对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C组等容舒张期LVEL,快速充盈期LVEL及LVVC,减慢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LVEL、LVVC及LVVA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C组快速充盈期LVVA相对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SC组比较,ASC组快速充盈期LVEL,减慢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LVEL和LVVC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C组等容舒张期LVEL,快速充盈期LVVC及LVVA,减慢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LVVA均相对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等容舒张期LVVC及LVVA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舒张期LVEL及涡流参数与常规舒张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4.1快速射血期及心房收缩期的LVEL、LVVC、LVVA分别与E、e、及A、a相关分析对照组快速充盈期LVEL、LVVC及LVVA与E正相关(r=0.668,0.442,0.351;P<0.05)。对照组心房收缩期LVEL与A、a正相关(r=0.398,0.422;P<0.05)。NASC组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的LVEL分别与E、A呈正相关(r=0.681,0.624;P<0.05)。NASC组快速充盈期的LVEL、LVVC、LVVA均与e呈正相关(r=0.434,0.423,0.388;P<0.05)。NASC组心房收缩期的LVEL、LVVC均与a呈正相关(r=0.473,0.327;P<0.05)。ASC组快速充盈期的LVEL、LVVC、LVVA均与E呈正相关(r=0.719,0.635,0.591;P<0.05)。ASC组心房收缩期的LVEL、LVVC均与A呈正相关(r=0.556,0.434;P<0.05)。ASC组心房收缩期的LVEL与a呈正相关(r=0.383,P<0.05)。4.2舒张期各期LVEL、LVVC、LVVA与E/A相关性分析对照组快速充盈期及减慢充盈期的LVEL,减慢充盈期的LVVC与E/A均呈正相关(r=0.535,0.385,0.323;P<0.05)。NASC组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的LVEL,减慢充盈期LVVA与E/A呈负或正相关(r=-0.515,0.532,-0.584,0.309;P<0.05)。ASC组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的LVEL,快速充盈期的LVVC及LVVA与E/A呈正或负相关(r=-0.486,-0.342,0.389,0.429;P<0.05)。4.3舒张期各期LVEL、LVVC、LVVA与E/e相关性分析NASC组快速充盈期的LVEL,减慢充盈期的LVVA与E/e呈正或负相关(r=0.331,-0.385)。ASC组快速充盈期的LVEL,心房收缩期的LVVC及LVVA与E/e均呈正相关(r=0.344,0.443,0.395;P<0.05)。结论1、VFM技术能够评价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改变,是评估心腔流体力学改变的无创、简便、廉价的检查技术。2、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变化,反映了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腔血流流体力学异常改变。3、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状态改变在出现腹水患者中更明显,反映了有无腹水舒张期左心室血流流体力学改变存在差异,有助于揭示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腔流体力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4、肝硬化各亚组及正常组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随心动周期而变化,反映了肝硬化患者及正常个体舒张期舒张期能量损耗与涡流随心动周期变化的不同特征,有助于揭示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随心动周期可能存在的变化规律。5、肝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参数与左心室常规舒张功能相关,反映了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流体力学改变与舒张功能变化关系,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状态改变有助于揭示其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严霜霜[5](2019)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能量损耗及心肌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同步量化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及心肌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二者的时空相关性,综合评价能量损耗在评估Pre-HT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43例未使用降血压药物及无高血压病史,诊室血压测量法3次或以上测量坐位上臂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为80~89mmHg的门诊患者为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Pre-HT)组;58例未服用降压药物,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为高血压(hypertension,HT)组;4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Hitachi Aloka Prosound F7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机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 end-systolic diameter,LADs)、舒张末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后壁厚度(posterior wall thickness,PWTd)及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d)。并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E值、A值、e值、a值,计算E/A、E/e、e/a。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LVEF。重复测量3次求其平均值。根据LVDd、PWTd、IVSTd、BSA计算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在VFM模式下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叁腔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及相应动态血流图像。将获得的超声心动图图像导入DAS-RS1超声工作站,分析获取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及房缩期的EL(N/m·s)(Pn-EL,n=1-4,分别代表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及房缩期EL);并采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壁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e)、房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a)。EL及应变率的结果皆取叁个切面的平均值。将左心室心腔内血流舒张早期整体EL、房缩期整体EL与E、A、e、E/A、E/e、e/a等常规舒张功能参数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舒张早期整体EL、房缩期整体EL与左心室壁GLSRe、GLSRa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叁组年龄、性别、BSA、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HT组和HT组SBP、DBP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Pre-HT组相比,HT组SBP、DBP进一步升高(P<0.01)。2、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分析Pre-HT组与对照组:Pre-HT组LADs、IVSTd、PWTd、LVDd、LV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re-HT组A增大(P<0.01)、E/A减小(P<0.05)。HT组与对照组:HT组LADs、IVSTd、PWTd、LVMI与对照组相比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HT组A、E/e增大(P<0.01),e、E/A、e/a减小(P<0.01)。Pre-HT组与HT组:与Pre-HT组相比,HT组LADs、PWTd、LVMI增大(P<0.01)。与Pre-HT组相比,HT组E/e增大(P<0.01),e减小(P<0.01)。LVDd、E、LVEF在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左心室舒张期心肌应变率比较Pre-HT组与对照组:Pre-HT组GLSRe、GLSRa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1)。HT组与对照组:HT组GLSRe、GLSRa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1)。Pre-HT组和HT组:GLSRe、GLSRa在Pre-HT组和H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左心室舒张期各时相能量损耗比较Pre-HT组与对照组:Pre-HT组P4-EL与对照组相比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组与对照组:HT组P4-EL与对照组相比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HT组和HT组:与Pre-HT组相比,HT组P4-EL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EL、P2-EL、P3-EL在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1)对照组、Pre-HT组和HT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EL与常规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对照组P2-EL与E、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4、0.311,P<0.05或P<0.01;P4-EL与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0,P<0.01。Pre-HT组患者P2-EL与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0.360,P<0.05或P<0.01;P4-EL与A、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0.382,P<0.05或P<0.01。HT组患者P2-EL与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0.597,P<0.01;P4-E与A、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0.449,P<0.01,与e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P<0.01。(2)对照组、Pre-HT组和HT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EL与相应时相室壁力学的相关性:对照组P2-EL与GLSR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7,P<0.05。Pre-HT组患者P2-EL与GLSR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1,P<0.01;P4-EL与GLSR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6,P<0.01。HT组患者P2-EL与GLSR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9,P<0.01;P4-EL与GLSR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6,P<0.05。结论:1、Pre-HT患者在左心室构型改变之前已存在房缩期能量损耗增加;随着血压进一步升高,HT患者左心室构型改变,其房缩期能量损耗进一步增加。2、基于2D-STI技术分析的左室心肌力学指标,Pre-HT及HT患者左心室形变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左心室舒张期能量损耗改变受左心室壁机械力学变化及舒张功能改变的综合影响。4、能量损耗参数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它将有望成为新的评估Pre-HT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冯玉立,赵先琼,龙慧,黄达勇,刘驰[6](2019)在《垂直激振条件下二元颗粒的能量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振动条件下颗粒体系能量耗散水平,设计二元颗粒阻尼器的悬臂梁振动实验,采用稳态功率流法计算颗粒体系功率损耗,分析垂直激振条件下的二元颗粒体系处于分层和混合状态下的流动形态和能耗水平。结果表明:第2颗粒的引入增加颗粒体系内部的不均匀性,加剧颗粒体系的碰撞和摩擦作用,二元颗粒在分层或者混合情况下,能耗水平均高于一元颗粒;分层时,不同的粒径配比对应不同的能耗水平,粒径比为1. 67时有最优能耗;质量较小的颗粒处于底层或者质量较小的颗粒有更多质量占比时,颗粒体系有更好的能量耗散效果;混合时,颗粒混合程度不影响能量损耗,二元混合颗粒在大振幅和高频率激振条件下相对一元颗粒有更显着的能耗提升效果,较小颗粒最优质量占比随振幅的提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郭晓永,陈谌,智艳辉,贾祎斐[7](2019)在《基于能量损耗的多径-多跳高频电波在海平面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8年MCM竞赛A题为基础研究了高频(HF)短波信号在不同传播路径中的能量损耗并建立模型。经过MATLAB仿真分析计算,得到平静海面和动荡海面反射能量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以及船只天线信号损耗与工作频率的关系;求得反射强度低于可用信噪比的最大跳数,以及船舶在动荡海面保持通信行驶的最远距离;对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路径长度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路径长度对接收点信噪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键,丁云川[8](2019)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的左室流场变化特点及能量损耗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VFM技术以彩色多普勒技术为基础,通过对心腔内血流的分析来观察心腔血液速度、流量及涡流的时间-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了心腔内血流状态实时测量、准确定位,能较全面地评估人体复杂的血流状态。就VFM对于房间隔缺损的左室心腔血流流场运动状态及能量损耗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胡科[9](2019)在《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能量损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输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稳定安全的运行,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大多架设两根架空地线。双架空地线的出现无疑大大提升了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但同时架空地线产生的电能损耗也日益显着,给电网的节能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输电线路的架空地线逐塔接地时会在架空地线之间、架空地线与地之间产生感应环流,从而引起电能损耗。因此,对双架空地线推广应用问题的关注,也成为当前高压电网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架空地线在输电线路不同运行工况中出现的问题,搭建新的仿真模型对架空地线的感应环流、感应电压以及电能损耗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架空地线的接地方式进行改进,以降低架空地线产生的电能损耗。首先,本文对架空地线的保护范围、防雷作用进行分析,明确500kV以上输电线路必须沿全线架设两根地线。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选择使用一根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光纤复合地线,一根普通地线。其次,利用ATP-EMTP电磁仿真软件搭建一条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仿真,对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中,当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和输电线路一回正常运行,另一回停电检修时的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电磁仿真软件程序对检修线路上架空地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环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影响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地线感应电压和感应环流的因素:导线排列方式、线路长度、导线回路间距和土壤电阻率,从而得出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感应电压和感应环流的一般规律。最后,针对架空地线接地方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架空地线接地方式改进为奇数段换位、偶数段接地。根据500kV双架空地线感应电压几乎反相的特点,通过架空地线的奇数段换位,使相同段地线换位前和换位后的电压得到中和。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线改进方式能有效降低架空地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环流和电能损耗。(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期刊2019-01-10)

余志龙,陈艳霞,郑美琼[10](2018)在《VFM技术测定高血压患者不同时相、节段的左心室血流能量损耗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测定高血压患者不同时相、节段的左心室血流能量损耗(LVFEL)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另选同期130例正常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临床分型,高血压组进一步被为正常构型组(40例)、向心性重构组(56例)、向心性肥厚组(34例)3个亚组。采用VFM技术对各组不同时相、节段的LVFEL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不同时相、节段LVFEL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基底段血流EL [(15.10±1.22)N·m~(-1)·s~(-1)比(17.94±1.28)N·m~(-1)·s~(-1)比(16.76±1.24)N·m~(-1)·s~(-1)]显着升高,且向心性重构组的显着高于向心性肥厚组的,P均=0.001;与正常构型和向心性肥厚组比较,向心性重构组的中间段血流EL [(8.10±1.20)N·m~(-1)·s~(-1)、(8.22±1.18)N·m~(-1)·s~(-1)比(8.94±1.16)N·m~(-1)·s~(-1)]显着升高,P均<0.01;向心性肥厚组心尖段血流EL显着高于正常构型组[(4.59±1.07)N·m~(-1)·s~(-1)比(3.91±1.09)N·m~(-1)·s~(-1)],P=0.006;向心性重构组舒张中期血流EL显着高于正常构型组[(8.87±1.03)N·m~(-1)·s~(-1)比(8.25±1.05)N·m~(-1)·s~(-1)],P=0.006。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可准确定量测定高血压患者不同时相、不同节段的左心室血流能量损耗,为及早揭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能量损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验证一款被动式外骨骼原理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该被动式外骨骼机构的内部能量损耗率进行了分析。该外骨骼拟通过在支撑相末期为足底提供助力的方式来减少行走能量。首先利用运动捕捉传感器对外骨骼的运动数据进行了采集,然后基于所得的运动数据计算出外骨骼机构的内部能量损耗率,最后用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内部能量损耗率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表明支撑相末期参考腿的运动是由足底力驱动的,而不是由关节力矩驱动的,即拟采用的原理是可行的。该研究同样也为其他同类型外骨骼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损耗论文参考文献

[1].孙欢腾,李名锐,周刚,马坤,舒孝鸿.杆式钨合金弹超高速撞击薄靶的能量损耗[J].高压物理学报.2019

[2].任孟沂,曹恩国,赵永武,杨滨,崔宇田.一种被动式外骨骼机械腿的内部能量损耗率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3].杨振宇.基于能量损耗最低的动力锂电池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4].黄思润.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舒张期左心室能量损耗及涡流[D].重庆医科大学.2019

[5].严霜霜.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能量损耗及心肌力学[D].西南医科大学.2019

[6].冯玉立,赵先琼,龙慧,黄达勇,刘驰.垂直激振条件下二元颗粒的能量损耗[J].中国粉体技术.2019

[7].郭晓永,陈谌,智艳辉,贾祎斐.基于能量损耗的多径-多跳高频电波在海平面的传播[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键,丁云川.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的左室流场变化特点及能量损耗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9].胡科.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能量损耗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9

[10].余志龙,陈艳霞,郑美琼.VFM技术测定高血压患者不同时相、节段的左心室血流能量损耗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动态过程中正弦应变和应力的关系腔壁能量损失(虚线)、内能(实线)...声学系统等效电路图开关管开关损耗示意图矩形SIW谐振器结构图光束截面积在反射和折射时的变化

标签:;  ;  ;  ;  ;  ;  ;  

能量损耗论文_孙欢腾,李名锐,周刚,马坤,舒孝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