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肌瘤论文_宋冬晓,赵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滑肌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肌瘤,平滑,淋巴管,子宫,内皮,韧带,超声。

平滑肌瘤论文文献综述

宋冬晓,赵素敏[1](2020)在《15例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磁共振信号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磁共振信号特点。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磁共振信号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双侧的有1例,左侧6例,右侧7例,上方1例;大部分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MRI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DWI低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未见明确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见强化。结论: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在术前为临床提供定位及定性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依赖手术病理。(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20年01期)

戴春阳,韩璐[2](2019)在《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性平滑肌瘤(parasitic leiomy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发病率极低,发病原因可能与雌孕激素水平、腹膜上皮化生、遗传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近年有关腹腔镜手术后继发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病例逐渐得到关注。因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经常规体检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仅有部分出现盆腹腔疼痛等症状,因此该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报道的发病率。术前做好评估、对疑似恶性肿瘤者减少对瘤体的操作、使用标本袋、严格遵守外科无瘤原则、采用经阴道或经脐切口取出路径、术闭充分冲洗腹腔、器械及穿刺口等是预防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的关键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妇产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怡然,许永华,王伊[3](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阔韧带平滑肌瘤临床上治疗主要以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为主,而因为其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改变了盆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术中更容易伤及输尿管、子宫动脉,甚至髂内动脉、膀胱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之一,通过焦点区超声波产生的热效应致使靶区内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具有不损伤靶区外组织的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7年11月通过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的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是术前通过MRI确诊的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使用的聚焦超声治疗设备为JC-200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中为使患者处于镇静镇痛状态,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治疗后次日行增强MRI评估。评估方法:测量术前肌瘤大小,包括肌瘤长径(D1)、前后径(D2)、左右径(D3)和术后无灌注区(NPV)。计算肌瘤体积大小、无灌注区体积大小和消融率,体积计算方法:V=0.5233×D1×D2×D3,无灌注体积消融率(消融率)=无灌注区体积/靶肌瘤体积×100%。结果 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均消融成功,消融率约56.8±17.7%。其中短期不良反应:术中下腹部疼痛7例,术中骶尾部疼痛3例,术中皮肤灼痛6例。长期及严重不良反应:输尿管损伤0例;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损伤0例;肠穿孔0例;双下肢神经损伤0例。结论 10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的阔韧带平滑肌瘤病例均治疗有效,消融率满意,术中虽然有较高比例短期不良反应发生,但通过降低治疗功率、适当增加治疗-间隔比、增加术中换水频率均可有效缓解,且不会造成长期并发症,更没有出现输尿管损伤、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损伤等传统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综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是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的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张丽凤,陈正云,张信美[4](2019)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IVL且随访完整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70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共诊断9例子宫IVL。患者多因盆腔包块就诊,6例子宫明显增大。术前影像学提示5例存在宫旁包块。除1例合并肺部转移外,所有患者病变均局限于盆腔。除2例行肌瘤剔除术,余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可见4例肌瘤呈树枝状、哑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2个月,2例复发。结论子宫明显增大和宫旁包块是子宫IVL的重要特征,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辨认肌瘤形态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首选子宫全切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钟金伟,郑欣晔,林颖,金健威,徐昌隆[5](2019)在《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临床及超声内镜检查特征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临床资料及超声内镜(EUS)检查特征的差异,提高EUS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8年7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68例胃平滑肌瘤(GLs组)患者及346例胃间质瘤(GSTs组)患者的资料,分析并比较两者临床及EUS检查特征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Ls与GSTs在发病部位、表面有无溃疡、钙化、囊性变、边界是否清楚、回声强度及回声异质性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部位(OR=4.49,95%CI:2.98~4.96)、回声异质性(OR=2.81,95%CI:1.14~3.51)是两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GSTs比较,GLs更好发于贲门及胃底,EUS下回声更加均匀。若胃黏膜下肿瘤发生于贲门及胃底,且EUS下示回声均匀,应首先考虑GLs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廖新,况九龙[6](2019)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对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诊治价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又称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以肺部弥漫囊性病变为主的罕见多系统疾病,以非典型平滑肌样细胞(LAM细胞)在肺组织中过度增殖并出现多发囊腔结构为特征,分为散发的LAM(S-LAM)和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LAM(TSC-LAM)。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病程中可反复发生气胸和乳糜胸,常合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等肺外表现。组织病理学是LAM诊断的金标准,两个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青,杨蓉,孙向梅[7](2019)在《经阴道超声诊断孕期膀胱平滑肌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27岁,孕2产1,孕10周孕检发现膀胱占位病变而入院;排尿不畅2月余,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经阴道超声: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可见孕囊,孕囊内可见36 mm×10 mm胚芽组织及卵黄囊,并见心管搏动,于膀胱颈部右侧探及35 mm×27 mm×28 mm偏低回声包块突向膀胱腔内,周边可见线状高回声包绕(图1A);CDFI:包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B),可探及高阻动脉频谱(图1C)。超声诊断:①宫内孕,活胎,相当于孕10(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韩倩娟[8](2019)在《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UL)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CUL患者,观察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等,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年龄≥40岁、营养过量、性格内向暴躁、家族遗传史为CUL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2)50例患者以月经量多、月经紊乱、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肌瘤体积较大、质地偏软为主要的形态特征;(3)核分裂0-4/10 HPF患者38例,占76.00%,细胞异型性8例,占16.00%;(4)50例患者中,38例(76.00%)行子宫全切除术、12例(24.00%)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死亡病例。结论:CUL发病因素与年龄、饮食、性格特征及家族遗传等密切关联,以月经紊乱、腹部包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特殊,预后多良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陈雪,刘燕娜,郭良云[9](2019)在《浅表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浅表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与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表现等资料,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包块病理确诊。患者均以触及肿块为临床症状就诊,病变部位常规超声检查并评价病变处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结果:26例患者肿块均为单发,位于皮下或皮下脂肪层,发生于面部2例,颈部4例,胸部1例,上肢2例,腹部1例,下肢16例;边界清晰;肿块最大径线<2cm的肿块有23例(88.4%);21例肿块呈均匀的低回声(80.7%),5例合并钙化(19.3%);肿块内部血流0级10例(38.5%),Ⅰ级7例(26.9%),Ⅱ级4例(15.4%),Ⅲ级5例(19.2%)。结论:浅表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多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多数无明显疼痛症状,位置表浅、大小偏小、边界清楚、部分合并钙化、内部血流不丰富。临床上需与皮下脂肪瘤、血管瘤、钙化上皮瘤相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吴晓兵,张宏彬,丁文,徐小华[10](2019)在《后腹膜多发平滑肌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37岁。反复腹痛2年,既往子宫肌瘤术后2年,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后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可见左侧后腹膜、右侧盆腔内巨大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肿块大小分别约5.2cm×6.0cm,7.9cm×9.2cm,部分密度不均,右侧盆腔病灶可见低密度区(图1,2)。增强后动脉期呈散在分布的小片状不均匀强化,有时可见迂曲的肿瘤血管 (图3,4),静脉期呈持续强化,CT值达99HU以上,强化范围扩大,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图5,6)。延(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平滑肌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寄生性平滑肌瘤(parasitic leiomy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发病率极低,发病原因可能与雌孕激素水平、腹膜上皮化生、遗传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近年有关腹腔镜手术后继发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病例逐渐得到关注。因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经常规体检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仅有部分出现盆腹腔疼痛等症状,因此该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报道的发病率。术前做好评估、对疑似恶性肿瘤者减少对瘤体的操作、使用标本袋、严格遵守外科无瘤原则、采用经阴道或经脐切口取出路径、术闭充分冲洗腹腔、器械及穿刺口等是预防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的关键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滑肌瘤论文参考文献

[1].宋冬晓,赵素敏.15例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磁共振信号特点分析[J].影像技术.2020

[2].戴春阳,韩璐.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

[3].王怡然,许永华,王伊.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张丽凤,陈正云,张信美.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

[5].钟金伟,郑欣晔,林颖,金健威,徐昌隆.胃平滑肌瘤与胃间质瘤临床及超声内镜检查特征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9

[6].廖新,况九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对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诊治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

[7].杨青,杨蓉,孙向梅.经阴道超声诊断孕期膀胱平滑肌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8].韩倩娟.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J].人人健康.2019

[9].陈雪,刘燕娜,郭良云.浅表软组织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10].吴晓兵,张宏彬,丁文,徐小华.后腹膜多发平滑肌瘤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信号通路抑制剂[122]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经阴道...1 脂肪瘤,切面淡黄色( 黑色箭头) ; ~#...子宫平滑肌瘤-图20.15 子宫平滑肌瘤...未消融平滑肌瘤细胞核ER阳性表达...

标签:;  ;  ;  ;  ;  ;  ;  

平滑肌瘤论文_宋冬晓,赵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