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回忆论文_赵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即时回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子,声调,情绪,韵律,效应,近因,记忆。

即时回忆论文文献综述

赵婧[1](2011)在《工作记忆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的即时句子回忆与句子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与句子加工的关系是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热点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多关注工作记忆对母语句子加工的影响,而对二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在句子加工中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此外,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工作记忆与句法加工的关系,如对复杂句的句子理解加工的个体差异等,但关于工作记忆与句子加工中多重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不多。由于句子加工涉及到不同水平和不同信息层面(如语音,词汇,概念句法和概念信息等),因此,笔者认为关于工作记忆的研究,应结合影响句子加工机制中的多重因素的考虑,从而有利于更全面地探讨二语学习者句子加工的认知机制。本研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考察了工作记忆对句子加工的影响,除了句法因素外,笔者进一步探讨了句子加工过程中工作记忆对语音与概念表征因素的影响。本次实验共包括叁次测试。第一次测试为工作记忆广度测试,这一测试要求受试者能够判断所呈现的句子是否有意义,并同时记住每个句子的最后的那个词。测试结果按照记忆广度分值将被试分为高低组。之后,所有被试将参加即时视觉和听觉句子回忆的测试,该测试采用了Potter (1990)的概念诱导词的方法。该实验源于即时句子回忆的两种假设:Potter (1990)认为即时句子回忆主要基于概念表征,但Rummer(2001)认为Potter的实验过于强调概念生成而忽视了语音信息对即时句子回忆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应在听觉句子呈现中效果更好。由于语音信息和概念表征是影响即时句子回忆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探讨工作记忆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就不能忽视工作记忆对概念表征的影响以及语音回路,这一工作记忆中的独立系统对语音信息的编码与即时存贮的影响。最后一个实验为即时句子理解实验,目的在于考察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实验结果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呈现句子中,高工作组正确回忆率都比低工作组高,表明工作记忆确实影响即时句子回忆任务。同时,笔者发现由于受语音干扰的影响,语音信息对二语学习者句子加工的积极性作用不大,从而对听觉句子加工产生了影响。这一点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语音编码在句子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其二,低工作组在句子回忆中更容易受概念诱导词的影响,笔者从信息的即时激活及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的链接角度加以解释,且这一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Baddeley(2000)提出的情景缓冲器与Potter(1993)的瞬时概念记忆系统的功能趋同性提供了佐证;其叁,对于工作记忆在句法加工中的影响,测试结论支持相关研究结果:即句法加工难度越大,所需的工作记忆资源越多。而且,笔者发现,比起高工作组来,低工作组更容易受句法因素的影响,表明高工作组在句法加工中采用了平行加工的方式;最后,相关性检验表明工作记忆与即时句子回忆和句子理解任务显着相关。同时,相关性检验意外地发现句子理解任务与听觉呈现的句子回忆显着相关但是与视觉句子回忆的关系不显着。笔者从句子理解加工中语音回路的功能来解释其原因,但是并没有做出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仍有待于未来研究中得以解决。(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钟毅平,张磊,叶义进[2](2010)在《即时序列回忆中汉字的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母语为汉语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一采取2(字频:高频和低频)*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叁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二在发音抑制条件下,采用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二因素被试内设计,探讨汉字即时系列回忆及其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实验一发现,字频的高低、字音和字形的相似性对即时回忆成绩有显着影响,但叁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在发音抑制条件下(实验二),汉字系列回忆中字形相似性有显着的主效应,而语音相似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音形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说明在汉字即时序列回忆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独立的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覃微微,刘思耘,杨莉[3](2008)在《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言语知觉模型的过程中,为了解释言语声音在短时记忆中的表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Crowder提出"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PAS)"这一概念,他认为PAS是一个存储声音,容量有限的记忆缓冲器,存储在里面的声音痕迹会被随后进入的听觉信息重写。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PAS的存在。由于PAS存在的证据主要来自非声调语言(英语),而且是非声调语言中的元音和辅音,但是却没有来自声调语言的证据,即不能确定声调是否存在于PAS中。本研究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设计了四个实验,探讨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及情绪信息是否具有近因及后缀效应,从而揭示同为音高信息的这两种信息在PAS存储器中是否具有单独的表征,及该表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覃薇薇[4](2008)在《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方式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言语知觉模型的过程中,言语声音的表征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McClelland et al.,1986;2006;Norris et al.,1994;2000;2003;Page,& Norris,1998)。国外许多研究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主要以元音为听觉材料,从而获知元音表征在言语知觉模型中的地位。为了解释言语声音在短时记忆中的表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Crowder提出“前分类声音存储器(Precategorical Acoustic Storage,PAS)”这一概念,他认为PAS是一个存储声音,容量有限的记忆缓冲器,存储在里面的声音痕迹会被随后进入的听觉信息重写(Crowder,1969)。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PAS的存在。由于PAS存在的证据主要来自非声调语言(英语),而且是非声调语言中的元音和辅音,但是却没有来自声调语言的证据,即不能确定声调是否存在于PAS中。本研究采用系列位置回忆任务,探讨了汉语普通话中音高模式(pitch patterns)在大脑中的加工方式和表征,以获知PAS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声调语言,以及声调语言中一些重要的音高信息,比如:声调和情绪韵律(emotional prosody)是如何表征的。本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的逻辑是:如果实验证实了声调(或情绪韵律)具有听觉近因效应和后缀效应,那么就可以证明声调(或情绪韵律)确实存储于PAS中。研究一包括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的目的在于探讨声调是否存在听觉近因效应,以20名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听完一系列声调项目后,对项目进行系列口头报告,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声调系列确实存在听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实验二的目的在于考察声调是否存在后缀效应,不同的20名被试参与实验,且听觉系列末尾附加了一个声音后缀,当后缀呈现完后,被试被要求对项目进行系列口头报告。考虑到韵母和声调的紧密关系,实验二中的后缀刺激设计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的项目只有声调一致、只有韵母一致、声调和韵母都一致、无任何一致性。以实验一的结果为基线水平,将实验二中的每种后缀类型结果分别与实验一的结果作比较,结果发现:在四种后缀类型条件下,声调系列都存在后缀效应。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声调系列存在听觉近因效应和后缀效应,这一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声调存储于PAS中。同时,本研究在四种后缀类型条件下都观察到声调具有后缀效应,这说明了声调在短时记忆中的表征非常微弱,很容易受到相似语音的干扰,而在英语中元音似乎受到后缀的影响不大,因为前人研究发现,/ba//da//ga/和/∫a//ma//ga/不存在听觉的后缀效应(Crowder,1971;Darwin,& Baddeley,1974)。研究二的目的在于获知情绪韵律是否存储于PAS中。研究二包括实验叁和实验四。实验叁的目的在于探讨情绪韵律听觉系列是否具有近因效应。以20名大学生为被试,实验要求被试听完一系列带有四种不同情绪(包括高兴、悲伤、生气、疑惑)的双字词后,再进行书面回忆。结果发现,情绪韵律存在听觉近因效应。实验四的目的在于考察情绪韵律听觉系列是否存在后缀效应,20名不同的被试参与实验,其任务与实验叁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听觉系列的末尾附加了一个带有情绪的双字词作为后缀,被试听到这个后缀之后再进行书面回忆。后缀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一致;另一种是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不一致。以实验叁的结果为基线水平,将实验四中两种后缀类型下的结果分别与实验叁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只有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不一致时,情绪韵律才产生显着的后缀效应。而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情绪一致时,情绪韵律没有产生显着的后缀效应,这表明后缀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项目的关系。两个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的声调和情绪韵律都存在于PAS中,但本研究的某些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中,当后缀与最后一个系列位置的项目押韵时,最后一个项目的回忆成绩会提高,押韵起到一个提供回忆线索的作用。在研究一中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结果,这有可能说明了声调在短时记忆中加工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即时回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母语为汉语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一采取2(字频:高频和低频)*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叁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二在发音抑制条件下,采用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二因素被试内设计,探讨汉字即时系列回忆及其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实验一发现,字频的高低、字音和字形的相似性对即时回忆成绩有显着影响,但叁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在发音抑制条件下(实验二),汉字系列回忆中字形相似性有显着的主效应,而语音相似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音形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说明在汉字即时序列回忆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独立的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即时回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婧.工作记忆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的即时句子回忆与句子理解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1

[2].钟毅平,张磊,叶义进.即时序列回忆中汉字的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

[3].覃微微,刘思耘,杨莉.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C].“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4].覃薇薇.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方式及其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10.即时回忆测验结果由上表...8.叁次阅读后即时回忆结果1.练习页测试(2)即时回忆1丨.记忆测验结果由上表可得,当多...3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曲线不同判断形式下各组的偏差值

标签:;  ;  ;  ;  ;  ;  ;  

即时回忆论文_赵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