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种子发芽技术规范

西洋参种子发芽技术规范

一、西洋参种子催芽技术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郑焕春[1](2021)在《无林地西洋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文中认为规定了无林地西洋参种苗繁育技术的环境条件、选地与土壤改良、整地作床、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鼠害的防治要求及生产档案,为无林地西洋参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

李雪龙[2](2021)在《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洋参的药用价值特别高,近些年国内西洋参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种植大国之一,并且是最大的消费国。但我国西洋参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很多地区仍采用人工播种。西洋参机械化播种技术的难度在于播种前需将种子进行催芽裂口处理,播种时易造成种子破损。由于西洋参种子价格高,提高播种精度和降低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损伤率是提高西洋参排种器性能的两项重要技术指标。本文针对上述西洋参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有关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工作参数与结构参数,利用排种器试验台对排种器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解决了西洋参种子对机械式排种器适应性差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西洋参种子的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测量。选用吉林省集安市的西洋参种子,进行各项物理参数及力学参数测定,分析得到西洋参种子物料参数的变化规律,测得西洋参种子的压缩破坏力、碰撞恢复系数和摩擦角等参数,为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提供技术参数。通过对西洋参种子的分级,选定长度为4.5 mm~6.0 mm的种子进行试验。2.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整体设计。根据西洋参种子的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试验,借助Solidworks软件建立排种器三维模型。型孔轮直径为120 mm、长度为1200 mm,每圈孔数为20个,导种槽的角度为30°,并将传统式清种刷换为主动式清种滚刷,清种滚刷与型孔轮间的夹角设计为35°,推种槽宽度为2.5 mm,推种档板宽度为2 mm。3.排种器台架试验。使用单因素试验法及响应面交互试验法对排种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当型孔直径为8.040 mm、孔深为4.301 mm、转速11.702 r/min情况下,试验结果最优,并在此条件下进行模型预测,其合格率为96.822%、漏播率1.540%、重播率为1.638%。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孔深A为4.4 mm、孔径B为8 mm、转速C为12 r/min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得到平均合格率为94%、漏播率为2.7%、重播率为3.3%,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针对西洋参种子物理力学特性和种植技术的要求,设计制作了一种型孔式排种器,并通过理论与试验手段确定了排种器的结构参数,提高了西洋参精密排种器的工作性能,为研发西洋参精密播种机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郑娟[3](2019)在《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西洋参是具有特殊治疗价值的贵重补益药品,种植经济效益显着,近年来我国西洋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世界西洋参第一消费国和第三生产国,受西洋参播种前种子必须催芽裂口、播种密度大、种子昂贵等因素的影响,机械化播种技术难度大,目前仍以人工压穴点播为主,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播种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生产实际问题,开展适用精密播种研究,设计负压吸种、正压卸种、可实现一器24行排种的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西洋参种子物理机械特性测量分析。以催芽和未催芽西洋参种子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两种状态下西洋参种子的基本物理参数、摩擦学特性、压缩力学特性和碰撞恢复系数,结果表明:催芽和未催芽西洋参种子三轴尺寸均符合正态分布,催芽西洋参种子三轴尺寸平均值为6.24mm×5.04 mm×3.35 mm,球度为75.69%,略大于未催芽西洋参种子三轴尺寸平均值6.20 mm×4.92 mm×2.91 mm,球度72.06%,厚度变化明显,球度较低,种子形状不规则;催芽西洋参种子的休止角和滑动摩擦角分别为38.45°、36.72°,大于未催芽种子的休止角37.63°和滑动摩擦角33.34°,种子流动性较差;西洋参种子催芽前种皮坚硬,且呈闭口状态,种子破裂屈服力为45.535 N,到达屈服点的应变平均值为0.277,大于催芽西洋参种子破裂屈服力29.671 N,应变平均值0.195;测得未催芽西洋参种子与铁板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682,浸泡催芽处理后,西洋参种皮纤维结构变软,种胚膨胀呈裂口状态,导致碰撞时变形量增大,较未催芽西洋参种子碰撞能量损失多,其与铁板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206。2)西洋参气力针式集排器总体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国内外西洋参播种技术和气力集中式排种器研究现状,针对西洋参窄行距单粒精密播种要求,结合测量所得西洋参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参数,提出了一器24行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结构,分析了集排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集排器每个气室旋转盘上径向圆周固定连接4根管针旋转件,排种针末端种子吸附面直径为3.00 mm,充种板倾斜角为51?,充种室底板弯曲半径为190 mm,设计充种室内均布内拱桥,将充种室分为12个与排种针对应的充种单元,理论计算可得相邻内拱桥间距为17.60 mm,根据散粒体力学特性设计内拱桥倾斜角为70°,在落种管上开设避让孔,确定其管径为10 mm×85 mm;集排器效率可达540900 m2/h。3)西洋参气力针式集排器排种过程分析。通过对集排器吸种、携种和卸种过程的力学模型建立和分析,明确了每个排种过程的顺利进行所需吸附力大小及各影响因素。影响集排器排种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排种轴转速、吸种负压、卸种正压、排种针末端种子吸附面直径、种子物料特性参数、排种针末端种子运动半径和吸种角等,确定了集排器排种性能试验吸种负压取值为3.505.50 kPa。4)关键排种执行部件管针旋转件的气流场分配均匀性仿真试验。为验证管针旋转件结构参数可行性及并联各行排种针流场分配均匀性,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管针旋转件内气流场分布呈中间对称状,两端较中间部位能量损失小,提取的12个排种针末端种子吸附面平均流速变异系数为2.923%,压强变异系数为5.772%,表明管针旋转件结构参数合理,集排器并联各行排种针流场分配均匀性较好。5)西洋参气力针式集排器排种性能试验。单因素试验可得,集排器的单行合格指数可达90.00%以上,由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时的工作参数取值为排种轴转速12.0024.00r/min,吸种负压3.905.10 kPa,卸种正压2.703.90 kPa,对试验结果和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结合响应曲面分析可得,影响合格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排种轴转速、吸种负压、卸种正压,选取集排器最佳性能工作参数组合为排种轴转速13.1017.70r/min、吸种负压4.204.50 kPa及卸种正压2.90 kPa时,集排器单行的排种合格指数高于88.50%,漏播指数低于5.00%,重播指数低于7.50%;在优化参数范围内选取不同工况进行集排器整体排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集排器各行排种合格指数均高于86.30%,各行合格指数稳定性变异系数均低于6.20%,集排器行间合格指数一致性变异系数低于1.80%,各行稳定性和行间一致性较好,验证可得集排器整体排种性能良好,能满足西洋参精密播种要求。

汪本龙[4](2019)在《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文中研究表明西洋参根部富含皂苷、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林下参比大棚参的质量和价格都有显着提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海拔、林分类型、坡向、栽培年限的西洋参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探讨西洋参林下栽培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结果如下:(1)大别山区1200-1300m海拔下的西洋参生长更好。两种海拔下的西洋参株高、径粗、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部鲜重、根部干重等都存在显着差异,海拔在1200-1300m的林下西洋参分别是海拔1000-1100m的林下西洋参的1.46倍、1.16倍、2.53倍、2.55倍、3.19倍和3.10倍。且1200-1300m海拔下的西洋参净光合速率更高。(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西洋参的主根长度、主根粗度、根部鲜重、根部干重等生长指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种林分类型下4年生西洋参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也无显着差异。(3)阴坡的西洋参生长更好。阴坡4年生西洋参在径粗、叶长、叶宽、主根长度上都要显着高于阳坡,分别是阳坡西洋参的1.18倍、1.10倍、1.14倍和1.18倍。主要药用价值的根部也差异显着,阴坡4年生西洋参的根部鲜重比阳坡4年生西洋参高出1.66g,根部干重比阳坡4年生西洋参高出0.53g。且阴坡西洋参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阳坡。(4)林下西洋参的株高、径粗、茎叶干重、根部干重等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中,1-3年生西洋参茎叶干重和根部干重增加缓慢,差异不显着;4年生西洋参的茎叶干重和根部干重要显着高于3年生西洋参。(5)夏季西洋参(红果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时和15时,在13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1、2年生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相近,平均为1.35μmol m-2s-1,3、4年生西洋参净光合速率相近,平均为1.60μmol m-2 s-1。

邓慧君[5](2018)在《白魔芋实生种子休眠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魔芋(Amorphophallus)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能大量合成葡甘聚糖的经济作物。葡甘聚糖属可溶性半纤维,是优质的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三高”、改善肠道微生态等重要保健功能。白魔芋(A.albus)是魔芋属植物中已知葡甘聚糖含量最高,且色泽白、品质最好的种。目前,白魔芋主要以球茎及根状茎等繁殖为主,长期无性繁殖,其种性严重退化,导致抗病性下降,品质及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利用白魔芋种子进行繁殖,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发挥杂种优势,还可以减少病菌传播,提高魔芋的抗性。但是,白魔芋种子的基本特性缺乏系统研究,此外,在自然条件下,发现白魔芋实生种子的休眠期较长,出苗率低且出苗不整齐,这成为实生种子栽培及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了解白魔芋实生种子的休眠特性,掌握快速提高魔芋实生种子发芽成苗率的技术手段对于魔芋的良繁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通过有探究白魔芋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解除种子的休眠方法,以及研究实生种苗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魔芋实生种子生产实践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授粉结实白魔芋植株及种子生物学调查在白魔芋产区收集自然授粉并结果实的植株,统计并测量了200株植株及种子的平均基本性状。结果表明,花序柄长27.05 cm,果穗长2.88 cm,果实总鲜重6.57 g,果穗上浆果数24个,其中,有浆无果的果实,即假果率为18.93%,结实球茎均重45.29 g。种子呈圆形或长圆形,平均长7.59 mm,宽5.73 mm,厚5.18 mm。白魔芋植株、果实及种子的性状中,单果重和假果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为强变异性状,花序柄长、果柄长、总鲜重、种子纵横经及厚度均小于1,为中等变异性状。2、白魔芋实生种子的休眠原因在种子透水性试验中,破皮种子吸水率为26.73%,较完整种子吸水率高10.89%,说明白魔芋种皮存在透水性障碍。对白魔芋种子和果浆进行甲醇和水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和果浆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物质。3、白魔芋实生种子解除休眠的技术以河沙、河沙:黏土(1:1)、滤纸为发芽床(A因素),用50 mg/L、100 mg/L、150 mg/L赤霉素(B因素)分别处理种子6 h、12 h、24 h(C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芽床为河沙,50 mg/L赤霉素处理种子24 h,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为80%。不同浓度NaOH、H2O2、HCl溶液处理种子其发芽结果表明,3%H2O2处理种子1 h、2 h后可将发芽率提高至60%和52.54%,10%HCl处理种子2 h后可提高到53.33%,与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NaOH溶液则不能促进种子萌发。IAA与6-BA溶液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各浓度IAA溶液处理种子12 h其发芽率均高于对照,而其处理种子24 h和各浓度6-BA溶液处理12 h、24 h则均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在低温层积、室温层积、暖温层积处理结果中,室温层积和暖温层积60 d时,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暖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效果更好。4、白魔芋实生种子采后失水研究对白魔芋种子分别进行25℃、35℃、45℃干燥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处理的种子POD活性整体下降,SOD活性整体升高。Pro含量在各温度下处理64 h时均呈现升高的趋势,MDA含量的整体变化与Pro一致,电导率在45℃处理16 h后明显升高,而其他处理下电导率值较低。对不同温度处理的种子活力测定结果为,种子在45℃处理32 h后,种子的活力会受到影响,说明种子经45℃处理不能超过16h,否则会对种子的活力造成影响。自然阴干处理的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POD、SOD活性下降,Pro含量逐渐升高,而MDA含量下降,电导率在阴干32 d时升高,但仍然在较低水平,均未对种子活力造成影响。5、不同层积方式对白魔芋种子休眠及内含物质含量的影响在低温层积、室温层积、暖温层积过程中,对种子的内含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层积处理的种子生理生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呈现出“升-降-升”的趋势,脂肪含量同样是“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说明魔芋种子生命活动逐渐加强,营养物质消耗逐渐增加。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PO活性呈现出“升-降-升”的趋势,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CAT活性变化较复杂,但整体同样是“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整体上看,ABA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IAA、GA3、ZT含量与之相反,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处理60 d时存在“拐”点;IAA/ABA、GA3/ABA、ZT/ABA比值同样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层积末期,各激素比值均大于对照,说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的休眠逐渐被打破。6、白魔芋实生种子栽培技术的研究对白魔芋进行不同播期、密度、种植深度的正交试验,以花魔芋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出苗率、多苗率方面,白魔芋5月9日播种均高于4月19日和29日,而花魔芋则是在种植深度为9 cm时出苗率较好,多苗率则是5月9日种植的较高。叶面积方面,白魔芋处理3、处理7的第2苗叶面积最大,说明种植深度为9 cm的魔芋生长较好;花魔芋4月19日种植的深度为9 cm的叶面积值较大。叶绿素方面,白魔芋在处理1、3、5、9较大,花魔芋同样是4月19日种植的深度为9 cm最大。产量方面,白魔芋在4月19日播种的6、9 cm深度的较大,其次是处理6和处理7,而花魔芋产量在处理6最大。而不同种植密度的白魔芋在苗率、多苗情况、叶绿素、叶面积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综合以上分析,石柱地区白魔芋和花魔芋的建议种植最佳时期是4月下旬,种植深度同样是9 cm。

黄永兴[6](2012)在《西洋参种子(苗)质量标准及农田西洋参单体皂苷研究》文中认为西洋参种源紧缺、种子质量不稳定已成为制约西洋参种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定西洋参种子质量标准对节约用种、保证种子质量及提高西洋参种植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但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故开展了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为西洋参种子生产和育苗管理及规范化栽培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科学依据。伐林栽参是我国西洋参主要生产方式,经过30多年大规模的伐林栽参,致使我国可利用的林地已所剩无几,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栽参数量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以致西洋参产品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开展农田栽参为解决伐林栽参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但其药效成分含量如何,能否代替伐林栽参有待于研究。人参皂苷为人参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种类和含量是评价人参及其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农田西洋参8种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主要内容如下:通过对2009年、2010年采自西洋参主产区吉林、靖宇、磐石、集安、长白、抚松、桦甸、永吉等地50个批次样本进行了质量分析,根据系统聚类的类平均法原理,依据种子净度、干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等5项指标,对测定数据进行标准化后,所得到的综合指标即形成一些自然类。把自然类从大到小排序,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把距离小的逐步两两合并,直到需要的分级数为止。靠近大数的类一般应属同一级种子,靠近小数这边的类应属于等外级。以五项指标对种子质量影响力的大小做为判断种子质量和制定种子分级标准的主次指标,制定了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净度≥98.28%,千粒重≥40.08g,含水量≥9.60%,发芽率>98.27%,生活力>98.42%划分为Ⅰ级种子;净度在95.30%~98.28%之间,千粒重在36.70g~40.08g之间,含水量在7.71%~9.60%之间,发芽率在91.90%~98.27%之间,生活力在95.92%~98.42%之间划分为Ⅱ级种子;净度>94.20%,千粒重>34.43g,含水量>7.09%,发芽率≥84.79%,生活力>95.25%划分为Ⅲ级种子;其余为不合格种子。通过对36份西洋参种苗的质量研究,依据种苗根重及根长2项指标,制定了西洋参种苗分级标准。种苗分级标准为:一年生根重≥1.61g,根长≥4.04cm,二年生根重≥3.26g,根长>9.64cm,三年生根重≥10.13g,根长≥20.25cm划为Ⅰ级种苗;一年生根重在1.47-1.61cm之间,根长在3.66-4.04cm之间,二年生根重在2.97-3.26g之间,根长在8.76-9.64cm之间,三年生根重在8.31-10.13cm之间,根长在17.76-20.25cm之间划为Ⅱ级种苗;一年生根重≥1.33g,根长≥3.36cm,二年生根重>269g,根长>8.03cm,三年生根重≥6.61g,根长≥15.72cm划为Ⅲ级种苗;其余为不合格种苗。采用HPLC法测定了4-6年生农田西洋参和5年生园田西洋参8种单体皂苷含量,对农田西洋参进行了质量评价。农田l西洋参皂苷单体含量超过中国药典的要求。Rg1、Re、Rb1、Rd4种皂苷单体含量及3种皂苷单体Rg1、Re、Rbl加和值均为5年生农田西洋参显着高于5年生园田西洋参,而Rc、Rb1、Rb3皂苷单体含量5年生农田西洋参显着低于5年生园田西洋参。Rg1、Rd2种皂苷单体含量和3种皂苷单体Rg1、Re、Rbl加和值均为5年生农田西洋参显着高于4年生和6年生农田西洋参,而Re、Rc、Rb2、Rb3皂苷单体含量4年生农田西洋参显着高于5年生和6年生农田西洋参。

石有太[7](2009)在《掌叶大黄种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种子处理、种子最佳采收期和种子贮藏方式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选用6种化学试剂对掌叶大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0.3%~0.7%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钙处理可显着改善掌叶大黄种子发芽质量,促进幼苗生长。细胞分裂素(KT)和赤霉素(GA3)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KT以50×10-6 g·L-1为最佳,GA3以0.03%为最佳。双氧水和稀土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不明显。2.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钙均可提高掌叶大黄萌动种子中蛋白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和萌发速率,其中0.7%磷酸二氢钾处理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可抑制掌叶大黄幼苗根系活力,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大。0.3%~0.5%磷酸二氢钾处理可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0.5%氯化钙处理可提高掌叶大黄幼苗根系活力、叶片SOD和CAT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氯化钙通过调节蛋白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适宜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钙浸种可促进掌叶大黄幼苗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3.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千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和籽粒淀粉积累过程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干重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着提高,花后第46 d发芽率达到最大。以上说明,掌叶大黄种子属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积累速率受天气影响较大,籽粒淀粉含量达到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决定其发芽质量,最佳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茎秆尚未枯萎,籽粒淀粉含量达11.5 %左右为宜,为防落粒应采用网袋采收,风干后脱粒。4.低温条件和种子低含水量是保持掌叶大黄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贮藏时间也影响掌叶大黄种子发芽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芽活力显着降低,常温下贮藏1年,发芽率下降50%,新采收种子经越冬后仍可保特较高的发芽力,萌发种子中表现出较高的SOD和CAT活性。低温和超干贮藏均能提高掌叶大黄种子的发芽率,低温加超干贮藏效果更佳。

赵默涵[8](2008)在《西洋参种子催芽处理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种西洋参,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黑龙江省从1984年开始引种西洋参,目前栽培面积达100万m2,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针对黑龙江省西洋参栽培技术现状,结合方正林区生产实际,对西洋参栽培管理过程中的种子催芽处理试验研究,提出适合当地的催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洋参种子处理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温度是催芽成功的关键,温度过高会抑制西洋参种胚的生长,形态后熟前期19℃,形态后熟后期15℃,是黑龙江省最佳催芽温度。

和红晓[9](2007)在《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生活力与多苗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山核桃属植物中的湖南山核桃、浙江山核桃、美国山核桃(马园1号、马园2号)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种子发芽指数、种壳和种仁的含水量、种子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的含量、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各种因素;同时,对本属不同种的种子出现的多苗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的山核桃属植物3种不同种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种的种子下降趋势不同,同种种子的不同品种降低趋势也不同,以湖南山核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趋势最快,在室温去壳条件下贮藏10d后,发芽率就由原来的85.33%下降为2.7%;马园1号种子次之,其次是浙江山核桃,降低速度最慢的是马园2号;四种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速率由快到慢的趋势是:室温去壳>室温留壳>低温去壳>低温留壳。2.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的种壳含水量和种仁含水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种条件下贮藏的3种不同种的种子,均以湖南山核桃种壳和种仁含水量降低趋势最快,其次是马园1号,之后是浙江山核桃,下降最慢的是马园2号;在不同处理下贮藏的种子,其种壳和种仁含水量降低趋势由慢到快的顺序是:低温留壳、低温去壳、室温留壳、室温去壳。3.在低温去壳和低温留壳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降低比较缓慢,而在室温去壳和室温留壳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其种子中酶含量降低较为迅速;且3种酶含量的下降趋势均与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趋势相一致;贮藏1a后,在室温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的酶含量明显低于在低温下贮藏的种子。4.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种不同的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升高趋势较为一致,均为湖南山核桃>马园1号>浙江山核桃>马园2号;而在四种处理下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子的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由慢到快的趋势顺序是:低温留壳、低温去壳、室温留壳、室温去壳。5.湖南山核桃和浙江山核桃种子均存在多苗现象,湖南山核桃种子的多苗现象高达100%,一般为1粒种子2-8颗苗;浙江山核桃种子的多苗现象占发芽种子总数的1/3居多,1粒种子一般有2-3颗苗;而同种美国山核桃种子中未发现有多苗现象。6.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种子的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之间的正相关性均达到0.001显着水平;与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和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之间的负相关性均达到0.001显着水平。7.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低温和留壳条件下贮藏有利于提高和保持种子活力,抑止山核桃属植物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特性变化,延长种子生命力。

吉林西洋参集团有限公司[10](2003)在《加快西洋参GAP基地建设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文中认为 西洋参:为五加科 Araliaceae 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吉林、山东、北京、陕西等地也有栽培。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功能。用于肺虚咳血,潮热及肺胃津亏,烦渴少气。

二、西洋参种子催芽技术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洋参种子催芽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无林地西洋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环境条件
    3.1 地理气候环境
    3.2 种植环境
4 选地及土壤改良
    4.1 选地
    4.2 选茬
    4.3 土壤改良
        4.3.1 土壤休闲
        4.3.2 土壤调酸
        4.3.3 改良后土壤理化指标
5 整地作床
    5.1 整地
        5.1.1 修拦水坝和排水沟。
        5.1.2 土壤药剂处理。
        5.1.3 施底肥。
    5.2 作床
6 种子选择与处理
    6.1 种子选择
    6.2 种子处理
        6.2.1 催芽箱。
        6.2.2 催芽基质。
        6.2.3 浸种装箱。
        6.2.4 催芽管理。
        6.2.5 催芽种子贮藏。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7.2 播种方法
8 田间管理
    8.1 搭棚
        8.1.1 平棚、拱形棚。
        8.1.2 复式棚。
    8.2 出苗前管理
        8.2.1 清理作业道。
        8.2.2 松土、除草。
    8.3 灌溉、排涝
        8.3.1 灌溉。
        8.3.2 排涝。
    8.4 追肥
        8.4.1 床面追肥。
        8.4.2 叶面施肥。
    8.5 调光
        8.5.1 出苗展叶期。
        8.5.2 开花期。
        8.5.3 结果期。
    8.6 休眠期管理
        8.6.1 清理参园。
        8.6.2 越冬防寒。
        8.6.3 预防雪害、风害。
9 病虫鼠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9.2 防治方法
10 生产档案

(2)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排种器研究现状
        1.2.1 国外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精密排种器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洋参种子物理参数及力学特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西洋参种子物理参数试验
        2.2.1 形状和尺寸
        2.2.2 含水率
        2.2.3 千粒重
        2.2.4 西洋参种子分级
    2.3 西洋参种子力学特性的测定
        2.3.1 滑动摩擦角的测定
        2.3.2 西洋参种子压缩特性测定
        2.3.3 西洋参种子碰撞恢复系数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总体设计
    3.1 排种器的结构设计
    3.2 排种器关键部件参数设计与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2.1 型孔轮的的设计
        3.2.2 型孔直径与深度的设计
        3.2.3 型孔轮的转速
        3.2.4 型孔数量的设计
    3.3 清种装置的设计
    3.4 护种装置的设计
    3.5 强制投种装置的设计
    3.6 排种器的工作过程及力学分析
        3.6.1 充种过程力学分析
        3.6.2 清种过程力学分析
        3.6.3 护种过程力学分析
        3.6.4 投种过程力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性能试验
    4.1 排种器的加工制作
        4.1.1 排种器的三维建模
        4.1.2 排种器的制作
    4.2 小型排种器试验台搭建
        4.2.1 设计要求
        4.2.2 整体结构设计
        4.2.3 传动系统设计
        4.2.4 小型排种器试验台组装
        4.2.5 型孔轮和电机以及输送带速度的确定
    4.3 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台架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设计
        4.3.3 试验材料及设备
        4.3.4 试验指标
    4.4 单因素试验
        4.4.1 清种滚刷转速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4.4.2 型孔孔径对各性能指标的影响
        4.4.3 型孔轮转速对各指标的影响
        4.4.4 型孔深度对各性能指标的影响
        4.4.5 型孔轮转速与种子破损率的关系
    4.5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和结果
        4.5.2 响应面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4.5.3 提取参数对各因素响应曲面分析
        4.5.4 最优参数组合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西洋参播种技术现状
        1.2.1 异形种子机械化播种难点
        1.2.2 西洋参播种技术现状
    1.3 气力集中式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洋参种子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西洋参种子物理机械特性测量
        2.3.1 基本物理参数测量
        2.3.2 摩擦学特性测量
        2.3.3 压缩力学特性测量
        2.3.4 碰撞恢复系数测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总体设计
    3.1 引言
    3.2 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3.2.1 集排器结构设计
        3.2.2 集排器工作原理
    3.3 集排器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3.1 气室结构设计与分析
        3.3.2 管针旋转件数目及位置确定
        3.3.3 排种针结构参数确定与分析
        3.3.4 充种室结构参数确定与分析
        3.3.5 落种组件设计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排种过程分析
    4.1 引言
    4.2 集排器吸种过程分析
    4.3 集排器携种过程分析
    4.4 集排器卸种过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流场分配均匀性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仿真软件ICEM/CFD及FLUENT的应用
    5.3 仿真模型网格划分
    5.4 管针旋转件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排种性能试验与分析
    6.1 引言
    6.2 试验总体设计
        6.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2 试验评价指标
    6.3 单因素试验
        6.3.1 排种轴转速对排种性能影响
        6.3.2 吸种负压对排种性能影响
        6.3.3 卸种正压对排种性能影响
    6.4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
        6.4.1 试验设计
        6.4.2 回归模拟方程建立与显着性试验
        6.4.3 试验因素影响效应分析
        6.4.4 参数优化
    6.5 各行稳定性与行间一致性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符号注释说明
附录2:西洋参种子三轴尺寸数据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
    申报国家专利

(4)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西洋参概述
        1.1.1 西洋参的国内研究现状
        1.1.2 西洋参的国外研究现状
    1.2 西洋参生态学特性研究
        1.2.1 光照条件
        1.2.2 空气温度
        1.2.3 土壤湿度
    1.3 林下参栽培研究
        1.3.1 人参属植物林下栽培研究
        1.3.2 西洋参林下栽培研究
2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3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1.1 试验样地设置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环境条件及生长量测量
        3.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海拔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1.1 不同海拔林下生境
        4.1.2 不同海拔林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1.3 不同海拔林下西洋参生长量
    4.2 林分类型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2.1 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生境
        4.2.2 不同林分类型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2.3 不同林分类型下西洋参生长量
    4.3 坡向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3.1 不同坡向林下生境
        4.3.2 不同坡向林下西洋参净光合速率
        4.3.3 不同坡向林下西洋参生长量
    4.4 栽培年限对林下西洋参生长的影响
        4.4.1 不同栽培年限西洋参光合速率
        4.4.2 不同栽培年限下西洋参生长量
    4.5 西洋参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
        4.5.1 环境因子日变化情况
        4.5.2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情况
        4.5.3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情况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5)白魔芋实生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魔芋简介
    1.2 白魔芋的价值
    1.3 白魔芋的繁殖方式
        1.3.1 有性繁殖
        1.3.2 无性繁殖
    1.4 种子休眠的研究
        1.4.1 种子休眠的类型
        1.4.2 种子休眠的原因
        1.4.3 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
    1.5 种子层积期间的生理生化研究
        1.5.1 贮藏物质的变化及生理作用
        1.5.2 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
        1.5.3 激素变化
    1.6 魔芋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1.7 魔芋种子栽培技术研究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仪器设备
    3.3 实验药品
    3.4 实验方法
        3.4.1 自然授粉白魔芋植株及其种子生物学调查
        3.4.2 白魔芋实生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3.4.3 白魔芋实生种子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3.4.4 白魔芋实生种子采后失水研究
        3.4.5 不同层积方式下白魔芋实生种子生理生化变化
        3.4.6 白魔芋实生种子适宜播期、密度、种植深度的研究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自然授粉白魔芋植株及其种子生物学调查
        4.1.1 自然授粉白魔芋植株生物学调查
        4.1.2 自然授粉白魔芋种子生物学调查
    4.2 白魔芋实生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4.2.1 白魔芋实生种子透水性的研究
        4.2.2 白魔芋实生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粗提及生物测定
        4.2.3 白魔芋实生种子果浆抑制物质的粗提及生物测定
    4.3 白魔芋实生种子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4.3.1 发芽床的优化
        4.3.2 化学药剂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3.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3.4 层积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4 白魔芋实生种子采后失水研究
        4.4.1 不同温度处理对实生种子活性的影响
        4.4.2 自然阴干处理对白魔芋种子活性的影响
    4.5 不同层积方式下白魔芋实生种子生理生化变化
        4.5.1 白魔芋实生种子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变化
        4.5.2 白魔芋种子中抗氧化酶(POD、PPO、SOD、CAT)活性酶的变化
        4.5.3 层积过程中白魔芋种子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4.6 白魔芋种子适宜播期、密度、种植深度的研究
        4.6.1 对白魔芋出苗、倒苗及生长周期的影响
        4.6.2 对白魔芋多苗情况的影响
        4.6.3 对白魔芋叶面积的影响
        4.6.4 对白魔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6.5 对白魔芋产量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白魔芋种子休眠原因
    5.2 白魔芋种子的休眠类型
    5.3 破除休眠方法的探讨
    5.4 白魔芋种子采收后种子失水研究
    5.5 层积过程中激素调控与种子休眠
    5.6 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及酶活性变化
    5.7 魔芋的栽培技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缩写表

(6)西洋参种子(苗)质量标准及农田西洋参单体皂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洋参研究概况
        1.1.1 西洋参的资源概况
        1.1.2 西洋参的形态学特征
        1.1.3 西洋参的功效
        1.1.4 西洋参的化学成份及药理研究
        1.1.5 西洋参的繁殖
    1.2 国际通行的农作物种子及种苗的检验方法和分级标准
    1.3 国内种子标准化研究状况
    1.4 中草药种子检验方法的研究
        1.4.1 种子发芽率
        1.4.2 种子生活力
    1.5 目前已制定的中草药种子及种苗的分级标准
        1.5.1 五加科
        1.5.2 伞形科
        1.5.3 豆科
        1.5.4 唇形科
        1.5.5 百合科
        1.5.6 石竹科
        1.5.7 其它科属
    1.6 西洋参质量评价
    1.7 目的意义
第二章 西洋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净度分析方法
        2.2.2 千粒重的测定
        2.2.3 含水量测定
        2.2.4 生活力测定
        2.2.5 发芽率测定
        2.2.6 质量分级标准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西洋参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
        2.3.2 西洋参种子分级标准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西洋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抽样
        3.2.2 检测
        3.2.3 分级标准的制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产地西洋参种苗的根重、根长、根粗
        3.3.2 西洋参种苗分级标准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农田西洋参皂苷单体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色谱峰的归属
        4.2.2 标准曲线
        4.2.3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g1的含量比较
        4.2.4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e的含量比较
        4.2.5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b1的含量比较
        4.2.6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g2的含量比较
        4.2.7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c的含量比较
        4.2.8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b2的含量比较
        4.2.9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b3的含量比较
        4.2.10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d的含量比较
        4.2.11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g1、Re加和值比较
        4.2.12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g1、Rb1加和值比较
        4.2.13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g1、Re与Rb1加和值比较
        4.2.14 农田西洋参与园田西洋参中RT皂苷含量加和值比较
        4.2.15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g1含量比较
        4.2.16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e含量比较
        4.2.17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b1含量比较
        4.2.18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g2含量比较
        4.2.19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c含量比较
        4.2.20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b2含量比较
        4.2.21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b3含量比较
        4.2.22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d含量比较
        4.2.23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g1、Re加和值的比较
        4.2.24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g1、Rb1加和值的比较
        4.2.25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g1、Re、Rb1加和值的比较
        4.2.26 不同年生农田西洋参RT加和值的比较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掌叶大黄种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用植物种子研究现状
        1.1.1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1.2 种子储藏特性研究
        1.1.3 打破休眠方法研究
    1.2 大黄属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黄属植物的分布与资源的研究
        1.2.2 掌叶大黄生物学特性
        1.2.3 大黄栽培技术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掌叶大黄种子处理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种子处理方法
        2.1.3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稀土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双氧水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KT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2.5 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掌叶大黄种子萌发生理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2 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淀粉酶的影响
        3.2.3 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对掌叶大黄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2.4 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对掌叶大黄幼苗绿素含量的影响
        3.2.5 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对掌叶大黄幼苗SOD 和CAT 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与营养物质积累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籽粒灌浆动态测定
        4.1.2 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测定
        4.1.3 种子发芽试验
        4.1.4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掌叶大黄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4.2.2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4.2.3 不同采收期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特性
        4.2.4 不同采收期掌叶大黄种子发芽质量与籽粒灌浆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
    4.3 讨论与结论
        4.3.1 掌叶大黄籽粒干重和淀粉积累动态均呈 S 型曲线,符合 Logistic 方程
        4.3.2 掌叶大黄种子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积累对种子发芽特性具有显着影响
        4.3.3 掌叶大黄种子属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
第五章 掌叶大黄种子贮藏方法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种子贮藏方法
        5.1.3 发芽率和生理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贮藏方法对掌叶大黄新旧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5.2.2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种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2.3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2.4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2.5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5.3.1 低温干燥贮藏有利于掌叶大黄种子活力的保持
        5.3.2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MDA 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着影响
        5.3.3 不同贮藏方式对掌叶大黄萌发种子渗透调节物质和淀粉含量具有显着影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9)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生活力与多苗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种子生理研究的历史渊源
    1.2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1.2.1 种子萌发
        1.2.2 种子的休眠
    1.3 种子老化及劣变
        1.3.1 生理变化
        1.3.2 生化变化
        1.3.3 细胞内超显微结构的变化
    1.4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4.1 种子活力
        1.4.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5 多胚(苗)现象及其研究现状
    1.6 山核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1.6.1 山核桃属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1.6.2 山核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
        1.6.3 山核桃属植物高产稳产技术研究
        1.6.4 山核桃属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
        1.6.5 山核桃属植物开发利用研究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的采集
    2.2 采种地点
    2.3 试验材料处理
    2.4 试验研究内容
    2.5 试验方法
        2.5.1 种子含水量测定
        2.5.2 种子发芽试验
        2.5.3 种子多苗现象的统计
        2.5.4 原生质膜透性测定
        2.5.5 脱氢酶含量测定
        2.5.6 过氧化物酶含量测定
        2.5.7 过氧化氢酶含量测定
        2.5.8 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山核桃属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3.1.1 不同植物种的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3.1.2 不同贮藏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2 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3.2.1 不同种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3.2.2 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3.3 山核桃属植物种子含水量的变化
    3.4 种子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的变化
        3.4.1 不同种的种子中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变化
        3.4.2 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中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变化
    3.5 不同条件下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
        3.5.1 山核桃属植物不同种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
        3.5.2 不同贮藏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
        3.5.3 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
    3.6 不同条件下种子质膜透性的变化
    3.7 种子中脱氢酶含量的变化
        3.7.1 不同种的种子中脱氢酶含量的变化
        3.7.2 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中脱氢酶含量的变化
    3.8 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3.8.1 山核桃属植物不同种的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3.8.2 不同贮藏条件下山核桃属植物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3.9 山核桃属植物种子多苗现象的统计分析
4.种子各测定指标与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4.1 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4.2 种子含水量与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4.3 种子中各种酶含量与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4.4 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与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4.5 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关系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细胞膜的破坏
        5.2.2 种子中酶活性降低
        5.2.3 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5.2.4 种子劣变的内因
        5.2.5 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的多苗现象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江山核桃
附录B 湖南山核桃
附录C 美国山核桃
附录D 种子切面图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西洋参种子催芽技术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林地西洋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J]. 郑焕春. 中国林副特产, 2021(06)
  • [2]型孔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李雪龙.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3]西洋参气力针式精密集排器设计与试验[D]. 郑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4]林下西洋参立地选择及苗期生长规律[D]. 汪本龙.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白魔芋实生种子休眠特性研究[D]. 邓慧君. 西南大学, 2018(01)
  • [6]西洋参种子(苗)质量标准及农田西洋参单体皂苷研究[D]. 黄永兴.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7]掌叶大黄种子研究[D]. 石有太.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6)
  • [8]西洋参种子催芽处理试验研究[J]. 赵默涵. 林区教学, 2008(09)
  • [9]山核桃属植物种子生活力与多苗现象研究[D]. 和红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2)
  • [10]加快西洋参GAP基地建设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J]. 吉林西洋参集团有限公司. 世界科学技术, 2003(S1)

标签:;  ;  ;  ;  

西洋参种子发芽技术规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