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效应论文_武海斌,宫庆涛,陈珍珍,范昆,公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杀虫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杀虫,效应,泥鳅,杀虫药剂,夜蛾,细胞系,寄主。

杀虫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武海斌,宫庆涛,陈珍珍,范昆,公义[1](2019)在《噻虫嗪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昆虫病原线虫受到化学农药作用后,其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噻虫嗪处理的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搜寻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噻虫嗪(15 mg/L)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 (Sf)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死率和搜寻效应,比较噻虫嗪处理的Sf和未处理的Sf致死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的差异。【结果】噻虫嗪处理的Sf引起的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于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处理6 h时,较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13倍。当Sf浓度固定在6 400 IJs/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和Ⅲ型方程,与未处理的Sf相比,噻虫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攻击率(a′=0.5592)提高了42.46%,线虫寻找、寄生及致死该试虫所花费的总时间即处理时间(T_h=0.0081 d)则降低了44.90%,消耗率(a′/T_h)提高了2.59倍,日最大致死量(Na_(max))则分别提高了1.81倍(HollingⅡ)和1.41倍(HollingШ)。而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搜寻效应均随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当韭蛆密度固定在40头/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致死效果均随着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则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噻虫嗪处理的Sf的寻找参数和相互干扰参数均高于未处理Sf的。【结论】噻虫嗪处理的Sf对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瞬时攻击率、消耗率、日最大致死量和搜寻效应均高于未处理Sf的,而处理时间则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2](2019)在《杀虫药剂对不同寄主葱地种蝇的亚致死效应及田间药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8种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分别测定其对3种寄主品系葱地种蝇1龄、3龄幼虫的毒力,研究亚致死浓度处理条件下各药剂对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并选取不同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均对葱地种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期、蛹质量、化蛹率、羽化率、产卵前期、成虫寿命、繁殖力有不利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44kg/hm~2毒死蜱、1.20kg/hm~2噻虫胺、1.20kg/hm~2噻虫嗪、1.20kg/hm~2灭蝇胺对不同寄主品系葱地种蝇的药后7d、14d防治效果均在87.15%、90%以上,防治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元宏,李平,薛建德[3](2016)在《吡虫啉和杀虫单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稻田套养泥鳅的生态种养模式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研究和发展,但关于泥鳅对稻田普通农药的急性毒性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试验选择了吡虫啉和杀虫单两种水稻常用杀虫剂对泥鳅进行毒性试验,来探讨稻田养泥鳅模式中稻田施用农药的最佳途径和使用剂量,以期为稻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提供(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6年01期)

向阳[4](2015)在《草甘膦与杀虫单对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与杀虫单对60-70代泥鳅鳍二倍体细胞系(DIMF)和泥鳅鳍叁倍体细胞系(TRMF)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草甘膦对DIMF与TRMF 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33.79mg/L,384.91mg/L,杀虫单对DIMF与TRMF 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mg/L,146.26mg/L。DIMF对草甘膦和杀虫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草甘膦与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拉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酶活力测定两种细胞系的结果显示:草甘膦浓度为0~300mg/L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杀虫单浓度为0~100mg/L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mg/L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叁种酶活力叁倍体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100mg/L草甘膦与50mg/L杀虫单即能使细胞核产生损伤而形成微核,微核率随着草甘膦与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草甘膦浓度为500mg/L和杀虫单浓度为200mg/L时微核率最大,草甘膦处理组DIMF与TRMF微核率均为4.3‰,杀虫单处理组DIMF与TRMF微核率分别为3.3‰和3.7‰。电镜观察结果是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经草甘膦与杀虫单处理后,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线粒体、核糖体与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内出现空泡,出现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本文不仅研究了草甘膦与杀虫单毒性的作用机制和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而且为建立草甘膦与杀虫单农药体外监控体系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1)

张素芳[5](2013)在《杀虫环在烟田环境中的行为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杀虫环是一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属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突触体,使得昆虫神经冲动受阻于突触部位而最终死亡。具有多种杀虫作用。对多种作物上的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以及刺吸式害虫均有良好防效。为了研究杀虫环及其制剂在烟田环境中使用后产生的生态环境行为及效应,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杀虫环在烟田土壤和烟叶中的残留消解情况,并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杀虫环在五种供试植烟土壤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杀虫环在烟田使用后的安全性,指导其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杀虫环对烟株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影响也不大,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喷施低浓度的杀虫环不会对烟株产生药害,高浓度的杀虫环在观察后期会有轻微药害现象。2、建立了杀虫环在烟田中土壤和烟叶(包括干烟叶)样品中的残留量的GC分析方法,烟田土壤和烟叶(包括干烟叶)样品经过HCl溶液提取,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衍生化生成沙蚕毒素后,用正己烷萃取;再用气相色谱(FPD)测定沙蚕毒素的含量,根据沙蚕毒素的含量可推算出杀虫环的含量。杀虫环(沙蚕毒素)的检出限(最小检出量)为5×10~11g。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烟田土壤0.005mg/kg,鲜烟叶:0.005mg/kg,干烟叶:0.001mg/kg。当添加浓度为0.05、0.50、1.00mg/kg时,杀虫环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40%-99.45%,相对偏差为1.77%-6.00%。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3、在湖南长沙和山东青岛进行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杀虫环在烟田土壤和鲜烟叶的消解半衰期(T1/2)为2.30-2.84d和2.86-4.14d,这表明杀虫环在烟田中属于易降解农药。最末次施药后7d,干烟叶中杀虫环的残留量均低于0.038mg/kg,远小于暂定在烟叶中的MRL值(即0.1mg/kg)。在烟田中使用杀虫环50%可溶性粉剂,按推荐商品剂量600g/hm~2(300a.i.g/hm2),最多施药4次,杀虫环在烟叶上的安全期为7d。4、研究杀虫环在五种植烟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结果表明:杀虫环在五种植烟土壤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4h。不同的土壤对杀虫环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且均属于物理吸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黑龙江黑土、云南红土、山东青岛褐土、湖南红土、湖南河潮土。土壤pH值的变化对杀虫环的吸附量影响很大,当pH值由3升高至7时,其吸附量缓慢上升,当pH值由7升至11时吸附量则缓慢下降,在pH值等于7时,杀虫环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7)

刘伟东,杜一新[6](2011)在《频振式杀虫灯对高山冷水茭白病虫害控制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频振式杀虫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农作物病虫开展物理防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该项物理防治技术在高山冷水茭白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就其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与发展》期刊2011年03期)

马若欣,袁春营,刘宇[7](2010)在《四种杀虫药物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致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4种杀虫药物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虫敌、纤源净、马拉硫磷、虫水安均不同程度上抑制盐生杜氏藻的生长繁殖,超过一定浓度后引起藻体的负增长,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求出了4种药物对盐生杜氏藻24、48、72、96 h的半效应浓度EC50.(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刘雨晴[8](2010)在《黄荆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棉蚜和菜青虫的生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荆Vitex negundo属马鞭草科牡荆属Vitex L.,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山东泰山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杀虫植物资源,本文采用生物活性跟综结合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色谱方法,对黄荆种子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定评价了黄荆杀虫活性成分和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菜青虫Pieris rapae两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黄荆这一植物资源,研究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植物杀虫剂,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以棉蚜无翅成蚜为试虫,采用生物活性追踪,从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出高活性组分,并鉴定出了其主要成分。通过叁级硅胶柱层析从黄荆中分离鉴定得到对棉蚜毒力高的成分β-石竹烯、α-蒎烯和甲基萘,其含量分别达7.68%、5.45%和35.67%;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从黄荆种子甲醇提取物中提取得到黄荆总生物碱。2.采用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法,研究了黄荆中的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和菜青虫的毒力及毒杀机制。结果表明:(1)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中触杀毒力和忌避毒力最为强烈,并以β-石竹烯的活性较高。分别以二者LD_(30)剂量处理棉蚜,对其繁殖力、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均有显着不利影响。β-石竹烯和α-蒎烯处理棉蚜或其离体酶,对乙酰胆碱酯酶、多酚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2)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菜青虫表现出显着的拒食和触杀作用;72 h触杀LC_(50)依次为642.54和729.69 mg/L;β-石竹烯对菜青虫幼虫还表现一定的胃毒作用;β-石竹烯和α-蒎烯72 h的触杀LC30剂量,能够使菜青虫幼虫龄期和蛹期较同期对照显着延长,幼虫体重减轻,雌雄蛹重明显降低。PPO是β-石竹烯对菜青虫的主要作用靶标,IC50为1.09×10~3 mg/L,而α-蒎烯对菜青虫的主要靶标是AChE,IC50为1.32×10~3 mg/L。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菜青虫GST有激活作用;β-石竹烯对菜青虫中肠蛋白酶和淀粉酶还表现明显抑制作用。3.测定了β-石竹烯对棉蚜AChE和菜青虫PPO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β-石竹烯对棉蚜AChE表现可逆性抑制效应,为竞争型抑制类型,其IC50为1.76×10~3 mg/L,抑制常数Ki为665.50 mg/L。β-石竹烯对菜青虫PPO为混合型抑制类型,IC_(50)为1.09×10~3 mg/L,对游离酶抑制常数K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分别为1.00×10~(-4)和2.00×10~(-6) mg/L。4.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和菜青虫的作用方式和毒杀机制表现在:(1)其对棉蚜触杀毒力较高,LD_(50)值为0.73×10~(-1)μg/头;LD_(30)剂量能够使棉蚜存活时间较对照缩短7 d,繁殖力较对照减少4.9头/单雌。黄荆总生物碱对棉蚜AChE和CarE有显着的抑制作用,IC_(50)依次为1.90×10~3和777.81 mg/L,对PPO则表现激活作用。(2)黄荆总生物碱对菜青虫幼虫表现一定的触杀、拒食和胃毒作用,72 h的触杀LC_(50)为2346.61 mg/L,拒食AFC_(50)为2.13×10~3 mg/L,胃毒LC_(50)为2.99×10~3 mg/L。对菜青虫AChE和CarE抑制作用较强。5.乌苏酸对棉蚜和菜青虫的作用方式和毒杀机制为:(1)乌苏酸对棉蚜主要表现触杀作用,LD_(50)为0.71×10~(-1)μg/头。AChE是乌苏酸对棉蚜的主要靶标,乌苏酸对棉蚜AChE表现可逆性抑制效应,为竞争型抑制类型,其IC_(50)为2.23×10~3 mg/L,抑制常数Ki为489.40 mg/L。(2)乌苏酸对菜青虫幼虫具有显着的拒食和触杀作用,72 h的拒食AFC_(50)和触杀LC_(50)分别为829.27和1745.12 mg/L。乌苏酸对菜青虫AChE和PPO有显着的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1.60×10~3和2.68×10~3 mg/L;其对菜青虫AChE也表现可逆性抑制效应,为竞争型抑制类型。(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0-05-10)

程雪,高志奎,王梅,王彬[9](2009)在《LED杀虫灯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防治温室害虫提供安全有效的杀虫手段。[方法]以高压电网和粘虫黄板为对照,研究自制LED灯板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在4月20日和21日,强、中、弱光黄色LED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36、20、19和93、82、80头;其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20、15、10和57、40、39头;无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5和8头。光强越强,杀虫越多。LED杀虫灯的诱杀效果高于相应对射黄板,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高于无杀虫灯对射的黄板。在4月26日和27日,绿、蓝、黄、红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66、56、43、5和228、234、120、23头;绿色、蓝色LED杀虫灯杀虫最多,黄色杀虫灯次之,红色杀虫灯最少。[结论]LED杀虫灯适用于防治温室害虫。(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20期)

王允场[10](2009)在《几种杀虫(螨)剂对巴氏钝绥螨的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氏钝绥螨是一种对柑桔全爪螨具有较好控制效果的捕食螨。本研究以巴氏钝绥螨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分别从生物测定、捕食效能、生命表及酶活性四个方面,主要讨论了巴氏钝绥螨对11种农药的敏感性,哒螨灵、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3种药剂亚致死剂量LC_(20)及哒螨灵不同亚致死剂量(LC_(20)、LC_(30)和LC_(40))对巴氏钝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亚致死剂量药剂对其实验种群发育繁殖及GSTs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结果如下:1 11种药剂对巴氏钝绥螨的毒力测定采用叶片残毒法在室内进行了哒螨灵等11种药剂对巴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对巴氏钝绥螨具有最高的毒力,大于一同参试的有机磷类药剂,其LC_(50)为0.3923 mg/L,阿维菌素对其毒力最小,LC_(50)为173.6564 mg/L。11种供试药剂对巴氏钝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甲氰菊酯>辛硫磷>果圣>对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胺硫磷>叁氯杀螨醇>哒螨灵>阿维菌素。2哒螨灵、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_(20)对巴氏钝绥螨的安全评价采用叶碟法,以柑桔全爪螨若螨为猎物研究了桔园常用药剂阿维菌素、哒螨灵和甲氰菊酯3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巴氏钝绥螨功能反应的影响及负效应评价。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甲氰菊酯对巴氏钝绥螨捕食功能的影响较大;亚致死剂量药剂对巴氏钝绥螨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巴氏钝绥螨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时间延长,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减弱。同时也发现,甲氰菊酯对巴氏钝绥螨总影响值E最大,严重影响繁殖力,表现为高毒,而阿维菌素影响最小,表现为无毒,相对较为安全。3不同亚致死剂量的哒螨灵对巴氏钝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哒螨灵作用下巴氏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巴氏钝绥螨的捕食量显着减小,功能反应模型的参数有所改变,寻找效应也明显的降低。以不同剂量的药剂仅处理柑桔全爪螨时,LC_(40)处理组捕食量明显增加。4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巴氏钝绥螨实验种群发育繁殖的影响在适宜的综合实验条件下通过构建生命表,研究了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当代巴氏钝绥螨的产卵量和成螨寿命无显着影响;叁种剂量对F_1代的幼螨期和整个世代均比对照显着延长;LC_(30)处理产卵期、平均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都显着延长或增加;施药前后各项种群参数也有一定的差异,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降低,而世代平均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尤其是LC_(40)处理,r_m、R_n和λ明显低于对照,则其对F_1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群的增长速率。5亚致死剂量哒螨灵对巴氏钝绥螨体内GSTs影响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测定了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巴氏钝绥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用亚致死剂量的哒螨灵处理巴氏钝绥螨24 h后,药剂处理组的比活力比对照组有所增大,其中LC_(40)显着增高。从GSTs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巴氏钝绥螨经药剂处理后GSTs的K_m比对照降低,但差异不显着;LC_(20)处理其不同时间后,对其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06)

杀虫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8种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分别测定其对3种寄主品系葱地种蝇1龄、3龄幼虫的毒力,研究亚致死浓度处理条件下各药剂对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并选取不同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均对葱地种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期、蛹质量、化蛹率、羽化率、产卵前期、成虫寿命、繁殖力有不利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44kg/hm~2毒死蜱、1.20kg/hm~2噻虫胺、1.20kg/hm~2噻虫嗪、1.20kg/hm~2灭蝇胺对不同寄主品系葱地种蝇的药后7d、14d防治效果均在87.15%、90%以上,防治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杀虫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武海斌,宫庆涛,陈珍珍,范昆,公义.噻虫嗪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J].昆虫学报.2019

[2].宁硕瀛,瞿佳,王璐,杨慧园,冯纪年.杀虫药剂对不同寄主葱地种蝇的亚致死效应及田间药效[J].西北农业学报.2019

[3].朱元宏,李平,薛建德.吡虫啉和杀虫单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J].科学养鱼.2016

[4].向阳.草甘膦与杀虫单对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毒性效应[D].大连海洋大学.2015

[5].张素芳.杀虫环在烟田环境中的行为与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6].刘伟东,杜一新.频振式杀虫灯对高山冷水茭白病虫害控制效应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

[7].马若欣,袁春营,刘宇.四种杀虫药物对盐生杜氏藻生长的致毒效应[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

[8].刘雨晴.黄荆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棉蚜和菜青虫的生物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

[9].程雪,高志奎,王梅,王彬.LED杀虫灯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

[10].王允场.几种杀虫(螨)剂对巴氏钝绥螨的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高效氯氰菊醋和杀虫单交互作用对Q67发...萘萘萘不同温度下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不同时间后...萘

标签:;  ;  ;  ;  ;  ;  ;  

杀虫效应论文_武海斌,宫庆涛,陈珍珍,范昆,公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