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磁场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一、磁场条件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卢华丹[1](2020)在《Pseudomonas putida Rs-198的IAA合成途径探究及其与氮磷钾肥料协同促生特性研究》文中认为Pseudomonas putida Rs-198(Rs-198)是本实验室前期在新疆盐碱地棉花根际分离的一株促生菌株,能够溶磷、固氮和产生吲哚乙酸(IAA)。本文通过外源添加IAA中间产物至培养基,探究了Rs-198的IAA合成途径,盆栽实验考察P.putida Rs-198微生物菌剂(Rs-198菌剂)替代部分化肥的促生能力和田间实验探究Rs-198菌剂对土壤改良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培养基中色氨酸含量为50 mg·L-1、100 mg·L-1、150 mg·L-1和200 mg·L-1发酵培养24 h时,IAA的量分别是不添加色氨酸培养基中IAA含量的2.47倍、4.02倍、4.88倍和5.07倍,但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150 mg·L-1和200 mg·L-1)的色氨酸会抑制细胞生长,与NA培养基相比,Rs-198细胞OD600 nm分别降低了14.80%和17.45%。含有50 mg·L-1浓度的色氨酸培养基中Rs-198的生长趋势与NA培养基中相比基本不变,IAA的含量在96 h时达到最大,为55.52 mg·L-1,是NA中IAA含量的3.58倍。此外,Rs-198可以利用色氨酸、吲哚丙酮酸(IPyA)和色胺(TAM)合成IAA、吲哚乳酸或色醇,证明Rs-198含有多条途径合成IAA。Rs-198菌剂与化肥配施盆栽实验结果表明,Rs-198菌剂的应用对辣椒种子成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CK相比提高了36.64%-44.00%。在生物量方面,Rs-198菌剂与化肥配施处理与CK处理相比,辣椒鲜重、干重、根长和株高分别显着提高46.44%-77.89%、33.88%-71.07%、7.00%-10.87%和24.26%-41.83%。可溶性蛋白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T4>T3>T2>T1>CK、P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K>T1>T2>T4>T3,说明Rs-198菌剂与化肥配施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植物生长过程中,活性氧对植物的损害并且促进植物对根际营养成分和水分的吸收。其中,T3处理效果最优,说明Rs-198菌剂可以替代25%的化肥,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辣椒苗的生长。田间实验结果表明,Rs-198菌剂的应用可以促进葡萄鲜重、长度和宽度,分别比CK高13.59%-17.24%、5.53%-6.16%和3.64%-4.36%。Rs-198菌剂处理土壤AP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12.6%-55.3%、26.1%-27.15%和18.67%-48.33%。与CK土壤相比,Rs-198菌剂的使用促进了葡萄根际土壤中物种的多样性,并且Halomonas、Delftia、Brevibacterium、Acinetobacter、Pseudomonas、Aquicella、Flavobacterium、Niastella、Arenimonas、Pontibacter、Reyranella、Mesorhizobium、Phaselicystis和Acid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而Nitrospira、Aeromicrobium和Polycyclovoran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COG功能预测结果分析表明,Rs-198菌剂刺激了根际微生物代谢。因此,Rs-198是一株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合成IAA,并且用其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能够替代25%的化肥。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土壤物种多样性,刺激微生物代谢,为微生物菌剂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智文芳[2](2020)在《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高粱是一种耐盐、耐旱性较强的粮饲兼用杂粮作物,适于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改良土壤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盐碱地种植高粱萌发出苗较为困难,种子引发可以解决高粱苗期对盐分胁迫较为敏感、耐盐性差等问题,提升高粱的出苗率,成苗率。本试验于2018年分别在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沿海林场进行。试验田土壤全氮0.72 g/kg,速效磷1.45 mg/kg,速效钾279mg/kg,有机质 19.75 g/kg,PH 8.8(8.21-9.48),盐分平均含量 1.67g/kg。本试验以加拿大高粱CFSH30和高粱1230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引发(H2O2、NaCl、KCl、MgSO4)对高粱萌发、幼苗生长、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加拿大饲草高粱CFSH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0mMKCl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250 mMMgSO4引发对幼苗鲜重的影响效果较好,52.0 mM NaCl对幼苗干重的影响效果较好;对高粱1230来说:2%H2O2对发芽率提高效果较好,52.0mMNaCl引发对叶面积的增加效果较好,50 mM KCl对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影响效果较好;在本试验中,对两个高粱品种引发效应较好的引发剂浓度分别为52.0mM NaCl、2%H2O2、250 mM MgSO4、50 mM KCl。2.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分胁迫下高粱的株高、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KCl处理对高粱产量的促进效果最好,CFSH30和高粱1230鲜重产量达到82.8和119.3 t/ha,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14.6和20.7 t/ha,干重产量达到39.7和47.8 t/ha,比对照增加了 9.9和14.6 t/ha。3.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种子引发对高粱光和色素含量无明显促进作用,高粱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逐渐增加,高粱的淀粉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趋势,在孕穗期达到峰值。种子引发可以提高盐碱地高粱的CAT、POD、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盐分胁迫下经种子引发的高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有效的降低了盐碱地高粱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减轻了高粱细胞膜的脂膜过氧化现象。高粱品种间的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有显着差异,引发处理间除磷元素外其他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高粱1230的元素含量均高于CFSH30,单位生物量的氮磷钾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钙镁等元素含量各生育期相差不大。

张琛[3](2019)在《种子引发与丸粒化对油菜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迅速发展,油菜直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油菜籽粒小,大田直播常出现播种质量差、下种量过多、出苗难、苗弱等问题。因此开发油菜壮苗、齐苗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尤为必要。本试验以华油杂9号、华油杂62、圣光128三个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使用种子引发、种子丸粒化两种播前处理技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木醋液、生物质炭等新型生物质材料,研制形成炭基丸粒化油菜种子,扩大油菜种子体积1倍以上,为实现直播油菜壮苗奠定了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6-BA、烯效唑引发处理及互作效应1.5-5mg/L的细胞分裂素(6-BA)引发处理可有效加快油菜种子萌发出苗进程,平均出苗时间为3.97-4.63天,比对照缩短了9.6%-22.5%。2.5-5mg/L的6-BA引发处理可显着提高油菜的最终出苗率及苗干重,但有抑制幼苗根系的伸长作用,根长降幅为15.8%-30.3%。0.125-0.25mg/L烯效唑显着降低油菜苗高,较对照降低29.4-33.3个百分点;随烯效唑浓度提高,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越大。2.5mg/L6-BA和烯效唑组合可有效解除较高浓度烯效唑对萌发的抑制作用;但加强6-BA对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2.6-BA+烯效唑+Y15引发处理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培育壮苗、抑制根系伸长6-BA(2.5mg/L)+烯效唑+Y15(自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处理加快了油菜种子萌发出苗进程,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出苗时间较对照缩短了6.5%、13.4%;有效降低了油菜苗高,比对照缩短49.2%,同时提高了幼苗的苗干重及总干重,总干重可增加25%,达到了壮苗效果。3.稀释300-500倍木醋液引发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油菜根系伸长适宜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引发处理可加快油菜出苗进程,促进幼苗根系的伸长,提高根冠比,稀释300-500倍木醋液引发处理12h效果最佳,根长可增加4.2%-6.2%。4.生物质炭丸粒化有利于提高幼苗素质,但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比例生物炭丸粒化包衣处理有利于幼苗生长,可显着提高油菜幼苗的根干重、苗干重及总干重,其中以含生物质炭40%(C40)处理的总干重最大,比对照高41.2%。但生物质炭包衣会延缓油菜种子的萌发出苗,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明显降低,平均发芽、出苗时间明显延长,其中C40的出苗率仅为58%,显着低于对照32.7个百分点。5.种子引发与丸粒化的互作效应在采用6-BA(2.5mg/L)+烯效唑+Y15(自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进行引发处理的基础上,再用木醋液、生物质炭等为原料进行丸粒化包衣,有效综合了不同方法的优点,获得了良好的互作效应:炭基丸粒化处理(引发+丸粒化)显着加快了油菜种子萌发出苗进程,缩短了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出苗时间,最终出苗率可达到92.7%-94.7%;且提高了油菜的幼苗素质,单株子叶面积增加47.2-56.6个百分点,总鲜重增加44.1-45.3个百分点。6.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可显着促进油菜生长、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田产量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炭基丸粒化处理(引发+丸粒化)的油菜种子成苗率均可达到80%以上,与对照相当。同时,炭基丸粒化处理(引发+丸粒化)最高可缩短苗期28d,延长蕾薹期25d;显着促进营养器官生长,植株的株高、根颈粗、叶片数、叶面积和干物重均高于对照;在生育后期可有效延缓叶片衰老、维持花后叶片的光合活性;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22.5%-46.2%,最终显着提高籽粒产量,不同品种可比对照增产9.8%-28.7%。

由晓晴[4](2019)在《白菜种子前处理技术及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老化即指种子活力在自然条件下逐渐衰退的过程,其发生和发展会严重影响种子品质,从而对后续作物产量及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将种子进行一系列前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活力,最终促进作物高品质产出。种子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种子包衣等方法。为了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老化白菜种子的萌发活力,现以“东白一号”老化白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选取种子前处理技术中物理、化学共9种方法,采用单因素处理方法确定正交试验的范围,再以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白菜种子进行处理,同时测定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项发芽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即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以上数据及指标,确定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筛选出种子萌发活力指数提高的最佳组合条件。以各处理方法中的最佳组合处理条件对白菜种子进行处理,进一步测定种子活力提高后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探究不同方法对种子活力提高的机制。同时试验将“东白一号”白菜花粉贮藏于不同温度条件下,根据花粉活力大小及活力保持时间来明确花粉贮藏的最佳温度条件。(1)采用不同物理方法(磁场及高压静电场)和化学方法(包括聚乙二醇-PEG、甘露醇、赤霉素-GA、6-BA、抗氧化剂-AsA、CaCl2、KH2PO4)对老化白菜种子进行单因素处理及正交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9种处理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老化白菜种子活力。进一步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说明,不同方法处理后所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其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存在差异。(2)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别获得9种处理方式下的最佳处理条件组合,在这些条件下分别对种子进行处理,分析种子活力指标并进行对比,最终得到种子活力提高的最佳处理方式为物理方法中的磁场处理,其次是高压静电场处理和高分子渗透剂PEG处理,植物生长激素6-BA处理效果最差。(3)不同处理方法提高种子活力后,对其生理生化指标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本试验表明经9种方法处理后的老化白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与代谢活动紧密相关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升高;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产物MDA的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中的POD、SOD、C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4)将主要活性成分杀菌剂80%戊唑醇、90%恶毒灵分别与杀虫剂70%吡虫啉以试验设定的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匹配比例的非活性成分,配制成6种不同配方种衣剂,另取2种市售种衣剂共8种配方种衣剂对白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该8种种衣剂均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菌落的生长,其中以80%戊唑醇和70%吡虫啉1:1混合配比的配方3的抑菌效果最佳,总体抑菌效果优于其他种衣剂。在种子活力提高方面,市售种衣剂的处理结果明显较配方种衣剂更好。综合抑菌效果及种子活力提高情况,确定种衣剂最佳配方为以80%戊唑醇与70%吡虫啉1:1混合配制的配方3。(5)为了探究保持白菜花粉活力的最佳贮藏温度,试验设置3个不同温度(对照25℃、-20℃及4℃)对白菜花粉进行贮藏。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20℃和4℃下,白菜花粉活力保持时间相比于对照组25℃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当贮藏温度为4℃时,白菜花粉活力保持时间最长,达到对照的2.8倍。

邱玉洁[5](2019)在《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白及种子成苗率、促进白及幼苗生长,本论文研究了外源激素NAA、6-BA、SA浸种对白及种子直播萌发成苗的影响,和外源激素叶面喷施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不同浓度NAA、6-BA、SA浸种对白及种子成苗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浓度NAA(0.5、1.0、1.5、2.0 mg/L)、6-BA(0.5、1.0、1.5、2.0 mg/L)、SA(1.0、2.0、4.0、8.0 mg/L)对白及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种子成苗率。研究发现,使用激素NAA、6-BA、SA浸种能提高白及种子成苗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成苗率先上升后下降。通过施用三种激素对种子成苗率影响效果比较可知,对种子成苗率整体的促进效果为6-BA>NAA>SA,三种激素以1.0 mg/L 6-BA处理的效果最佳,0.5 mg/L NAA处理的效果次之,4.0 mg/L SA处理的效果较好,其种子成苗率分别为86.17%、81.37%、63.10%,较CK组成苗率53.80%,分别提高了60.22%、51.30%、17.29%,在生产上建议用1.0 mg/L 6-BA对白及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不同浓度NAA、6-BA、SA叶面喷施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浓度NAA(5.0、10、15、20 mg/L)、6-BA(5、10、15、20 mg/L)、SA(10、20、40、80mg/L)对白及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其幼苗株高、根长、茎粗、假鳞茎鲜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研究发现,使用适宜浓度的激素NAA、6-BA、SA叶面喷施能促进白及幼苗形态生长和优化白及幼苗生理状态,可以增加白及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能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幼苗抗性。通过施用三种激素对幼苗生理指标影响效果比较可知,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效果为NAA>SA>6-BA,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效果为SA>NAA>6BA,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效果为SA效果最佳,NAA和6-BA效果差异不大。综合比较,对幼苗生理指标影响效果最佳的激素及浓度为40mg/L SA处理。

杨颖[6](2019)在《刺榆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研究》文中指出刺榆(Hemiptelea davidii)是荨麻目榆科的一种单属植物,为我国濒危植物。刺榆不仅是优良的固沙和防护林先锋树种,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刺榆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仅在我国东北、华北等省区少量分布,在科尔沁沙地内形成群落。同时,盐碱土区的不断扩大将对植物生长生理造成不同水平的破坏。这些不利条件对刺榆的种植和推广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为了可持续利用这一资源,研究刺榆的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生理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对科尔沁沙地的刺榆进行研究,比较其种子萌发特性,讨论提高植物繁殖能力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刺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情况,探讨刺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一植物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刺榆种子对温度有较广适应性,在15-35℃均可发芽,最适萌发温度为20℃,适宜水分为5ml,刺榆种子对光照不敏感,12h光照/12h黑暗时发芽率最高。(2)在不同外源激素(PEG、GA3、SA)处理下,刺榆种子萌发率显着提高,分别达到89.6%、87.2%、87.2%,以15%PEG浸种为最佳。(3)4种盐胁迫处理均推迟刺榆种子的萌发时间,降低种子发芽率。当摩尔浓度相同时,Na2CO3胁迫对刺榆种子萌发抑制效果更显着,而在Na+浓度相同时,NaCl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显着。(4)4种盐胁迫下刺榆种子的相对盐害率均为正值,不同盐分对刺榆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为 NaCl<Na2SO4<NaHC03<Na2C03,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的危害大于中性盐(NaCl和Na2SO4)。(5)刺榆幼苗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随着胁迫强度与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第28d时不同盐浓度处理之间具有极显着差异:并在70mmol·L-1时,MDA含量趋于稳定。刺榆幼苗内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与浓度和胁迫时间成正比。(6)三种抗氧化酶(SOD、POD、CAT)均随胁迫强度与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SOD与CAT均在胁迫第14d时达到峰值,CAT在第21d达到峰值。

黄婷[7](2019)在《沼肥在白芨育苗及种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白芨的经济与药用价值越来越高。目前白芨育苗主要采用组织培养,存在培养基污染,培养时间长等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出苗数量及直播苗品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种植中,目前主要采用大量复合肥,成本高且影响白芨品质;而沼肥中富含有植物培养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兼具缓速效肥的特性,并且成本低廉。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沼肥应用广泛。如果能将沼肥成功应用于白芨直播育苗及种植中不仅可以提高沼肥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节约白芨育苗与种植成本。因此,本论文从沼肥应用于白芨直播育苗、白芨种植以及白芨设施化栽培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旨为白芨规范化、工厂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在白芨直播育苗试验中,考察了基质、激素、肥料(沼肥、水溶肥)等因素对白芨萌发及萌发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配置好的基质表面撒上一层薄细沙,并喷施少量激素6-BA2.0mg·L-1,以含水率为65%70%的泥炭为基质,温度控制在30℃,光照16h的情况下,白芨综合生长情况达到最优。试验中,以沼液促进白芨萌发效果最显着,而以沼渣对白芨萌发后期生长影响最好;当沼液施加浓度为40%(以原沼液稀释浓度计)时,白芨萌发率可达95%;而当沼渣施加量为5%(以占基质体积的百分比计)左右,白芨萌发率达87%,且白芨苗后期长势高壮,颜色深绿,具假鳞茎,更优于沼液。(2)在白芨大棚盆栽种植试验中,考察了栽培基质和肥料对苗龄为一年的白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以土壤栽培为优,综合最大叶片长和宽、株高、茎粗及地下部分农艺性状,总体以水溶肥为白芨最佳施肥肥料。地上部分叶片性状:56月,以施加量为0.6%(以占基质体积的百分比计)最优,叶长增长量9.6cm,宽增长量0.63cm;68月,以施加量为1%最优,叶长增长量9.6cm,宽增长量0.4cm。58月株高以施加量为0.6%最优,增长量达6.63cm;茎粗以施加量为1%最优,增长量达0.27cm。地下部分,以施加量为1%最优,其中块茎长为(5.35±0.65a)cm、宽为(2.05±0.05a)cm;通过对白芨多糖含量的测定,发现以沼液培养的白芨多糖含量最高,为3.1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芨茎粗与块茎大小极显着相关;茎越粗,块茎越大。(3)在白芨设施化栽培试验研究中,分别对大棚地栽和立体栽培进行试验,并结合盆栽,旨在考察不同肥料及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芨生长的影响。其中,地栽考察了三种肥料(沼液、沼渣、水溶肥)对苗龄为三年的白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用沼渣量470g/m2为白芨最佳施肥肥料和用量。立体栽培考察了栽培架各层对白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栽培架上层最优。其中,地上部分叶片性状:56月,大叶长增长量为3.83cm,宽为0.6cm;6-8月,大叶长增长量为3.5cm,宽为0.5cm。58月,株高增长量达6.25cm;茎粗增长量达0.07cm;而地下部分,综合评分为95分,其中块茎长为(3.33±0.34a)cm。最后通过以立体栽培和盆栽及地栽做对比,发现白芨在立体栽培下整体农艺性状低于盆栽和地栽,但产出率明显高于盆栽和地栽种植,因此对立体栽培架进行了改进,同时总结出白芨幼苗期采用立体栽培,施加水溶肥;后期分栽到大棚盆栽/大田培养,施加水溶肥(观赏)/沼肥(药用);以苗龄为三年的白芨苗施加沼渣,是为本次研究白芨设施化栽培最佳方式。本研究结果可为白芨直播育苗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赵颖雷[8](2019)在《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洋葱(Allium cepa)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我国所种植的洋葱品种及所使用的种子主要来源于进口。一个批次的进口洋葱种子在国内要经历多个季节的销售,通常需要储藏4-5年。然而,洋葱种子的寿命相对较短,即使在理想的储藏条件下其也会较其他蔬菜种子更快地失去活力,导致种子出芽缓慢,成苗率降低。技术上可以通过种子引发的方式恢复洋葱种子丢失的活力。在众多的引发形式中,水(湿热)引发因其无任何化学试剂的清洁引发流程与较长的有效期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水引发通常需要5天以上的引发舱湿度、温度及通气量的精确控制,工艺流程的控制难度较大。高压静电场照射可瞬间提升种子活力,加快萌发并提高出芽率,但有效期较短,一般在20天左右即出现明显消退。本研究将水引发与纯电场引发相结合形成水-电场混合引发(Hydro-Electro Hybrid Priming)技术,并使混合引发后的洋葱种子上出现两种单一引发形式效果及优势的叠加,达到进一步提高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技术操作难度的目的。同时对这种效果叠加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过程与结果如下:1电场引发剂量与洋葱种子活力恢复的模型构建。通过前期预实验获得了能使洋葱种子活力出现最大正向提升效果的高压静电场引发参数(10 kv/cm照射40 s),以此为零点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形成了14个处理。对所有处理的2 d芽势、4 d芽势、6 d芽率、胚根长、全株鲜重、平均出芽时间、种子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进行了记录,并通过PCA将这8个萌发指标降维形成1个萌发综合指标,从而构建了电场剂量参数(电场电压与照射时间)与萌发综合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纯电场引发的最佳处理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经过验证,优化后的电场引发参数(8.7 kv/cm照射43 s)使洋葱种子的4 d芽势提升14.0%、6 d芽率提升10.4%、胚根长增加8.9 mm、胚根鲜重增加0.123 mg、平均出芽时间缩短0.7 d、萌发指数升高4.76,活力指数升高184.06,综合萌发指标显着提升,但引发效果在最佳条件下贮藏21天后即完全消散。2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采用优化后的电场引发参数对洋葱种子进行水-电场混合引发。引发时长设置为24 h、48 h与96 h,引发过程采取对环境温度、通气量及种子含水量的粗放管理,比较了不同引发形式及参数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效果,并使用人工老化的方式检验了不同形式的效果有效期。结果显示,混合引发24小时的种子综合萌发指标接近水引发96小时;混合引发48与96小时的种子综合萌发指标与种子抗老化能力超过了水引发96小时,达到了在引发环境参数非精确控制前提下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工艺流程操作难度的技术目的。3引发形式对改变几种萌发关键酶活性与结构的作用机理。通过对不同形式引发后的种子萌发关键酶活性以及酶纯化后圆二色光谱的测定发现,8.7kv/cm、43s这一剂量的电场照射减少了洋葱种子萌发关键酶中SOD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增加了β-折叠,从而使其单位活力得到迅速、显着的提升导致单位活性的提升,但并没有改变CAT及α-淀粉酶的活性。在该剂量的电场效果的辅助下,混合引发24小时即使SOD活性提升到与水引发96小时相同的水平。该剂量电场照射没有引起SOD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导致的酶数量的增加。SDS-PAGE同工酶类别的鉴定结果显示,洋葱种子SOD为Cu/Zn-SOD。4引发形式对洋葱种胚胞膜修复进程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形式引发后的种子EPR信号、浸提液EC及播种后MDA增量的测定发现,由于混合引发较相同时间的水引发拥有更高的SOD活力,因此在引发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充分地清除种胚细胞内的超氧自由基,从而进一步降低细胞内的环境氧化性,促进胚细胞组织更快更完整的修复进程。生理指标上表现为使用混合引发后的洋葱种子具有更低的EPR信号值、种子浸提液EC值及播种后MDA增量。混合引发48小时即可使上述参数达到与水引发96小时无显着差异的水平。对引发后种胚萌发过程的电镜观察更直观的反映出混合引发能够进一步减少种胚表面的损伤,提高种胚细胞组织修复的速度与程度,使更多比例的种胚细胞修复到能够萌发的状态,从而提高发芽势与发芽率,而纯电场引发在其引发过程中则未产生任何实质性自由基清除或种胚细胞组织的修复。5引发形式对GA、SOD合成及ABA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三种形式引发后的洋葱种子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8.7 kv/cm、43 s的电场照射剂量直接使洋葱种子143个RNA在数量上出现显着差异,但其中没有涉及GA、SOD合成与ABA降解通路上的相关物质。水引发过程激活了GA合成与ABA降解通路上的相关基因,使他们以正常的速度表达,从而提高了GA含量并降低了ABA含量。混合引发在水引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一种GA20氧化酶与两种ABA-8’-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GA含量,进一步降低了ABA含量,但这种基因上调表达不是由电场改变相关DNA或RNA的结构或数量造成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洋葱种子的萌发与活力指数与G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ABA含量、ABA/GA含量的比值呈极显着负相关。水引发与混合引发均使SOD的合成基因出现显着下调表达。因此进一步证实了混合引发使SOD单位活性进一步提升的原因仅为酶二级结构的改变。6引发形式的作用机理的解释与对比。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混合引发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及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的作用机理做如下解释,解释的逻辑与证据链包括两个方面:(1)、SOD活性的改变强化组织修复进程。种子在播种吸涨后即进入“预萌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种与萌发相关的酶被激活,其中SOD等抗氧化酶开始清除能够破坏种胚细胞膜的各种自由基,从而使细胞膜组织开始修复,最终实现萌发;水引发为种子在播种前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预萌发”过程,使种子预先完成一部分的自由基清除与细胞膜修复工作;混合引发通过电场照射提升了SOD酶活性,从而加速了引发的过程,提升了引发的效果。与水引发、混合引发不同的是,纯电场引发并未在引发阶段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自由基清除或胞膜的修复;(2)、激素水平调控。水引发过程激活了种子GA合成与ABA代谢的生理活动;混合引发依靠电场的生物学效应,进一步将这两种激素向促进萌发的水平调控,使混合引发后的种子拥有更高的GA含量、更低的ABA含量及ABA/GA比例,纯电场引发并未在引发阶段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激素水平调控。本文首创地将水引发与电场引发两种形式结合形成水-电场混合引发,在洋葱种子上实现了两种单一引发形式效果及优势的叠加。经过混合引发的种子具有更高的细胞膜与组织完整性,及更优的激素水平。混合引发技术最终实现了在引发环境参数非精确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了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工艺控制难度的技术目的。文章构建了从电场导致SOD酶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SOD活性、胞内环境氧化性、细胞膜修复速度与关键激素水平的改变的逻辑解释链,从两个角度科学合理的解释了混合引发的作用机理。

姚美妮[9](2018)在《辣椒种子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种子前处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对种子处理方法的总称。具体包括物理、化学、种子包衣等方法。运用前处理技术处理种子有利于种子活力的提高,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物高产。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老化劣变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种子萌发效果不理想,活力下降,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在播种前适当地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处理种子或者补充营养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延缓种子老化劣变。但对于不同的植物种子,最佳的处理条件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为探究有效的辣椒种子前处理技术,以“东农快椒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应用化学物理两大类共9种方法,采取单因素分析确定正交试验的范围,再以L9(3)4正交设计条件组合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分析萌发过程中4种指标数据,利用显着性差异分析和极差分析确定各因素之间主次影响,最终筛选出活力指数提高最显着的组合,确定最佳处理方法。进一步利用最佳处理条件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同时测定处理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种子活力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1、采用PEG、甘露醇、GA、6-BA、ASA、CaCl2、KH2PO4、磁场、电场等化学和物理9种处理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辣椒种子的萌发力和活力。运用显着性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方法类别、试验温度、引发时间、试剂浓度等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对种子萌发力和活力产生影响。2、采取L9(3)4正交设计对9种处理方法中的最佳处理条件进行筛选。以种子活力指数为处理效果判断依据,最终获得了针对不同处理方法(化学方法:PEG、甘露醇、GA、6-BA、ASA、CaCl2、KH2PO4;物理方法:磁场、电场)中的最佳条件组合,对比各组合的处理效果,发现在25℃下,浓度为5%的PEG(4000)溶液引发辣椒种子12h,种子的活力最佳。3、9种处理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各不相同,对经处理过的种子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所有经过处理的种子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改变,与物质代谢有关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提高。体现膜脂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列中CAT、POD、SOD含量都高于对照。4、按不同比例把主成分80%戊唑醇与70%吡虫啉,80%戊唑醇与90%恶毒灵组合,配成种衣剂,结果显示配制的6种种衣剂均能以不同的程度抑制枯萎病生理小种1和2的生长,但80%戊唑醇和90%恶毒灵组合的种衣剂抑菌效果更好。

丁亮,马林,张红菊[10](2017)在《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以陇椒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有机复合基质栽培下叶面喷施GA3对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GA3均显着增加了辣椒生育期的植株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落花落果率,增加了辣椒长度、直径、果皮厚度、单果重和产量,二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喷施200 mg·L-1的GA3植株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单果(鲜)重和单株平均产量与对照(清水)相比分别提高11.8%,22.5%,16.1%和7.6%。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的GA3均显着增加了辣椒果实中维生素(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改善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喷施200 mg·L-1的GA3处理辣椒果实V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在盛果期和拉秧期与对照(清水)相比分别增加了19.7%和22.6%,18.4%和14.8%,15.0%和14.9%。此外,叶面喷施200 mg·L-1和250 mg·L-1的GA3均显着增加了辣椒果实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平均含量,而对玉米素(ZR)平均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从经济效果考虑,叶面喷施200 mg·L-1GA3三次是设施蔬菜辣椒栽培中高产优质的实用技术。

二、磁场条件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场条件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Pseudomonas putida Rs-198的IAA合成途径探究及其与氮磷钾肥料协同促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概述
    1.2 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
        1.2.1 PGPR直接促进作用
        1.2.2 PGPR间接促进作用
    1.3 PGPR中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的合成途径
        1.3.1 吲哚乙酰胺途径(Indole acetamide pathway,IAM途径)
        1.3.2 吲哚丙酮酸途径(Indole pyruvic acid,IPy A途径)
        1.3.3 色胺途径(Tryptamine pathway,TAM途径)
        1.3.4 吲哚乙腈途径(Indole acetonitrile,IAN途径)
        1.3.5 色氨酸侧链途径(Tryptophan side chain oxidase pathway,TSO途径)
    1.4 根际促生菌菌剂的应用
    1.5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P. putida Rs-198 的IAA合成途径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来源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仪器
        2.1.4 P. putida Rs-198 种子液的制备
        2.1.5 P. putida Rs-198 产IAA的定性测定
        2.1.6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1.7 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IAA的量
        2.1.8 P. putida Rs-198 产IAA途径的测定
        2.1.9 辣椒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1.1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1.11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浓度外源色氨酸对P. putida Rs-198 生长和产IAA的影响
        2.2.2 外源添加色氨酸对P. putida Rs-198 生长曲线的影响
        2.2.3 外源色氨酸对P. putida Rs-198 合成IAA产量曲线的影响
        2.2.4 TAM代谢产物分析
        2.2.5 IPy A代谢产物分析
        2.2.6 IAM代谢产物分析
        2.2.7 IAN代谢产物分析
        2.2.8 在温室条件下,P. putida Rs-198 对种子发芽率和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
    2.3 小结
第三章 Rs-198 微生物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主要实验试剂
        3.1.3 Rs-198 菌剂的制备
        3.1.4 实验设计
        3.1.5 辣椒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3.1.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1.7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1.8 过氧化物酶含量的测定
        3.1.9 根系活力的测定
        3.1.10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的松土实验
        3.1.11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3.2.2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2.3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5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6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2.7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对辣椒根系活力的影响
        3.2.8 Rs-198 菌剂与化肥配施的松土效果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Rs-198菌剂对葡萄生长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实验试剂
        4.1.3 Rs-198 菌剂的制备
        4.1.4 田间试验设计和土壤的采集
        4.1.5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4.1.6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4.1.7 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4.1.8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s-198 菌剂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4.2.2 Rs-198 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3 Rs-198 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4 Rs-198 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2.5 Rs-198 菌剂对根际细菌丰度的影响
        4.2.6 Beta多样性分析
        4.2.7 细菌群落的COG功能预测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背景
    2 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2.1 种子引发的机理
        2.2 种子引发的方法
        2.3 种子引发的影响因素
        2.4 种子引发的效应
        2.4.1 种子引发对种子细胞膜的修复作用
        2.4.2 种子引发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3 种子引发对植株幼苗的影响
    3 高粱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1 目的及意义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目标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方法和测定项目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H_2O_2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K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MgSO_4对高粱发芽率和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2.4 NaCl引发对高粱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株高的影响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鲜重的影响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干重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和元素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2.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蔗糖含量的影响
        2.2.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淀粉含量的影响
        2.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2.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2.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4.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可溶性糖的影响
        2.4.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脯氨酸的影响
        2.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的影响
        2.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2.6.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含氮量的影响
        2.6.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3.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3.4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5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6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矿质元素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主要生育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 种子引发对盐碱地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
    4 结论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究成果
致谢

(3)种子引发与丸粒化对油菜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种子引发技术
        1.2.1 种子引发技术的概念
        1.2.2 种子引发技术的作用
        1.2.3 种子引发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
    1.3 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
        1.3.1 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的概念
        1.3.2 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的作用
        1.3.3 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
    1.4 生物质炭与木醋液的概念及作用
        1.4.1 生物质炭及其作用
        1.4.2 木醋液及其作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置
        2.2.1 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
        2.2.2 盆栽试验
        2.2.3 大田试验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室内萌发出苗试验方法及调查项目
        2.3.2 盆栽及大田调查及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引发对油菜幼苗萌发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3.1.1 6-BA与烯效唑对油菜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1.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方对油菜萌发出苗的影响
    3.2 生物质材料对油菜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对油菜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生物质炭含量丸粒化对油菜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炭基丸粒化处理(引发+丸粒化)对油菜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3.3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3.1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生育进程的影响
        3.3.2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大田成苗率的影响
        3.3.3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个体发育的影响
        3.3.4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5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光合的影响
        3.3.6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4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4.1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3.4.2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4.3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引发处理对油菜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1.2 木醋液和生物质炭对油菜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1.3 木醋液-生物质炭丸粒化种子对油菜光合的影响
        4.1.4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 小结
        4.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引发处理对油菜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2.2 木醋液和生物质炭对油菜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2.3 种子引发和丸粒化的互作效应
        4.2.4 炭基丸粒化种子(引发+丸粒化)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4)白菜种子前处理技术及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种子活力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种子活力提高的方法
        1.2.3 花粉活力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试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单因素试验处理
        2.2.2 正交试验处理
        2.2.3 种子发芽试验中的相关测定
        2.2.4 种子包衣处理
        2.2.5 白菜花粉活力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处理结果
        3.1.1 高分子渗透剂处理
        3.1.2 生长激素处理
        3.1.3 抗氧化剂(AsA)处理
        3.1.4 无机盐处理
        3.1.5 磁场处理
        3.1.6 高压静电场处理
    3.2 正交试验处理结果
        3.2.1 高分子渗透剂处理
        3.2.2 生长激素处理
        3.2.3 抗氧化剂(AsA)处理
        3.2.4 无机盐处理
        3.2.5 磁场处理
        3.2.6 高压静电场处理
        3.2.7 种子活力提高方法的比较
    3.3 种子活力提高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3.3.1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3.3.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3.4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
    3.4 种子包衣处理的相关研究结果
        3.4.1 不同种衣剂的抑菌效果
        3.4.2 不同种衣剂包衣对白菜种子活力的影响
    3.5 不同贮藏温度对白菜种子花粉活力的影响
4 讨论
    4.1 白菜种子活力提高方法的研究
        4.1.1 评价种子活力的指标
        4.1.2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菜种子活力提高的效果
    4.2 提高白菜种子活力的作用机理
    4.3 种衣剂配方的相关研究
    4.4 贮藏温度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白及概述
        1.1.1 白及的生物学特性
        1.1.2 白及的繁殖方式
        1.1.3 白及的应用价值
        1.1.4 白及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2 白及种子直播萌发
        1.2.1 种子萌发的意义和过程
        1.2.2 白及种子直播成苗过程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介绍
        1.3.2 α-萘乙酸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研究现状
        1.3.3 6-苄氨基腺嘌呤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研究现状
        1.3.4 水杨酸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种子及试验幼苗
        2.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不同激素浓度浸种处理白及种子
        2.2.2 不同激素浓度叶面喷施处理白及幼苗
    2.3 测定指标
        2.3.1 种子萌发情况的测定
        2.3.2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5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2.3.6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激素浓度浸种处理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NAA浸种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 6-BA浸种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SA浸种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的影响
    3.2 不同激素浓度叶面喷施处理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NAA叶面喷施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 6-BA叶面喷施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SA叶面喷施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的影响
        4.1.2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1.3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4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1.5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1.6 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 结论
第五章 创新点及预期可创造的效益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刺榆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1.2.1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2.2 外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盐胁迫对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1.3.1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伤害
        1.3.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伤害
    1.4 植物耐盐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1.4.1 植物避盐机理
        1.4.2 植物耐盐机理
    1.5 刺榆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刺榆种子萌发的比较试验
        2.3.2 外界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3 外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4 不同盐类胁迫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2.3.5 盐胁迫对刺榆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系统的影响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种子生理特性
        3.1.2 光照对刺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1.3 温度对刺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1.4 水分对刺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1.5 沙埋深度对刺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2 外源激素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PEG对刺榆种子萌发影响
        3.2.2 不同浓度GA_3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SA对刺榆种子萌发影响
    3.3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3.3.1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3.3.2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3.3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的影响
        3.3.4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相对盐害率的影响
    3.4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1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细胞膜的影响
        3.4.2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3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4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5.1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2 NaCl胁迫对刺榆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5.3 NaC1胁迫对刺榆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环境因子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4.1.2 外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1.3 盐胁迫对刺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4.1.4 盐胁迫对刺榆幼苗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1.5 盐胁迫对刺榆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沼肥在白芨育苗及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芨药用植物
        1.1.1 白芨植物形态及其药用和观赏价值
        1.1.2 白芨快繁与直播育苗研究进展
        1.1.3 白芨种植研究现状
    1.2 沼肥在药用植物育苗与种植中的应用
        1.2.1 沼肥及其应用
        1.2.2 沼肥在植物育苗与种植中的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沼肥在白芨直播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1.4.2 沼肥在白芨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1.4.3 白芨设施化栽培试验研究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沼肥在白芨直播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地点
        2.1.1 沼肥及栽培基质
        2.1.2 白芨种子
        2.1.3 试验地点
        2.1.4 试验试剂及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栽培基质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2.2 激素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2.3 培养温度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2.4 肥料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2.5 数据统计与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有菌下白芨种子萌发生长过程
        2.3.2 栽培基质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3.3 激素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3.4 培养温度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3.5 肥料对白芨直播育苗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沼肥在白芨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3.1 沼肥在白芨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水溶肥在白芨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结论
    3.3 三种肥料对白芨地下部分块茎多糖含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芨设施化栽培试验研究
    4.1 白芨盆栽及地栽种植试验研究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结果与分析
        4.1.4 结论
    4.2 白芨立体栽培试验研究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结论
    4.3 白芨设施化栽培可行性研究
        4.3.1 白芨盆栽和地栽与立体栽培效益对比分析
        4.3.2 白芨设施化栽培技术改进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8)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种子活力与农业生产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种子活力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2 种子的失活与老化
    1.3 失活与老化导致的种胚胞内氧化环境及膜完整性的变化
        1.3.1 种子内源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1.3.2 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1.3.3 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变化
    1.4 失活与老化对萌发关键物质的影响
        1.4.1 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4.2 对α-淀粉酶的影响
        1.4.3 对内源GA与 ABA含量的影响
    1.5 传统种子活力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1.5.1 传统种子活力恢复技术与原理
        1.5.2 种子引发的技术类型
    1.6 物理农业在种子处理与作物栽培方面的应用
        1.6.1 物理农业与农业物理学的概念
        1.6.2 物理农业在种子处理与作物栽培方面的应用
        1.6.3 电场的生物学效应特点及研究现状
    1.7 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方法与研究进展
        1.7.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组成
        1.7.2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1.7.3 CD光谱在植物蛋白质结构中的研究与应用
    1.8 种子萌发过程中GA与 ABA的合成与代谢
        1.8.1 G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8.2 GA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1.8.3 ABA分解代谢途径及关键酶
        1.8.4 ABA氧化分解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1.8.5 内源ABA与 GA互作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1.9 转录组测序
        1.9.1 转录组测序的类型
        1.9.2 主流转录组测序技术与平台
        1.9.3 转录组功能注释分析
        1.9.4 转录组测序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
    1.10 我国的洋葱产业及市场概况
        1.10.1 洋葱及我国的洋葱产业
        1.10.2 我国洋葱品种及种业市场概况
    1.11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11.1 研究目的
        1.11.2 研究内容
        1.1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压静电场对洋葱种子活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电场处理设备的组建
        2.1.3 试验设计
        2.1.4 萌发测定
        2.1.5 纯电场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电场引发对种子萌发启动的影响
        2.2.2 电场引发对种苗发育的影响
        2.2.3 电场引发对种子萌发效果的综合评价
        2.2.4 电场引发效果模型与处理参数的优化
        2.2.5 纯电场引发效果的消散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准备
        3.1.2 试验设计
        3.1.3 萌发测定
        3.1.4 水引发与混合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引发形式对洋葱种子活力的影响
        3.2.2 水引发与混合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发形式对洋葱种子萌发关键酶活性与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酶活性的测定
        4.1.2 SOD的提取与纯化
        4.1.3 CD光谱测定蛋白质机构
        4.1.4 SOD同工酶种类的鉴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形式的引发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形式的引发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4.2.3 洋葱种子SOD同工酶的类型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引发形式对洋葱种胚组织与细胞膜的修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准备
        5.1.2 自由基含量的测定
        5.1.3 MDA含量的测定
        5.1.4 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
        5.1.5 SEM与 TEM的镜检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引发形式对种胚胞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形式引发后种胚胞内MDA含量的影响
        5.2.3 不同形式引发后种子电导率的变化
        5.2.4 引发形式对胚组织的修复效果与细胞膜的完整性的电镜观察结果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引发形式对GA、SOD合成及ABA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处理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引发后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6.2.2 测序数据质控统计结果
        6.2.3 转录组de novo组装结果
        6.2.4 基因功能注释与功能分类
        6.2.5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与富集分析
        6.2.6 G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2.7 AB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2.8 SOD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3 讨论
        6.3.1 空间电场对DNA与 RNA序列、结构与数量的改变
        6.3.2 引发形式导致的GA合成、ABA降解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3.3 引发形式导致的SOD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及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中各章补充材料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读博期间申请的专利
    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与获奖
    项目资助
    英文缩写与中英文对照表
    混合引发相对于水引发进一步差异表达的基因序列
致谢

(9)辣椒种子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种子活力
        1.2.2 影响种子活力因素
        1.2.3 种子老化机理
        1.2.4 提高种子活力方法
        1.2.5 种子活力提高的机理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试验技术路线
        1.4.1 处理辣椒种子技术路线
        1.4.2 包衣辣椒种子抑菌试验和活力测定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单因素试验方法
        2.2.1 高分子渗透剂处理
        2.2.2 生长激素处理
        2.2.3 抗氧化剂处理
        2.2.4 无机盐处理
        2.2.5 磁场处理
        2.2.6 高压静电场处理
        2.2.7 种子发芽及发芽指标的测定
    2.3 正交试验方法
        2.3.1 高分子渗透剂处理
        2.3.2 生长激素处理
        2.3.3 抗氧化剂处理
        2.3.4 无机盐处理
        2.3.5 磁场处理
        2.3.6 高压静电场处理
        2.3.7 种子发芽及发芽指标的测定
        2.3.8 方法间多重比较
    2.4 种子活力提高后生理生化变化
        2.4.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4.2 丙二醛含量测定
        2.4.3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测定
    2.5 辣椒种衣剂配方的研究
        2.5.1 六种配方种衣剂抑菌试验的研究
        2.5.2 不同配方种衣剂处理种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处理
        3.1.1 渗透剂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2 生长激素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3 抗氧化剂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4 无机盐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5 磁场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6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 正交试验
        3.2.1 渗透剂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2 生长激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3 抗氧化剂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4 无机盐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5 磁场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3.2.6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3.2.7 提高种子活力方法比较
    3.3 辣椒种子活力提高后生理生化指标
        3.3.1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3.2 丙二醛含量变化
        3.3.3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
    3.4 辣椒种衣剂配方的研究
        3.4.1 不同配方种衣剂对菌的防治效果
        3.4.2 种衣剂对辣椒种子活力影响
4 讨论
    4.1 种子活力的评价
    4.2 种子活力提高的可行性
        4.2.1 高分子渗透剂处理对辣椒种子活力影响
        4.2.2 植物激素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4.2.3 抗氧化剂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4.2.4 无机盐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4.2.5 磁场与电场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
    4.3 种子活力提高的机理
        4.3.1 贮藏物质与种子活力
        4.3.2 膜脂过氧化与种子活力
        4.3.3 酶类与种子活力
    4.4 种衣剂配方的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案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GA3处理对辣椒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
    2.2 不同GA3处理对辣椒落花落果率的影响
    2.3 不同GA3处理对辣椒果实长度、直径、果皮厚度的影响
    2.4 不同GA3处理对辣椒平均单果鲜干重的影响
    2.5 不同GA3处理对ABA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GA3处理对IAA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GA3处理对ZR含量的影响
    2.8 对单株结果数、产量及小区产量的影响
    2.9 不同GA3处理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赤霉素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赤霉素对辣椒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四、磁场条件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Pseudomonas putida Rs-198的IAA合成途径探究及其与氮磷钾肥料协同促生特性研究[D]. 卢华丹.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种子引发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调节效应和产量的影响[D]. 智文芳. 扬州大学, 2020
  • [3]种子引发与丸粒化对油菜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张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4]白菜种子前处理技术及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D]. 由晓晴.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3)
  • [5]不同激素处理对白及种子直播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 邱玉洁.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刺榆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研究[D]. 杨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沼肥在白芨育苗及种植中的应用研究[D]. 黄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D]. 赵颖雷.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辣椒种子前处理技术的研究[D]. 姚美妮.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10]设施蔬菜辣椒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J]. 丁亮,马林,张红菊. 土壤与作物, 2017(03)

标签:;  ;  ;  ;  ;  

磁场下赤霉素对辣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