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活性论文_郑广进,蔡杰慧,张海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除草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吡唑,甲基,水杨,硫脲,可湿性,泽兰。

除草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广进,蔡杰慧,张海全[1](2019)在《N-甲基丙烯酰基-N'-芳(杂)基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具有更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甲基丙烯酰氯和硫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甲基丙烯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不同的取代胺进行反应,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和1H NMR确证,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g/L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2c和2d对藿香蓟根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康琼文,黄文菲,陈朴青,王涛,罗劲[2](2019)在《新型5-芳甲酰胺基-6-芳胺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吡唑膦亚胺、芳基异氰酸酯和芳基甲酰肼为原料,通过串联氮杂Wittig反应关环合成了12种新型的5-芳甲酰胺基-6-芳胺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和HR-MS(ESI)表征。对单双子叶除草活性的初步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特别是浓度为100 mg·L~(-1)时,5-(4-氟苯甲酰胺基)-6-(4-氯苯胺基)-3-甲硫基-1-苯基-1H-吡唑[3,4-d]-嘧啶-4(5H)-酮3i和5-(4-吡啶苯甲酰胺基)-6-(4-氯苯胺基)-3-甲硫基-1-苯基-1H-吡唑[3,4-d]-嘧啶-4 (5H)-酮3k对油菜和稗草的茎和根的抑制率高达100%。(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子辉,田昊[3](2019)在《含砜基的芳基羧酸酰胺的合成与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成具有潜在除草活性的芳基羧酸酰胺衍生物,以5-溴-2-氨基-1,3,4-噻二唑,3-叔丁基-吡唑-5-胺,5-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氢化黄原素为原料分别和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芳基羧酸酰胺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 H-NMR得到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表明,在有效成分含量1 000g/hm~2浓度下,新化合物A3[N-(5-甲基-1,3,4-噻二唑-2-基)-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胺]对单子叶杂草稗草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对稗草鲜质量抑制率达77.74%.本研究为获得新型高效的除草剂农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9年05期)

冯泳兰,杨春林,张复兴,邝代治[4](2019)在《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及其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性质和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5-甲基水杨醛、4-二乙氨基水杨醛分别与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缩合,制得1,5-二取代卡巴肼或硫代卡巴肼配体。在微波甲醇溶剂热条件下,二苄基二氯化锡前体与配体反应,合成了双(取代水杨醛)缩(硫代)卡巴肼苄基锡配合物T1~T4,但T4的结构与T1~T3不同,T4由N,N′-双(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连氮及甲氧基桥联锡组成的苄基锡配合物,T4还可由卡巴肼、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二苄基二氯化锡"一锅法"合成。T1~T4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13C NMR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确证配合物T4的晶体分子结构。T4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锡原子与氮、氧、苄基碳和氯原子组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T4在DMF-H2O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当含水量0~30%(V/V)时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效应,含水量大于30%时,随含水体积分数增加荧光强度减弱,以至最后淬灭。配合物对马齿苋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T1和T3对决明子、T2对苋菜和T4对四九菜心具有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除草剂的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郑万里,马献力,周小群,李芳耀,辛懋[5](2019)在《樟脑酸基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除草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樟脑酸为原料,先经过脱水反应制备樟脑酸酐,再与水合肼酰化制备N-氨基樟脑酰亚胺,然后分别与多氟取代苯甲醛、噻吩甲醛和呋喃甲醛缩合得到12个新型的樟脑酸基酰腙化合物4a~4l。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以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抑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50 mg/L时,5-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i)、2-叁氟甲基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a)和2,3-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d)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6%、85.4%和82.2%。除草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100 mg/L时,3-叁氟甲基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b)、3,4-二氟苯基樟脑酸基酰腙(4h)和3-噻吩基樟脑酸基酰腙(4k)对油菜胚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7%、95.6%和80.6%。其中化合物4i综合效果最好,50 mg/L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90.6%(活性级别为A级), 100 mg/L时对油菜胚根的生长抑制率75.6%(活性级别为B级)。(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雷康,李攀,徐效华[6](2019)在《基于化感物质Leptospermone设计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长素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化感物质纤精酮(Leptospermone)的β-叁酮结构,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苯氧乙酰基-4-羟基-6-甲基-吡喃-2-酮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在100μg mL-1的剂量下,大部分3-苯氧乙酰基-4-羟基-6-甲基-吡喃-2-酮衍生物对油菜和稗草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测试该类化合物对早期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与2,4-D类似的除草作用机理。该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全新的与2,4-D具有类似除草机理的除草剂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高卫,李晓天,任达,赵国存,陈来[7](2019)在《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设计筛选出具有高除草活性化合物,本研究以前期发现的高除草活性化合物4u为先导,设计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即3-(噻吩-2-基)-1-嘧啶-1H-吡唑-5-胺衍生物。所有结构均经过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小杯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测定,分别以4u和莠去津作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在200 mg/L浓度下,化合物5a、5d、5f、5g和5h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5g和5d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和77%,显着优于对照药4u (60%);化合物5d对反枝苋根长的抑制率为64%,显着高于对照药剂莠去津(32%);同时,5d对反枝苋茎长的抑制率为64%,优于对照药4u (59%)。由此可知,5d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海霞,马永强[8](2019)在《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除草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材料及其除草活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生防除草内生菌HL-1最适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L-1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浸粉,最适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载体与助剂为硅藻土、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在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中,菌株HL-1可湿性粉剂对繁缕(Stellaria media L.)、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和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4种杂草均表现出较强致病性,盆栽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5.50%和84.74%,小区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4.50%和85.36%。本试验制备的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繁缕、灰藜等杂草。(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9](2019)在《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应用成团泛菌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一株来自泽兰实蝇幼虫消化道的成团泛菌ZLSY20菌株进行基础发酵培养基[YSP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LB培养基、细菌基本培养基(CM)、NYBD培养基和紫茎泽兰琼脂培养基(EAS)]和发酵条件(温度16~40℃、初始pH 4~9、接菌量0.05%~2.50%、通气量20~160 mL/250 mL、发酵时间0~72 h、转速140~240 r/min)筛选,并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ZLSY20菌株在YSP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细菌浓度最大;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和甘露醇6种不同碳源中,蔗糖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在甘氨酸、蛋白胨、硝酸铵、胰蛋白胨和谷氨酸作氮源时,蛋白胨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其次为胰蛋白胨;YSP培养基中蛋白胨1.5%、酵母膏2.0%和蔗糖2.0%时ZLSY20菌株生长最快。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以发酵时间24 h、培养温度32℃、pH 8、接菌量0.05%、通气量20 mL/250 mL、转速200 r/min的菌株生长最好。【结论】优化方案下可有效提高ZLSY20菌株的发酵产量,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地发酵ZLSY20菌悬液。(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兆圆,方伟,张志刚,张亚妮,万中义[10](2019)在《真菌NBERC_4900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除草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除草活性真菌NBERC_49006中的活性物质基础,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对菌株大量发酵,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LC-MS及NMR鉴定为trichothecin(1)、8-deoxy-trichothecin(2)、engleromycenolic acid a(3)、engleromycenolic acid b(4)、rosololactone(5)、rosenonolactone(6)、2α-hydroxy-cis-communic acid(7)。其中,化合物3、4和7首次从该菌种中得到,而且化合物7是首次从微生物中得到。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对拟南芥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LC_(50)值分别为9.30和28.98μg/mL。该研究可为真菌源除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除草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吡唑膦亚胺、芳基异氰酸酯和芳基甲酰肼为原料,通过串联氮杂Wittig反应关环合成了12种新型的5-芳甲酰胺基-6-芳胺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和HR-MS(ESI)表征。对单双子叶除草活性的初步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特别是浓度为100 mg·L~(-1)时,5-(4-氟苯甲酰胺基)-6-(4-氯苯胺基)-3-甲硫基-1-苯基-1H-吡唑[3,4-d]-嘧啶-4(5H)-酮3i和5-(4-吡啶苯甲酰胺基)-6-(4-氯苯胺基)-3-甲硫基-1-苯基-1H-吡唑[3,4-d]-嘧啶-4 (5H)-酮3k对油菜和稗草的茎和根的抑制率高达1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草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广进,蔡杰慧,张海全.N-甲基丙烯酰基-N'-芳(杂)基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9

[2].康琼文,黄文菲,陈朴青,王涛,罗劲.新型5-芳甲酰胺基-6-芳胺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J].合成化学.2019

[3].杨子辉,田昊.含砜基的芳基羧酸酰胺的合成与除草活性[J].植物医生.2019

[4].冯泳兰,杨春林,张复兴,邝代治.双(取代水杨醛)缩卡巴肼及其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性质和除草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9

[5].郑万里,马献力,周小群,李芳耀,辛懋.樟脑酸基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除草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6].雷康,李攀,徐效华.基于化感物质Leptospermone设计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长素类化合物[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7].高卫,李晓天,任达,赵国存,陈来.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朱海霞,马永强.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除草活性评价[J].草地学报.2019

[9].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J].南方农业学报.2019

[10].吴兆圆,方伟,张志刚,张亚妮,万中义.真菌NBERC_4900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除草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论文知识图

脲类除草剂-脲 类 除 草 剂 主 要 品 种1 馏分 3 除草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具有除草活性的菌株Fig.4...碳源对细菌除草活性的影响氮源对细菌除草活性的影响不同培养基对SY9菌株除草活性的影...

标签:;  ;  ;  ;  ;  ;  ;  

除草活性论文_郑广进,蔡杰慧,张海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